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时间:2022-11-04 13:36: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

  4、积累写月的诗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

  5、小练笔:月的畅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味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

  搜集写月亮的诗句、片段。

  朗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月夜图,你觉得这一幅月夜图怎么样?是的,太美了,坐在月光下,陶醉在月色里,你会想起哪些描写月亮的词语或诗句,谁能说一说。

  2、揭题:月亮悄悄地升上天空,它静静地把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万物如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柔柔的,滑滑的,多美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朗读课文。(20、21自然段)

  2、课前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结合板书:赏景、吟诗、幻想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跟随作者一道去欣赏江上的月色,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这幅画面。

  2、谈话:读了这段话,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色图,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出示:()的江上月色

  (优美、柔和、朦胧、宁静、安详……)的月光。

  用心读课文,去发现月色美在哪里?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适时引导: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安详”:“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种温情,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温情;月亮仿佛也像母亲一样让人亲切,温暖!)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理解“隐隐约约”,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理解“剪影”:芦荡、树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处看上去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是“黑色的剪影”。)

  3、你还有哪些感受?

  4、指导朗读:月光下的江景是幽静而迷人的,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令人心醉不已,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小声地练习练习。

  (1)谁愿意试试看?指名配乐朗读。齐读享受如水的月色

  (2)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小声地练习背诵。指名朗诵其中最喜欢的句子。

  四、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1、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江上月色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出示:

  片段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朱自清《荷塘月色》

  片段二: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2、学生挑最喜欢的片段自由朗读,比谁读得有韵味。

  3、学生配乐朗读。

  五、学习课文三至十三自然段。

  1、师:月夜,江上的景色是美的,偶然回头时,我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请读课文第4节,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他聪明、爱幻想、很可爱)是的,你能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他的聪明、可爱吗?

  出示,比较: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我看见月色很美,就走出来了。我想看看美丽的月色,所以我走出来了。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2、过渡: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3、分角色朗读五至十一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评议:你觉得像咱们这样读行吗?

  ②老师认为我们必须弄懂原诗的内容和诗句的意思。

  交流(童真、豪放、思乡、清幽乡愁、乡愁、温和)

  引出这一段: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描述:我们置身在江轮的甲板上,眼前是一片开阔,远远看去,银色的月光洒满了江面,清幽旷远。在这样的环境中吟诗,你觉得怎样?(美,很有意境,其本身就有一种诗的`韵味)所以,作者说: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③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至十三自然段。自由练习。师生同诵(老师先诵读赵丽宏的,学生先诵读外甥的,然后女生男生配合齐读)

  4、积累写月亮的诗句。师:同学们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

  六、学习课文十四至二十一自然段。

  1、过渡:月夜吟诗,让我深深地陶醉在诗与月的境界里,这时,小外甥又轻轻地展开了他想象的翅膀。让我们来读读他的话吧!你一定对小外甥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怎样聪明可爱的一个小外甥啊!

  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地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4、“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地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月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小外甥把自然规律想象成天的眼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男孩想象的奇特。

  5、小练笔——月的畅想。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于幻想。你觉得美丽的月亮像什么呢?学了本文,你也许受到了启发,又产生了新的想象,那就拿出笔来,试着写一写。

  (像脸蛋,像小孩子的脸蛋。这是富于变化的脸,它和小孩子一样,有喜有忧,所以它常常把那圆圆的脸蛋笑盈盈地呈现给我们,有时又悄悄地偷偷进云层,似乎害羞似的,似乎要悄悄地向云姑娘诉说自己的忧伤。而最终,它总会开心起来,一次次用圆圆地脸蛋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拥有美好的夜晚,甜蜜的心情……小船、镰刀、眉毛)

  6、交流,配乐朗诵月的畅想。

  六、总结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师诵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提问:你觉得作者会想些什么呢?(思念家乡、亲人、妻子、同学)

  2.我或许会想到那美丽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吧;我或许会想到几千年前,与我同站在月下的大诗人李白吧;我或许还会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吧!总之,月夜已经美美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了!这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可以给我们多少遐思啊!让我们把这美妙的月色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记忆里吧!

  七、作业:

  1、课后搜集写山或水的诗、文章阅读积累。

  2、观察月,感受月,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设计者:李筱静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进行迁移练习:还可以将月亮比作什么?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吟诵月亮,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让我们也喜欢去品赏玩味。我们喜欢从小就熟背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喜欢在苏东坡的诗句中追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喜欢在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中体会乡愁的味道;我们喜欢清幽旷远的江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们喜欢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品析张继的孤独;我们更喜欢用——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来表达离别时对亲人的思念。

  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同人望月(板书课题),会有不同的体会。唐人张若虚写得好——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对于古人眼中的月,我们只能从诗歌中体会了。板书:诗中月。

  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著名作家赵丽宏的笔下,一起去体会现代人的望月之美。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1、同学们,这篇散文中,写的是谁望月?板书:舅舅、外甥。

  2、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对于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的月亮,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同时,对文章进行批注。

  请同学来说说怎样作批注?

