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案

时间:2022-02-23 16:18:05 教案 我要投稿

理想的风筝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的风筝教案合集7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1

  一、词串复习,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教师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词串。

  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满足

  2、指名读词语,概括每组词语所描述的事件及全文主要内容。

  3、师:对了,课文就是从具体的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作为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伴乐课件出示作家图片及作家心灵独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教师深情朗读,学生倾听中进入文本情境。

  4、师引入: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 ?让我们深入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咱们先来学习刘老师放风筝的内容(第8、第9自然段),去感受刘老师放风筝的快乐。

  二、学习第8、9小节,感受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8、9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词句,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2、学生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3、指名学生交流所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重点语句

  句子1: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

  师:刚才有同学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刘老师的不肯放弃。哪个词最能给你们这种感受?

  师:你从“决不肯”感受到什么?

  师:请你带着快乐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指名朗读。)

  句子2: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1)师:你们注意到没有,刘老师快乐地仰望着白云,久久地注视着风筝,此时的他没说一句话,但他一定在想着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生想象回答。

  师:也就是说,刘老师把他的理想与愿望寄托到这风筝中去了。

  2)、师:想着想着,刘老师的脸上怎么样?(体味“漾”字的用法妙)

  师:我们平时用哪些动词刻画笑容?

  师:作者为什么用 “漾”字,你体悟到什么?

  生:我读到一个童心未泯的刘老师。(无忧无虑、人老心不老、心中充满阳光、快乐的刘老师、热爱生活的刘老师)

  句子3: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一蹦一跳地飞跑。、

  1)师:刚才我听你们读这句话时很投入,这句话震撼着大家,能说说为什么吗?

  师:读这句话你们最想强调哪两个词?

  师:你能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吗?

  2)指导个别读、齐读

  句子4:他笑着,叫着,……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1)、动画课件展示刘老师追风筝情景。

  师:从他追逐中的笑容,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从刘老师的叫声中听出了什么?

  师:是啊,他像孩子一样天真,一个老顽童形象,笑出了他的乐观,叫出了他心中的快乐,天真,叫出了挑战困难的决心。

  2)请喊出他的心声来。

  生:“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喊出他的忘我与自信来。(指名读)能喊得更自信点吗?

  指导男女生读 、齐读,赞赏评价。

  3)(品味刘老师的动作,指导读书)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使你们震憾?

  生: “蹦跳着” ,我从这个词看到了刘老师超乎寻常的毅力。

  生:刘老师蹦跳着,他却全然不顾自己,他完全沉浸在放风筝的快乐中了。

  师(指导再读):读出你的震撼,读出刘老师的执着来! (指名读,齐读)

  4)(品评追逐结果)师:这样蹦跳着的结果怎样?

  引读“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师:他脸上流淌的是得意和满足,得意是因为什么?

  生:刘老师觉得我终于战胜了困难,证明了自己的力量。

  生:那是追风筝胜利后的喜悦!

  4、小结:刘老师坦然地面对人们的目光,执着地追逐着,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享受着生活的快乐,他用强大的生命的力量,证明他的自信自强

  三、品读第4、5节,感受幽默、敬业

  1、过渡:生活中自信坚强的刘老师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难忘,作者难以忘怀的还有哪两件事?

  生:谈腿疾 、写板书

  师:我们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3、指名学生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汇报读到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4、引导品味朗读第4自然段句子:

  1)从谈腿残疾感受幽默坚强:

  师:刘老师是怎样谈他的腿疾问题的?

  师:你们觉得故事怎么样?

  师:其实,刘老师丢腿肯定不是故事中所说的那样的,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师:痛苦是他一个人扛着,却把悲伤化作趣事, 而且你们发现没有,刘老师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注意他的神态。

  2)指导读书:你从这个“笑”看到刘老师的什么?

  生:乐观幽默

  师:老师的笑,刘老师的幽默也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有什么反应?

  句子5: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刘老师的尊敬。

  师:笑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什么?又为什么泛起酸涩?为什么更增加尊敬?

  课件出示填空补充题,学生填空。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______;泛起酸涩,是因为______;更增加对刘老师尊敬,是因为______。

  学生练习,练后讲评师:刘老师以他坚强乐观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个学生,30年过去了,刘老师的这个故事仍在作者耳畔回响,作者会永远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5、品悟刘老师写板书的艰辛。

  1)过渡: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

  2)指名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句子6: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再转向讲台。

  师:看到这段文字,如果我要转身写板书,那是件容易的事,可刘老师呢?容易吗?找到关键词,你感受到什么?

