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时间:2023-03-29 13:29:26 雪娥 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通用2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通用21篇)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主题图、圆柱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2h)

  4、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的第1题:

  2、练习五的第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四、全课总结: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柱切割组合模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什么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三、巩固应用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3、4、题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切割组合模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什么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

  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三、巩固应用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

  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3、4、题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谈话引入

  最近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还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现在请看老师的这个圆柱形杯子和这个圆柱比较,谁大?这里所说的大小实际是指它们的什么?(生答)

  2、提出问题:什么叫体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怎么算的?(生答师随之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圆柱体积的意义。

  圆柱的体积到底是指什么?谁能举例说呢?

  (二)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呢?你会有怎样的猜想?(小组内说说)

  2、回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3、教具演示。

  (1)取圆柱体模型。

  (2)将圆柱体切成两半。

  (3)分别将两半均分成若干小块。

  (4)动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三)归纳公式。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三、巩固新知

  1、这个杯子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现在这个杯子装了2/3的水,装了多少水呢?

  2、完成试一试

  3、跳一跳:统一直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这个公式适合哪些图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1-5题。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2页圆柱的体积公式,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自主研究: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例1。

  出示例1,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0.9米=90厘米 2490=2160(立方厘米)

  5.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集体订正。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算的?

  6.教学试一试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8米,求它的体积。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评讲试一试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7. 教学例2。

  出示例2,审题。小组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结果保留整数。)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19——20页例5例6及相关的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注意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三、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四、教学难点: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积、体积单位,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经验。

  2、原型:圆柱模型。

  3、探究的问题:

  (1)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

  (2)把圆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圆柱的哪个部分?

  (3)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它们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吗?

  切入教学: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计算会和什么有关?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圆柱的体积

  1、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2、类比猜测,提出假设: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知识,即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据此分析并猜测圆柱的体积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提出假设,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3、转化物体,分析推理:

  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在学圆的面积时是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能不能也把圆柱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应该怎样转化?结合圆的面积计算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交流。

  (拿出平均分好的圆柱模型,圆柱的底面用一种颜色,圆柱的侧面用另一种颜色,以便学生观察。)现在利用这个圆柱模型小组合作把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学生在小组合作后汇报交流。

  4、全班交流,公式归纳:

  交流时,要学生说明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的底面积和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份切开,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这样“化曲为直”,圆柱的体积就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体,渗透“极限”思想。)教师板书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

  5、举一反三,应用规律:

  (1)你能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吗?2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如果我们只知道圆柱的半径和高,你能不能求出圆柱的体积?引导学生推导出V=∏r2h

  (2)教学例6

  学生审题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计算什么?然后指出求杯子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杯子可容纳东西的体积,计算方法跟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再让学生独立解决。反馈时,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步骤,着重说明杯子内部的底面积没有直接给出,因此先要求底面积,再求杯子的容积。

  (三)训练与强化。

  1、基本练习。

  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都可以直接用V=sh来计算。全班订正,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变式练习。

  第2题,这题中给的条件不同,不管是知道半径还是直径,我们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时,注意计算方法的指导。

  第3题。求装多少水,实际是求这个水桶的容积。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水是液体,单位应用毫升或升。

  3、综合练习。

  第5题。这题中知道了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引导学生推出h=V÷s,如果有困难,也可列方程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小组交流。

  4、提高性练习。22页第10题,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四)总结与提高。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在形体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像这样上下两个底面一样,粗细不变的立体图形叫做直柱体,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出示几个直柱体(例:三棱柱、钢管等),让学生计算出他们的体积。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体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导入新课

  以2人小组回顾下列内容:(要求1题组员给组长说,组长补充。2题同桌互说。说完后坐好。)

  1、说一说: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如何用字母表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表示()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说出解题思路,不计算。)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二)揭示课题

  你想知道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体积”吗?你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吗?今天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设问导读

  请仔细阅读课本第8—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一)以小组合作完成1、2题。

  1、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

  2、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指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的底面也可以像上面说的那样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课本第8页右下图所示)。(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切、拼)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

  (1)圆柱的底面积变成了长方体的()。

  (2)圆柱的高变成了长方体的()。

  (3)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如果用字母V代表圆柱的体积,S代表底面积,h代表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用字母表示为()

  [汇报交流,教师用教具演示讲解2题]

  (二)独立完成3、4题。

  3、如果已知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5米,怎样计算柱子的体积?