  3、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批注。

  4、讨论。

  (1)讨论品析作者眼中的月亮

  1)生1:安详,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结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让你感到美的词语。反复读。个读,齐读。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迷人,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对啊,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就是要抓住词语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内涵。这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3:朦胧,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生4: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同学们,你能否将这里的镀字换成其他的字?(洒、铺、罩、蒙)

  同学们,你们觉得是镀字好,还是其他字好呢?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不能,人情味,拟人的写法,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喜爱。谁能将这种传递出来,谁来读一读这美丽动人的月色。

  (真清幽,真安详。真美丽。真灵动。)

  2)太精彩了,让我感受到了那宁静旷远的美丽。你们想将这优美动人的月色记在心里面吗?请同学们小声自由背诵课文。指名背。配乐。配乐齐背。

  (2)品析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1)生5:“像眼睛,天的眼睛。”

  a)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同学们,你们真有一颗可爱的童心,请问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从不假思索你体会出了什么?真好,能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吗?指导朗读。注意指导朗读一定要指出孩子的不足,要引导孩子去读。

  2)生6:“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是啊,引读,小外甥和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小外甥充满幻想的描述,本身就是一个童话。指名读。齐读。(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能平淡无奇)

  4)同学们,从作者和小外甥的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多么的调皮可爱啊,他们对话是多么有趣啊。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文章的14-20段,女同学读小外甥的话,男同学读作者的话,老师来读叙述部分。

  (二)我们刚才一起品味了作者和小外甥眼中的月色,都很美丽,他们眼中的月亮一样吗?

  (三)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答。相对客观。童话的,拟人的。

  四)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月为什么不同呢?板书:成人(现实的态度)、孩子(诗意的态度)

  (五)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美丽,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的有趣,让人充满了幻想,每个人眼中的月亮是不一样的。此时,我们再这来读那些古人描写月亮的古诗,相信大家肯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引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三、迁移仿写,升华感受

  1、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在诗和月光的沐浴下,在小外甥充满童趣的想象的启发下,引读——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

  2、板书:心中月。此时,作者的心中月是什么样的?是和开头眼中的月的景致是一样的吗?

  3、幻想,是成年人早就忘却的。小外甥给一个成年人插上了幻想。所以,亚圣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板书:赤子之心。连舅舅都受到影响了,何况我们呢。同学们,请你也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到的月亮的景象,想象一下还可以将月亮比做什么?指名说。

  完成评价手册上的仿写。

  像什么?交流。

  四、总结全文。

  结合板书,同学们,我们在清幽旷远的月色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千古传诵的的诗句当中感受到对诗的乐趣,我们还在无尽地想象中感受到一种创造的快乐,写出了我们的心中月。

  五、布置作业。

  拓展李白关于月亮的诗。

  在古代大诗人中,李白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而坠入水中。他一生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幻灯出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同学们,将来你们也会像老师像父母亲一天天的长大,你们一定记住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赏月的快乐、我们对诗的快乐、我们写诗编故事的快乐;不管我们长得多大,只要我们像大诗人李白一样,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就一定会永远做一个快乐、幸福的的小孩!

  搜集并背诵有关月的古诗,看谁背得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2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难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突破措施:

  1.利用多种方式检查背诵情况,之后汇报老师。

  2.小组交流讨论,找疑难,齐解决。

  四、导学准备:

  歌曲《小燕子》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看拼音写词语。

  jùn qiào jù lǒng lüè guò hén jì yìng chèn

  ( ) ( ) ( ) ( ) ( )

  jī l íng qīng kuài huó pō yuán yùn yì jiān

  ( )( )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掠()尖()偶()圈()

  谅()尘()遇()倦()

  (3)查字典,填空。

  ①翼尖”的“翼”是结构的字。“翼尖”的意思是。

  ②聚”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画。“聚拢”的近义词是,反义词是。

  ③烂漫”在词典中有两个意思:颜色鲜明而美丽;天真自然,毫不做作。“烂漫无比的春天”应选第个意思。

  2.导学案

  (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课件:“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这首歌所描绘的是哪种小动物?(小燕子)生答。喜不喜欢小燕子?(喜欢)同学们都见过小燕子,那么郑振铎笔下的小燕子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今天一块来看一下。

  出示课题:燕子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燕子的?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第四自然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电线、燕子比作什么?“春天的歌”是一支怎样的歌?

  回顾一下,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③师生交流

  第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燕子的外形特点的?

  第二段中描写了哪偶给你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三自然段中找出燕子飞行地点的变化,并说说写出了小燕子飞行时怎样的特点?

