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07-05 08:08:3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

  2.尝试用肢体表现乌龟缩进龟壳以及乌龟爬行的动作。

  3.体验游戏的乐趣。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

  “乌龟”图片;《小乌龟》视频;《乌龟爬》视频;游戏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乌龟”,引出活动主题

  二: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乌龟并模仿缩壳动作

  ——小乌龟的壳是什么形状?乌龟壳上有什么图案?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乌龟缩进乌龟壳的动作。

  三:播放视频,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乌龟爬的动作

  ——小乌龟在地上是如何前进的?

  ——我们来学一学小乌龟爬的动作吧。

  四:播放背景音乐,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2.幼儿愉快游戏。

  3.可根据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来调整游戏的速度。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游戏的情境中,以捉迷藏的'游戏引出小乌龟,后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观察乌龟的环节,情节也是环环相扣。作为一堂科学课更是以两次观察将乌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了解个透彻。第一次观察时幼儿只注意到乌龟的外形,是一些比较外在的东西,然而经过教师引导性语言的第二次观察,有目的地将幼儿带往了解乌龟生活习性的方面。活动的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将乌龟的主要特征和习性呈现以及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小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石头的特征,知道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初步了解石头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我们用吹风机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告诉小朋友,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呢。

  3、了解岩石的沙化特征。

  课件演示:岩石和沙子。

  教师: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们知道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结:岩石被风化成为小块后,还必须经水流的不断冲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4、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认识石头。

  (1)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2)启发提问: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5、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课件演示:《有用的石头》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

  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三、结束。

  引导幼儿在小石头上作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继续收集不同的石头,了解不同石头的作用,然后讲给大家听。

  小百科:石头,一般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可用来制造石器,采集石矿。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石头来生火。石头一般由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组成。

  小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他们有着极强的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有意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次活动,通过“如何使纸船不被打湿”的实验,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在操作中让幼儿体验乐趣。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油画棒)不吸水的特性。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五大盆水、油画棒每组一盒、毛巾、纸制作的纸船若干。

  经验准备:

  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激发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纸船可以在哪里玩?玩久了纸船会怎么样?

  二、教师出示纸船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纸船:“老师这里有两艘纸船,我们看看,哪一艘湿得比较快。

  2.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幼儿大胆猜想结果。

  三、师幼共同实验,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

  1.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提问:为什么涂了油画棒的纸船没打湿,没涂油画棒的纸船打湿了呢?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将水滴在涂了油画棒和没有涂油画棒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油画棒的纸吸水快,涂油画棒的纸吸水慢。

  2.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油画棒是不吸水的,所以把油画棒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2、小朋友用油画棒给小船涂腊。

  四、自由在水中玩蜡船,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鼓励孩子想出更多保护小纸船的不被水打湿的方法

  小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盒子,尝试按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一个盒子同时具有的两个特征。

  2、通过游戏、探索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材质、用途的盒子若干。

  2、小标签若干,放入小篮子中置于桌上;小椅子上贴上相应标签。

  3、两只货架,分别贴上盒子特征的标记图片。

  4、师用:盒子、示范用标签、视频仪。

  活动过程:

  一、 探索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盒子。

  1、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盒子王国玩,好吗?跟我来吧!(入场)这里的盒子宝宝真多呀!你们认识这些盒子宝宝吗?请你用小眼睛看一看来告诉许老师。(幼儿随意说说)

  2、你们想不想和这些盒子宝宝交朋友呢?好,请你去找一个盒子宝宝坐下来(幼儿找盒子坐下)请你把盒子宝宝举起来看看,是不是一个盒子宝宝!

  3、现在请你仔细地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盒子宝宝是怎样的?它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可以装什么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幼儿探索,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观察盒子、认识盒子)

  4、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盒子宝宝!(对讲述完整、与别人不一样的予以鼓励!)

  5、(小结)小朋友讲得都非常好,盒子宝宝有很多种,有的大大的、有的小小的,有的是用木头做的,有的是用纸做的,有的是装吃的东西,有的是装用的东西,……呀!种类可真不少!

