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时间:2022-04-09 18:09:2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精选6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特征,学会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改错掌握修改符号,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4、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感悟我国传统文化作品中的语言美,学习优美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习惯,提高对生活万物的感知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点拨:

  1、回顾课文,找出关键语句产生了重要作用的地方,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2、讨论关键语句的作用,以及如何提炼关键句,寻找关键句的方法等等,加深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体会。

  二、词句段运用

  (一)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

  答案示例:

  ①我们人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就容易迷失方向。而猫头鹰即使在夜间也能来去自由,捕食的时候也不会受到黑暗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②乐乐非要做高空抛鸡蛋的实验,看着他把用几层泡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鸡蛋从三楼扔下时,我不禁捂住了双眼:小鸡蛋啊小鸡蛋,我们这就是永别了吧?

  点拨:

  1、先读一读课文中的两句话,同学之间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

  2、这两句话都表明了作者在观察的时候,也会对观察到的现象做一些思考。根据这样的特点,仿写几句类似的话。观察到的现象也许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发现,在发现之后思考一下,提出问题即可。

  3、全班交流一下自己仿写的句子,互相提一提意见和建议,并做修改。

  (二)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答案示例:第一句:他—它;

  第三句: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

  第四句:我又点了几下。

  点拨:

  1、看看文段,学习表示对调和表示移动的修改符号的用法。

  2、仔细观察,多读几遍,用修改符号将文段还未完善的地方修改完毕,同学之间交流。

  3、试着用掌握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同学互改。

  知识拓展:修改符号。

  删除符号——把要删去的部分圈起来,再画个小尾巴;

  对调符号——用于相邻的两个词语颠倒位置。注意必须是紧邻的两部分;

  置换符号——用于不相邻的两部分调换位置;

  替换符号——句子没有其他毛病,只是某个词语用词不当,用恰当的词来代替;

  添加符号——把需添加的部分写在合适的位置,再用符号拉进去。

  1、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吃到苹果、梨子、橘子和水果。

  ②小明的建议基本上是完全可行的。

  ③虽然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但是同学们非常高兴。

  ④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进步了。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地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这学期,课外阅读对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阅读了“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等……课外书,这些书的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大量的阅读使我们加强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我们班还被学校授予“课外阅读先进班级”。

  明确:

  ①“课外阅读”和“我们”调换;

  ②“‘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的两个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③“等……”删掉省略号(因为省略号后还有内容“课外书”)。

  ④“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改为“内容很丰富,中心很明确”;

  ⑤“加强”与“见识”搭配不当,将“加强”改为“增长”;

  ⑥“授予”与“先进班级”搭配不当,将“授予”改为“评为”,或者在“先进班级”后加“的称号”。

  三、日积月累

  (一)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潇洒自然,醇厚朴实,在唐代诗人中,自成名家。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言:“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二)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三)朗读指导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诗歌大意

  我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青草,树荫深处的黄鹂发出诱人的叫声。春天的潮水和雨水夹杂在一起,让人感觉雨势分外急迫。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五)诗歌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滁州西涧幽寂的风景:清幽的芳草在涧边寂寂地生长着,幽草附近,有深密的树林,林中有黄鹂在鸣唱。傍晚之时,春雨急骤,涧中之水横冲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一片安详,周围了无人踪,只有渡船横在河中。此诗动静结合,风格深远,如一幅清幽的水墨画。描绘了西涧晚潮时雨中的美景及恬淡幽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点拨:

  1、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根据诗中字词大意,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试着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讲述出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3、诵读全诗,背诵全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2

  教学目标:

  1、能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在交流中,能清楚地告诉对方拿手本领好在哪里?如何做?

  2、能将自己学习本领的过程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4、积累有关读书、治学的四字成语。

  5、看图说成语,积累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等方面的成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从小到大,我们学会了许多本领,说说看,你有什么本领?你最拿手的本领是什么呢?

