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时间:2022-11-04 16:44:2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集合1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设计说明]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读中学生就不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词的音、形,故确立第一、二个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故确立第三个教学目标。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故确立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

  师:这段舞蹈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师: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设计说明]

  能否开个好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风靡全中国,学生们应该很熟悉,况且这段舞蹈也缘于印度宗教,有着印度舞蹈的特色,即使条件不允许的地方学生们对这段舞蹈也很是熟悉的。以相似的情节熟悉的旋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千言万语也比不上有声有色的一小段舞蹈更有吸引力,有声有色的画面,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语的设疑,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冰心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舞蹈艺术呢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的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文字优美,但也不乏生字。大家在预习时一定扫除了“拦路虎”,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读屏幕上的生字?

  颦蹙粲然嗔视咿呀

  (2)、那位同学能够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两个词呢?

  尽态极妍叱咤风云

  (或者可用比赛或造句的形式使得枯燥的生字词学习变得有趣味,也变硬邦邦的生字词为形象的句子。)

  2.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也决计了教学目标1、2。能力固然重要但双基也是不可忘。)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设计说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各抒己见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音乐的陪衬熏陶,如催化剂一般,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一)探寻“舞蹈美”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

  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全班交流。

  4.师生小结:

  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二)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句段,体会一下这些语段的“精妙”所在。

  1.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

  2.全班共同交流,教师倾听引导。

  小结: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使文章的语言摇曳多姿。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试分析本文与《安塞腰鼓》的异同。

  (提示:可从选材、语言风格、结构、主旨等方面进行比较)

  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差异较大,要让学生明白与作家本人、写作对象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间不够的话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教是为了不教,学就是为了会用。当学生能够在比较中懂得了欣赏作品时,那就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的时候。)

  【板书设计】

  观舞记

  冰心

  神态美

  形体美

  表现服饰美

  语言美舞蹈美面貌美心灵之舞

  (飞动之美)动作美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2

  学习目标

  ①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生字、生词卡片。

  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教学《揠苗助长》

  ①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③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出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d.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④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守株待兔》)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②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动画《守株待兔》,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③揭示课题,释题。

  a.揭示课题,正音。

  b.释题:问:“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④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学习1、2段。

  a.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b.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板书:捡到兔子)

  c.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d.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段。

  学习第3段。

  a.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板书: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b.齐读第3段。

  理解寓意。

  a.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b.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c.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d.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e.老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f.齐读课文。

  课堂练习

  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出示要求写的九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

  指导写字。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⒉课文中反衬手法的运用,以有水之乐反衬无水之苦。

  ⒊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课文中反衬手法的运用,以有水之乐反衬无水之苦。

  教学重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小节,一起深切地感受了村里人挑水的艰辛。“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个缺水的村子,感受水的珍贵。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打开书看课文第二小节,下雨天是村里人最期盼的日子。(板书:盼下雨)村里人为什么盼下雨?

  交流:

  1.“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板书:感痛痛快快)

  ①小孩子是怎样痛痛快快洗澡的?

  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得的,……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体会村里人无雨时节的痛苦,从而体会水的来之不易。)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这种痛快读出来吗?)

  ②大人们是怎样痛痛快快洗澡的?(师引读)

  2.只有下雨的日子才能储水。

  出示水窖的图片,师讲述水窖与水井的不同。

  小结: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洗上一次澡,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储水,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这样的日子在我们那里多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看课文第三小节。

  ①讲解重点词语“风干”

  ②讲解重点词语“晒干”

  ③体会四兄弟像狗尾草一样需要水的心情,从而体会母亲腰带上那把钥匙的意义。

  四.学习课文四~五小节

  母亲给了我们四兄弟珍贵的一勺水(板书:一勺水)淋浴,我们四兄弟在一勺水的淋浴中感到了快乐,默读课文四~五小节,画出描写四兄弟快乐心情的句子,感受最深的词加圈,写下你的感受。

  ①学生自读,写感受。

  ②交流重点语句,指导学生在感悟中读课文,体会有水的快乐。

  ③引导学生明白四兄弟为何如此快乐。能透过文字看到那无水的痛苦。(相机板书:舒服)

  小结:课文写了两次乐,雨天洗澡的快乐,一勺水淋浴的快乐,这乐的背后都是无水的苦。作者不写苦,反写乐,以乐反衬苦,更见出水的珍贵。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①指名读课文最后一节

  ②体会母亲为什么将“渴”说成“饿”?

  六.升华

  课文学到这有什么想说的吗?

  (引导学生明白节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26水

  盼感

  下雨痛痛快快

  一勺水舒服

  练习7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军旗、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四、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3.练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感情和振兴国粹的

  责任感。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活动重点:

  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活动前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感受戏曲的魅力,可

  以去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以网查网。

  2.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潮汕地方戏潮剧的资料,平时在家多听听戏曲,看看

  戏曲表演,和长辈聊聊戏曲方面的知识。

  3.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准备表演一段地方戏曲,画一张

  脸谱,自行制定竞赛口号和组名。

  4.教师准备好多媒体和设备,没条件地区可以准备好录音机,戏曲磁带、

  投影仪。

  四、活动时间:

  二课时

  五、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

  教师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调动学生活动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漫谈中国戏曲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式。

  教师提问: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那么你对她的起源和形成了解多少呢?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自由作答。

  教师归纳: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经过汉、唐、直到宋、金才形成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

  (二)几种常见的戏曲种类。

  教师提问:中国戏曲是一种传统艺术,它的种类多种多样,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种类的戏?能说出名字来吗?

