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教案

时间:2022-09-12 08:02:55 教案 我要投稿

《夏》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教案

  《夏》教案 篇1

  (一)新课导入环节

  案例说明

  夏、商、西周距离我们今天非常的遥远,学生对这一阶段没有太强烈的感性认识,对于这一时期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也不清楚。但是,学生对于四大文明古国却早有耳闻,用熟悉的概念帮助理解陌生的阶段,有利于他们掌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四大文明古国: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它们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位同学知道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既让学生明确了夏文明出现的时间,同时又将文明的'开始这一概念抛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过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真正地进入了文明时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一个王朝——夏。

  (二)武王伐纣

  案例说明

  武王伐纣是夏商西周更替的最后一个阶段。学习完这部分,学生应该能够完整地把握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顺序,并且更好地与下一课衔接,尤其是西周分封制的部分。

  教学过程

  1.商朝的灭亡

  教师讲述: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在位时,商朝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帝辛天资聪颖,见多识广,是少见的大力士,据说能够赤手空拳地与猛兽搏斗。但是,他肆无忌惮地压榨和盘剥百姓,迷恋酒色,宠幸妲己,修筑众多楼台,建造酒池肉林;他滥杀无辜,设计“炮烙”的刑罚处罚反抗的百姓,将公卿大臣剁成肉酱,西伯姬昌仅仅表示出了一点同情,就被关进了监狱,大臣比干因进谏被挖心展示。因为他的种种暴行,周朝人在讨伐他的时候就将他称为纣王。

  教师提问:商纣王的所作所为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实的归纳,学生寻找改朝换代的原因,他们可以将上一目学习的夏桀的灭亡的原因迁移过来,为最后总结三位统治者走向灭亡的原因作铺垫。

  2.武王伐纣

  教师展示青铜利簋文物图片,介绍这件文物,并出示文物的铭文。

  (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阅读铭文。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观察文物,通过文物还原真实历史,逐渐了解文物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

  教师出示铭文译文:

  武王征商,在甲子那天的早上举行岁祭,进行贞卜。贞卜结果是必克商。武王把这一消息传闻于周和诸侯国官兵,士气大振。第二天,乙丑早上就占领了商都朝歌。于是,王赏赐担任右史的利,利为了纪念这件事,就铸了此器。

  教师提问:簋上的文字讲的是什么事件?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阅读解释并说明。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阅读、知识迁移和表达能力。

  教师提问:武王为什么要赏赐利?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作铺垫。

  教师出示武王伐纣的史料材料,与铭文进行对比,并提问:讲一讲簋铭文的出现有何价值?

  学生对比回答。

  设计意图:了解我们讲授的历史从何而来。

  3.西周的灭亡

  教师讲述:西周共传了12代王,到了最后一代周幽王的时候,周国力开始衰弱,自然灾害严重。幽王又是个昏庸的国君,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学生参与讲故事。

  教师讲述: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iù)为天子,他就是周平王。诸侯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参与讲故事,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4. 小结过渡

  教师讲解:通过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大家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

  《夏》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 )( )澹澹( )芊芊( )

  磅礴( )( )黛色( )贮满( )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B。激烈C。急促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6、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7、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

  8、文章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夏天的特点的?

  9、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读精练】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顶着悄然生长B。长着结着默默前行

  C。挑着举着匍匐前进D。舞着摇着欢乐行进

  11、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

  ②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可是:

  12、结合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13、第二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第一段中哪一句相照应?

  14、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5、阅读上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遍地黄金

  ①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③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见,但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每周需去武汉两次,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阴晦,人默坐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

  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留恋的呀!从此,每年油菜花开时节,虽是行走艰难,也要拄着拐杖到郊外看看,我才不怕得什么花粉症呢。

  ④要论好看,任何一种单朵的花都会比单朵的油菜花好看得多,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调而不起眼,它之所以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一种攻城略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油菜花才真正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⑤多少个响晴天,我恋恋地望着窗外,对妻子说,陪我去看看那些油菜花吧。去了,在地头一站就是好半天。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那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

  我偷偷给它取了个名字:女儿黄!灿烂的黄花下面,是绿得发暗的秆和叶,青葱的生命高擎着纯情的黄,托展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的美丽扉页。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看花人沉醉了,恍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植物。

  ⑥油菜花似乎不怕雨打风吹,它前谢后继地开着,整体花期比一般的花都长些。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更多的时候,我于户内凝望油菜花,在病榻上斜靠着,看书倦了,总喜欢透过窗子看对面楼缝里的那片油菜花,那差不多成了一种生命的需要。

  油菜花谢了,没有画家会为我在窗外画一片女儿黄,但我不会再阴郁,花事一过,就是青阳朗朗的夏季了,阳光里流淌着无尽的`菜花黄。我本质上仍是个农夫,春天于我,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6、油菜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

  17、第④⑤段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油菜花?请概括回答。

  18、第⑤段写油菜花的黄,为什么还要写柳芽的黄、菊花的黄、葵花的黄?

  19、概括说明油菜花对“我”生命态度产生的重要影响。

  20、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油菜花,却以“遍地黄金”为题,说说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鸟语

  黄明山

  向晚时分,我陪爱人到公园去散步。

  这是一座新修的穿越城市中心的公园,狭长,半自然,依水筑路,颇具水乡特色。

  突然听到鸟的叫声,清脆而婉转。我一惊,这是我今年也是近年以来听到的最真切的鸟语。如此近距离,不能不让我生出几分感动。

  “是什么鸟?”