  总结:小朋友们真棒,听你们说着自己的`拿手本领,我的心都痒痒,我也真想学一学。今天,我们就将来说说自己最拿手的本领,教教别人你的拿手本领。

  二、创设情境,示范引路

  1、今天,我们学校的记者团也要举行一个“比一比,谁的本领最拿手”评选活动。来,我们去看看比赛现场吧!

  2、教师扮演记者,请另一个同学接受采访。

  3、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当裁判,你认为刚才同学的表现如何?

  4、在评议中小结并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明确交际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

  5、同学们,比赛还在进行,你们想报名参加吗?不过,要想取得好成绩,充分准备很重要哦!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

  6、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选一个代表来参加比赛(展示),大家评议。

  评出谁的本领最拿手!颁发“能手奖”!

  三、总结谈话

  看来,我们班个个是小能手,而且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只有爱学习,我们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今天,我们又学到了新的本领,回家后可以向父母展示一下,好吗?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立”、“童”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生字认写到位,诗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选择好图片和背景音乐,制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题”趣

  1.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聊了小朋友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小朋友们的“所见”;老师看见了小朋友们坐得端端正正,听见了小朋友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所见!

  2.板题。指名读题,读准“所”的平舌音。齐读题目。

  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诗人写的,知道他是谁吗?(板袁枚)

  二、“字”趣

  1.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范读。

  2.生自读。(拿好课本)要求:把诗读上两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一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注音的生字(带词)。指名带读

  所见、牧童、捕鸣蝉、闭口立

  (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3)去掉词,读生字。

  所、牧、捕、蝉、闭、立、

  和动作相关的“闭、立、捕”用做动作的方法学习。

  “蝉”看图学习。

  牧:比较字形:“放——牧——枚”。

  4.自读诗文。

  (1)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2)读流利。练读一遍,指名读,比赛读。

  (3)读出节奏。

  师:比一比谁能读出像音乐一样的节奏来,好吗?(板书:读)

  师范读一行,(注意老师哪里停得长一点),(出示停顿线),指名接读,全班读。

  三、“图”趣

  1.读诗、看图,找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看、听)

  2.小结:看!多美的夏日风景啊!林中风儿在吹,花儿在笑,蝉儿在唱……真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夏来树更绿,人来蝉儿树上鸣。”看着、听着,老师仿佛变了一个大牧童,同学们仿佛变了小牧童。来,咱们也骑上黄牛,走进画中,走进诗里面……

  四、“文”趣

  1.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读出“骑”的自在、开心。

  师:小牧童天天放牛,和黄牛可亲了。他骑在黄牛背上感觉怎么样?指名读(读出自在、惬意)(你这样用情地读,这就叫“吟诗”。板书:吟)咱们把自己当成这个自在的小牧童吧!一起来吟!(齐读)

  (闭眼听音乐)小牧童闭上眼睛,你们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你们走进了哪里啊?(树林里)那里有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想象:树、花、草……)再吟,吟出开心。

  (2)读出“振”的响亮、悠长。

  师: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唱起了歌)!那歌声怎么样?(响亮)从诗中哪个字可以知道他的歌声很响亮?(振)指名读,小组读。

  你们的歌声树上的枝叶都听到了,它们一片传一片,把歌声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齐读,(还不够远)再齐读。读出歌声回荡、悠长。

  2.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读出“意捕”的紧张、急切。

  师:正当小牧童骑着黄牛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地唱了起来。大家听!(播放蝉的'叫声)它是谁?(鸣蝉!)

  听,它的歌声多得意啊!看看插图,我们的小牧童怎么样?(呆了、傻了、想去捕蝉,站在树下一动不动)——这就是诗中的:意欲……出示三四句,齐读。

  (出示一个大大的“意”字)师:大家看这个“意”字,心里的“心”字上面有个声音的“音”字,心里发出声音——就是牧童心里在(想)(板书:想)。想什么呢?(想怎么捕到这只蝉)指名读、齐读,读出牧童心里十分“想”捕到鸣蝉的急切。

  (2)读出“忽然”的迅速、敏捷。

  师:这么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不能)所以我们的小牧童就(“忽然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得是慢还是快呢?(快)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忽然”是什么意思?(马上、很快……)师生合作读,读出动作的迅速、敏捷。

  (3)读出“闭”的谨慎、无声。

  师与指名读一生:小牧童,你为什么“闭口”“立”在这里,不唱歌了啊?(因为再唱,蝉就要吓跑了!)