  第三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对比,你发现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这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5)理解背诵课文

  六、课堂检测:

  1.照样子,根据提示写句子

  例1:柔柳展开了嫩叶。

  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桃花散发出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提示:描写几个连续的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填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着,毛毛细雨从天上()下来。千万条柔柳()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

  七、课外拓展:

  我们知道了第一自然段写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那燕子的爪子、头、腹部和嘴呢?你觉得作者写得完整吗?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微()掠()稻()沾()

  威()略()蹈()站()

  杆()竿()痕()狠()

  2.想一想,填一填。

  ()的春天()的'燕子()的柳丝()的羽毛。

  ()的细雨()的花()的尾巴()的翅膀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出燕子( ),赶春,( ),( )的情景,突出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 )和( )的喜爱之情。

  (2)文中五线谱指的是( ),音符指的是( ),可以推断,作者把( )当谱纸,把( )当小节线,面对春天的美景,可爱的小燕子会唱( )。

  二、主题丛书阅读

  1.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之“春天的歌”中的《春》、《春的林野》。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4.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照样子写句子。

  例:春风一吹,杏花开了。

  春风一吹,杏花露出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1.夏日的夜晚,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岸边的柳树在微风中摆动着枝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雨沙沙,小草儿长出了嫩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板书设计:

  3燕子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飞行斜掠过沾

  停歇音符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3

  学习目标

  ①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③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①“丑小鸭”“公鸡”“鸭妈妈”“鸭姐姐”“小姑娘”“猎狗”“小鸟”“天鹅”的头饰。

  课件:丑小鸭出生、出走的动画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动画片,导入新课

  播入《丑小鸭》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整体感知丑小鸭出生后的遭遇。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有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

  学生互相解答,老师参与。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a.自读全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与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b.小组合作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巡视指导容易读错的字。(易错的字:烘、亏)

  c.同学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的方法。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小组长组织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小组间竞赛读课文,看看哪组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巩固生字

  ①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小组内合作认读)

  ②用做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摘苹果或给动物名字)

  课堂练习

  读词语。(出示软件认读)

  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也可以抄在词语集锦本上)

  课外作业

  观看动画片,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①(出示软件,播放“海报”)内容如下:我校雏鹰电视台招收为故事《丑小鸭》配音的小演员,欢迎广大学生踊跃参加。

  ②明确目标:配音需要把课文读得流利、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别人。故事读得流利,我们已经做到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谁能读得动听,打动听众的心。

  自行探索,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评读、小组轮流读、轻声读),看看有什么感受?

  读完课文后会有很多感受吧,小组内先交流一下。(通过表演或读一读表达感受)

  小组交流,汇报体会

  播放《丑小鸭》出生时的影碟,让学生说说丑小鸭出生时的样子,体会其“丑”。并复述第1、2段的内容。

  小组合作,汇报感受。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读后说说这一段落给你什么感受?(小组间相互补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来汇报)

  a.第3段重点理解“讨厌”“欺负”“孤单”,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b.第4段重点通过表演小鸟“讥笑”和猎狗“追赶”,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c.第5段重点通过学生想像丑小鸭是怎样“悄悄过日子”来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d.第6段重点通过观看录像丑小鸭趴在冰面上冻僵了,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e.第7段重点通过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体会丑小鸭高兴、愉快、激动、幸福的心情。

  拓宽空间,升华认识

  假如这只“丑小鸭”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见到了“鸭妈妈”“哥哥”“姐姐“会说些什么?

  配音竞赛,评选配音演员

  ①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的配音演员竞选。

  ②同学与老师对竞选者进行评议。

  ③合格小演员推荐给校雏鹰电视台。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①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集体读。

  b.分组竞赛认读。

  ②自荐《丑小鸭》的故事。

  ③分小组交流自己积累的本课词句。

  写字指导

  指导观察。

  a.看看本课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注意什么?

  b.注意区别“鹅”和“鸭”。

  c.“蛋壳”“欺负”“翅膀”三个词语较难写,应重点观察。

  示范指导。

  a.范写“鹅”和“翅膀”两个词。(提示部件的摆放,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b.“鹅”为左右结构,应注意左窄右宽;“翅”字,注意捺应该伸长;“膀”应左窄右宽。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展示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完成课后练习,阅读“我知道”

  ①明确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②同桌互相订正。

  ③自读“我知道”,再说说自己还读过安徒生的哪些作品。

  课外作业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4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难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突破措施: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四、导学准备:春景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我会想

  ①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②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③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④《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题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课件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描写春天的景色,你们觉得春天美不美?(美)生答。有两首古诗把春景描绘得更美,要不要一块来赏析呢?(要)生答。好的,今天我们一块走进春天,学习一下我们课本上的两首古诗。

  (2)初读这两首古诗,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古诗。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感悟:古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古诗,小组讨论并回答其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两首古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江南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春日偶成》又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师生交流

  《江南春》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纵观《江南春》整首诗,有什么特点?