  “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爱人脱口而出,喜形于色,完全不像久病后的康复者。显然是鸟语的作用。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鸟一生中都在歌唱,不管发生什么,即便在呻吟,也不放弃,直到翅膀化作泥土。

  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

  最有乡土情结的要算俗称叫天子的云雀,也叫云燕。光名字就很光彩,很动感。灵如雀,形似燕,飞入云,叫满天。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

  随着吱嘎吱嘎的叫声满天荡漾,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许是云雀知道人们在看它,又怕因为速度太快看走了神,先是辽辽远远地叫,然后一动不动地定格在那儿,像依附着什么,只把一双翅膀扇动。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唧唧喳喳的麻雀,语言简短得像方言。麻雀小,尽往有粮食的地方钻,成群结伙,吵闹声不绝于耳。麻雀的叫声与赶秧雀的姑娘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成为稻草人的音乐天地,也是原野的一大景观。

  鸟语给我们幻想,让我们迷惑。鸟语的情感,鸟语的色彩,使我们始终无法穷尽其奥妙。

  对鸟语的模拟,大概是艺术家们激发创作灵感的一条通幽的曲径。刘天华是一个用手指抵达鸟语的高人。他创作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是解读鸟语的一次尝试。两根弦,流淌出山与鸟的和谐之源,天籁之音。在鸟语的招引下,我们感受着乐曲音色的听辨和情绪布陈的风景。空山之空,乃是充盈万物的无穷之大。置身于鸟语的梦幻中,一切都变得纯粹、优雅、安宁。

  我到过武汉东湖边的鸟语林。那可真正称得上是鸟语天空。那些悦耳动听的鸟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鸟语斑斓,直让人顺利地完成了从听觉到视觉的过渡。你看,那么多鸟的花冠,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与它们个性迥异的叫声相得益彰,成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以鸣禽为亮色,组成了一个偌大规模的歌剧院。

  丹顶鹤、绿孔雀、白鹳、红腹锦鸡、金雕、乌雕,还有来自异国的金刚鹦鹉、黑天鹅、火烈鸟……全都云集于巨大的鸟类活动网之下,又不舍其飞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赏鸟语林的设计宗旨:既求鸟类生态环境,又求造园艺术精美。走进鸟语林,你不能不萌生与鸟们交流的意想与欲望。

  众多的鸟语,就像润物的细雨,构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启蒙教材。鹧鸪喊雨,喜鹊报喜,布谷催耕,雁过留声……鸟语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人间四季,天下六合,鸟语,原来是会歌唱、会飞翔的星辰。

  或许生态是一个矛盾体。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长,才构成了万物生灵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留住鸟声,让鸟语滋润或者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又成了我们别无选择的一种责任。

  我们行走着,月亮出来了,爱人说:“现在鸟的叫声好像多起来了。”

  月华如水,鸟语沐之。

  2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射出”如果改为“飞出”好不好?为什么?

  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

  22、文章语言优美,丰富,请仔细品味下面句子,作点赏析。

  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23、“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在这片记忆的天空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24、仿写句子。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

  鸟语。

  2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6、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一点感悟。

  【相关链接】

  材料一: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材料二:1962年,蕾切尔卡逊在其醒世之作《寂静的春天》中指出,人类滥用化学农药、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环境,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寂静的春天。

  ——选自周娜等《鸟类——农林业的绿色使者》

  材料三:1986年5月,23岁的徐秀娟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事业的梦想,只身来到刚起步不久的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承担起丹项鹤的繁殖与驯化工作。1987年9月16日,为了寻找前一天迷失的天鹅,她消失在滔滔的流水中……

  ——选自《大自然·黄海湿地》

  【能力提升】

  27、作者说历代文人极少写夏季,事实上是有一些的,同学们想想写夏的诗句有哪些,举出连续的两句?

  28、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阳光体育”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A、请你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为这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①xx

  ②xx

  B、假如你是体育委员,请为你们班拟一个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方案。

  《夏》教案 篇3

  一、音乐活动:快乐的“六一”

  活动目标:

  1、准备节日表演,体验节日的幸福和快乐。

  2、会用活泼欢乐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歌曲录音磁带,一张全世界儿童手拉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提问,激发幼儿兴趣。

  1、“六一”节是谁的节日?

  2、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小朋友们最喜欢干什么?

  (二)学唱歌曲“六一儿童节”

  1、教师有表情范唱歌曲。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出示全世界儿童手拉手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告诉幼儿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在过快乐的儿童节。

  3、跟着音乐旋律有节奏地念歌词,提醒幼儿在念到“啦啦啦”时不要拖拉,要有跳跃感。

  4、幼儿学唱歌曲。

  (三)游戏:圆圈舞

  请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边唱边跳庆祝六一。

  二、音乐活动:夏天的雷雨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内容,并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体验雷雨在音乐中的震撼力。

  活动准备:与雷雨有关的图片、磁带,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 以磁带或录像导入,引起幼儿对夏天雷雨的回忆。

  (二) 通过猜谜的形式,熟悉歌词。

  1、老师问,幼儿答,了解闪电、雷声、大雷雨的关系。

  2、幼儿以问答方式朗诵歌词。

  (三) 演唱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2、幼儿学唱歌曲。

  注意:

  (1)唱“一闪闪”、“哗啦啦”时,用响亮的跳音。

  (2)唱“轰隆隆”时,声音大而有力。

  (3)幼儿演唱歌曲2~3遍。

  (四)复习音乐游戏《风中的娃娃》。

  三、健康活动:小猪运西瓜

  活动目标:

  1、锻炼平衡、钻爬、快跑和躲闪的能力,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2、能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平衡木、拱形门、大箩筐(内放球类),根据幼儿体质条件再设置一些障碍,如踩桩过溪等。

  2、大灰狼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小猪过桥。

  1、今天天气很好,小猪们到外婆家去玩。外婆家很远,要走过小桥、钻过山洞才能到达。

  2、教师指导幼儿锻炼“走小桥”、“钻山洞”。

  (二) 游戏:小猪运西瓜。

  1、外婆家到了,外婆看见小猪们可高兴啦,说要把好吃的西瓜送给小猪们吃,请把西瓜运回家吧!

  2、讨论:回家的路很远,如果路上遇见了大灰狼怎么办?(外婆说:“小猪,你们碰到大灰狼时,小猪们立刻蹲下不动,它就不会发现你们了。”)

  3、小猪抱起西瓜钻过山洞、走过小桥,把西瓜一个一个运回家。老师扮演大灰狼,当大灰狼出现时,小猪们立刻蹲下不动,随便乱动的大灰狼将被大灰狼抓走(停玩一次游戏)。

  (三) 游戏:切西瓜。

  1、西瓜运完了,我们来切个大西瓜尝一尝吧!