  引导个别读,(蝉儿听到你的声音了!)小组读,读出小声、轻声、无声、心语、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五、“吟”趣

  1、吟动静,吟出对比。

  师:诗人把他所见的画面写成了这样一首诗,现在我们能不能吟着诗,想出画面来呢?这画面还会动呢!(课件:“骑、振、捕、闭、立”变红)生读全诗。

  师:我发现,你们吟诵一、二行的时候,声音放得亮一些;而吟诵三、四行时,声音压得低一些。为什么?(一、二行诗中牧童在快乐地骑牛、唱歌;三、四行诗中牧童在想捕蝉,心里紧张……)哦,你们吟得真用心!让老师再听听!

  分男女生吟诵,吟出动静之别。

  2.吟假想,吟出创意。

  师:你们猜一猜,小牧童捕到蝉了吗?(生自由说)

  (1)捕到了,因为……。捕到之后,心情如何?(高兴、得意)小牧童手里捧着蝉,又骑着黄牛回家了。读一、二行,读出得意。

  (2)没捕到,因为……。没捕到,他两手空空地骑黄牛回家了!再读一、二行。

  (3)继续捕。没捕到,但这时又听见林中传来“知了、知了……”的声音,小牧童又会怎么样?读“意欲——”反复捕。

  师:这首诗就是一个谜啊!留给爱读诗的小朋友们尽情猜想!

  3.吟唱。(播放《所见歌曲》)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怪不得有人要把它唱成一首歌了!大家来听听!……(听两遍后)诗不仅可以用来读,用来呤诵,还可以美美地唱呢!(板书:唱)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唱吧!

  六、“书”趣

  书写“立”与“童”。

  引:古诗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动听的歌,还能变成灵动的字呢!

  1.出示生字“立”“童”,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游戏“找相同”“找不同”。

  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指出生字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自由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三个美”:姿势美、笔画美、间架结构美。)

  5.用投影,集体评议。

  七、总结、拓展。

  1.背诵古诗。

  2.扩词扩句,朗朗诵读。

  (天真的)牧童……,

  (动听的)歌声……。

  (因为)意欲……,

  (所以)忽然……。

  点点头,扭扭头读。

  拍着手读,男女声和。

  倒背,跺着脚读。(之所以)忽然……,(是因为)……。(动听的)歌声……,(天真的)牧童。

  3.结语:咱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像《所见》这样有趣的经典诗歌还有许许多多(推荐几首),就让我们今后继续快快乐乐学古诗,做一个有诗意的中国娃吧!(音乐起)

  板书设计:

  所见

  袁枚

  看读

  听吟

  想唱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概括诗意:夏季的一天,一个年少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山歌在山间小路上行进。那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他听到了知了的叫声,就马上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3、介绍作者

  A、这动人的画面不仅咱们看到了,一位清代的诗人也看到了,他的名字叫袁枚。

  B、当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就提笔将自己所看到的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

  C、师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字音。

  2、采取指名读,全班通读等多种方式检查读的.情况。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质疑问难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他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全句,边读边想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

  (3)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读第三、四句。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2)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3)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3、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诗的意思。

  4、大声朗读,想象诗人当时所见到的情景。

  5、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所见

  骑黄牛

  牧童歌振林聪明可爱

  欲捕蝉

  闭口立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主动积累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泉水还会去哪儿奉献爱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析词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泉水还会去哪儿奉献爱心。

  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有许多天然的音乐家,他们演奏的乐曲使人陶醉。你留意听过这些乐声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你都知道哪些天然的音乐家吗?

  生答:呱呱呱,那是青蛙的歌声,呼呼呼,那是风的声音……

  2、听,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

  3、板书:泉水。读题。

  4、谁知道什么是泉水呢?指名说课外查找的有关泉水的资料。

  5、课文中的泉水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三、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范读课文:边听边想泉水从哪来?最后又到哪去了?