  (生找出关键词,课件红色字体显示)

  生:刘老师板书艰难、板书很累,刘老师很坚强、刘老师的敬业

  师: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

  (同学读文,指名学生动作演示理解,教师采访刘老师扮演者。)

  师:刘老师板书是这样不容易,甚至很吃力,但他却竭尽全力,因为什么?

  师: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仅仅是靠那根圆木拐杖吗?还靠什么?

  6、师小结:30年过去了,刘老师上课时的笑容以及写板书的情景一直浮现在作者眼前,他用圆木棍撑地、跳跃旋转,成了同学们心中最美的舞蹈。

  四、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过渡: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请快速浏览第10、11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2、生带问题自读后谈感受,指导体会作者对刘老师的赞美与思念。

  3、品味“风筝”:

  师:读到这里,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呢?在作者的眼里,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只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

  生:刘老师希望自己的生命充实有意义。

  生:他还放飞了放飞自己的理想。

  生:他放飞了自己的.快乐与信念。

  ……

  师:是啊,一只只风筝寄托了自己对事业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与不懈追求。风筝就是他乐观坚强、自信自强的标志。

  4、拓展延伸,深化风筝:

  1)师: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

  2)教师介绍苏叔阳如何坚强面对失败和挫折的资料

  3)课件出示苏叔阳作家感慨,学生齐读

  作家感慨:热爱生活,挑战自我,挑战人生;笑对坎坷,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对生活要有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要做有理想的人,要有凌云壮志,要志向高远……

  师:这正是刘老师一生的写照、正是刘老师借理想的风筝告诉我们的。

  5、指导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回顾开头,升华情感。

  1、师:30年的不见,30年的思念绵延,正因为这份浓浓的思念,所以每逢春天,每逢人们放风筝时作者就会怎样?(引读)

  生(齐读)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2、师:学到这里,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你从刘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师: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疾病、灾难来临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是另外一种风景,另外一种境界。

  3、伴乐课件出示小诗(小诗是由课文中刘老师的几件事改编而成),学生诵读。

  4、师:我希望刘老师放飞的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入你们的心中,希望你们树立信心和理想,努力拼搏,飞向你们更广阔的蓝天,去实现你们的理想和志向。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2、认识本课5个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导言:“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

  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

  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

  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

  (1)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

  (2)鼓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

  如:(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

  (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刘老师什么?

  (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4)怎样理解课题?

  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1)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

  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

  a写“我”的心理活动“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

  b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

  七、作业: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上课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

  刘老师

  放风筝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3

  教材解读:

  《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看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对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

  三、走进文本,享受春景

  1、课文主要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及他放风筝的情景,可开头却描写了什么?(春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春景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会感受怎么样?(舒服、舒畅、心境愉快)

  3、课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是描写春天时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当春天吹绿了……浮上心头。”特别是哪个词语更表现出了人们的心情很愉快?(浮)

  4、原来,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树木,还在于蓝天上的一只只美丽的风筝,还在于人们的舒畅心情。作者看到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5、再次读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为喜欢春景才写这些春景的吗?

  小结:作者从景写到风筝,写到想起刘老师,过渡得很自然。

  四、由景及人,认识主角

  1、从景到人,从看到的景象联想到并开始回忆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以后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2、写人物时,一般喜欢先描写人物的什么?(外貌)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刘老师的外貌吧。

  4、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他的呢?

  5、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组

  2、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会让你想到刘老师的那一件事。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9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讲它们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

  (一)笑谈腿疾

  (二)旋转板书

  (三)喜放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情感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 思念)

  3、一只只自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四、提升感悟,放飞情感

  1、漫长的30年,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啊!