  二、 探索二:尝试按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一个盒子同时具有的两个特征。

  1、许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标记,上面画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用视频仪认识吃和用的小标记)一只手表示用的东西,一张嘴表示什么?(吃的东西)

  2、我的盒子宝宝是装什么的'?它该贴哪个标记呢?(教师示范贴标记)

  3、那你想不想也给自己的盒子宝宝贴个标记呢?就请你想一想你的盒子宝宝是装吃的东西的还是装用的东西的,然后请你到身后的桌子上拿小标记贴上去。(幼儿操作)

  4、贴好标记的小朋友带着盒子宝宝坐回去时,请你看看小椅子上的标记,一定要找个一样标记的小椅子坐下来。(略作检查)

  5、小朋友真能干!可是,盒子宝宝想回家了,你们愿意送这些盒子宝宝回家吗?(介绍货架)看,这里有盒子宝宝的家,这个家上面画着一根木头,告诉我们:这个家里的盒子宝宝都是用木头做的;这个家上面画着什么?(纸),它告诉我们:这个家里的盒子宝宝都是用什么做的?

  6、那么,请你看清楚图片把盒子宝宝送回家吧!(幼儿操作,教师略作指导检查)

  7、(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帮盒子宝宝贴对了标记、找对了家,盒子宝宝说:谢谢你们!

  三、延伸活动。

  1、现在,我们就来和盒子宝宝做个游戏。在你小椅子的洞洞里,还躲着一个盒子宝宝,我们把它找出来吧!(幼儿拿盒子)

  2、我们把盒子宝宝夹在腿的中间一起来跳一跳,千万不能让盒子宝宝掉下来哟!跳一跳,跳得高!真好玩!我们带着盒子宝宝去外面玩玩其它的游戏!

  小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眼睛的结构特征、作用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2.尝试辨别几种小动物的特殊眼睛,感受眼睛特征的多样性。

  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猜猜他是谁”白板课件(包括教师的眼部特写、辨识度较高的几位幼儿的眼部特写、所有小朋友的眼睛)。

  2.特殊动物眼睛的特写。

  3.人手一面小镜子(活动前放在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猜猜他是谁”,萌发观察眼睛的兴趣。

  1.教师逐步放映几位幼儿及老师眼部特写的画面,引导幼儿猜测。

  师:XXX,你的眼睛真亮,你们都有一双亮亮的眼睛,这里也藏着一些亮亮的眼睛,请你猜猜他是谁呢?

  师:他们的眼睛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

  师:看,这里还藏着许多双眼睛,你能找到自己的眼睛吗?

  小结:宝宝们真棒,看眼睛就能猜出自己和自己的好朋友,真是太棒了!

  二、观察眼睛,初步了解眼睛的外形特征和简单功能。

  1.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和好朋友的眼睛。

  师:(教师自然的拿出小镜子)那我们的眼睛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请你拿出小镜子来看一看,眼睛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里面有什么?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起来,闭着的眼睛还能不能看到东西了?为什么看不到了?被什么挡住了呢?用小手摸一摸你的眼皮。(幼儿自由交流)

  2.请个别幼儿说说眼睛的外形特征

  师:看过自己的眼睛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眼睛长得什么样子?

  3.幼儿结合白板再次集体感知眼睛的外形特征。

  师:宝宝们说的真好,这里也有一只大眼睛,眼睛上面和下面有什么呀?眼皮会一睁一闭。眼皮上长着什么呢?它能帮助我们挡住灰尘。眼睛里面有什么?眼球上有黑色的眼珠和白色的眼白,眼珠会转动,它能让我们看到各个地方的东西。

  三、感受眼睛的作用。

  1.教师用手遮挡住自己的眼睛,引发幼儿思考。

  师:宝宝都知道眼睛长什么样子了吗?那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眼睛会怎么样?

  2.师:那现在请你来做一件事情,把你的镜子轻轻的送过来,然后闭着眼睛去找你的小椅子,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3.师:哎呀,眼睛闭起来什么也看不到了,有的宝宝坐错了位置,有的宝宝和别的孩子撞在了一起,那说明眼睛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小朋友平时要怎么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呢?

