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时间:2022-01-06 12:56:52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四篇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化石)。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观察、比较、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化石的相关问题。

  3.通过学习,对与化石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相关的课件或图片(暴龙头骨化石、圆顶龙头骨化石图片;鸽子、鹰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单元导入。本课时是《生物的演变》的第一课时。安排一个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调查学生关于生物的演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⑴了解学生关于生物演变的认知基础。利用"人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呢?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进化的证据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关于进化、化石等知识的前概念。

  ⑵收集学生对生物的演变最感兴趣的问题,并把问题记录下来。

  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探究问题的最佳方法。我们应该做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应怎样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2.导入新课。了解生物的演变,必须研究化石。关于化石你们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什么是化石?化石有什么作用?化石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用于展开后面的教学。

  3.解读"化石"概念极其作用。

  ⑴用"你见到过化石吗?化石看起来象什么?化石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化石概念。

  ⑵探讨化石的作用。当今学生见多识广,适当引导,学生可以许多独特的`见解。

  化石是研究生物演化时的重要依据,是推算地质年代的基础,化石能估算化石年代,重现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许多造型美观的化石即是自然遗产,又是天成的艺术品,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化石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很大。

  化石还有经济上和工业上的用途。化石经常用来协助矿物和石油的勘探,微体生物的化石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作为指示化石特别有用,化石还有多种医用价值,龙骨、瑚珀、玉器等都有独特的医用价值。

  4.了解化石的成因。课本的几幅图较好地反映了化石形成的一般原因。教师可能需要回答的是,图片中原始森林的植物是什么。远古时期原始森林的植物也是不断演变的,早期出现的是菌藻植物、孢子植物,接着裸蕨植物、石松植物茂盛,后来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发展壮大。课本中图片显示的为桫椤、水松等原始植物,其中化石为桫椤叶化石。由于化石的形成与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有关,所以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

  5.通过认识有代表性的几种化石了解化石的种类、特点及其关于化石的其他信息。

  ⑴看一看课本3页分别是什么生物的化石。

  关于这几种化石,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⑵这几种化石与桫椤叶化石有什么不同?

  (下面内容选择学习)

  ⑶利用网络查一查,化石有那些种类?这几种化石分别属于哪一类?他们分别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还是遗物所形成?

  桫椤叶化石属于实体化石,由植物遗体形成。

  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属于模铸化石,由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

  琥珀昆虫化石属于特殊的化石。

  另外,有学生熟悉的由遗物形成的恐龙蛋化石,学生可能会提到,教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化石)》。教师还可以补充讲一讲什么是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6.学习应用已有的化石知识,推想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要求学生对化石的种类、特点及成因试图作出解释,通过交流整理出一个令大家比较满意的说法。这一部分关键是指导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化,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很久很久以菌,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7.布置学生查阅古代生物化石本及其相关信息。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人类研究化石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技术,探究古生物的外形特征、食性、活动特点及其当时的生活环境等。

  检查学生搜集、查阅古生物资料的情况。

  1.以"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让学生懂得化石中蕴涵着丰富的古生物信

  息,我们应该通过观察、使用各种恰当的技术手段研究化石所携带的信息。

  ⑴请学生看一看课本4页的两个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什么恐龙,仔细观察其牙齿有什么不同特点。

  ⑵根据其牙齿的不同特征,推测它们分别吃什么。

  小结:具有锋利尖锐牙齿的是凶猛的暴龙头骨化石,由于其长有锯齿边缘的长牙齿,暴龙是肉食性恐龙中最为残暴的恐龙。

  长着相对扁平,象勺子一样牙齿的是圆顶龙头骨化石,圆顶龙是草食动物,它吃蕨类植物的叶子以及松树,性情温顺,与同类友好相处。

  2.引导学生回忆,所学习的生物中还有哪些生物的形态特征与其食性、运动等生活习性有关。

  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以前的知识和实物标本,再对鸽子和鹰进行一次比较。主要比较鸽子和鹰的不同点:

  ⑴身体的大小不同,鹰的身体比鸽子的身体大,鹰的翅膀也比鸽子的翅膀宽。

  所以它们的运动虽然相似,但有差异,飞行的能力不同,鹰比鸽子飞得更快、更高。

  ⑵嘴的形态不同,鹰的嘴是钩状的,鸽子的嘴没有钩;足的形态不同,鹰的足比较大、有长而呈钩状的爪,鸽子的足比较小,爪比较短,不呈明显的钩状。所以它们的食物不同,鹰吃兔子、小鸟、鼠类等肉食,鸽子吃粮食、草籽等植物性食物;

