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2-01-22 15:52:59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九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九篇

大班教案 篇1

  教育目标:

  1、自己动手制作有线电话机,培养幼儿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大致能分清声音在三种导体中的传播情况。

  3、培养幼儿对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教师做好的成品一个。已在底面穿好孔的旺旺牛奶罐子每人一个(半成品)、塑料绳、毛线和铁丝两人一条,教师用的钳子,幼儿记录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在谈话的过程中引起幼儿对自制简易电话机的兴趣。

  1、你知道两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吗?

  2、你想不想自己拥有一部电话机呢?

  二、制作电话机(全班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用塑料绳做,一组用毛线做,一组用铁丝做。)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罐子,两人一根绳子,请幼儿自己结对。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将塑料绳的一端从罐子后面的孔里钻进去,想办法打一个比孔大的结,将两个罐子系在绳子的两端。(对用铁丝制作的那组幼儿教师需要特别的帮助,帮助幼儿将结打好)

  三、请幼儿辨别声音并记录。

  1、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后,将电话线拉直,一名幼儿讲话一名幼儿听,说完后可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再请幼儿合作尝试听听毛线和铁丝作电话线的声音效果,请幼儿分辨听到的声音的大小效果,再记录在表格里。

  3、幼儿总结三种不同电话线的电话机声音的大小。

  4、教师小结。

  四、结束活动。

  反思:

  1、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对这个活动投入较多,虽然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困难,部分幼儿丧失对活动再继续的信心,但幼儿互相帮助和教师给予帮助克服困难,完成探索活动,保持对活动的极大兴趣。

  2、让幼儿大胆地开展活动:“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哪个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孩子与科学接触的.过程应该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活动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这一点在本次活动体现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人人都是一个科学家。

  3、教师适当提供帮助:活动应该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但不是听之任之,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在进行了科学探究是会有难度,教师给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孩子们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我非常关注他们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关注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4、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学校教给学生什么最有价值?那就是学生离开学校许多年之后,还留在学生大脑中的那一部分东西。”我相信孩子的探究能力、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用品,整理书包是小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需要,让他们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学会整理书包,特设计本活动。

  活动目标

  1、 知道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学习整理书包,有初步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 发展观察、记忆、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书包,练习本和必备的文具。

  2、 排练庆京表演“上课的时候”,准备电教器材。

  过程建议

  1、 提问导入课题。小学生上学应该有哪些学习用品?为什么要有这些学习用品?

  2、 看清景表演。

  (1) 提出观看要求:要认真看,仔细想。如: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2) 看表演。

  场景:教室里,一块黑板上面画好两个田字格、两张课桌。一个抽屉里整整齐齐放着书包,另一个抽屉里的书包搭盖没扣,文具撒落在地上,空笔盒翻在桌上,练习本掉在地上。

  情节:(1)上课铃声响了,女生轻轻走上座位,拿出语文课本,端正坐好。教师站在门口,男生慌慌张张跑上座位,捡地上的文具。

  (2) 教师进教室,问男生:“你的语文课本呢?”男孩到处找,捡起地上的练习本,把书包倒过来抖也没找到,只好对老师说:“语文课本忘在家里了。”教师请他坐下。

  (3) 教师请同学们把作业本拿出来检查,女生拿出作业本,教师检查并表演她。教师翻开男生的作业本空空的,问:“你的作业呢?”男生说:“我忘记了,没有做。”教师请他坐下。

  (4)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上中国二字,请小朋友在作业本上联系,女生认真鞋子,男孩捡起地上的断铅笔,又找女生借卷笔刀削笔。女生写好字交给教师看,教师表扬她,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教师说:“下课。”女生整理好书包出教室。老师对男生说:“你怎么一个字也没写呢?”男生两眼望着老师,结束。

  3、 讨论。

  (1) 小组讨论。

  ·今天的表演发生在什么时候?男生和女生谁对谁不对?