  四、扩展话题,了解几种特别动物的眼睛

  1.师:宝宝们真棒,知道那么多保护好眼睛的'方法,(出示特别小动物眼睛的课件)这里呀还有一些特别的眼睛,它们是谁?你发现它们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原来动物的眼睛有那么多特别的地方。

  2. 游戏:猜猜谁不见了?

  师:现在我们要和这些小动物玩个游戏,考考你们的小眼睛,猜猜谁不见了?小眼睛仔细看,记住了吗?请用手把眼睛蒙起来,数1、2、3才能打开哦!

  五、结束

  师:楼下的小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景色和有趣的东西,我们去用亮亮的眼睛找一找,看一看!

  延伸活动:

  1.开展户外游戏“捉迷藏”。

  2.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人和动物的眼睛。

  小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2113

  1、使幼儿知道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5261。

  2、学习用4102团点、勾线的方法画1653出小蝌蚪的形状。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2、作业纸,棉签、颜料。

  3、青蛙、蝌蚪、金鱼、大白鹅、乌龟、鸭子等头饰若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小班科学彩虹颜色教案。

  1、幼儿教育要有活动目标,提前设置活动目标,为教育活动提供一个方向。

  2、幼儿教育要有活动准备,方便幼儿教育目标的进行。

  3、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幼儿自由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同时也要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4、提供多种材料,帮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5、活动过程结束后,让儿童做游戏增加对课程的理解。

  6、课后讨论并做延伸活动。其实小孩读小班是非常有必要的的事情,把小孩放到幼儿园里,小孩可以学会很多东西,会更好与同学们学会相处,学会交朋友。并且现在的幼儿园教师素质是非常高的,宝宝在幼儿园里有老师的教诲,会变得更有礼貌,更讲文明。

  小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通过游戏活动,了解泡泡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用纸杯装肥皂水若干,吸管(精细不一),有图案的盆。

  2、前经验准备:在平时洗手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搓洗肥皂时发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刚才你在洗手时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区分可吹出泡泡的.肥皂水。

  1、教师出示装有肥皂水和清水的杯子放在一起,提供(吸管、小棒、勺等)材料,让幼儿用(看、闻)等感官,并通过搅拌知道两杯水不同,是什么水?

  2、请幼儿介绍自己区分方法(可吹泡泡、可搅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认识泡泡,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泡泡形状、大小、颜色。

  三、吹泡泡1、提供粗细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可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

  2、提供若干盆(盆底有图案)(可知道泡泡是透明、无色的)延伸活动:

  1、选择有阳光地方观察泡泡,看泡泡颜色 (解决问题:为什么泡泡有时会有颜色? )2、教师用各类型小管吹泡泡(如:2个管合在一起,4个管放在一起,吹泡泡引起幼儿再次探索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筷子的颜色、图案及长短的不同,能找出对应的筷子,进行配对。

  2.理解“一双”的含义。

  3.尝试用筷子变魔术并学习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每位幼儿各准备一双漂亮的筷子。活动前布置好场景:一只筷子放在桌上,另一只筷子悬挂在活动室两侧。

  2.各种水果切成块放在盘子里。

  活动过程:

  一、尝试用筷子变魔术,感受筷子的好玩。

  1、教师变幼儿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漂亮的筷子,我要用它来变魔术,请小朋友猜一猜它变成了什么?

  (口令)筷子筷子变变变(教师把筷子放在头顶),筷子变成了什么?

  幼:天线宝宝;

  筷子筷子变变变(把筷子放在嘴边吹),这次又变成了什么?

  幼:笛子。

  师:筷子还可以变成许多东西,请小朋友拿起桌子上的筷子自己来变一变。

  2、幼儿尝试自己变。

  3、集体讨论并模仿。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用筷子变成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

  幼A:把筷子放在鼻子上,变成大象;

  幼B:把筷子夹在耳朵后面,变成香烟;

  幼C:把筷子放在嘴边啃,变成肉骨头;

  幼D:把筷子握在手上变成铅笔……

  二、描述筷子的外形特征,比较筷子的长短。

  1、师:筷子不但很好玩,而且也很漂亮,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筷子是什么颜色的?上面都画了写什么?