  2、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并把它画下来。

  3、出示生词认读。

  一股清泉石缝瓦罐水塔杜鹃清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5、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6、泉水从漆黑的地下来到这明亮的世界,可高兴了,他决定来一次旅行。小朋友想和他一起旅行吗?自己轻声地阅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出示鹃、股、脆:读读这些字,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塔:右下是合,中间的横短不能少。

  泉: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脆:右下是横折钩,竖弯钩,不要写成“巳”。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五、练习。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泉水》这篇文章,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认识的生字、词语。

  (1)弹琴杜鹃结出瓦罐伴奏清脆石缝阳光灿烂天然水塔

  (2)一股清泉一座水塔一面镜子

  (3)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大口大口

  2、看得出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很好。(出示图)瞧,一股清泉正从石缝里冲出来,他们到了哪里,都遇见了谁呢?

  二、回顾课文,重现画面。

  小声读课文,用“=”画出她们去了哪儿,用“~~~”勾出她们遇见了谁。

  三、品析词句,感情朗读。

  1、泉水姑娘一路欢歌,在他奔跑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自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朗读感受。

  (1)生:泉水对山里的姐姐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你知道什么是“天然水塔“吗?是呀,有了这天然的水塔,从此姐姐不用因为没有水而烦恼了。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奉献的品质呀。

  (2)生:泉水对杜鹃花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给杜鹃花当镜子,不仅让杜鹃看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更让杜鹃花把美丽的身影留给了大家。

  想一想,当杜鹃花照见自己美丽身影的时候,她会对泉水说什么?

  (3)生:泉水对果树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让果树喝饱,使果树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这是多么慷慨无私、乐于助人的泉水姑娘呀!

  吃着又大又甜的果子,人们会怎样称赞果树呢?果树又会怎样回答?

  (4)生:泉水对画眉鸟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为画眉鸟伴奏,是为了令画眉鸟的.歌声更加动听。

  3、听了大家的感受,谁能说说,这是一股怎样的泉水呢?

  4、孩子,如果你就是那一股慷慨无私、乐于助人的泉水,你在做这些事,说这些话时,心情会怎样呢?(自豪、高兴)

  (1)那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自己说一说、读一读这些句子吧。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

  (2)生自读。

  (3)抽读。及时点拨。

  (4)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那一股清泉,咱们一起来读读吧。会背的孩子,你可以看着图画,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神态演一演。(出示课文插图)老师引读。

  三、激趣说话,丰富画面。

  1、师:欢乐的泉水弹着琴,播撒着爱心,一路奔跑着,她还会去哪儿?把爱心带给谁呢?你能学着课文中的样子来说一说吗?

  2、出示提示:泉水流到了……,遇到了……。泉水说:“……。”

  3、生自说。

  4.学生交流,师对于学生的用词错误,及时指出。(对照板书)

  四、写话训练,拓展画面。

  1、师:你们说得真精彩,如果能写下来就更好了,愿意试一试吗?

  2、出示写话要求:

  仿照课文3至6自然段的样子写一写:

  (1)把句子写完整,词语准确,不写错别字,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2)写完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3、学生写话练习。

  4、交流写话作品。

  5、师小结:丁冬,丁冬,清清的泉水不停地向前奔去……在你们的笔下,老师看到了快乐的泉水,富有生机的泉水,更是充满爱心的泉水。愿同学们也能像泉水一样,把快乐、活力和爱心带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五、练习。

  1、积累优美词句。

  阳光灿烂的世界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更大更多的果子

  静静的山谷清脆的琴声欢快的泉水

  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大口大口

  2、我会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

  你们看我这里还有一首写泉水的小诗,咱们来读一读。女生读问的句子,男生读回答的句子。

  把它背一背。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欢快的泉水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写一写。

  3、完成同步。

  板书设计:

  泉水

  山腰姐姐多

  平地杜鹃花清

  果园果树甜

  山谷画眉鸟美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6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教你学一招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1-12

语文园地四教案09-22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08-26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08-27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03-18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2-21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教案02-02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2-19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