  2、“切西瓜”游戏: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一名幼儿边走边念:“切、切,切西瓜,绿的皮,红的瓤,我把西瓜一切两,甜甜的汁水四处淌。”念完儿歌,幼儿四散跑开,切西瓜者抓住一人后,再组成圆圈,游戏重新开始。

  3、可以组成3~4个小圆圈,同时玩游戏。

  4、2~3遍后,结束活动。

  四、音乐活动:数蛤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理解歌词。

  2、跟随音乐唱歌,感受歌曲的诙谐与幽默。

  3、创编有趣的动作,表现可爱的蛤蟆形象。

  活动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和蛤蟆,找出青蛙和蛤蟆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蛤蟆是什么样子的?

  一只蛤蟆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2、玩抢答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即教师问:蛤蟆几张嘴?幼儿答:一只蛤蟆一张嘴。

  教师再问:几只眼睛几条腿?幼儿答:两只眼睛四条腿。

  鼓励幼儿用最快的速度回答。

  3、教师范唱《数蛤蟆》。

  4、幼儿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5、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教师帮助幼儿将动作加以夸张,以表现诙谐、幽默的情趣。

  五、科学活动:可爱的小露珠

  活动目标:

  1、观察露珠的形态。

  2、学习欣赏扩句式儿歌。

  活动准备:

  1、儿歌:《小露珠》。

  2、吸管、植物盆栽。

  3、自制拟人化的小露珠指偶。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

  有没有看见过露珠?

  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的?

  露珠是什么样子的?

  2、用吸管,把水洒在盆栽上,模仿露珠的样子,让幼儿体会露珠就是水珠。

  3、运用指偶讲述小露珠旅行的故事。

  小露珠本是一颗小小的水汽,在空气中自由自在地玩耍。

  到了夜晚,它玩累了,一颗颗小小的水汽聚在一起成了水滴,降落到叶子上休息。

  早上太阳公公叫醒了它,它又回到了空气中旅行。

  4、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小露珠》。

  请你找找图上的小露珠在哪里。

  红花在哪里?谁跳过了白墙?

  蚱蜢跳过白墙时把小露珠怎么样了?摔碎了什么地方的小露珠?

  5、欣赏儿歌《小露珠》。

  6、开展“小露珠”游戏。

  2~3名幼儿做小露珠,5~6名幼儿做红花,7~8名幼儿做白墙,其余幼儿做蚱蜢。

  教师念儿歌,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表演。

  小露珠,

  (扮演小露珠的幼儿蹲在场地中间)

  红花上的小露珠,

  (扮演红花的幼儿把“小露珠”围起来)

  白墙边红花上的小露珠,

  (扮演白墙的幼儿站在“红花”的后面,可以站成一排)

  蚱蜢跳过白墙边的红花上的小露珠,

  (扮演蚱蜢的幼儿在“白墙”边跳来跳去)

  摔碎蚱蜢跳过白墙边的红花上的小露珠。

  (幼儿四下散开)

  六、社会活动:美丽的扇子

  活动目标:让幼儿知道夏天人们可以用扇子扇凉风,扇子还可以作为一种工艺品供人们欣赏。

  活动准备:请幼儿每人收集1-2把扇子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扇子。

  1、教师提出问题:夏天天气很热,怎样可以使自己凉快?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扇子,说一说带的是什么扇子、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组织幼儿参观扇子展览。

  请小朋友来看一看扇子,也可以拿来扇一扇。你最喜欢哪把扇子,为什么?

  4、教师小结。

  5、引导幼儿说出电扇以及它的品种和优点。

  怎样才能让扇子变得又有力,又方便,又不哟手扇呢?

  二、向幼儿介绍几种特殊的扇子。

  1、出示大的装饰扇。

  这种扇子不是用来扇风的,它的身上画上了精美的图案,人们把它挂在房间的墙壁上,用来打扮房间的,叫工艺装饰扇。

  2、展示檀香扇,请幼儿闻一闻。

  你闻到了什么?

  檀香扇不仅能扇风,同时还散发出阵阵香气,帮助人们解除疲劳。

  3、出示木兰扇。

  在哪里看到过这种扇子?它有什么用?(练功和跳舞的时候的道具)

  三、请幼儿说说还见过什么样的扇子?这些扇子主要是干什么用的,是由什么做成的?

  活动延伸:在美工区让幼儿画扇子,制作扇子。

  七、健康活动:击剑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击剑动作要领、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

  2、培养幼儿勇敢、机智的良好品质及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让幼儿知道一些关于击剑方面的知识。

  2、人手一只秋和一张报纸。

  3、初步学会棍棒操。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 让幼儿自带卷好的'报纸进场,听信号进行走、跑、跳过小河(把卷好的报纸放平,跳过报纸宽度)、跳过小河(报纸长度)等动作。

  (2) 迅速集合成四路横队,听音乐做棍棒操

  2、基本部分

  (1) 学习击剑的基本动作。教师讲解、示范击剑的步伐和执剑方法。执剑:单手执剑。步伐:弓步进攻、弓步后退。

  (2) 幼儿重点锻炼步伐,注意对个别幼儿进行帮助。

  (3) 对准固定目标锻炼,幼儿分两路训练,对准球做击剑动作。

  (4) 幼儿两两相对在直线两侧进行击剑训练。可先请两名幼儿示范,提醒幼儿既要想办法用剑去击别人,又要想办法不让别人的剑刺到自己。可以全体或分组反复锻炼。

  3、结束分部

  (1) 持球朝指定方向走,听到信号后立即停止走动,保持姿势不 变,锻炼控制自己。违反规则的幼儿退到原位,重新开始。

  (2) 自抛自接球、拍球、运球等,小结后回到教师。

  八、美术活动:游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画幼儿的小朋友,画出夏天小朋友幼儿的情境。

  2、巩固对夏季特征的认识,知道炎热的夏天,游泳是人们最喜欢的活动,游泳可锻炼身体。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技能。