  先求底面积,列式计算()

  再求体积,列式计算()

  综合算式()

  4、要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可以用杯子的“()×()”(杯子厚度忽略不计)

  【要求:完成之后以小组互查,有争议之处四人大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挑选一些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自我检测

  1、课本9页试一试

  2、课本9页练一练1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完成后小组互查,教师评价】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2、3、4题

  【要求:组长先给组员讲解题思路,然后小组内共同完成】

  教师进行错例分析。

  五、拓展练习

  1、课本练一练的5题

  2、有一条围粮的席子,长6.28米,宽2.5米,把它围成一个筒状的粮食囤,怎样围盛的粮食多?最多能盛多少立方米的粮食?

  【要求:先组内讨论确定解题思路,再完成】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我们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其体积公式,切记用“底面积×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2、作业:课本练一练6题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

  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2、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3、电脑演示操作

  (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

  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闯关1.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是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让学生试做,集体反馈。

  闯关2.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d)和高(h)呢?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C)和高(h)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什么?(生:底面积)

  闯关3.下面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杯子的数据是从里面测量得到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生汇报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21页练习三第1-4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9

  一、 把握教材,目标定位

  《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 把握学情,选择教法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我紧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多媒体演示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 教学策略的选择。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我打算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等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四、基于以上构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协作指导 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 操作感悟 自主探究 实践应用

  具体为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1. 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让学生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 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 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现代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 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 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具体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1、复习:大家还记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求吗?让学生说出公式。出示圆柱形水杯。(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你能想办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2、创设问题情景。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初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课件演示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转化过程。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既而动手操作。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或更多块,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长方体。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进行验证、自己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验证整个的具体操作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整个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亲自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3)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小组合作,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 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

  3. 运用。

  出示例1: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

  (1)单位要统一

  (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三)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1.练一练1题:计算各圆柱的体积,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圆柱的体积公式。

  2.完成练习第2题。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3.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式。

  4.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

  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

  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图示式板书,这样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两个形体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便于学生对于公式的记忆和理解。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3、练一练,练习二第6~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怎样计算环形面积?你能举例和同学们说一说吗?小组交流。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套管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要求钢管的质量先要求什么?怎样求钢管的体积?小组讨论。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怎样计算套管体积?如果知道套管的内周长和外周长几套管的长,怎样求套管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7、8题及数训。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8页至第9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圆柱的体积这节课化的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突破重、难点。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先利用教具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2、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出示教学情境: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呢?

  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

  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相关数据,就能求出水的体积;倒入量筒里直接得到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圆柱形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使形状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只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知道水的体积。)

  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认知的飞跃。)

  探究新知: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计算圆柱的体积)

  大胆猜想: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说说猜想依据)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设计意图:在新知识的探索中,合理的猜测能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起到导航和推进作用。)

  验证:能否将圆柱转化为学过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来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把圆柱体底面平均分成多个小扇形,沿着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思考: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为什么是近似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转化的立体图形更接近长方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渗透“极限”的思想。)

  用课件展示切拼过程,让学生观察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弥补直观操作等分的份数太多不易操作的缺陷。

  学生讨论交流:

  1、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

  3、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

  得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1、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S=60cm2 h=4cm

  (2)r=1cm h=5cm

  (3)d=6cm h=10cm

  2、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灵活掌握本课重点。)

  3、试一试: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是数学。)

  4、拓展练习:

  (1)填表:

  填表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设计意图:在教学时应找出知识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为以后“比例”的教学作了孕伏)

  (2)一个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采用提问式小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导入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径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新知。

  情境导入渗透转化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的开始让学生想方法测量出圆柱形水杯中水的体积,学生想出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来计算出水的体积,初步引导学生把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教会学生数学方法,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动手操作能展示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在动手过程中易于激发兴趣,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利于每一位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课中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索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逐步发展其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经历同桌合作,测量、计算圆柱形物体体积的过程。

  2.会测量圆柱形物体的有关数据,能根据圆柱的高及底面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

  3.能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能根据学生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圆柱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给出圆柱底面周长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具准备

  学生自备的茶叶筒或露露瓶。

  教学过程

  一、测量茶叶筒的体积

  1.师:同学们,我们要想计算这个茶叶筒的体积,应该首先知道哪些数据?

