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1-12-29 16:17:3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4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方法

  尝试教学法。

  活动准备

  1. 大型玩具弹跳垫。

  2. 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等等)。

  3. 字卡(弹性)。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坐好

  师:(提问)1。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3. 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自由发言)

  二、 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 请幼儿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重视幼儿的发现。

  师:你们面前摆放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提问后幼儿自由发言)

  2. 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巩固对弹性特征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刚才没有玩到的东西,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指导幼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3. 请幼儿用身体语言来表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

  三、 比较尝试,巩固弹性概念

  1. 出示一些有弹性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

  尝试、比较。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与刚才不一样的物体,请你们再去试一试,把新的发现告诉我。(自由发言)

  小结:有的'物体能变形但不能还原,有的物体不能变形,所以它们没有弹性。

  2、请幼儿把有弹性与没有弹性的物体分家,分别放在两个不同颜色的筐子里。

  四、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体?(自由发言)

  五、 小结内容,游戏结束

  1. 小结: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又学会了许多知识,知道了用力拉压物体会改变开头手一松物体又恢复原状的现象叫弹性,还明白了弹性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 游戏“走迷宫”,幼儿出教室。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 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

  2.各种纸作品了解纸制品。

  3.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稳定幼儿情绪:手指游戏《大拇哥》

  二、新课导入

  1、请幼儿欣赏各种纸做的作品,并将自己看到的东西讲述给大家听

  2、认识各种纸

  (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三、操作活动

  (一):运沙

  1. 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二):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 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感知、表现夏夜里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夏夜的热闹。

  2、能通过各种的声音想象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3、探索各种灭蚊蝇的方法,让幼儿感受灭蚊蝇的快乐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资料(蟋蟀声、蛙声、蚊蝇声、知了声、雷声、喝饮料声、电风扇、拍蚊声等)。

  2、蟋蟀、青蛙、蚊蝇、知了等图片。

  3、各式蚊蝇拍、硬纸板、皱纹纸、软皮线、废旧饮料罐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夏夜的草坪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快找它在哪儿?

  (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寻找小动物。)

  二、让幼儿感受夏夜的草丛中热闹的声音。

  1、表演、创编等活动自由模仿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

  (通过此环节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

  2、儿交流自己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3、儿正确处理各种小动物。

  (让幼儿凭借以为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区分益虫与害虫加深对个各种虫子的`认识。)

  三、雷声将幼儿引入室内场景。

  四、过倾听各种声音让幼儿想象、讨论、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通过提供各种室内的声音,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充分想象、表述的空间,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

  五、蚊蝇声让幼儿讨论如何来消灭蚊蝇。

  1、儿运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各种灭蚊蝇的工具。

  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进行灭蚊蝇活动,感受灭蚊蝇的有趣,在劈啪劈啪声中感受灭蚊蝇的热闹。

  六、灭蚊蝇后,让幼儿随着悠扬的音乐安静的入睡。

  1、使幼儿享受到热闹的灭蚊行动之后那份独特的安宁,体验无比的成就感。

  2、总结:呱呱"的蛙声,"窸窸窣窣"的蟋蟀声音常常能够勾起小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做为老师不与家可以从夏夜的声音着手,让孩子们感知更多夏夜里的声音,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夏季!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鸡蛋的沉浮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2.技能目标:能随着加入盐的量观察鸡蛋的悬浮程度,会记录和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体验在鸡蛋沉浮实验中两人合作探究和分享实验经验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才能浮起来,并且悬浮的程度与盐水的浓度有直接关系。

  2.活动难点:做盐水浓度与鸡蛋悬浮程度关系实验时能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能清楚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杯、勺子、筷子、鸡蛋若干;清水、盐,记录纸和笔若干。

  2.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在生活中获得一些沉浮的感性知识,如人会游泳才能浮在水面,不会游泳的人需要借助游泳圈才能浮在水面,石子投入水中会立马沉入水底等。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设疑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一个人躺在死海上舒适地看书。

  2.教师: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可以浮在水面没有沉下去?你觉得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吗?

  (二)基本部分

  1.介绍试验教具,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并介绍:两个透明的玻璃杯装着一样多的水(先不说出一杯是清水一杯是达到一定浓度的盐水),一枚鸡蛋;突出两个玻璃杯是一样的,里面的.水也一样多。

  (2)教师提出问题:把蛋宝宝放到第一个水杯里(清水),再把它放第二个水杯里(盐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初步感知蛋的沉浮现象

  (1)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鸡蛋在两个杯子中沉浮的情况。

  (2)教师提问: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3)幼儿自主探索: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原因: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3.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深入理解沉浮与盐量的关系

  (1)教师进一步引导:蛋宝宝放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吗?要放多少盐才会浮起来呢?我们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2)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两一组,合作探究。

  (3)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每组一个玻璃杯,一份食盐,一根小勺,一根搅拌棍,记录纸和笔。

  (4)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明确加盐、搅拌和记录方式等。

  (5)幼儿合作操作实验并进行记录,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4.说一说沉浮规律,分享和总结经验

  (1)请小组幼儿展示记录纸,并谈谈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教师继续提问引导:为什么蛋宝宝在刚开始加盐的时候没有浮起来,后来再接着加盐才浮起来呢?

  (3)幼儿集体讨论,教师小结:鸡蛋浮起来有一个过程,盐放得少,盐水浓度低,蛋不能浮起来;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盐后,盐水浓度变大,蛋才能在水中浮动直至全部浮起来。

  (三)结束部分——解除疑惑

  1.展示有关死海的三张图片:躺在死海上看书;躺在死海上睡觉;在死海上打乒乓球。

  2.教师解除疑惑:人们要在水里浮起来需要游动或者借助游泳圈等工具。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的海水不需要这样做人们就能自然地浮在水面,悠闲地看书,睡觉甚至打乒乓球。秘密就在于这个地方海水盐分的浓度非常高。

  五、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探究的是生鸡蛋宝宝在盐水里的变化,那熟鸡蛋和生鸡蛋在盐水里的变化会是一样吗?老师在科学探索区提供了这些材料,小朋友们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2-2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1-0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7-05

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2-14

科学活动教案4篇03-12

科学活动教案3篇03-1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3-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