品味《高祖还乡》 领悟创新精神(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8:36:1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品味《高祖还乡》 领悟创新精神(网友来稿)

武汉市汉南一中 刘希   邮编:430090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套曲之一。“高祖还乡”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实,《史记》《汉书》均有记载。元曲中写“高祖还乡”这件事的很多,有白朴的《高祖归庄》,张国宾的《歌大汉高祖还乡》等。但睢景臣的这首《高祖还乡》却成为当时压倒各家,技盖群芳之作。究其原因是:作者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洋相。构思新奇,不落窠臼。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领悟其中的创新意识之上。

    在引导学生赏析的过程中,他们领悟到了这首元曲的“新奇”及其中所体现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立意新。本曲不像其他以写皇帝为题材的文章,目的是为帝王歌功颂德,往其脸上贴金。在作者的笔下,本文中的刘邦却成了一个流氓无赖。当过亭长,嗜酒贪杯;曾经替人喂过牛,耕过地;买办田地文书时,趁机敲榨勒索;偷量别人的豆子来还酒债。作者毫不留情地揭下了那层蒙在封建统治者脸上的神秘面纱。

    二、构思奇。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庄稼人的视角,以一个虚构的富于戏剧性角度来写刘邦还乡的盛大场面,揭示刘邦发迹前的所作所为。套曲开篇便制造了许多悬念,使乡民惶惑不解:社长通知这差使不寻常,不能推脱;喂马的草料要除根,听说皇帝的车驾要回故乡;王乡老、赵忙郎穿戴一新,忙得不亦乐乎。[耍孩儿]则表现了庄稼人眼里皇家仪仗队的到来。从这段开始,所有高祖还乡事件的过程都是透过一位老汉眼中道出,金瓜银斧,卫士嫔妃,对他来说都是新奇而陌生的。[三煞]中称刘邦为大汉,也是庄稼人的口吻。最后几煞揭示刘邦的根底,则成了庄稼人内心的独白。

    三、语言平实朴素,又尖锐泼辣。曲中运用许多农民口语,真实地传出人物的感情,使人感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如,“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这些平实的语言又透出一种辛辣的讽刺味。代表汉宫威仪的旌旗上的图腾在村民的眼中成了圆圈中的兔子,乌鸦,鸡在跳舞,狗长出了一双翅膀,蛇缠在胡芦上。这其中又流露出村民对帝王威严的一种蔑视。仪仗队里的兵器成了农村日常生活中叉、斧、瓜、马镫,又是何等的滑稽好笑。“导驾”的官员成了天上的判官,打杂的内官成了送东西的差役,作者对他们进行了有力的讽刺。揭示刘邦底细时,语言更是针针见血:“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而且还“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强称”、“偷量”、“私扣除”等动词犹如一颗颗炮弹投向封建最高统治者。结尾处“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谥号,虽不合理,却十分有趣,同样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学生的作文也应体现自己的个性,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一下这首元曲的立意、构思,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作者邮箱: liuxi7411@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