  2、幼儿自由进行观察讨论。

  3、集体表述筷子的外形特征。

  师:谁来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颜色的?上面都画了些什么?

  幼A:我的筷子是绿色的,有一节一节的,像竹子。

  幼B:我的筷子上有一只海豚在玩球;

  幼C:我的筷子是红色的,有一圈一圈的白线……

  4、师:筷子还有长有短,小朋友可以拿自己的筷子和别人比一比。

  5、幼儿相互比较筷子的长短。

  三、学习筷子的配对

  1.师:现在我们手上都只有一只筷子,请你们给它找一只一模一样的筷子做朋友。

  2.幼儿拿着一只筷子,在活动室两侧找筷子的朋友。

  3.师:你们帮筷子找到朋友了吗?谁来说说,你为什么让它们做朋友?

  幼A:它们的颜色一样,都是红色的;

  幼B:它们上面都有花还有小草;

  幼C:它们一样长。

  4.教师小结:原来它们是因为颜色、图案、长短都一样才可以做朋友。两只一样的筷子我们可以说成是“一双筷子”。

  四、学习使用筷子

  1.师:你们知道一双筷子有什么用吗?

  幼:吃饭、吃菜……

  2.师:对了。筷子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

  3.请个别幼儿示范筷子的用法。

  4.教师以儿歌的形式边示范边提问,教幼儿使用筷子。

  师:我们数数筷子有几根?——一双筷子两根棒。

  小手怎么拿筷子?我们要把筷子对对齐,小手握在筷子的`中间——手握中间对对齐。

  握好以后怎么夹东西?我们请中指来帮忙,把筷子的嘴巴张开来——中指帮忙张开嘴。

  最后怎么办?——合上嘴巴夹夹紧。

  让我们再来试一试(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五、分享筷子水果大餐

  1.师:小朋友们学的真快,老师要表扬你们,请你们吃水果大餐。记住一定要用筷子去,千万不要用小手。我们手上的筷子都脏了,我给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等一下小朋友洗完手后,到前面来拿筷子。

  2.幼儿分组把手上的筷子放在前面的篮子里,然后洗手,排队取干净的筷子,分享大餐。教师个别指导还不太会用筷子的幼儿。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增设游戏“喂娃娃”,要求幼儿用筷子夹蚕豆或带壳花生,放入用饮料瓶制成的娃娃口中,这样做一方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另一方面提高了幼儿使用筷子的技能。

  注意事项:

  在开展“玩筷子”这个活动前,对幼儿进行有关筷子的安全教育。

  小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产生对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2、知道一些动物的过冬方式。

  3、通过观察、观看资料图片、录像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秋天动物们在森林里忙碌的图片。

  2、动物过冬的视频资料。

  3、小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景设置,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戴小兔头饰出场。

  教师:小朋友好,我是小兔斑比。我现在有一件很烦恼的事情:我不知道我的朋友们到哪里去了,你们能帮我找找看吗?

  2.教师:秋天的时候我还见到它们了,你们看。出示图片。

  出示图片:秋天里,森林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小松鼠忙着把松鼠运回树洞里;大狗熊到处找吃的;大雁王温暖的地方飞......

  教师:请你看看,在秋天的时候小动物都在干什么?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了解一些动物的过冬方式。

  1、教师:可是冬天到了,我就再也没见我的一些朋友了,青蛙、小蛇、松鼠、狗熊、乌龟这些好朋友都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你知道吗?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

  教师:我的动物朋友们到哪儿去了?