  3、续写

  五、总结延伸,拓展积累

  1、交流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2、从刘老师等强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3、读名言

  4、总结

  生活中虽然有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开朗、风趣

  旋转板书 爱岗敬业 身残志坚

  喜放风筝 热爱生活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组22课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细节描写,品味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感悟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3.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他敬业爱生、追求理想的精神,研读课后习题2的三句话,抓住关键词语,体悟人物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流程:

  板块一、感受作者的情思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内心世界,跟着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读题:《理想的风筝》)。

  2.师:春天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 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每逢这时,作者便想起了刘老师,想起了他放上天空的风筝。从作者的内心深处发出了刘老师啊,您在哪 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的呼唤。

  3.阅读提示: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1、2两节以及第6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体悟浮的表达效果。

  ②读一读第三自然段1、2两句,划下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初步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③读一读,品一品,感受作者借景思人的深情。

  4.阅读交流。

  5.深情导读: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 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 头。每逢这时,具有(活力阳光)的刘老师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他是(那么忠厚,那么慈祥)。我呼唤着:(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 念您! )

  板块二、感悟老师的品格

  一、师(过渡):刚才,我们在品读春天的景色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思念,而最让作者不能忘怀的是感动他一生的几件事。接下来,让我们聆听作者讲述的故事,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

  二、师: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这些画面为什么能让人怦然心动?

  三、同桌相互交流

  画面一:笑谈腿疾

  (屏显):只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了一片笑声。

  1.师:细致阅读这段话,你读出了怎样的刘老师?

  2.师:真不简单,你们读出了幽默的刘老师,读出了开朗的刘老师,读出了笑对人生、不怨命运的刘老师。(相机板书:乐观、幽默。)

  3.师:刘老师是怎样给学生讲故事的`?(笑)谁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讲述丢腿的故事吗?(指读)从笑着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4.师:谁再读一遍这个故事,读出刘老师的乐观、幽默。

  5.师:(引读)刘老师的故事感染了学生(读下去。)

  6.入情朗读,咀嚼文字。

  (屏显):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了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①因为________,所以教室腾起一片笑声;因为________,所以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因为________,所以 (同学们)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②泛字用得太准确了,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这个词用得好,好在________。

  7.师:这一细节描写得多么传神啊,谁能把这微妙的情感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

  8.激情朗读

  (屏显):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师,但是您(乐观、幽默),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画面二:上课板书

  1.师(过渡):刘老师,您在你哪里?您课堂上特有的板书姿势,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2.(屏显):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3.阅读提示:

  ① 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 圈一圈,画一画: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让你怦然心动?

  ③ 品一品,说一说:你用心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4.学生讨论交流。

  5.师:真了不起,你读出了敬业的刘老师,你读出了意志坚强的刘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屏幕上红色的词语(撑地、离地、急速一转)。读到这些关键的词,你想到了什么?

  6.师(引读):①刘老师讲着讲着,他要写板书了:(女生读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再转向讲台);②刘老师深情地读着读着, 又要写板书了:(男生齐读);③就这样,每逢要写板书时:(男女生齐读);④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只靠着 (深情地分组读:)(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 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7. 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刘老师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呢?

  8. 师:是啊,刘老师板书时转身的动作已经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为他的敬业的精神而感动,为他顽强的意志而激动。(相机板书:敬业、坚强。)

  9. 激情朗读:

  (屏显):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师,但是您(敬业、坚强),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画面三:放逐风筝

  1.师(过渡):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刘老师便在操场上放起亲手制作的风筝。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7至第9自然段。

  2. 阅读提示:

  ①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圈一圈,画一画:刘老师放风筝、追风筝的哪些细节让你怦然心动。

  ③批一批,注一注:读到感动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

  ④品一品,说一说:你用心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3.研读交流

  A(屏显):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 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① 师: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位刘老师,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

  ② 师:真聪明,真会学习!你们读出了心灵手巧的刘老师,读出了心胸宽广的刘老师,读出快乐的刘老师,读出了阳光自信的刘老师,读出了充满童心的刘老师(相机板书:阳光、自信。)

  ③ 小组讨论:刘老师为什么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呢?(讨论后再读这段话。)

  ④口语交际:刘老师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在想些什么呢?说说刘老师的心声。

  ⑤老师(引读):我常常站在他旁边

  ⑥导读体悟:为什么刘老师脸上漾出甜蜜的笑?体会漾的表达效果。

  ⑦师:让我们再读这段话,读出刘老师的快乐,读出刘老师的甜蜜,读出刘老师的阳光自信,读出他充满童心的心声。

  B(屏显):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细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①启发说读:这是一幅感人的画面,刘老师故意撒脱手,纸燕带动长长的细绳和线拐在地上飞跑,刘老师(指名读),刘老师拖着残疾的腿,奋力追赶着,他可 能这样想(指名说),可能这样想(指名说),还可能这样想(指名说)同学们心疼老师,想这样做(指名说),想这样做(指名说), 他却喊着(指名读)多么(指名说),多么(指名说),多么(指名说)的刘老师啊!