  活动准备: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游泳圈,和幼儿一起回忆游泳时各种不同姿态。

  教师用语:“你们看,这是什么?”“游泳圈有什么用呀?”什么季节我们要去游泳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去游泳时妹妹头上带着什么?穿这什么?小朋友在游泳时我们能看到他们的什么?游泳池旁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教师示范并讲解,帮助幼儿掌握画小朋友游泳姿态的方法。

  教师用语参考:我们来看,游泳的小朋友怎么画呢?圆圆的头,我们能看到游泳帽、眼睛、嘴巴、划水的手,有的看见一只手,有的看到两只手。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肯定幼儿的创造性

  4、评价。把有创造性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让幼儿自己介绍自己的画,简单讲评好在什么地方,表扬有进步的小朋友。

  九、社会活动:制定暑假生活表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学习制定暑期生活表。

  2、初步懂得合理安排暑期生活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重温用过的幼儿寒假生活表。

  2、人手一张幼儿暑期生活表、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问题提出

  暑假就要到了,我们在假期里该注意些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生活、卫生、安全方面说说假期里该主要什么。

  1、教师:这是我们小朋友在寒假里记录的寒假生活表,上面要求我们在家里和在幼儿园一样,吃饭好,睡觉好,还要讲道理。现在我们又长大了,快要上大班了,除了这些,我们假期里还要做些什么,让他们自己变的更能干。

  2、请幼儿说说自己在暑假里希望学习的本领和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二、制定暑假生活表

  幼儿讲自己希望学到的本领和兴趣爱好用图画形式绘画到暑期生活表上。在暑假中可用打勾标出每天做的事情。

  三、幼儿交流自己的暑期生活表

  四、教师小结,并提出暑期要求。

  十、音乐活动:知了知了

  活动目标:

  1、体会儿歌中声、画、情同意的意境。

  2、在欣赏儿歌中感受夏天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儿歌”:《知了》(请参见幼儿幼儿用书,曲谱见[附1])。

  2、录音机、空白录音带。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知了》的画面,并说一说:

  ——画面上主要有哪些颜色?

  ——画面带给你的是什么样的感觉?(很热、凉快、安静、吵闹等)

  ——图上有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上次学过的蝉,蝉还有一个名字,叫知了。)

  ——蝉在干什么?

  ——蝉是怎样鸣叫的?谁会模仿它们的声音?

  2、学习儿歌《知了》。

  ——跟随教师有感情第朗诵。

  ——请幼儿想象儿歌中表现的情境并尝试用动作表现。

  3、带着录音机一起到户外去寻找夏天的声音(最后是夏天的午后)

  ——猜猜看今天会收集到哪些声音?

  ——提醒幼儿专心聆听,捕捉、录制美妙的声音。

  学习经验延伸:

  区域活动

  1、美工活动区

  提供各色塑料袋、图画纸、绘图材料、绿色尼龙网、树叶、果冻空盒、纸卷筒、圆形贴纸等各种材料,参考[附2]指导幼儿布置“昆虫乐园”。

  2、科学活动区

  回到园内,将录制下来的声音播放出来聆听,并和幼儿分享心得。

  3、亲子活动

  夏夜有很多昆虫的鸣叫,请家长利用夜晚的时间,录下夜晚的虫鸣蛙叫,让幼儿聆听。

  活动评价:

  1、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对收集声音的户外活动感兴趣。

  [附2]“昆虫乐园”布置建议

  ?池塘:在地面上铁蓝色塑料袋,用图画纸设计池塘里的荷叶、小鱼、青蛙等。

  ?大树:在教室天花板悬挂绿色尼龙网当作大树,可在上面挂树叶或悬吊小昆虫。

  ?瓢虫:果冻的空盒,贴上不同颜色的小圆形贴纸。

  ?蜜蜂、蝴蝶:纸卷筒,贴上翅膀、脚和触须。

  十一、语言活动:我们的节日

  活动目标:

  1、知道六月一日是小朋友自己的节日,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2、体验诗歌的情感,能有表情地朗诵,并用恰当的语言创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及空白录音带。

  2、空白纸、水粉颜料、水粉毛笔。

  3、拍摄的街景(马路、儿童商场)或国外儿童生活的新闻。

  活动过程:

  1、听录音,看录像,以小木偶的口吻提问题:“幼儿园里怎么这么热闹?”“为什么叔叔、阿姨把儿童商场、儿童乐园打扮的这么漂亮?”让幼儿知道六月一日是小朋友的节日。

  2、欣赏配乐诗歌《我们的节日》。

  3、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讲述自己看到的“六一”节日景象。

  4、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1、幼儿可可仪进行绘画活动,将自己改编的句子或节日见闻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仿编、改编诗歌《我们的节日》中的一句话,启发幼儿想象并用恰当的形容词来表达。

  附:诗歌

  我们的节日

  “六一”的阳光红红的,

  “六一”的鲜花艳艳的,

  “六一”的歌声脆脆的,

  “六一”的欢笑美美的,

  “六一”是属于我们的,

  我们的节日是甜甜的。

  十二、健康活动:小猫搬家

  活动目标:

  1、锻炼钻过直径60厘米的竹圈,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架座的竹圈8个(直径60厘米),玩具小鱼或折纸(数目与幼儿人数相等)。

  2、布置好场地,见图。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教师:有只能干的小猫一早就起来锻炼了,我们小朋友一起和小猫来锻炼吧!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做模仿操:上肢运动 →下蹲运动→ 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教师自编)。

  2、基本部分。

  ⑴ 幼儿站在线后。教师:今天小猫要搬家了,它要把喜爱吃的鱼也搬走,路上它要钻山洞、过草地。

  ⑵ 教师示范、讲解侧面钻的动作要领:侧站,团身将一只脚先从竹圈中伸出,然后低头钻过,身体不能碰到圈。然后请一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全体幼儿锻炼钻,教师纠正幼儿动作。

  ⑶ 游戏“小猫搬家”。游戏规则:每次只能送一条鱼。

  如果送鱼时碰倒山洞要赶快扶起再跑,钻过山洞后,爬过草地将鱼送到新家,然后从右侧跑回,站在队伍最后。当第一只小猫钻过第二个山洞时,第二只小猫才可以钻。全体幼儿分组游戏2~3次。