  《春日偶成》中“傍”“随”“过”三个字写出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春日偶成》后两句诗人将“时人”和自己对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春日偶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六、课堂检测:

  1.我会想

  (1)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2)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3)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4)《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题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拓展:

  1.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背诵古诗的情况

  2.默写这两首古诗

  二、主题丛书阅读

  1.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春之物语》、《春天的讯息》。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句子。

  4.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1.“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4.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四、板书设计:

  江南春春日偶成

  杜牧程颢

  千里莺啼绿映红,云淡风轻近午天,

  水村山郭酒旗风。傍花随柳过前川。

  南朝四百八十寺,时人不识余心乐,

  多少楼台烟雨中。将谓偷闲学少年。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5

  教学要求

  1.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妙的遐想。

  2.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

  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关于月夜的插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你们还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

  2.描述,激发想象: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无限的遐想,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感: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三、激发练说,追求个性

  1.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吗?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自由口述。

  3.指名口述故事。

  4.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写法,练习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文体不限。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5.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五、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精炼含蓄的语言,学习文中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文章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艺术美。

  2.体会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三)过程方法目标:

  1.朗读理解—诵读品味—精读赏析,以悟代学,领会文章的意蕴美。

  2.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课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1.精读赏析重点语句,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

  2.丰富朗读形式,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文章恢宏的气势,品味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思路】

  课型:朗读品味型

  教学思路:这是一篇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应引导学生读清节奏、读准感情、读出气势,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并借助媒体的视觉镜头,加深对安塞腰鼓恢弘场面的认识,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充分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学生主动探究、师生互动交流,研讨课文主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场景,学生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如:激越昂扬的安塞腰鼓)

  2.渲染情境,学生谈感受,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前热身,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注音:

  亢奋()晦暗()羁绊()搏击()烧灼()蓦然()冗杂()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个句子。

  ①叹为观止②戛然而止

  三、整体感知,研讨主旨

  (一)朗读感知,初步理解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及感情基调

  2.指导学生集体朗读,体会文章的语气节奏。

  (朗读指导:鼓声响起之前,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中间主体部分,语调激越、昂扬、饱满、迸发,稍快中注意层次;鼓声落,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3.学生归纳朗读后的整体感受,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二)诵读品味,揣摩内涵

  1.学生分组品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学生组内讨论,疏理文章脉络

  ①文章的叙写顺序是什么?

  (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②文章反复出现哪个句子?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好一个安塞腰鼓” 4次,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③学生反馈,教师引导理清文章结构

  (三)研读探究,揭示主旨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质疑探究。

  2.教师集中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展开交流讨论。如:

  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②“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③“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3.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4.请学生在朗读及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5.教师引导归纳文章主题思想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段,谈谈自己对大西北的感觉。想想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而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内容及方法小结

  2.作业:摘抄并熟记文中精彩句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搏击前:(安静)鼓声——令人震撼

  动作——奇伟磅礴

  搏击中:(奔放、火烈)舞姿——阳刚之美

  节奏——粗犷雄劲

  戛然而止:(出奇的寂静)渺远的鸡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课文美点,体味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学习反复、排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一、复习导入

  1.请学生朗读文章片段,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齐声诵读全文。

  二、精读赏析,体会意蕴

  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请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使用排比和反复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学生诵读所勾画的语句。

  3.男女生分组,比赛诵读所勾画的语句,仔细品味。

  示例:第9-11自然段中“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这个语段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补充,达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

  4.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片段,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5.学生分组品读,组内讨论:

  (1)就课文的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___”这样的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

  (2)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归纳

  如:①词语方面“‘茂腾腾’好,好在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②句式方面“短句的运用好,好在营造了激越的气氛。

  ③修辞方面“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好,好在增强了气势,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④结构方面“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好,好在使文章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三、拓展延伸,迁移巩固

  学习课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进行合理的想像,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200字左右,并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内容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腰鼓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

  2.方法归纳

  文章用语激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笔力,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歌之、颂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3.作业

  抄写课堂上勾画的句子,反复诵读品味。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蓄势待发——壮阔豪放——回味无穷

  (反复、排比、比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式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童话引入。

  1、放动画课件,教师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2、过渡:这个童话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渎。

  要求学生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认生字的情况和朗读课文是否通顺情况。

  4、指名试读课文。大家进行评议。

  三、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度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2、小老师领读生字。

  3、重点指导易读错的生字。

  “翻”是前鼻音,“施”是翘舌音。“浇、挑”是三拼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找朋友,给生字组词。

  6、“彩虹过桥”游戏,字——组词——说句训练。

  7、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析这八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8、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四、写字指导。

  1、读“我会写”里的字。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每个字均为左窄右宽)

  2、练习给这几个字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五、快乐复习。

  1、快帮小兔找到它们要吃的蘑菇。

  f i ji o sh h u ti o f n d n e

  候挑担肥浇施饿翻

  2、快来帮小兔把山上的词语读准,他就能顺利回家了。

  挑担子「 」浇水

  翻松

  「 〕

  饿了时候

  〔 〕

  施肥

  六、作业

  完成《随堂练习》P75页第一题。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演示:

  看完动画,用简练的语言回答:小白兔——————

  小灰兔——————

  二、新课学习:

  1、回归问题:

  随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提问:白菜最开始是从哪来的?老山羊为什么要送他们白菜?

  2、学习第一自然段。

  理解“收”的意思就是‘拔“

  3、学习第2、3、自然段。

  老山羊干的很辛苦,小白兔和小灰兔看到了是怎么做的?

