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练习(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42:0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词鉴赏练习(网友来稿)

湖南双峰县第六中学(417707)龚勇军

宋词鉴赏练习(网友来稿)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1常恨飘蓬○2。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山红。 今夜画船○3何处?湖平淮月○4朦胧。酒醒人静奈○5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①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2 飘蓬:飘飞的蓬草。飘浮无定之意。

   ○3画船:船的美称。

    ○4淮月:淮河水上的月亮。

    ○5奈:无奈。

【阅读鉴赏】上阙起笔就把伤别之情与身世之悲打成一片,“饮散离亭”,友人们终于挥手别去,从此孑然一身,浪萍难驻,作孤蓬万里之游,用笔厚重深沉,气量无限。刚刚登上行程,便已回首,然而如烟似雾的杨柳早已遮断了望眼;只得放眼向前方望去,见到的是残阳如醉,孤雁远征。开头以情起,到这里已经完全融情入景。所有景语皆成情语。“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山红”,离人的眼中之景,正反映出离人的心中之情。雁称“孤雁”,日称“寒日”,孤单感加上向晚的寒意,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晚霞吐红,本是丽景,然而伤心人别有情怀,在流浪人眼中看来,确是红光惨淡,透露出寒意,这也是移情于景。

下阙全是设想,虚境实写,化虚为实,极写羁旅之情。“今夜画船何处?”以一问提起,遂引起一系列愁绪,意思是:此刻愁绪犹可,只怕到了夜间,潮平水落,泊舟岸边,月色茫茫,寂寞凄凉之情又何以堪?犹难耐者,在酒消人醒之后,万籁俱寂之时,往事难省,前途难测,种种感受伴随离忧,齐涌心头,化为浓愁,更兼其时残灯明灭,孤枕梦浅,五更风气,暗浪拍船,此境此情如何排遣啊!

【模拟试题】“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山红”一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作者思想感情是怎样交融在一起的?下阙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

【解题思路】上阙入手即事抒情,“离亭”“飘蓬”点出原因,后三句为望中所见:烟柳重叠,孤雁飞过淡淡的云天,暮色己被寒日映红,景物凄迷,寒意侵人。景物描写中蕴含离人相思之苦,浪迹天涯的孤独。下阙全是设想,虚境实写,化虚为实,极写羁旅之情。

【参考答案】词句运用融情入景的手法抒写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雁称“孤雁”,日称“寒日”,孤单感加上向晚的寒意,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晚霞吐红,本是丽景,然而伤心人别有情怀,在流浪人眼中看来,确是红光惨淡,透露出寒意,这也是移情于景。

下阙主要运用设想,虚境实写,化虚为实,极写羁旅之情。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1

姜夔

  燕雁无心2,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3。 第四桥边4,拟共天随住5。今何许?6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1、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

2.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

3.商略:商量、酝酿。

4.第四桥:即甘泉桥,在吴江城外,以泉品居第四得名。

5.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陆龟蒙:苏州人,居松江甫里。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时放扁舟,备书籍、茶社、笔床、钓具等,优游于太湖之上。

6.何许:何处,何时。

【阅读鉴赏】

此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这一年姜夔经介绍拜谒杨万里,杨万里赞许其诗文甚似晚唐陆龟蒙,并以诗介绍他往苏州见范成大。此词可能为途中所作。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燕燕无心”,时值冬天,正见燕雁南飞,开篇就写空中之鸿雁,正是象征漂泊之人生。下句紧接无心写出:“太湖西畔随云去。”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随云点染无心,去字状其远飞。燕雁之远去,申发自己漂泊江湖之感。“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蕴酿着一番秋雨。数峰本自清苦,更兼日暮欲雨。此二句既写出雨意酣浓垂垂欲下之江南烟雨风景,亦写出数峰清苦无可奈何而又有所不甘之种种难堪情态。

下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古今之境。“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第四桥边,天随子,其人往矣。中间下拟共二字,便将仍在之故地与以往之古人与自己粘连起来,泯灭了古今时间之界限。真是情深所至,古今相通。“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这几句怀古伤今,今世如何?只有衰残柳枝当风舞。柳本纤弱,那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舞字执著有力,苍凉之中,无限悲壮。此一自然意象,实为南宋衰世之象征。

【模拟练习】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评析。 

【解题思路】

全词以冬季日暮、寒山欲雨为背景,婉转写出作者身世之感、家国之悲的复杂情感。上片写眼前景物,以燕雁、飞云、山峰等,寄托身世飘零之感。下片拈出陆龟蒙当年放舟归隐之事,以为效法的楷模。结句不写怀古,却写凭栏所见的景色:"残柳参差舞",如体现了姜夔托物起兴、意境清空的创作特色

【参考答案】

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蕴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漏断: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阅读鉴赏】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模拟练习】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

【简析】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

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

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