  ⑷ 组织幼儿比赛,看哪组小猫搬得快。

  3、结束部分。

  ⑴ 复习游戏“大浪和小浪”。

  ⑵ 模仿小猫洗脸、小猫理毛、小猫伸懒腰等动作,结束活动。

  活动建议:初学时可只放一个竹圈,熟悉玩法后可多放几个。爬时要求手脚一起着地爬。

  活动延伸:户外活动时,可将竹圈放于一角,供幼儿自由联系钻的动作。

  《夏》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识记新的字词。

  2.了解对比等写景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朗读体会文章的写景特征。

  2.品读讨论写作手法及写景亮点。

  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感受语言的魅力,朗读熏陶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写景特点,体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文章写作意旨的`体现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对夏的感受。

  2.老师由学生的交流而进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内容。

  1.听读课文,填空下列横线。

  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夏。

  2.讨论明确夏的特点。

  紧张

  热烈

  急促

  三.朗读感受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特点。

  1.明确这三个特点在文章中的章节分布。

  2.全班分为两大组,一组准备读2、3两节,一组准备读4节。

  3.朗读比赛,看谁能读出夏的特点。

  四.品析感受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特点。

  1.全班分为两大组,上一个环节读2、3两节的大组以小组为单位品析4节,另一大组品析2、3两节。

  要求:就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字、词、句,或结构特色,或写作方法,或修辞手法等。

  2.交流讨论。

  五.归纳总结全文主旨。

  1.齐读末段。

  2.讨论:作者大声的赞美夏,真的是因为夏的景美,真的是因为夏的天气热吗?

  3.明确:作者的意图是为了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

  六.归纳小结。

  1.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学习本文的感受。

  2.教师归纳总结并作业:找出一两首写夏的诗文,和本文比较一下,写出夏的什么特点,有何异同。

  《夏》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总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过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

  (学生七嘴八舌)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板书夏梁衡)

  二、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2.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①比较:

  A.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

  B.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比较写夏之热烈。

  C.“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A.(例如第二段)描写夏景——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B.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

  C.用“五月人倍忙”体现夏于紧张、急促的旋律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

  D.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

  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三、作业:

  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第二课时(总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语言特色。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学习,你有哪一些收获?

  1.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征。

  2.学习到抓住特征写景。

  二、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生动、准确、表现力强。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2.动词的运用。(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

  3.短句的运用。

  4.叙述、议论、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5.照应。

  三、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的来临,掌握夏季的季节特征。

  2、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夏季炎热、干燥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要多喝水。

  3、帮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降温工具。

  4、了解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5、初步了解夏季需注意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夏天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狗不热了》的故事,小朋友喜欢吗?

  教师讲故事《小狗不热了》

  二、展开

  1.认识夏天的基本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故事中讲的小狗一会戴凉帽、摇扇子,

  一会又喝桔子水,吃西瓜、吃雪糕,这是说的什么季节的事呀?

  (夏季)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夏季)

  (2)你们是怎么知道夏季来到了,夏天有什么感觉呀?

  夏天比起春天、秋天、冬天有什么不同?

  (自由讨论)

  小结:夏季十分炎热,穿的衣服比以前少了,吃的水果的种类比以前多了,

  昆虫多了,树叶也更茂密了。

  2.让幼儿知道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在这么热的天该怎么办。

  (1)如果我们现在在院子里跑一圈,就会满头大汗的,夏天这么热,我们该怎么办呀?

  谁能想出一些好办法,让我们在外面玩的时候不会这么热?

  (2)小结:在户外时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外出长时间在烈日下行走要打太阳伞,

  下午2点钟太阳最热,在很热的夏天,要尽量减少这个时间外出。

  3.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凉快?

  (1)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过一个凉快的夏天呢?

  比如你吃什么能凉快一些?

  你怎样做能使自己凉快一些?

  和你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我们比一比谁想的办法有多又好。”

  (2)幼儿讲述想出的凉快的办法。

  三.结束

  1.引导幼儿交流,知道夏天要怎样过才凉爽。

  2.趣味练习:夏天的物品

  让幼儿了解夏天的物品有什么。

  让幼儿知道在游泳的时候,一定要爸爸妈妈跟着,一定要注意安全呀!

  《夏》教案 篇7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用案人自主创新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现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进行表述。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句式: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我爱 ,爱她的 ,爱 的。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生思并且作答同时统计爱这季节的人数)好,大家对季节的喜爱各有缘由。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他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注意字词,句读,情感。(全班齐读)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研读课文

  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从修辞和感观两个方面赏析第二自然段

  配乐朗读优美段落(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句式的特点:短小体现节奏快。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 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 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 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 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3、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王维《苦行》

  四、品味语言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 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 命的终结。

  五、展示才华:课堂小作:(片断描写)

  本文启示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请你也另辟思路写一篇《夏感》来体现夏的美。

  示例:夏日数阴

  时近中午,骄阳高照,好象一位醉酒的汉子在发泄着胸中的怒火。山路蜿蜒盘旋,拾级而上,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浓密的树叶挡住了烈日的毒辣。树下一片凉爽。嶙峋的山石,深黛于飘渺中,仿佛 一位钟情的少女在脉脉流洒着朦胧之美。

  (走在夏天的树阴下,一片片随风飘落的树叶,拍打在身上的那种轻柔的触感,还有夏季特 有的浓密的.绿荫下的清凉。)

  提示:

  乡村的夏季(夏季到来,晒场上铺洒着汗水浸黄的谷粒,任凭笑声破碎一生扼守的清白,这是夏季的乡村。柳的风姿在月光下舞蹈出妙蔓轻雅,诱惑成群的莹火虫点缀她紫色的衣裳,这是乡村的夏季。)

  夏季乡村的傍晚(夏季乡村的傍晚,村口的老树下,男人们席地而坐,他们谈论着今年的收获,计划来年的种子,就着激情饱满的话头,一碗老酒在他们的手上传递,就如传递着沉重的希望。晚霞悄然停歇在她们淡雅的睡衣上,微风拂动下,宛若颤抖的蝶翼。孩子们是夜的精灵,他们骑着竹马木牛,驰骋在黑暗自由的创意中。)