  从这里可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样

  老山羊是怎样感谢他们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板书;要菜籽收下了)

  情境表演:老商鞅送白菜的场面。

  4学习第4、5自然段。、

  小白兔要了菜籽干什么呢?小白兔怎么种的.?它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学生默读4、5自然段。

  口述小白兔种白菜的过程。(板书;种白菜)

  自由说——指名上台说————同桌互说

  翻地、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小白兔翻地、浇水、施肥、拔草、捉虫都干了几次?从哪个次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的意思,说明小白兔怎样?

  三、课中操

  歌曲《劳动最光荣》

  四、讨论自学6、7、8段。

  小灰兔回家后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交流学习结果。

  (板书:吃白菜、要白菜)

  在要白菜的路上碰见了谁?它去干什么的?

  (送白菜)

  小灰兔所以什么态度啊?

  用奇怪的语气读这句话。

  小白兔的才从哪来的?

  齐读第9段。

  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自由发言。

  师总结:正像歌里唱的一样:”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五、自由续编故事。

  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么做啊?

  自由准备——指名发言

  六、巩固课文

  1、复述课文。

  2、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小白兔:要菜籽种白菜送白菜(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小灰兔:拿白菜吃白菜要白菜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8

  第一课时

  35、壶盖为什么会动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七小节

  2、复习生字注意“英”“定”读准后鼻音强调“为”的笔顺组、祖区分

  3、读词语:英国一位科学家好奇半天祖母一定推动

  4、用“谁是什么”造句

  36、数星星的孩子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一小节

  2、复习生字区分:祖、组注意“指”“楚”读准巧舌音多音字“斗”组词

  3、比喻句:什么像什么

  37、一个奇怪的问题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区分:题、提

  古诗七步诗

  1、背诵并能连线

  2、书空会写的字,填空

  38、望梅止渴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区分:渴、喝;朝、潮“精”换部首积累士字旁的字书空“止”

  39、花木兰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战”换部首“常”一字开花

  3、词语搭配: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读词语:巾帼英雄女扮男装赫赫战功英勇善战

  40、责任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书空“必”

  3、读句子: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是有出息的。

  七、快乐宫7

  1、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

  2、复习查字典

  3、书空:善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9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4.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5.让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难点: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尝试做口技练习;教师准备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感,以此为切入口,理解文意,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

  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口技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的那位艺人怎样?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诵读课文

  1.初读,教师安排学生课外预习。

  ①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的音、形、义。

  ②反复阅读,根据文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2.课内朗读(出示课件1)

  ①听读:听录音,注意停顿,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②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把握断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出示课件2)

  1.组内讨论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参与指导,然后全班交流,疏通文意。

  2.思考: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讨论归纳)

  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以下内容:(出示课件3)

  当我们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明确: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

  表演者: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

  观众:看表演的反应。

  学生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归纳完成板书。

  五、结论:

  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六、作业:

  1.熟读全文,了解语句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口技

  林嗣环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

  表演的内容渐入梦乡:声,妇拍儿渐止……

  (正面描写)火场百象:大呼,齐哭,百千大呼……

  一桌

  表演的道具一椅表演精彩

  一扇技艺高超

  一抚尺

  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观众的反应梦中惊醒: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侧面烘托)渐入梦乡: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场百象: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口技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及观众的反应,那么,文中多次描写观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课文又是如何扣住一个“善”展开全文内容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二、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

  回忆文中的表演内容及观众的反应,思考:

  ①文中多次描写观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侧面描写,烘托技艺高超)

  ②开头结尾都写到了表演的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不是;首尾呼应;强调道具简单,突出技艺高超,也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

  ③课文是如何扣住一个“善”展开全文内容的?

  表演前点“善”:“京中有善口技者”——直接写出了表演者的名气之大;

  “施八尺屏障于厅事之东北角”“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以布景和道具的简单突出“善”;听众“满座寂然,无敢哗者”——暗示他们对表演者的仰慕,也是写“善”。

  表演中,更是突出“善”;从深夜惊醒到复睡,再到失火救火其间成百上千种声响,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均出表演者一人之口。听众或赞叹,或放松,或紧张,或害怕的强烈反应也烘托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善”。

  表演之后,撤屏一看,仍然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仍然扣住一个“善”字。

  三、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出示课件2)

  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待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

  (作者运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十分准确,说明作者善于根据所反映的事物的特点和文章的需要而选择最适当的词语准确地表达内容)

  四、根据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线索,当堂背诵(出示课件3)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开场白)

  2.既而——儿醒,大啼……(一家四口睡醒)

  3.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梦中惊醒

  4.一时——一时齐发……

  5.未几——夫声起……渐入梦乡

  6.忽——一人大呼“火起” ……发生火警

  7.俄而——百千人大呼……救火场面

  8.忽然——抚尺一下……结束语

  五、课堂练习

  试用一~十的数字,对文章内容作概括。

  一张________,两三件________,四方________,听得五_________,六________,心里七_____八______,好似九_________,真乃十___________。

  六、总结

  文章从正、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迁移拓展,写作训练

  模仿文章的写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幕场景,不超过100字(此环节视时间,如不够就作为课外作业)

  (“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这道写作训练题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活学活用,并举一反三,这就达到一堂课的目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0