  ·男生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对?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2) 集中交流。

  (3) 引导幼儿归纳小结:做小学生要像女生那样,上学前要整理好书包带好课本、练习本,削好铅笔,清理好文具盒,下课前也要清理好书包再去玩,回家认真做好作业,这样才能学好本领,做个会爱护自己的会学习的好学生。

  4、 练习整理书包。

  (1) 请幼儿把自己书包里的东西都拿出来,看看有些什么,各有多少,边观察边与同伴交流。

  (2) 请幼儿把课本、文具等放回书包,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教师注意观察,发现整理得好的幼儿。

  (3)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整理好书包的。

  (4) 对全班幼儿给予鼓励:相信每个小朋友都能成为好学生。

  延伸提示

  1、 请家长在幼儿入园前,每天提醒孩子整理书包。

  2、 开展整理书包的游戏活动。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在讨论、交流中积累排解不开心的情绪的经验。2.感受正确交往带给自己的快乐,学习友好交往中的语言、动作。

  活动准备:

  视频录像4段、快乐的音乐一段

  重点分析:

  积累排解不开心的情绪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感受快乐

  手指游戏导入。

  二、开心与不开心

  1.刚才玩的手指游戏真开心,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会很开心?

  2.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用动作表现)

  3.除了开心的事,我们还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谁来说一说你都遇到过哪些什么不开心的事?

  4.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用动作表现)

  5.你喜欢开心的自己还是不开心的自己?为什么?

  小结:生气、伤心、孤独的时候会不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尽量让自己多一点开心。

  三、化解不开心

  1.依次播放录像,请幼儿帮他们想办法!

  过渡语:但是生活中还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视频一:

  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小朋友是不是这样做的?我们班级里有这么多小朋友,教室又很小,我们平时走路时要注意什么?向别人道歉的时候,身体怎样做才能表现出你是真心道歉的?

  出播放视频二:

  这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好不好?看见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时,我们该怎么做?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是怎么解决的?在做什么事情时,也要谦让才能大家都开心?如果你想玩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或者看小朋友手中的书,你会说哪些有礼貌的话?

  播放视频三:

  双休日或者放学了以后,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邻居家的弟弟、妹妹到你家玩,或者你到别人家玩,是不是很开心?可是有时候也会发生些不愉快的事情?你有没有遇到过?如果弟弟、妹妹不小心把你的玩具弄坏了 ,你会怎么做?说什么?如果只你不小心把别人的玩具弄坏了,你又会怎么做?说什么?

  播放视频四:

  爸爸妈妈出差了、或者在厂里加班,只有你一个人在家里,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2.生活中会遇到些不开心的事,假如你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开心起来?

  小结: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当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玩玩玩具,看看电视或者看看书,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好朋友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也是件开心的事,让我们找个朋友来唱唱歌、跳跳舞吧。

  四、再次感受快乐

  全体幼儿找个朋友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一次结束后可以换个朋友。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通过地震中感动人物的事迹介绍,培养幼儿富有同情心等良好品德

  2、通过这次四川汶川的地震,让幼儿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活动准备:

  1、关于5.12地震的录像带、那些在地震中让我们感动的那些英雄的图片。

  2、每人一个蜡烛、火柴一包。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起幼儿的注意,引出课题

  师: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请大家观看。

  (师幼共同欣赏汶川地震的录像)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地震)

  师:对,是地震了,这是我们中国四川汶川在今年5.12日那天发生地震的画面,我们()小朋友应该还记得那次我们幼儿园组织为地震灾区捐款的事情吧,你们都为灾区奉献了一片爱心,非常的棒,今天呢,陈老师也带你们走进汶川地震,来认识地震中那些勇敢、可爱的.人。

  二、欣赏一组一组的图片,培养幼儿对那些勇敢、可爱的英雄的崇敬之情。

  1、教师出示奥运开幕式四川小朋友林浩的图片,讲述他的勇敢事迹。

  2、教师出示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的图片,讲述他的故事。3、教师出示在废墟中打手电图书的初中女孩清清的故事

  初中女孩清清废墟中打手电筒读书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上面的哥哥姐姐吗?为什么喜欢?