  夏季乡村的清晨(夏季乡村的清晨,你跟随母亲走进朝阳铺满的田野,看落花生的叶儿们徐 徐打开,在温柔的表达中,聆听她们与阳光的对话。听玉米在 露珠中拔节,随风动作的红帽子,一个一个调皮的孩子。你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与土地的结合,就能够品尝汗水的滋味;与土地亲近,就会得到果实最深情的回报。)

  夏季的着装(走在夏天的街道上,一位位拥有美好身段的女同胞们,毫不吝啬的显露出他们雪白的肌肤,“紧身短衣”“超薄迷你裙”,实在是可以为夏季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夏季的稻田

  夏季的菜地

  ……

  六、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七、作业:

  1、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2、修改你的片断并书写好在班级学习园地 展示你的才华和书法。

  《夏》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3、感受夏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夏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朗诵诗句,同学们判断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句:

  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像春的妩媚,夏的妖娆,秋的丰盈,冬的纯洁,韵味各异。你们喜欢四季的哪个季节呢?

  喜欢春天的同学举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论你喜欢哪个季节,今天,老师和大家携手共同走进梁衡的夏季,体悟当代作家梁衡的《夏》让我们感到的夏的紧张、热烈和急促。那是一个流金的岁月,那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夏。(板书课题《夏》)

  二、检查预习,积累基础知识。

  1、全体同学朗诵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2、检查预习:正音及文学常识。

  (1)芊芊细草轻飞曼舞春日溶溶,秋波澹澹闲情逸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找生朗读后再默写,注意规范美观】

  (2)梁衡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1、作者对"夏"充满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据)(板书)

  明确:喜欢和赞美。"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安排全文的?

  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全班回答,师生共同梳理。)先总概括了夏天的特点,总领下文;下文再紧扣"热烈、紧张、急促"三个特点来写;最后再总交代了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赞美夏天的其中原因,直抒胸臆。

  第二课时

  一、精读体味语言:

  虽然我们不曾到过作者的家乡,可是朗读完文章之后却仿佛身临其境,能感觉到夏天的阵阵热浪,闻到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甚至还隐约听到夏天奏起的旋律,教案《《夏》教案》。作者的文字功底多么深厚,笔下的文章具有非常的表现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句子。

  (一)下面先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仔细地默读,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富于表现力的句子,找出用得贴切,传神的.词语,找出形象生动的修辞,并做简单的评注.。

  (学生默读课文,作好圈点勾画评注)

  找好的同学,可以与同桌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评说

  (相信大家一定有了许多的发现,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要求,用下面的句式开头:我找的句子在第*段,有感情的朗读它,点评…)

  1,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同时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宛如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没有沉闷的心迹;传达着夏的喧闹,却毫无燥乱的踪影。"曼舞"拟人手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生动形象。)

  3,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4,"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

  小结:大家用自己求知若渴的眼睛,发现了作者笔端那富于表现力的语句,同时用敏而善感的心灵表述了自己欣赏的观点。从刚刚的发言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所描写的事物更加地生动形象,富于情趣:而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呢,可以让所要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多运用这样的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活起来!

  二:再读情感领悟

  (过渡: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笔端能流露出如此优美的语言,是因为他包含着感情,那么在这篇文章中蕴涵着作者对夏怎样的情感呢?)

  1、文中有没有这样一个句子,向我们宣告着作者的情感?

  ("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我有一个疑问,作者之间讲到了,夏的色彩是金黄的,为什么在文章的末尾要写是黄金的夏季呢,写金黄的夏季不会更加好些吗?同学们能否帮我解除这个疑惑?

  2、探究"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小结:夏是积蓄沉淀酿成磅礴之势的季节,是承上启下的季节;夏是托起金秋的臂膀;夏在四季更迭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夏,春之萌发便坠入虚无;没有夏,秋之喜悦便水月镜花。拥抱热爱夏吧,拥抱这个春与秋这间的黄金的夏季!

  三、拓展迁移

  (过渡:至此,我不禁要感叹,作者不仅语言精妙,构思也精巧,我们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有作者这样一支生花妙笔,写出让人惊叹的美文呢?)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也会不同。你心中的夏怎样?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片段。

  四:课堂小结: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紧张景色景美

  热烈色彩赞美

  急促旋律人勤

  《夏》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以及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夏的景象,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此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从小学毕业,而又将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时期的学生。文章的中心着眼于“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黄金的”两处,因此把教学主题定位为“生命之夏”--初中的学生正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时期,他们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有走向成年的辉煌,这不正是一个生命的“夏季”吗?

  与前面两个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不同,文章所在的第三单元是一个以季节题材串联起来的主题单元。前者侧重于人生的信条、志趣、哲理,而本单元的课文则侧重于从景与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如果说前者是直接感悟的话,那么这个单元的文章则是间接感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单元教学最终还应该落实到怡情悦性上。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上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对于文本的感悟,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然而随着年级段的升高,供学生阅读训练的文章的信息量在逐渐增加,难度值也相应提高,因此应该继续培养他们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火热的夏天已与我们挥手告别,但我们对她的感受一定还记忆犹新吧。我很想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夏天,对夏天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当代作家梁衡对于夏天抱有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文章--《夏感》,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作者的情感。(大屏幕显示课题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扫清文字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

  黛色(dài):青黑色。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主宰(zǎi):统治。匍匐(púfú):爬行。

  芊芊(qiān):草木茂盛。澹澹(dàn):荡漾的样子。

  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大屏幕显示如下,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三遍,一次比一次的声音大)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老师提问:历来文人不喜欢赞美的夏季,作者为什么说是“黄金”的季节?是不是在印刷的时候印错了?应该是“金黄”而不是“黄金”?

  (预设:学生可能认为是印错了,也可能有学生说没有印错,到底是不是印错了,或者作者为什么认为是黄金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一同感受作者笔下的夏季吧)

  4、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根据以下问题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夏天已经来临了?