  生:茶叶筒的高,底面直径或半径。

  师:很好,那么我们就来亲手量一量你们手里的圆柱体的各个数据,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同桌合作测量并计算。

  2.交流测量数据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

  3.刚才同学大部分都测量的是茶叶筒的高和直径或半径,有没有测量茶叶筒的底面周长的?如果有,就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如果没有,就提示大家,如果给出了圆柱底面周长,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

  生:利用周长先求出半径,再进行计算。

  师:你们会不会测量茶叶筒的底面周长呢?如果已经忘记,就进行一下提示:在圆柱的底面上做一标记,然后把圆柱体在直尺上进行滚动。或用皮尺测量。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底面周长,并进行计算,看看和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二、巩固练习

  1.一根圆柱形水泥柱子,它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200分米,求它的体积?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1-3题。

  三、家庭作业

  1.练一练的第4小题。

  2.①一个圆柱的的体积是141.3立方厘米,底面半径3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②一根圆柱形钢材,截下2米,量得它的横截面的直径是4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截下的这段钢材重多少克?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容积计算问题的过程。

  2.掌握计算容积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容积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容积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利用体积公式计算保温杯的容积。

  教学难点

  计算容积所需要的数据是容器内壁的高、底面直径或半径,如何获得这些数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注意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3.注意保温杯内壁的厚度应该减去几个才是内壁的直径,高应该减去几个厚度才是内壁的高?

  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新课小结

  1.提问:求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怎样计算?如果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或直径,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2.计算容积与计算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提高练习

  把6个这样的保温杯倒满水,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水?

  注意大头蛙的话:1毫升水重1克。

  五、巩固练习

  1.拿一个水杯,量出它的内直径和高,算一算这个水杯大约可以装多少水?

  注意:如果给出水杯的外壁直径、杯壁厚度和高,怎么计算?(内壁就减两个厚度,高减一个厚度,因为水杯没有盖。)

  2.练一练1:求水杯的水有多少是求水杯的容积吗?水杯的高度与计算容积有关吗?需要用哪个数据来计算?(杯中水的高度)

  3.练一练第4小题。怎么钢管的体积?

  1)钢管体积=大圆柱体积-小圆柱体积

  2)钢管体积=钢管环形底面积高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P25-2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

  2.知道并能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长方体与圆柱体底面和高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结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圆,我们把它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我们还可以往下继续分割,无限分割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所以用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

  3.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

  我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二、探索体验

  1.学生猜想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

  2.课件演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①是怎样拼成的?

  ②观察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③演示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长方体,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

  3.借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课件出示要求:

  ①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试着推导。

  4.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汇报师结合讲解板书。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呢?v、s、h各表示什么?

  5.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

  6.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①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12厘米

  ②底面半径2厘米,高5厘米

  ③直径10厘米,高4厘米

  ④周长18.84厘米,高12厘米

  三、课堂检测

  1.判断

  ①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来计算。

  ②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③一个长方体与一个圆柱体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⑤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一定相等。()

  ⑥一个圆柱形的水桶能装水15升,我们就说水桶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的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

  (杯子的数据从里面量得到直径8cm,高10cm;牛奶498ml)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后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3.一个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2米,半径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生活中的数学

  一个用塑料薄膜盖的蔬菜大棚,长15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2米的半圆。

  ①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平方米?

  ②大棚内的空间大约有多大?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两生板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如果要测量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测量哪些数据比较方便?试一试吧?

  六、板书设计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柱切割组合模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什么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三、巩固应用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3、4、题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巩固学过的公式。

  1、一个直径是100毫米的圆,求周长。

  2、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求周长和面积。

  3、一个长为3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4、出示圆柱体的模型,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活动二:探究新知。

  1、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2、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

  3、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关键在哪一部分?

  4、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卷成圆柱形。

  2)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呢?

  3)师;圆柱的侧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宽。

  4)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5)请你来总结一下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的侧面积用2∏rh,求圆柱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活动三:新知识的`运用。

  1、求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30厘米的圆柱的表面积。

  2、教师板书:

  侧面积:2╳3.14╳10╳30=1884(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10╳10=314(平方厘米)

  表面积:1884+314╳2=2512(平方厘米)

  要求按步骤进行书写。

  2、试一试。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围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求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水桶的表面积。

  这道题要注意什么?无盖就只算一个底面。这种题如果求整数,一般用进一法。

  3、练一练。书第6页第1题。

  3个小题:已知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重点讨论:已知底面周长,求表面积。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17

  目标:

  1、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 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 在公式推导中渗透转化的思想。

  重点:

  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

  用具:

  课件、圆柱模型。

  过程:

  1、 教师提问。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来解决的,那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1、 教学例5。

  讲授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演示动画“圆柱的体积”)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的形状,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体图形。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A、拼成的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没变,但形状变了。

  B、拼成的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的立体图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C、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高的长度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5)通过以上的观察,启发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状越接近长方体。

  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积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接近一条线段,这样整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①学生分组讨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②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师: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③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

  2、 教学例6。

  出示教材第26页例6。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教师:要知道能否装下这袋奶,首先要计算出什么?