  教师小结:动物过冬有很多方法,有的冬眠,像小青蛙、小乌龟、熊;有的到温暖的地方,比如大雁;有的在树洞里不出来,害怕被冻坏了,小松鼠冬天就躲在树洞里。

  三、欣赏儿歌《小动物过冬》,结束活动。

  小动物过冬

  冬天里,刮北风,小动物,忙过冬。

  羊儿换上厚皮袄,青蛙睡到泥洞里;

  雁子飞到南方去,鱼儿躲到水底层;

  松鼠贮足粮食后,一头钻进大树洞。

  活动延伸与建议

  1、家长帮助幼儿搜集动物过冬的资料,在幼儿了解足够多动物过冬方式后,可以组织“找朋友”的游戏,同种过冬方式的小动物分类到一起。

  2、引导幼儿说说人类是怎样过冬的。

  小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在“动物大世界”的主题开展过程中,孩子们特别关注动物本领,并查找了资料,了解动物的独特本领。鉴于此,合设计了本次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猜测与讨论,将幼儿在个别探索中的零星经验进行归纳梳理。

  目标:

  1、通过“动物集会”的讨论,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本领。

  2、依据已有经验进行比较筛选,并能用语言和其他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森林背景图一幅,动物图片若干。(长颈鹿、大象、猎豹、猴、孔雀、鹰)

  活动过程:

  一、选项目

  1、出示背景图和动物图

  2、提问:

  森林里的动物要比赛争夺冠军,每个动物只能参加一个项目。长颈鹿、大象、猎豹、猴、孔雀、鹰都想得第一。你们认为他们分别参加什么项目肯定能得到第一名呢?

  3、记录:请幼儿用简单的符号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提醒他们要让记录既简单又能让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然后请幼儿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理由。

  交流:动物如果按照你们的想法参加比赛,能不能得第一名?为什么?

  3、小结:原来小朋友都找到了动物最特别、最擅长的本领。所以,如果动物能参加这个项目的比赛一定能得第一名。

  二、选对手

  1、动物都报名了,可每个项目只有一个动物报名,能不能比呀?为什么?

  2、动物们比不起来怎么办?你为那个动物选了谁做比赛的对手?为什么?

  三、森林大比武

  设计一个动物都能参加的比赛,分别说说比赛的规则。

  小班科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特性:没有颜色、味道、透明,无处不在。

  2、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准备:

  塑料袋、玻璃杯、粉笔、充气玩具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师出示一装满空气的空袋子,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这个袋子里有东西吗?没有东西为什么它是鼓的?

  二、感受空气的存在。

  1、把袋里的空气对着幼儿的脸打开,体会:是什么跑出来了。(空气)

  2、把粉笔往玻璃杯里放,会发生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

  3、师提供多种充气玩具,让幼儿按一按,感觉里面的空气,再把它们放出来。

  4、师幼儿一起说说空气是什么样的。

  三、尝试活动:装空气。

  师:空气是个调皮的宝宝,我们看不到它,谁能想办法把它抓到?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抓空气。

  提供塑料袋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到各处去捉空气:室内、外,桌子下。(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怎么捉到的'?(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

  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看不见也摸不着,在我们周围。

  四、空气本领大。

  请小朋友捏住鼻子憋一会,然后再吸气,谈一谈憋气时的感受,体会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

  小班科学教案 篇12

  一、主题产生

  天气骤然变冷,小朋友们一早来到幼儿园,刚走进盥洗室,就大声叫起来:

  “快来看呀,玻璃上有冰花,真漂亮。”

  “玻璃上的冰花真像礼花。”

  “我看像一朵朵的菊花。”

  “我家的窗上也有冰花,还有马路的地上也有冰花。”

  “我家的窗户上没有冰花。”

  “哎,真奇怪,为什么教室玻璃上没有冰花,而盥洗室玻璃上有冰花?”

  “玻璃上的冰花”引起幼儿的兴趣,有关“玻璃上的冰花”主题产生了。

  二、主题实施

  1、了解幼儿对冰花的已有经验

  师:“你们知道冰花是从哪里来的吗?”

  幼:“因为冬天天气太冷了,所以有冰花。”

  幼:“冬天到了就有冰花,还下雪呢?”

  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冰花?”