  (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怎样的?

  5、组织学生课堂交流,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大屏幕显示如下)

  (1)、表明夏天来临的景象:蝉儿、麦浪、热风………

  (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

  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②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五)、主旨探究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大屏幕显示如下)

  齐读:“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就两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每组选一名同学作记录,整理归纳本组的讨论结果。(大屏幕显示如下)

  思考:

  (1)、为什么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代表着“紧张的旋律”?(提示:结合其他段落进行分析)

  (2)、我为什么要赞美这样“苦涩”而又“紧张”的夏天呢?

  (3)、以“因为这是一个____的夏”的句式,说说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

  3、交流各自的讨论结果,教师归纳各组讨论结果并作必要的引导。(大屏幕显示如下)

  (1)、因为夏天意味着农民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2)、作者赞美夏天其实表现了对劳动的歌颂,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

  (3)、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夏天,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

  这是一个色彩金黄的夏天,

  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夏天,

  这是一个紧张劳作的夏天。

  教师追问:文中那些语句体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与紧张?

  明确: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

  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

  (4)、学生齐读第四小节,再次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忙碌

  提问:

  ①通过学习你们现在还认为是把“金黄”印成“黄金”了吗?

  ②作者为什么把夏天看得和黄金一样的珍贵呢?

  (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旺盛的生命力、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勤劳的品质这几个方面思考。)(大屏显示如下)

  (黄金般)旺盛的生命力

  黄金之夏(黄金般)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生命之夏

  (黄金般)勤劳的品质

  (六)、语句赏析

  学生在明确作者赞美夏天的意图后,顺势引导他们通过赏析和朗读语句,体味作者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夏天的赞美之情。(大屏幕显示如下)

  源于对劳动的热爱,对农民的赞美,作者对夏天景色的描写也就充满了。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示例

  好句: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品析:句中“泛泡、冒气、沸腾、密密的厚发、淡淡绿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说明:1、对于一些特别精彩的`或有鲜明语言特色的句子或句群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例如:“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一句朗读的时候要通过先改动句式再对前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加以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该句蕴涵了农民的急切的心情,读出急切的感觉来,在个别朗读之后可再进行集体朗读。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加深体会。

  2、要鼓励学生多找出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来,可不必严格按照示例作品析,怎么想就怎么说。对于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明显的错误加以纠正,但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敢于发言且言之有理的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发言精彩的学生,则要加以表扬并带动学生鼓掌,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课堂气氛的激活。)

  (七)、课外延伸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夏季的鉴赏和思考延伸至课外。(大屏幕显示如下)

  作者说: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那么依你之见,夏之色又意味着什么呢?请你仿照例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夏之色为,如,如。

  冬之色为,如,如。

  提示:

  1、冷和热分别是绿和赤带给人的感觉,而绿和赤又分别是春和秋的颜色;

  2、碧波和夕阳体现了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四季都有;

  3、嫩竹与红叶同样分别体现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又分别是和秋天所特有的;

  4、两句话的最后部分都体现的是季节颜色带给人的感悟。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八)、课堂总小结

  人生之秋的收获来源于夏的不断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源于夏的不断积累、耕耘。愿你经过夏的积淀能够获得一个沉甸甸的秋。

  (九)、布置作业

  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感受。(大屏幕显示如下)

  在领略了夏天的风采,倾听了作者的赞美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谈一谈。

  我的感言:

  (十)欣赏课文朗读和画面

  播放老师的配乐朗读并配有相应的画面,让学生再次体会文章的美。

  板书设计

  紧张夏之景喜爱夏天

  夏

  热烈夏之色赞美夏天

  感

  急促夏之律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六、本课的亮点与教师个人的教学专长

  亮点:本文描写了夏季的景象,表现出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教学专长:在从教二十多年里,我总是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过失,及时和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爱心、耐心是我走向成功的秘诀。

  《夏》教案 篇10

  [基础知识]三大发明完成建筑技术提高沈括《梦溪笔谈》元历法与郭守敬理学教育与史学成就书院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词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市民文学元曲与关汉卿

  [基本理论]

  1.指出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成就为世界领先,培养学生致力科技文化振兴中华的情操;

  3.介绍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学习中分别创造。

  [能力培养]

  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促使学生理解上述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各项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培养学生中外史对比的能力和意识;

  3.讨论分析这一时期文化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历史地位。

  [教具教法]资料,图片,学生结合语文课准备的资料,讲述,评价,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同学概述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教师归纳。

  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南方超过了北方,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前提;二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相对安定;三是少数民族政权对立,民族融合加强,各地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步;四是我国先进文化传播世界各地,我国同时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

  一.科学技术。

  1.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

  (1)活字印刷术。11世纪,平民毕升,泥活字。东传至朝鲜、日本,西传至欧洲、埃及,较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宋时在航海中普遍使用。13世纪传至阿拉伯与欧洲各国。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科技条件。

  (3)火药。唐末用于军事。北宋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与火器。南宋时出现"突火枪"。"管形火器"开创人类作战史新阶段。13世纪中期传至阿拉伯,后传入欧洲。金制造火器较发达,曾以此击败蒙古进攻。

  2.建筑。

  (1)李诫《营造法式》。北宋末年。对建筑材料、样式、结构有记载和精致的样图。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2)辽代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古代木结构建筑着名。

  (3)金代建造卢沟桥。

  (4)元大都。有排水系统。

  3.沈括《梦溪笔谈》。总结古代尤其是北宋科技成就,为英国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4.历法。

  (1)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2)郭守敬创制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工作。

  (3)郭守敬编定《授时历》,一年周期与今公历基本相同,早今公历300年。

  二.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理为宇宙万物之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将天理与人欲对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资料]朱熹。徽州骛源人,寓居福建。与程颐程颢合称"程朱理学"。另稍前有周敦颐,曾有《爱莲说》一文着名并相传。朱子重建和主持白鹿洞书院,从事教育五十余年。主张抵抗,为权臣排挤。留有《四书章句集注》与《朱子语类》等。后为权臣害,先诬蔑朱子之道学为伪学,后诬蔑朱子霸占友人死后财产和引诱两个小尼姑作妾,使朱子罢而去。