  学生:杯子的容积。

  (3)指明要计算杯子的容积,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50、24(cm2)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mL)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3、 教学例7。

  师: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办法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7)

  生1:这个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无法直接计算容积。

  生2:我们可以先转化成圆柱,再计算瓶子的容积。

  师:怎样转化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瓶子里的水的体积始终是不变的,即使瓶子倒置后,水的体积与原来还是一样的,这样就说明瓶子的容积其实就是水的体积加上18cm高的圆柱的体积。

  也就是把瓶子的容积转化成了两个圆柱的体积。

  ……

  师:尝试自己解答一下。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瓶子的容积=3.14×(8÷2)2×7+3.14×(8÷2)2×18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3.14×16×25

  =1256(cm3)

  =1256(mL)

  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不强求算法一致。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实际,灵活地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利用“转化”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利用了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来进行体积的计算。

  在五年级时,计算梨的体积也是用了转化的方法。

  ……

  【设计意图:既帮助学生梳理了所学知识,又及时总结了学习方法,渗透了数学思想】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A类

  1、填表。

  底面积S(平方米) 高h(米) 圆柱的体积V(立方米)

  15 3

  6.4 4

  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半径是10米,深1.5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考查知识点:圆柱的体积;能力要求: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B类

  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高为9分米,体积为162立方分米。另一个圆柱的高为3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考查知识点:圆柱的体积;能力要求: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45 25.6

  2、 314平方米 471立方米

  B类:

  54立方分米

  教材习题

  第25页“做一做”

  1、 75×90=6750(cm3)

  2、 3.14×(1÷2)2×10=7.85(m3)

  第26页“做一做”

  1、 3.14×(8÷2)2×15=753.6(cm3) 753.6cm3=0.7356L 0.75361 不够。

  2、 3.14×(0.4÷2)2×5÷0.02≈31(张)

  第27页“做一做”

  3.14×(6÷2)2×10=282.6(cm3) 282.6cm3=282.6mL

  第28页“练习五”

  1、 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2、 3.14×(60÷2)2×90=254340(cm3) 254340cm3=254340mL

  3、 3.14×(3÷2)2×0.5×2=7.065(m3)

  4、 80÷16=5(cm)

  5、 3.14×1.52×2×750=10597.5(千克) 10597.5千克=10.5975吨

  6、 表面积:3.14×6×12+3.14×(6÷2)2×2=282.6(cm2)

  体积:3.14×(6÷2)2×12=339.12(cm3)

  表面积20×10+20×15+15×10)×2=1300(cm2) 体积:20×10×15=3000(cm3)

  表面积:3.14×14×5+3.14×(14÷2)2×2=527.52(cm2)

  体积:3.14×(14÷2)2×5=769.3(cm3)

  7、 25cm=0.25m 35—3.14×(2÷2)2×0.25=34.215(立方米)

  8、 3.14×(6÷2)2×11×(2+1)=932.58(cm3) 932.58cm3=932.58mL

  932、58800 不够

  9、 81÷4.5×3=54(dm3)

  10、 3.14×(10÷2)2×2=157(cm3)

  11、 3.14×(1.2÷2)2×20×50=1130.4(cm3) 1130.4cm3=1.1304L 1.13041 能装满。

  12、 3.14×(10÷2)2×80—3.14×(8÷2)2×80=2260.8(cm3)

  13、 30×10×4÷6=200(cm3)=200(mL)

  14、 3.14×102×20=6280(cm3) 3.14×202×10=12560(cm3)

  15、 第四个圆柱的体积最小;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最大。

  发现: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可以围成两个不同的圆柱,且以长边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时围成圆柱的体积最大。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求体积部分,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强调选取有用信息,培养认真审题习惯。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10题。

  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4、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完成。

  评讲: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5、练习三第11题。

  此题既可以用外圆柱体积减内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圆环的面积乘高。

  (3)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中未做完的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特别关注