  ( 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教师总结:哥哥姐姐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不怕困难,帮助别人和勇敢面对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走进汶川地震中逝去的生命

  师:这次地震给中很多人都失去了亲人,他们难过,伤心。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房屋倒塌了,亲人逝去了,我们知道了这个情况也很为他们感到伤心。我们小朋友也都纷纷捐钱帮助他们了,希望我们的这份爱心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送那些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朋友们一程吧,希望他们在去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我们为他们点燃蜡烛,许愿祝福他们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各种各样的贝壳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贝壳,知道贝壳是多种多样的。

  2、了解贝壳的使用价值。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

  3、学习拼贴贝壳,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

  活动准备:贝壳活贝壳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贝壳

  1,出示贝壳:

  教师:孩子们,我今天请来一些神秘的小宝贝,我们掌声欢迎一下。

  老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摸一摸,认识一下它们?

  出示贝壳请幼儿观察:我请这些小宝贝到桌子上去,小朋友一会分组去桌子旁边跟这些小宝贝认识一下。

  2,幼儿分组观察:

  (1)教师:我们看看这些小宝贝长的什么样子?(扇形,两片外壳,壳薄易碎)身上有生长线或各色放射线。

  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表面光滑,或粗糙)

  (2)打开贝壳内部:

  老师:内有肌肉,这些肌肉可以吃。

  (3)贝壳如何游泳呢?

  其外侧有韧带,依靠其弹性,可使二壳张开。壳张开拨动水流才能游动。

  二,欣赏贝壳。

  1,老师: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些可爱的贝壳,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贝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各种贝壳。

  (1)幼儿讨论:

  教师:这些贝壳好看吗?你以前看见过这些贝壳吗?在哪里看见过?

  教师:你刚才看到的贝壳长的一样吗?(扇形,卵圆形,螺旋型)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摸起来感觉怎么样?

  老师小结:

  (有的是两片壳,有的是螺旋壳,还有一种鲍鱼是单片壳,有的很光滑有的很粗糙,表面长有肋纹、小刺、或者突起)

  欣赏课件:

  引导语: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贝类生活在哪里吗?”(水里和陆地)蜗牛生活在陆地。

  老师:全世界的贝类有12万种,它是自然界生物中仅次于昆虫类的第二大族类。海洋,湖泊、小溪里到处都有贝类的.踪迹,而且它们色彩缤纷,其斑纹更是百姿千态,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贝类吧。

  老师播放课件。

  (2)幼儿讨论

  老师:说一说你刚才看到的贝类。都有什么?

  老师:你知道它们都吃什么吗?(扇贝类的贝壳都吃微型颗粒和浮游生物和细菌有机物,螺旋贝类大多都吃小虾小蟹和棘皮动物)

  老师:刚才还说到了墨鱼和章鱼,虽然墨鱼和章鱼都有叫鱼,可它们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是没有贝壳的海贝。

  老师:刚才录像里告诉我们贝类不仅好看还可以干什么?(贝类可以食用,营养价值非常高,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有的贝壳磨成粉还可以用来做药用和美容,还可以做成工艺品美化点缀我们的生活)

  三,欣赏贝壳工艺画:

  x老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贝壳粘贴画,喜欢吗?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坐吧。

  四,拼摆贝壳画妈、咪、爱、婴、网

  活动延伸:

  ①继续在活动室一角陈列各种各样的贝壳,供幼儿自由观察、讨论。在活动室墙壁上张贴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贝壳。

  ②请幼儿讨论并尝试多种玩贝壳的方法:如果请你来玩贝壳,你还可以怎么玩?(引导幼儿采用配对、比大小、排序等方法来玩。)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贝壳,制作贝壳标本,并带至幼儿园继续丰富贝壳展。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从老鼠与蝙蝠的表情、动作等推测其心理,体会故事中角色的不同个性特征。

  2.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会尊重别人。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老鼠与蝙蝠》PPT制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老鼠和蝙蝠的已有认知。

  T:知道老鼠和蝙蝠吗?它们各有什么本领?