  内容简析:

  春雨美如画,春雨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却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的世界。课文用童趣的语言,让我们感知春雨把大地装扮的五彩缤纷。

  设计思路:

  春雨贵如油,细如丝,柔似水,美如画。利用课件插图创设情境。学生可以在看、读、演画中感悟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同学们,刚才的歌你们听过吗?今天呀,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歌曲,还带来了好听的音乐和童话故事。

  3、放音乐:雨声、小鸟的叫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4、配乐朗读《春雨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读课文,把拼拼音才会读的字圈起来。

  2、这些圈起来的'字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教教他,还可以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4、课件出示这些字,请会读的同学展示读。

  5、愿意给哪个生字组词就给哪个组词。

  6、看老师课件演示的情景,用一个字抢答A、一群人在雨中(淋)B、洒水车(洒)C、小水珠落下(滴)

  7、出词给学生读。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也读得更好。分小组帮读,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过一会代表小组读,小组成员帮他读流利。

  2、朗读比赛,师生评价。

  3、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你知道田野里来了哪些小客人?

  4、课外延伸: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春雨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同学们的字记的很好,课文也一定能读出感情来。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并自己喜欢的一段精读。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调整方案:

  方案一: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较开放,如果学生已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即可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回答只停留在零散的词句上,就按方案二教学。)

  方案二:小燕子、麻雀和黄莺它们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板贴写有字的小写图片和对应的颜色)

  3、小组内讨论:a.如果分角色朗读的话,该怎样读争论的语法,朗读好“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b.怎样表现春雨小鸟和大自然。

  4、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小组内分角色读、表演读。

  5、请一组同学配乐表演读,学生评价

  6、同学们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自选粉笔板画春雨)

  7、指导积累。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现在请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

  8、课堂练习读读说说滴雨滴、水滴————

  欢欢乐欢笑————

  题题目数学题————

  线纺线棉线————

  三、指导写字,扩展思维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观察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2、范写临摹

  3、重点指导绿的笔画

  4、对照

  5、拓展:春雨到底是什么色的?请同学们在下春雨时好好看看,并听听春雨说些什么,把看到的说出来,把听到的写出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1

  学习目标

  ①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②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③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④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⑤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汉字一字多义,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意。

  看清图意,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办法,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③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④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①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②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一个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③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采用换词法理解第1、3句中的“回”字)

  ④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日积月累

  ①读读认认

  a.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b.小组内练读词语。

  c.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d.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老师用生字卡抽查。

  听字音举卡片。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②读读背背

  a.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b.小组内练读成语。

  c.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老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贴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老师随意抽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山顶)

  d.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e.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口语交际

  ①看图了解图意。

  a.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b.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c.在小组且内练说。

  ②续编故事。

  a.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b.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c.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d.把续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e.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评出“故事大王”。

  ③扩展延伸。

  a.自主画了一幅或几幅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b.与同学交流自己画或写的内容,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展示台

  ①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②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③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3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2学习用语文知识赏析戏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精彩片段,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提高艺术修养。

  3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交流、合作、探究等综合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关注地方戏曲文化。培养热爱祖国、家乡民俗文化的情感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活动重点】

  1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并整理资料,以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热爱和振兴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3考察地方戏特色及现状,关注、热爱家乡民俗文化。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时间约为一周。

  2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各组自行制定竞赛口号和组名。

  3考察地方戏及特色,模拟做一次小记者,对身边不同年龄层的人进行采访并记录下来,准备与同学交流。以组为单位,将采访结果及采访心得进行汇总整理并记录。

  采访结果记录表:

  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

  喜欢潮剧()

  了解潮剧()

  潮剧走向衰落的原因

  采访心得

  10——20岁

  20——30岁

  30——50岁

  50——70岁

  4多媒体设备及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形式】

  1知识竞赛:检验资料搜集、整理及知识掌握情况。

  2名段赏析:多角度运用语文知识充分感悟戏曲的魅力。

  3交流探讨:讨论地方戏的现状引发对当前中国戏曲艺术逐步走向衰落现象的思考,给出振兴方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活动创意】

  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次综合性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搜集、采访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料并整理记录,学生分好小组后,每一组自行决定各成员的任务,进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最后用两节课时间以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实践活动,对前一阶段准备活动的成果加以展示。希望以这一节课为起点,为契机,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地方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活动过程】

  一简述戏曲发展的轨迹,导入活动。(3分钟)

  祖国的文明,历史悠久。祖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丰收、胜利和祭祀时,都喜欢跳跳舞,来表达他们的愿望和感情,这些可以说是戏曲的萌芽;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唐朝时,有了双人演唱的参军戏,这可以说是戏曲的雏形;到了宋代,特别是到了南宋,便有了比较成熟的戏曲了;到了元朝,产生了杂剧,又叫元曲,这时戏曲的创作和演出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到是明清,地方戏曲广泛产生,以昆曲、京剧为代表,创造了丰富的戏曲文学和完事的舞台艺术体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大舞台,共同来领略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戏曲知识竞赛(20分钟)