  三.书院兴起。北宋兴起,南宋大盛。着名者有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等。以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鼓励讨论,辩难和自讲心得,风气活跃。

  [资料]五大书院。

  四.《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写。略。

  五.文学。

  1.词。

  (1)李煜。五代时南唐后主。有很高文学价值。

  [资料]

  (2)宋词繁荣的条件。一是经济有一定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人民思想感情更加丰富,不能以韵律严格的诗来表达。二是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以新形式抒发感情。

  (3)苏轼。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资料]

  (4)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资料]

  (5)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代表人物。

  [资料]

  (6)辛弃疾。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资料]

  (7)陆游。南宋人,诗词均佳,豪放与婉约兼而有之。

  [资料]

  (8)

  2.话本。市民文学的典型代表。由城市艺人口头讲述,记录整理,在流传中不断补充,情节完整,语言生动,艺术成就高。

  3.元曲。

  (1)元杂剧与散曲的合称。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舞台艺术形式,并产生韵文与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包括小令与套曲,是当时北方的流行歌曲。

  (2)关汉卿。代表作为《窦娥冤》。

  [资料]蒙古人不重科举,灭金后只举行过一次科举,此后80余年废科举。社会上许多读书人将科举作为唯一目标,不免失落。且元工商业发展畸形,王公贵族与官僚聚居城市,为元剧流行提供土壤。此时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戴上的帽子。他们不得不踏入此间,寻得一席之地。关汉卿,北京人,长期创作戏剧,被称"梨园领袖"。《窦》剧中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1958年关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另有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等。另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六.绘画艺术。代表作品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另宋徽宗赵佶的绘画作品也很出名。

  《夏》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受美的熏陶。同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

  2、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七月是什么季节?(夏季)那么夏季留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热)热到什么程度?当这么热的夏天来临时,同学们有想过要避暑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骑马上天山去避暑好不好?

  2、齐读课题

  二、新授

  课文主要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思考;

  A、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B、课文依次写了哪些景点?

  2、汇报

  A、游览的先后顺序,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B、课文依次写了天山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千里牧场。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自主学习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词句,标出来,读一读,和同桌交流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们。

  汇报 雪峰(高、大、白) 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在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云影比作银灰色的暗花,把雪峰比作白缎子。)这里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雪山极白,连云影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3、雪山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高耸)

  4、这样美的雪峰,你们喜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5、指名读,齐读。 溪流(急、清、活) 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而每到水势缓慢处,却有鱼儿在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坐在马鞍上,便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 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

  6、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溪流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飞泻”写出了雪水的气势磅礴,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

  8、对于这么美丽,有活力的溪流,你们喜欢吗?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赞美的语气),谁来读一读?

  原始森林(密、绿、幽静) 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马蹄溅起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只能偶然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9、密密、重重叠叠、斑斑点点,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也突出了原始森林茂密的特点。

  10、“蜿蜒无尽”说明原始森林连绵不断,辽阔。

  11、这里又说密林幽静,为什么又写到鸟鸣?这样不是矛盾吗?(不矛盾,以动写静)

  12、“照”与“漏”这里不用“照”,而用“漏”,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漏下,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13、齐读。

  野花(多、艳、高) 在轻轻荡漾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样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你在马上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最心爱的鲜花。

  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

  1、三个比喻句、一个排比句说明了野花的多和艳。

  2、“浮、矫健、精神”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花的海洋之中。“只要一伸手”说明野花很高。

  3、反问句。把野花比作春天的花园,对天山野花的高度赞美。

  4、指导读。

  千里牧场(奇丽、辽阔、风平浪静) 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缓缓流淌。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1、奇丽、辽阔、风平浪静

  2、原始森林和野花都只能做花边,说明牧场辽阔。

  3、读。

  对天山的赞美

  1、当你们见到如此美的天山时,你想用什么词来赞美它?而作者又是怎么赞美它的? 这就是天山之夏,这就是人间天堂。

  2、指导读,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结束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写了天山雪峰、溪流、森林、鲜花、牧场,如人间天堂一般,那么你们还想不想再欣赏一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天山的歌曲《天堂》。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溪流:急、清、活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游览的先后顺序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静

  野花:多、高、艳 再往里走

  千里牧场:奇丽、辽阔、风平浪静

  《夏》教案 篇12

  【目标导航】

  1、积累“黛色、灵秀、贮满、终极、匍匐、融融、澹澹、芊芊细草、轻飞曼舞”等词语。

  2、理解文章“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3、诵读、品味文章优美语句的含意及表达的效果。(重点)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难点)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主要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学习导航】

  一、重点字词

  1、芊芊细草:qiān qiān:草木茂盛

  2、黛色dài:青黑色

  3、磅礴páng bó:气势盛大

  4、贮满zhù:储存满,积蓄满

  5、匍匐pú fú:爬行

  6、秋波澹澹d 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学习过程

  7、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8、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9、承前启后:承接前者,引出后者。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意思相同。

  10、轻飞曼(màn)舞:形容姿态优美曼妙。

  二、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夏天给人的总体感受是xx 。(用原文中的词填空)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天那个方面的特点?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

  5、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6、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xx分析)

  分析示例:比喻句

  我喜欢“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因为这句话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写出了林带的繁茂和气势。

  再看拟人句:

  我喜欢“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其中“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

  7、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作者在写夏天的色彩时,又写到了“春之色”和“秋之色”,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请你也仿照这两个句子,并发挥想象,写两个“夏之色”的句子。

  8、第四段。(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短,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

  9、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

  10、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

  全文的结构

  【小结】

  作者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达标训练】

  基础训练册

【《夏》教案】相关文章:

《天山之夏》教案02-06

《夏感》教案优秀04-01

小班音乐夏教案及反思08-11

《夏》公开课教案设计12-16

初一上册 《夏》教案和反思12-16

中班语言:跟着夏夏的小黄叶11-25

大班语言活动:跟着夏夏的小黄叶08-25

幼儿园小班《夏》的优秀教案(通用6篇)09-10

夏写景作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