  ②交流讨论:刘老师抓住撒脱的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刘老师抓住的仅仅是线绳吗?

  ③师:读了这段话,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位刘老师?(相机板书:顽强、执著。)

  4.师:刘老师拼搏顽强的意志,热爱生活的执著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朗读第7至第8自然段,记住这动人的场面。

  5.口语交际:面对这样的意志顽强,充满阳光,热爱生活的刘老师,你想说些什么?

  6.激情朗读:

  (屏显):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师,但是您(阳光自信、顽强执著),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板块三、体悟课题的蕴意

  1.师:读了刘老师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眼前浮现出刘老师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在作者的心灵深处,刘老师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 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此时,我们怦然心动,不由得与作者一起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这样的呼唤(齐呼):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2.学生讨论:

  ①我们的心一直被刘老师感动着。刘老师的哪些精神震撼了你?

  ②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只风筝吗?

  ③刘老师的理想是什么?

  (刘老师的理想就在他放飞与追逐的风筝里,对命运的挑战与抗争,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理想就在他旋转的拐杖里,对生活的执著与追求,对学生的奉献与关爱。)

  ④以理想的风筝作为课题,有什么含义?

  (风筝寄托着刘老师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身残志坚的他,为我们树立了战胜困难的路标,为我们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在我们心中腾起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3.拓展升华:

  ①师:苏叔阳爷爷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虽然作者在自己人生的经历中屡遭挫折,不管是文革期间受到非人的迫害,还是身患癌症,15年多次手术,但他 仍顽强地生活、工作,积极乐观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天。以《打不垮的苏叔阳》为主题,说一说苏叔阳爷爷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课前布置收集素材。)

  ②师:残疾的刘老师身体是孱弱的,但他的意志是坚强的,是值得敬重和传承的。在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下肢瘫痪的李丽获得感动中国十佳人 物的称号。组委会在给她的颁奖辞中这样说: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唱出强者的歌如 果请你给刘老师写一段颁奖词,你会怎么写?请拿出笔来写下感动的话。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对结尾句有什么理解?(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的天地间在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4、理想的风筝

  课上:跳跃旋转

  关爱学生

  生命顽强

  刘老师

  课下:放飞风筝

  追赶风筝

  热爱生活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7

  【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然后作者回忆了自身同学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上课和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课文赞扬了刘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课文借景抒情,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示人物精神境界,写人的方法值得借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能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语言描述中体会人物精神境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朗读语段,导入

  1、出示语段: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身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身的心也飞上云端。

  2、谁愿意读一读?(提示轻声字:喇叭、风筝)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3、谈谈你们的感受。(可能会说春天的美好)

  3、小结:春天生机勃发,春天蕴含着希望,春天代表着美好生命。春天来了,作者想起了谁?他是怎样一个人?快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评价

  1、边阅读边在课文中作上考虑的记号。

  2、检查生词:喇叭、天穹、屁帘儿、擎着、抻动。谁会做“擎”、“抻动”两个动作。

  3、评价人物: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加以说明。(残疾、热爱工作、关心同学、教学有方、热爱生活……)

  4、提问:为什么要把放风筝这件事写得这样具体呢?

  5、过渡:刘老师课上的'表示,也许别的残疾人也能做到,但课后的表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这也是让作者最佩服的地方,所以作者发出感叹。出示句子:(最后一段)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波、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6、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和小组同学议论议论。

  7、交流体会。

  三、联系生活,感悟

  1、再出示第二自然段,品读。

  2、作者仅仅是写春天的美好吗?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象征着刘老师对生活充溢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对人生积极乐观,顽强不屈)

  3、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像刘老师这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4、小结:同学们,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对待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是长吁短叹,还是积极面对,顽强克服?不同的态度就有不同的人生。

  四、拓展延伸,表达

  1、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作题?

  2、学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教师引导同学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3、作业:写一个令你敬佩的人。

【理想的风筝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04-11

【精选】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01-16

小学语文《理想的风筝》教案01-17

理想的风筝教案模板8篇02-02

【精华】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02-07

理想的风筝教案合集9篇02-13

理想的风筝教案汇总五篇01-18

关于理想的风筝教案四篇01-25

【精品】理想的风筝教案4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