  幼:“电视上有许多好看的冰,还能滑冰。”

  幼:“我家的玻璃上也有冰花。”

  幼:“冰箱里也有冰。”

  幼:“妈妈说南极很冷,有很厚的冰。”

  幼:“我家没有冰花。”

  师:“为什么有的玻璃上有冰花,有的玻璃上没有冰花。”

  幼:“因为我家有暖气,暖和,所以没有冰花。”

  幼:“有太阳的地方没有冰花,没有太阳的地方有冰花。”

  2、探索冰花的变化,激发幼儿深入探索欲望

  请幼儿及时关注盥洗室玻璃上冰花的变化。快到中午,玻璃上的冰花变淡了,有的地方没有冰花;起床后,有的幼儿来报告他们的发现:“玻璃上的冰花不见了”。

  请幼儿讨论:“为什么冰花不见了?”“因为教室里开空调,屋里暖和,所以玻璃上的冰花不见了。”“那怎样才能使冰花永远在玻璃上不变呢?”给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大胆讲述自己所想的办法

  “天气冷,不出太阳,玻璃上的冰花就不变。”

  “冰花放在冰箱里就冻住了,不变了。”

  ……我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幼儿的答案,而是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答案。

  3、实验验证

  针对幼儿对冰花的兴趣,先请幼儿讨论什么地方可以冻冰花?有的说:“冰箱里可以冻冰花。”有的说:“院子里可以冻冰花。”有的说:“教室里可以冻冰花。”他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于是我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冰花,有的幼儿选择在室外,有的幼儿选择在室内,有的幼儿选择放在家里的冰箱里。第二天,他们发现,室外和冰箱里的冰花冻好了,而室内的冰花还是水,我请幼儿分析原因,使幼儿知道水遇冷能结成冰的道理。接着,我又引导幼儿做实验,把冰花放在不同的地方,看看冰花有什么变化,孩子们发现放在室内的冰花很快化了,而放在室外的冰花没有化,实验结果告诉幼儿:冰遇热会化成水。

  4、表征

  幼儿通过探索、实验、交流,对冰花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鼓励幼儿用多种表征手段进行记录,马佳奕小朋友画了两块玻璃,一块玻璃上方画了几条斜线,代表北风爷爷,玻璃上画有漂亮的冰花;一块玻璃上方画了太阳,玻璃上画有一串串水珠……由于小班幼儿受绘画技能的制约,他们将自己的表征图讲述出来,教师帮助他们一一记录了下来,从而巩固强化了幼儿对冰花的认知经验。

  三、反思

  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冰花作为冬天的一个自然现象,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幼儿对冰花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孩子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及需求,组织幼儿讨论实验对比,让幼儿在具体操作中获得有关冰花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由于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极高,在活动中思维活跃,积极探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探索,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又拓宽了新的认知经验,这正是落实了《纲要》提出的:教育内容既要考虑幼儿已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社会经验。

  小班科学教案 篇13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名称。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

  小班科学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分类的方式整理玩具。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玩具若干:积木、玩具汽车、毛绒玩具、波波球、沙包等。 2.活动背景音乐:轻音乐家。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课题,引导幼儿分别了解不同种类的玩具。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里都有些什么玩具?

  让我们一起来玩玩这些好玩的玩具吧!

  2.播放背景音乐,老师组织幼儿自选玩具进行游戏。巩固幼儿对玩具种类的认知。

  3.分类整理玩具。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代表不同种类玩具的标识。 鼓励幼儿根据不同标识来分类整理玩具。 引导幼儿互相检查是否按标识放好了玩具。

  4.老师小结,鼓励能正确摆放玩具的孩子。

  5.幼儿操作练习。

  请个别幼儿将分类好的玩具按照老师的要求放回规定的位置。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小班上4,第5页的操作练习。 让我们也来帮豆豆整理好玩具吧!

  课后反思:

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说说玩具的'玩法,然后再让幼儿分类摆放,表现出幼儿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动手能力。在体验的过程中教育幼儿爱惜玩具

【小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劳动科学教案08-25

小班科学教案饮料07-04

轮子小班科学教案12-18

小班科学教案《西瓜》10-07

小班科学教案有用的纸04-13

小班科学教案(精选11篇)10-13

小班科学教案15篇07-05

小班科学教案《我会变》08-23

小班科学教案:毛豆娃娃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