  [老鼠:打洞、跑、偷东西、咬…… 蝙蝠:飞、雷达探测……]

  小结:老鼠和蝙蝠的本领很多,但各不相同。

  二、观察封面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老鼠和蝙蝠的不同个性。

  1.那么,当老鼠遇到蝙蝠,你们觉得谁的本领会更大些呢?

  [幼儿自由猜测]

  2.有的小朋友认为老鼠的本领会更大,而有的小朋友认为蝙蝠的本领会更大,也有的小朋友认为它们两个的本领旗鼓相当,差不多。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绘本,讲的就是老鼠和蝙蝠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3.从封面上大家看到了谁?请你来形容一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鼠和蝙蝠?

  [胖、瘦——从外形上;大、小——也是从外形上;骄傲、胆小——不错,还看出了它们的个性特点]

  4.那你们猜,故事里面的.它们谁会更厉害、更强大呢?(举手表示)那么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故事《老鼠与蝙蝠》。

  三、阅读故事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角色性格。

  1.观察

  T:这只xx、xx的老鼠和蝙蝠是在什么时候,那个地方相遇的?

  你怎么看出来是晚上?(你看得真仔细,把一些小小的星星都看出来了,所以你能从故事里知道更多的秘密。)

  T:看看老鼠的动作,表情,你认为老鼠会对蝙蝠说什么?

  小结:这是一只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的老鼠,它一定会对蝙蝠炫耀自己的本领的。

  2.幼儿自主阅读图

  出示PPT,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自由阅读。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动作。

  2、在教师的语言、动作的提示下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能寻找空的地方,不影响同伴。

  活动准备: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捉螃蟹的一只。

  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螃蟹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一、倾听A段音乐,创编螃蟹跳舞的动作。

  1、通过谈话导入活动。师:你们见过螃蟹吗?看,我是一只大螃蟹。螃蟹有很多的脚,你们有吗? 2、创编螃蟹跳舞的动作。师:伸出一只脚,动一动。螃蟹的小脚可多了,这儿还有一只(教师示范伸出一只脚)它可以怎么动?幼儿自由创编脚的动作。

  3、幼儿倾听A段音乐学习螃蟹跳舞的动作。

  师: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学一学螃蟹跳舞的动作。

  二、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B段动作。

  1、启发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创编螃蟹吐泡泡的动作。

  师:螃蟹最喜欢在河里干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师:螃蟹是怎么吹泡泡的?除了朝这边吹以外,还可以朝哪边吹?

  2、模仿学习螃蟹走路的动作。

  师:螃蟹是怎样走路的?(提醒幼儿练习走路时会找空间。)

  3、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练习动作,吐泡泡,吐泡泡,走走走走吐泡泡。

  4、倾听B段音乐,并合着音乐练习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听好音乐吐泡泡啰!

  三、创编、学习C段音乐的动作。

  1、鼓励幼儿创编不同方位的`挠痒痒的动作。

  师:哎呦,哎呦(老师做挠痒痒动作),我怎么了?螃蟹除了后背会痒以外,还有哪些地方会痒?谁愿意试一试?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不同

  的挠痒方位。

  师:有的螃蟹先挠痒痒,有的螃蟹后挠痒痒,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动作做的整齐一些,好看一些?(引导幼儿拍两下手,再挠痒痒。)

  2、听着音乐来学一学螃蟹挠痒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挠挠痒,每只螃蟹挠痒的地方要和其他螃蟹不一样。

  四、幼儿随完整地音乐练习动作。

  1、幼儿听音乐完整的练习动作。

  师:小螃蟹们刚才我们学了那么多的本领,现在你们把小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的本领连起来跟着音乐来做一做好吗?