  ⑶性情不同,鹰凶猛,鸽子温顺。

  3.必须让学生了解,对化石的研究,除了一般的观察、测量、生理生化实验外,还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复原出古生物的外形,这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相关古生物的外形特征。图中提到的两种动物化石及其复原图分别为:

  ⑴内蒙古扎赉诺尔松花江猛玛象,它是我国最大的古象化石,化石全长9米,身高4.7米。

  ⑵辽宁西部北票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一举打破了德国在早期鸟类化石方面的垄断地位。

  3.围绕"你还知道哪些古生物?这些古生物的外貌是怎样的?"的话题,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自己搜集的古生物资料,然后由几个小组的代表展示图片,讲解交流。

  4.讲解活化石。学生容易列举尚存的古生物的例子:我国现在还存在的银杏、苏铁、大熊猫、白鳍豚、中华鲟等,这些生物几千万年甚至亿年后还是老样子,与原来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被称为活化石。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2

  预期学习结果: 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发现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分组做游戏。课前请小组内的一些同学从家里带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照片,混合在一起后与其他小组交换,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小组交流。用多媒体有选择地展示遗传遗传特征明显的组合。由学生本人验证是否正确,大家再仔细观察对照,说说到底哪里最像。

  3、老师讲解什么是遗传。

  4、学生把各自的照片与父母的照片进行对照观察,然后思考并交流:遗传了父母的哪些特征?

  5、活动:在课文中,用连线的方法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父母。

  二、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

  1、学生分别观察小狗、小兔、猎豹、企鹅、长颈鹿等家庭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

  2、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整理好。

  3、小组交流。

  4、师生小结:动物界也有遗传现象。

  三、认识植物的遗传现象。

  1、提问: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什么意思?植物难道也有遗传吗?

  2、小组讨论。

  3、学生看课文中的说明。

  4、布置任务:回去找出类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或成语。提问: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找到答案?

  5、学生交流。

  四、综合练习。

  谈话:仔细观察照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然后观察照片中的小猫妈妈,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并讲讲你的理由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依据生活中各种现象,对能量及其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2 、能够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装置。

  3 、能够设计出能力大小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实验方案。

  4 、能够选者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书研究能量知识的过程和结果。

  5 、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2 、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体做不同的工作或运动。

  4 、知道能量大小对物体运动有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愿意合作与交流。

  2 、意识到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三、教学难点:

  能控制变量研究能量对于物体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卷尺筒芯、吸管、橡筋、尺子、笔、胶带。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读诗:神奇的能量。

  2 、过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踏入能量世界。

  二、初步建立能量的概念

  1 、出示 P42 页的图片。

  2 、提问: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3 、学生看图分组讨论。(认同的观点进行记录)

  4 、师生小结:什么是能量。

  5 、讨论:能量看得见吗?

  你能做个小实验证明给大家看。

  6 、小结。

  三、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和作用

  1 、过渡: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能量,它们又有什么作用?

  2 、小组比赛: 说说能量,讲讲它的作用。

  3 、画卡通:能将一种能量表现出来,并能反映出作用。

  4 、学生绘画。

  5 、展评,思考:这种能量会给物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你还在其它地方见过吗?

  6 、提问:如果这个世界,我们这个社会没有能量会怎样?举例。

  7 、小结。

  四、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 、过渡:出示小水车,用怎样哪些方法可以让它转的更快?

  2 、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方法。

  3 、思考:这个实验我们有没有用到能量?

  4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能量就在我们身边,能让物体运动起来,那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通过下面实验来进行研究。

  5 、制作火箭和发射器。

  教师说明制作方法及具体步骤。

  学生制作。展评。

  6 、设计方案。

  我们利用这套装置来研究什么?

  (橡筋拉深后产生的能量与火箭发射高度的关系)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它来了解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设计研究方案(预测、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

  学生汇报研究方案。实验中我们还注意什么问题?

  7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8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9 、小结。

  五、巩固应用

  1 、什么是能量?

  2 、太阳能热水器工作需要哪些能量。

  六、布置作业

  1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9-29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1-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7-2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4-27

【荐】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2-07

【推荐】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2-07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02-07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02-07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推荐】02-07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门】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