  竞赛规则:每组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每题10分,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答题时间30秒。选答题(每小组派代表抽题作答),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其它组可以补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答题时间30秒。

  (一)小组必答——戏曲知识擂台赛

  第一轮

  第一组: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什么?(中国戏曲)

  第二组:素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什么?(京剧)

  第三组: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什么?(昆剧)

  第四组:戏曲的角色分为哪些行当?(生、旦、净、丑)

  第二轮

  第一组: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第二组:我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第三组: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谁?(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第四组: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什么?(没有实物的表演——虚拟)

  (主持人简评,公布该轮得分)

  潮俗祭祀之风盛行。旧时的演戏活动,多围绕着祭祀活动举行。祭祀对象大抵两个方面:一是姓氏宗族祖先;一是村社的社神(俗称“地头神”)以及其它各类神明。潮地人文有其特点,历来是“聚族而居”,因而宗祠和神庙(俗称“老爷宫”)星罗棋布,极富地方特色。祭祀活动的进行很有组织。宋元以前每逢祭祀须“奏音声、以谢神贶”,大概到了明代以后,这种“奏音声”便多被戏曲所代替。从而发展为现在的潮剧。做为潮汕人,对于潮剧你了解多少呢?马上来考考你。

  (二)小组选答——潮剧知识知多少

  (1):潮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请问它形成于什么时候?是由什么剧种发展而来的.?(形成于明代中叶以前。是元、明朝南戏的遗音)

  (2):潮剧的演出形式是什么?(一唱众合,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

  (3):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潮剧的传统剧目可有分为几类?(大锣戏、小锣戏、苏锣戏)

  (4):请列举三个以上传统的潮剧剧目。(《苏六娘》、《告亲夫》、《龙井渡头》、《刘明珠》)

  (5):连线题:将下列脸谱颜色与它们所代表的性格特征连接起来

  红色刚直

  黑色奸邪

  绿色强悍

  白色怪异

  金银色忠诚

  注:为公平起见,供选答的题目数量应多于小组的组数

  (主持人简评,公布该轮得分并总述三轮比赛成绩,评出优胜组,授于小锦旗,其它组给于掌声并向优胜组喊一声:“好样的,向你们学习!”)

  三名段赏析(20分钟)

  1观赏名剧选段《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判断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剧种。(黄梅戏、京剧、豫剧)

  2戏文欣赏-——看一段精彩片段后,从修辞、韵律、主旨等方面,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分析一个唱词片段,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如《玉春堂》选段中每句唱词最后一个字分别为“县、前、惨、言、转、传、断、还”,韵脚相同,压an韵,朗朗上口。)

  3口语训练——看经典潮剧《柴房会》中李老三柴房遇鬼娘作上梯科的片断,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四交流探讨(15分钟)

  1各组展示本组关于潮剧现状采访调查的结果(出示采访结果记录表)。各组进行交流,对比并综合、整理四组的采访结果,选代表进行汇报:

  A喜欢潮剧的人员除老年人外其它年龄层所占比数极少

  B大多数人对潮剧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

  C大多数人认为潮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2 个性表达,围绕以下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A戏曲文化包括潮剧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B该不该振兴包括潮剧在内的中国戏曲文化?为什么?

  C对于潮汕大锣鼓在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的精彩表演,你有什么看法?

  五写作与表达(25分钟)

  目前全国的剧团面临着倒闭的危险,许多演员都已另谋生路,所以,拯救包括潮剧在内的传统戏曲成为我们新一代青少年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以“中国戏曲的发展”为话题发表意见,用书面语言的形式为中国戏曲的明天,为潮汕戏曲文化的未来出谋划策,献上你的锦囊妙计。300-500字。

  六活动评价及总结(7分钟)

  1 评价及奖励(从参与的积极性,活动过程表现的综合语文能力及掌握戏曲知识的程度三方面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及个人进行奖励)

  2活动总结: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祖辈传下来的精粹,戏曲是一本书,戏曲又是一幅画,它展示着多彩的社会生活,戏曲是一首诗,它蕴蓄着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一次的活动让我们了解、熟悉了戏曲、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重新感受值得我们所有潮汕人骄傲的潮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同学们,你们今天是祖国的花朵,相信明天你们将会为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结出硕果。让我们为振兴家乡民俗文化、弘扬中华民族艺术文化传统而努力学习,不懈奋斗吧!

  9、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3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突破措施: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多遍,达到熟练。

  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从而突破难点。

  四、导学准备:

  竺可桢研究科学过程及杏花图片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读拼音写词语

  Yī zhū fàn qǐ yǎng tóu zhòu méi

  ( ) ( ) ( ) ( ) zhǎng wò Céng jīng dí què dà gài

  ( ) ( ) ( ) ( )

  Míng mèi chéng dù zhàn kāi Zhèng zhòng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古()曾()却()朱()

  估()增()确()珠()

  故()赠()缺()株()

  2.导学案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出示课件:杏花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杏花)生答。你们对它有多少认识呢?可能很多同学对它都不了解,想不想去认识它呢?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块去研究研究这杏花,

  出示课题:第一朵杏花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

  指名读,齐读。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阅读课文内容,想一想:竺可桢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师生交流

  第一段中“走近”“数了数”“不同程度”说明了什么?