  你们能听着音乐来学本领吗?

  2、在教师的语言、动作的提示下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五、游戏。

  1、启发幼儿做躲闪的动作。

  师:小螃蟹在河里玩的正高兴,忽然谁来了,他来干什么呢?捉螃蟹的人来了,小螃蟹要怎么样做?

  2、幼儿倾听尾声音乐。

  3、完整倾听音乐游戏,提醒幼儿捉螃蟹的人来了要躲闪。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尝试将歌曲中的节奏型进行改换。

  3.体验创编节奏型并进行演唱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以"看路牌"导入,练习休止符。

  1.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到郊外玩玩吧。咦,这里有路牌,看看上面有什么?

  2.重点练习节奏型×× 0│×× 0│×××│×-│(跟着乐曲《小老鼠打电话》的旋律练习)

  二、借助图示,初步学习歌曲。

  1.由"孤单的小老鼠"引出歌曲。

  师:瞧,小老鼠的.家就住在这里,咦,看看小老鼠怎么了?

  师:对,小老鼠没有朋友玩,觉得很孤单,它想打个电话给朋友。听!

  2.老师范唱歌曲。

  师:刚才歌曲里唱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图片,重点练习电话号码的节奏×× ○│×× ○│×××│×─│)

  3.幼儿学唱歌曲。

  师:你觉得哪句唱起来有些困难?(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提供帮助)

  三、联系生活,尝试用手机号替换。

  师:在生活中,除了使用座机打电话,人们更多的是使用什么打电话?(手机)师:你知道什么手机号码?你能把它编到歌曲里吗?

  (幼儿尝试按节奏唱11位手机号)师:哎,怎么不好唱了?

  出示座机号和手机号进行比较。

  54 32678 313 770376089师:座机号的是几位数?手机号呢?怎么样把11位的手机号编到歌曲里?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集体跟练)师:我们把她的节奏编到歌曲里唱一唱。

  师:你还知道什么手机号?(幼儿将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编到歌里唱一唱)

  四、自由猜想,引发下一次活动。

  师:听,这次小老鼠又打电话了。猜一猜这次是谁接的电话。

  师:是小猫接到了电话。唉呀,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是一个好玩的音乐游戏,老师下次再你们一起玩。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春姐姐来了,柳树发芽并长成小树叶了。

  2、初步学会念一段儿歌。

  活动准备:观察过柳树发芽;图片:一棵柳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介绍柳树的主要特征:

  提问:

  1、这是一棵什么树?(柳树)

  2、这棵树的枝条是怎么样的?

  (柳树的枝条是向下垂,让幼儿用手作下垂状,幼儿边作动作,边说柳树的枝条是向下垂的`。)

  3、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柳树?

  (二)寻找柳树:

  师:我们幼儿园里也有很多柳树,我们大家去找一找它的枝条和图片上的枝条一样往下垂的,谁找到了就站在柳树的下面。

  (三)观察柳树:

  1、看一看柳树是怎么样的?(向下垂的,学学做做向下垂的动作)

  2、看一看柳树的叶子长得怎么样?有些什么变化?

  (小芽长大变成小树叶了,树叶长多了,变得更绿了)

  3、引导幼儿观察春风一吹,柳树的枝条好象在干什么?

  4、做“柳树娃娃”的游戏:

  幼儿用双手向下垂作柳树娃娃。老师说;春风来了,柳树娃娃可以做弯腰状,双手晃动作树枝飘荡状,双手做招手状。

  (四)学念儿歌:春姐姐来了,柳树发芽了,对着我们招招手,对着我们弯弯腰。

  (五)延伸:要求幼儿在回家的路上,公园里,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柳树。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其他教案:梦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3-27

大班综合教案:可爱的小兔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综合教案:快乐的节日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体育教案:小马运粮_大班体育教案07-05

大班其他教案:走进超市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综合教案:乐音和噪音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艺术教案:熊与石头人_大班艺术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