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1-12-02 09:51:37 教案 我要投稿

桥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桥教案合集9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两种很有特色的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自由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b读通课文。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三、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两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a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b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义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同学齐读)

  5、再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生四自然段。

  a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一至四自然段。

  b四人小组讨论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结实、透明)

  c兰兰在潜水桥里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第六至九白然段。

  a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B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C说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轻巧、携带方便)

  3、学习第十自然段。

  a齐读第I自然段。思考;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桥梁专家)

  b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

  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想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巩固识记、书写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自读生字表中的字。

  2、互读、互查。

  3、教师检查生字。按序抽读: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难点。

  2、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互相评价。

  四、激发创新思维。

  以“说说你心中的桥”为题,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反复朗诵,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从而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二、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意境美。

  三、训练阅读,读出一定的诗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教学设想: 这首诗语言华丽轻盈,章法,音韵柔美和谐,在形式美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准,如有条件,可播放有关康桥大学的风光片,伴以轻柔的有欧洲田园风情的乐曲,以使学生能够在诗意的氛围中充分感受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由《人间四月天》将学生带入徐志摩的话题中,让学生讲述对他的了解,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主张等。

  二、 点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并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诵读课文。教师做出提示: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应读出委婉细致的感情。在朗读时,注意读出轻盈的节奏。

  2、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内容。

  (1)、提问:根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2)、提问: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

  明确: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

  (3)、提问:诗人告别时,作了哪些动作?

  明确:招手、寻梦、放歌、沉默。

  三、 逐节讲析评价:

  1、 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告别,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中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它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谁能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妻子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 ,长于斯。

  4、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澜,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5、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6、 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箫,诗境恢复寂然,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离别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深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 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的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另觉悟,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意味。

  四、 再次诵读,伴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格的音乐,同时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

  五、 分组朗诵,在组内评选出读得最好的组员。

  六、 布置作业 :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

桥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

  这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

  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卢沟桥》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并在此基础上美读题目,使学生在未学文前就先进入诗一般的美丽情境中,为学习课文作孕伏。然后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出示自己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学习效果,强调重点。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1、直接描写“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 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⑵ 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 我的家→(舒适 温馨)描写、介绍

  ⑵ 村民生活→(恬淡 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⑴ 抓鱼、虾、蟹

  ⑵ 丢野花

  ⑶ 摘茶叶

  ⑷ 赏野花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积累延伸

  1、积累语言:

  ⑴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 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五、整体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 生字词:撤che 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是怎么“飞夺”的?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 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 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 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 交流“飞夺”的`原因。

  A、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 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 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 我军究竟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

  A、 默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1)、分别用“ ”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 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读有关词句。

  (3)、“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敌人为什么这样说?这里的“飞”和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桥教案 篇7

  卢沟桥第二课时教案

  一、说教材: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内容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我计划用三个课时来进行教学。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制定了第二课时的目标如下: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学生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着历史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目标中的第1、2点为教学重点,第3点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章,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要求和结合学生的实际,这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用“朗读”“叙说”“体验感悟”这样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既能读好课文,又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

  四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我先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了那些内容,然后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先让学生读教学内容:第2---5自然段,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在学生的说中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

  2、教师提出问题:日寇引发“卢沟桥事变”是什么行为?从那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以此问来让学生认清日寇的罪行。

  3、日寇在战斗中的表现怎样?我军的表现又是怎样?引出学生对我军英勇战斗的崇敬之情。

  4、中国军队“悄悄进发”与日军“偷偷摸来”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加深对中心的理解。

  5、再次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三)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具体经过

  1、学生默读要讲述的内容,这是为了学生更加熟悉教学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讲述要注意的问题,为学生讲述好事情的经过打下基础。

  3、教师点评、指导。

  五、总结教学内容,扩展延伸

  学完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这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

桥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读书的兴趣

  (1) 一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你有什么感觉?

  (2)出示古诗《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以这里面的诗句作为题目,到底写的是什么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可在相关语段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以及个性创作成果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全班)

  1、我会读、会写的生字词。

  2、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会用之说话。

  3、我会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知道了文章主要表达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2、我知道这种感 情分别体现在以下这些句段中: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3、小结写法:感情地表达可以采用直接表达也可以间接表达。直接表达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而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情朗读展示。(小组为单位)

  (三)创作性展示与拓展延伸结合

  1、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并上台背诵。

  3、我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4 、我集到了一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给大家听,说给大家听。

  5、小组创作或个人创作一些关于家乡的小诗或描写的一个小片段。

  三、作业,小练笔

桥教案 篇9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小熊过桥》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2.尝试续编故事。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看图讲故事。

  难点:是让幼儿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背景图画三幅、小白熊头饰一个、小黑熊头饰一个、实物礼物两份、小桥一座。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背景图片(一)、(二),请幼儿认真观察,提问幼儿:小朋友看看,这张图片上都有些什么?举手告诉老师。

  2.教师引导幼儿:你觉得这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它的名字叫《小熊过桥》。

  2.教师边讲述边出示背景图片(一):有一条小河从东村和西村中间流过。东村住着小白熊,西村住着小黑熊。

  3.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背景图片(二):有一天,小白熊带着礼物要去西村看爷爷,小黑熊带着礼物要去东村看奶奶。

  4.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背景图片(三)它们俩走到小桥上遇到了……

  5.教师提问:故事里有谁?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两只小熊会怎么做呢?

  7.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小熊的想法,那下面老师要问了: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办?

  8.教师出示小白熊头饰、小黑熊头饰、实物礼物两份、小桥一座,请两名幼儿扮演小白熊和小黑熊,表演两只小熊在桥上相遇的'各种情景。

  三、新课巩固。

  1.教师提问观看表演的幼儿:刚才发生率什么事情?两只小熊是怎么做的?最后怎么样了?

  2.教师提问:让一只小熊先走会怎么样?两只小熊都不让会怎么样?

  四、新课结束。

  1.教师提问幼儿: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小结:两只小熊互不谦让,就打起来了,最后都掉进河里了。但是两只小熊相互谦让,就都过了河。

  活动延伸:联系实际生活,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替别人着想。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9-09

关于桥的教案04-04

家乡的桥教案08-25

《家乡的桥》教案09-26

美丽的桥教案07-19

美丽的桥教案03-17

桥教案范文03-24

桥之美教案07-29

《桥》教案15篇11-15

桥教案9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