  练习三第4题,在教学中必须应该特别关注。

  关注理由:

  1、有多余条件,是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契机。

  这道题中出现两个圆柱体的高,分别是花坛的高0.8米和花坛里面填土的高0 .5米。学生该如何合理做出选择呢,关键要通过问题来思考。因为问题是求“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所以应该选用“填土的高度是0.5米”这条数学信息。

  在课堂中,我还要求学生思考,如果要用上“0.8米”这个条件下,可以怎么改变问题。有的学生说“可以问花坛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还有的同学说“可以求花坛中空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有容易忽视的条件,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契机。

  一般习题中的数据是用阿拉伯数字呈现,可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两个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这里隐含着一个极易被学生忽视的数据“两个”。其实,配套的插图中也明显绘制出了2个花坛,但在做题中许多学生仍旧会出错。所以,应抓住此题,培养学生良好审题的习惯。如在做这类习题时,建议首先将单位圈出来,以确保列式时单位统一。还可以将问题划横线,以提醒自己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

  学生巧解

  ——巧求削去部分的体积

  今天,全班同学做这样一题:一块长方体木块体积是20立方分米,它的底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分米。现在,将它削成一个的圆柱体,求削去的部分是多少立方分米?

  我因为做得既对又快,最终获得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对比,我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同学们巧妙。

  同学们的解法是先求长方体的高(即圆柱体的高),用20÷(2×2)=5分米,然后求圆柱体的体积,列式为3.14×(2÷2)2×5=15.7立方分米,最后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20—15.7=4.3平方分米。

  而我在做这一题时,想起上学期在正方形中画的圆,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157/200的结论。因为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直径乘高,而长方体和削成的圆柱体高相等,所以削成的圆柱体体积也应该是长方体体积的157/200。所以直接用20×(1—157/200)也等于4.3立方分米。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体验转化和极限的思想。

  3、在图形的变换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应用。

  2、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圆柱形容器若干个;学生准备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学具。

  教学设想

  《 圆柱的体积 》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圆柱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前两天,老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拧上阀门之后,还是不停的滴水,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的水。

  1、出示装了水的圆柱容器。

  (1)启发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状?(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

  (2)讨论后汇报: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体积;

  生2:用秤称出水的重量,然后进一步知道体积;

  生3:把它倒入长方体容器中,从里面量出长、宽和水面的高后再计算。

  师:现在老师只有这些工具(圆柱形容器,长方形容器,半圆形容器和其他不规则容器),你怎么办?

  生1:把水到入长方体容器中……

  生2:我们学过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只要量出长、宽、高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学习身边的数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需要渗透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为所学内容作了铺垫的准备]

  2、创设问题情境。

  师:(课件显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筑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或是求压路机圆柱形大前轮的体积,能用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积的问题的欲望]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经历体验,探究新知

  1、回顾旧知,帮助迁移

  (1)教师首先提出具体问题:圆柱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有联系?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

  生2: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生3:说明圆柱和我们学过的圆和长方形有联系

  师:请同学们想想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生1:可能与它的大小有关

  生2:不是吧,应该与它的高有关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新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

  配合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形”到“体”;同时使学生感悟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的联系,通过圆面积推导过程的再现,为实现经验和方法的迁移作铺垫]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启发猜想:我们要解决圆柱的体积的问题,可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并通过讨论得出:反圆柱的底面积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反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就转化近似的长方体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

  把圆柱的.底面积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的份数越多,形体中的 越接近 ,也就越接近长方体。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大胆猜测、动手体验。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体验、领悟的过程中成为了发现者和创造者。]

  (3)学生小组汇报交流:

  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 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根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出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报,用教具进行演示。

  (4)概括板书:根据圆柱与近似长方体的关系,推导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 ↓ ↓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 sh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学生的联想建立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初步建立转化的雏形,然后再通过实践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2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

  三、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板书:圆柱的体积。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小结: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利用水的流动性成功地将不规则的空气部分转化成了一个圆柱体,得到所需数据后能求出它的体积。这样一来,第3个问题还难得到你吗?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篇2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

  PPT课件 圆柱等分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 sh

  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2.做练一练第2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该怎么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作业

  练习三第1~3题。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02-10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11-03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12-12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04-03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08-28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15篇02-10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15篇)02-1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01-21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15篇)11-03

《圆柱的体积》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