  “弯下腰来”这个动作,表现出竺可桢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

  “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地快步走”分别是对竺可桢爷爷哪方面的描写,表现出他怎样的心情?

  从“郑重”一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六、课堂检测:

  1.选词填空

  (1)青皱绿鼓

  春风吹()了柳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2)郑重慎重严重

  ①王阿姨做事一向谨慎,没有经过()熟虑,是不会轻率处理事情的。

  ②这个问题很(),一定要立即设法解决。

  ③爸爸()地说,从今天起不再吸烟,看来他戒烟的决心很大。

  2.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红色词语的作用

  (1)“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七、课外拓展:

  按要求填空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用“ —”画出文中描写竺爷爷动作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我会选

  (1)迎仰

  欢()()望瞻()

  (2)泛眨

  广()()滥()眼

  (3)曾赠

  ()经()送馈()

  (4)皱披

  ()纹()眉()挂

  2.选一选,给句中的红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漂浮透出,冒出广泛,一般的泛滥

  (1)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2)泛舟西湖上。()

  3.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汉字。

  mínɡ mèi yì zhū fàn chū

  (1)这是一个阳光()的中午,院墙旁的()杏树()一片淡淡的粉红。

  dà ɡài gū jì

  (2)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 )”、“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

  和推断代替观察。

  二、主题丛书阅读

  1.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触摸春天》、《春到京都》。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4.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认真读下面对话,体会语言环境,给对话双方加提示语。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啊?”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文中的对话描写非常精彩,你能仿照文中的例子写一段对话吗?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四、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头饰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在已画上草地、森林的黑板上贴上两只小狮子)

  2.板书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交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方法。)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分别读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3.指导读第一句。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A、指名读。

  B、贴出“滚、扑、撕、咬”四幅图片

  C、请四个学生把“滚、扑、撕、咬”四个字贴到相对应的`图下。

  D、 .学生再练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指导读第二句

  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A、指名读

  B、看图说说这只小狮子的样子。

  C、请学生表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懒洋洋”这个词贴到黑板上恰当的狮子图身上

  D、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5.请两名同学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配合做动作表演。

  6.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用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第2自然段的5个生字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师生讲评。重点指导“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导读3~7自然段

  1.自由练读,读出角色的语气。

  2.同位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A、小树看到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会怎么想?

  B、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C、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

  4.引入情境,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A、师来当懒狮子,你们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

  (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

  B、老师来当狮子妈妈,你们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诉大家老师是否读得好,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C、狮子们,你们有的在点头,有的好象在思考,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你们在想什么呀?

  D、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更好。

  结合前文勤奋小狮子的表现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本领、什么是真正的狮子”

  E、在刚才大家说的基础上表演读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懒狮子的话是学生自己创编的。)

  5、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三、拓展训练,积累词语

  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语,教师提供图片或词语,再鼓励学生到课外书中收集。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五、作业(任选一题)

  1、小组成立《小狮子》剧团,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2、续编故事:以“懒狮子的变化”为主题,形式可以多样,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5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设计说明]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读中学生就不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词的音、形,故确立第一、二个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故确立第三个教学目标。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故确立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

  师:这段舞蹈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师: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设计说明]

  能否开个好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风靡全中国,学生们应该很熟悉,况且这段舞蹈也缘于印度宗教,有着印度舞蹈的特色,即使条件不允许的地方学生们对这段舞蹈也很是熟悉的。以相似的情节熟悉的旋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千言万语也比不上有声有色的一小段舞蹈更有吸引力,有声有色的画面,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语的设疑,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冰心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舞蹈艺术呢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的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文字优美,但也不乏生字。大家在预习时一定扫除了“拦路虎”,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读屏幕上的生字?

  颦蹙粲然嗔视咿呀

  (2)、那位同学能够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两个词呢?

  尽态极妍叱咤风云

  (或者可用比赛或造句的形式使得枯燥的生字词学习变得有趣味,也变硬邦邦的生字词为形象的句子。)

  2.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也决计了教学目标1、2。能力固然重要但双基也是不可忘。)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设计说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各抒己见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音乐的陪衬熏陶,如催化剂一般,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一)探寻“舞蹈美”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

  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全班交流。

  4.师生小结:

  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二)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句段,体会一下这些语段的“精妙”所在。

  1.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

  2.全班共同交流,教师倾听引导。

  小结: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使文章的语言摇曳多姿。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试分析本文与《安塞腰鼓》的异同。

  (提示:可从选材、语言风格、结构、主旨等方面进行比较)

  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差异较大,要让学生明白与作家本人、写作对象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间不够的话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教是为了不教,学就是为了会用。当学生能够在比较中懂得了欣赏作品时,那就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的时候。)

  【板书设计】

  观舞记

  冰心

  神态美

  形体美

  表现服饰美

  语言美舞蹈美面貌美心灵之舞

  (飞动之美)动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