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花》(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9:15:1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铃兰花》(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铃兰花》(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1、把握课文主旨。

2、学习铺垫的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玫瑰象征纯洁的爱,美丽的爱情;百合象征百年好合,事业顺利;康乃馨象征真情和纯洁。那么铃兰花,象征什么呢?象征幸福。

二、作者介绍。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作家。曾在家务农,后赴维也纳入高等合作社学校求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20年参加南斯拉夫共产党,曾被迫流亡国外多年。后秘密回国。1941年为斯洛文尼亚解放阵线的发起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禁在纳粹集中营 战后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和斯洛文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他在农村务农时即开始创作活动,1935年出版小说《与水搏斗》,受到文学界的重视。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奥匈帝国和南斯拉夫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贯串着反对民族压迫的精神。

三、梳理思路。

全文可分问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4节),写“地狱”的环境,自己从小就对它充满恐惧。

第二部分(5-22节),写“我”第一次被派到“地狱”去放牧。

第三部分(23-36),写“我”第二次独自去“地狱”为母亲采摘铃兰花。 

比较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同样是去地狱,但“放牧”是被动的,“采花”是主动的;在放牧时万分恐惧,在采花时虽然恐惧但不断战胜、终于战胜了。

四、分析第一部分。

为什么对地狱恐惧?   

1、 地狱的名字与基督教里的地狱相似。

2、 地狱的自然环境可怕。

阴森、恐怖、黑黢黢、神秘

五、那么可怕为什么还要去地狱?

1、第一次是因为父亲的强迫,第二次是为了对母亲的爱。

2、第一次去后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恐惧害怕。

3、 具体如何描写的?

动作--不敢向四周看

心情--

六、第二次去地狱前作者写了一段家乡的自然风光,想要赞美家乡风光好吗?还是什么别的作用?

1、这部分写景有什么特点?明亮、美丽:“远方的波霍尔耶山背后,火红的朝霞烧红了半片天,朝阳眼瞅着就要擦出它圆圆的脸蛋了。阳光照到佩查山顶,给它抹上了一层绛紫色。青草、树木和灌木林上都披覆着露水,它们现在还只是忽闪忽闪地微微发亮,等到旭日东升,它们在阳光下黄澄澄的像金粒和珍珠那样闪光时,又会有另外一番景象。”(第28节)之所以这样写,是由于“我”充满责任感,在努力战胜心中的恐惧。如果我们将开头与这里的景物描写放在一起比照,便不难发现作家这种艺术处理的高妙之处烘托心情--充满责任感的神奇力量

2、这一次到地狱心情怎样?

   复杂--恐惧(不敢看)难过--因为恐惧

          兴奋--开心为了能摘到铃兰花的高兴。

4、 回家后院子里景物的描写作用?

烘托喜悦的心情。

七、主题大讨论。

学生一:

1、 爱的力量可以让我战胜恐惧成为勇敢的人。

理由:心里回想着母亲的叹息声。

      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加快了脚步。

质疑:1-22节是否过长?

2、 研究第一次进地狱父亲的言行。

开始:笑了       安 慰 我

后来:脸色铁青--温和

后来:发现我说谎,推我去地狱。

最后:笑了

一开始鼓励我说明父亲这是要锻炼我的胆量。

后来听说牲口丢了,立即本能的脸色铁青,说明牲口对于他们家非常重要 是关乎生计的事情。但是父亲立即温和的挥挥手,说明父亲很爱孩子不像责怪他。但是后来发现他说谎很生气,最后发现儿子也坚持到底了又充满欣慰的笑了。

小结:第一次去地狱也是父亲特意要锻炼我的行动。

3、 第二次去地狱,“我”自告奋勇,瞒着父母偷偷进行的父母知情吗?

可能是父母有意且巧妙的安排。

母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出自己心愿时的时间是在黄昏,父亲又特地点明只有“地狱”里才有。作为大人来说,他们知道所谓的“地狱”是不存在的,父亲说过“这个‘地狱’里没有鬼”,可见,他们要实现这样的心愿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现在已是黄昏,去那个晦暗之地似乎又显得不切实际,故而留下了所谓的遗憾,母亲也深深地叹息。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父母故意说给“我”听的。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在不经意中给予“我”一次战胜自我的机会。这是文章在处理“藏”与“露”上的高明之处。表面上,文章的笔墨都集中在“我”这一方,但实质上,作家并没有忽视父母一方的言行举止对“我”的引导启发作用。他们巧妙的不着痕迹的启发,才是“我”的第二次主动行为的最好的注脚,否则前文的关于“我”的种种惧怕的铺垫都显得毫无意义与不着边际。

二是“我”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因为有这份爱,母亲的叹息声才会让“我久久不能入眠”,才会让“我”“在半睡不醒的状态之中,充满了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才会“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才会使“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更显得容光焕发”。作家在此强调了爱的力量,爱能战胜一切,超脱一切,使人变得勇敢、顽强。

学生二:

     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锻炼,才能克服恐惧走向勇敢。

八、本来以“铃兰花”为题,仅仅安排第三部分,故事已经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此之前写到地狱去放牧?为什么还要如此详细地写“地狱”以及对“地狱”的强烈恐惧?

第二部分写“我”被派去放牧,强化了“地狱”的恐惧性和“我”的恐惧心理,这就为下文“我”战胜恐惧作了有力的铺垫,既使文章产生波澜,又突出“爱的力量”之大,“我”所付出的努力之大。

板书设计:

情节                 心情                       主题

地狱可怕              阴森恐怖         

                                                     需要

第一次去地狱          恐惧                           锻炼

                                                     才能拥有

                                                     勇敢的心

第二次去地狱          兴奋又难过

 

相关链接:

【《铃兰花》(高二选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铃兰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选修)04-15

《雨霖铃》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04-14

雨霖铃(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4-14

铃兰花(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论语》选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父亲》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选修)04-15

《在桥边》(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04-14

《娜塔莎》(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04-14

《秋声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