  学生自由作答,以自己了解的戏曲种类说说

  教师小结: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几种常见的戏曲种类有京剧、越剧、昆剧、黄梅戏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戏曲种类。比如我们潮汕地区的传统戏曲就是潮剧(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感情和知识等走近戏曲,为下面活动的展开作好铺垫。)

  三、中国戏曲名段赏析

  教师播放几首不同种类的戏曲名段,让学生在欣赏后分别判断出它们的戏曲种类来,并自由谈谈它们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

  (一)京剧《苏三起解》(旋律优美、婉转,节奏鲜明,唱腔流畅明快,被称做“东方歌剧”。)

  (二)越剧《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朴素高洁,细腻动人的真实感和深沉含蓄,清丽典雅的艺术美。)

  (三)黄梅戏《女驸马》(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是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

  (四)豫剧《花木兰》(生活化,平面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充分地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戏曲,培养他们高雅的艺术情趣。)

  四、我和戏曲

  导入:刚才大家谈得很好,对中国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

  趣,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近戏曲。

  (一)教师展示脸谱

  师:脸谱是戏曲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脸上涂满的油彩代表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大家现在看老师展示的这几张脸谱,现在请你猜猜这些人物分别是谁?(各小组进行竞赛抢答,答得多答得对的为优胜组)

  关公孙悟空包公程咬金

  (二)学生展示脸谱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张张韵味十足的.脸谱,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尝试去做的几张脸谱也拿出来展示一下吧!(各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脸谱作品,并作简单介绍,介绍作品代表的人物和展示的性格特点,师生掌声鼓励)

  (三)学生自由畅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爱我们家乡戏——潮剧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所展示的脸谱,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国戏曲的高

  超艺术天赋,同学们的热烈反应,可见已对中国戏曲这门古老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在就让我们继续走近戏曲。进入我们潮汕地区传统戏剧——潮剧,相信在潮剧的天地中我们同样能得到美的享受。

  1.教师简介潮剧的起源

  潮剧又名潮州戏,用潮州方言演唱,是形成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的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潮剧历史悠久,属元明南戏的一支,在明代称为潮腔、潮调,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清丽悠扬,著名潮剧演员有张长城、范泽华、姚璇秋、方展荣等。

  2.欣赏潮剧名段《荔镜记》《苏六娘》《柴房会》

  3.我来唱一段

  师:刚才我们已听了几段精彩的潮剧名曲,同学们已经能深深地感受到潮剧的唱腔,独特韵味了吧。潮剧的起源较早它向来以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潮风潮韵深受潮汕人民的喜爱,俗话说得好:“哪里有潮人的足音,那里就有潮人的锣鼓。”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同学们的戏曲联唱吧。

  学生上台表演戏曲选段,表演前介绍选段名称,大致内容和扮演角色。(师生鼓掌)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戏曲的亲和力,并同时培养他们对家乡戏的热爱,提高艺术修养。脸谱制作,戏曲排练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适当作指导。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给学生信任,给学生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学到了知识,并和素来很陌生的戏曲拉近了距离,为下一步戏曲擂台赛的进行酝酿了感情。)

  二、戏曲知识擂台

  师:同学们,刚才的戏曲联唱很成功,大家都表演了自己喜欢的戏曲。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考一考大家的戏曲知识(记分员,记时员就位)赛前各小组宣读竞赛口号,显示本小组必胜的信心,活跃现场气氛。)

  1.必答题

  答题规则:每组连续回答四题,每题十分,答题不扣分,时间30秒。

  ⑴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剧,中国戏曲)

  ⑵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⑶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⑷中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⑸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⑹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发、步)

  ⑺戏曲表现在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⑻黄梅戏是哪些地方的剧种?(安徽)

  ⑼请说出经典潮剧《柴房会》的男主角叫什么名字?(李老三)

  ⑽绿脸代表什么性格人物?(草莽英雄)

  ⑾“净”这个角色以可以分为什么?(大花脸和二花脸)

  ⑿请说出潮剧一个著名演员的名字(陈学希或郑健英等)

  ⒀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清代乾隆时期)

  ⒁梅兰芳是哪一种戏曲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京剧)

  ⒂“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

  ⒃请你说出潮剧两个经典剧目。(《杜王斩子》《换偶记》或《彩楼记》《三篙恨》)

  2.抢答题

  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时间30秒。

  教师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猜测人物。

  张飞曹操猪八戒孙权

  3.连线题

  红脸代表猛智

  黑脸代表凶诈

  绿脸代表忠勇

  白脸代表草莽英雄

  小结:中国戏曲艺术就是一门综合了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文学角度进行欣赏。

  (一环节意在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有关戏曲的基础知识,领略戏曲的艺术之美)

  三、我为戏曲出一策

  师: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中国戏曲?请大家出谋划策。(小组讨论,为戏曲的振兴出谋划策。全班交流。)

  师:刚才大家纷纷对如何振兴中国戏曲提出了自己的点子,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来中国戏曲的春天。

  (新课标重探究,重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讨论如何振兴中国戏曲这一沉重的话题,就是要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一种社会责任感。结果的可行性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参与了,收获了。)

  四、我要“写一写”

  师:下面再来看“写一写”的要求: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一)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种剧种(最好是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二)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些感受,把它们写出来吧。

  五、活动结束语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脸谱》,大家一起来感受传统和现代的融

  合效果!学生齐唱)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5

  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在读中感语春天的美丽,在观察中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能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春天的图画。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展示作品,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都有些什么变化呢?老师请小朋友去找春天,画春天,你们都做了吗?

  1、请把你画的春天展示给小组里的伙伴看看吧!

  2、合班交流,展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3、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想看看吗?

  (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音乐声中一个特写镜头:小柳树睁开了眼睛。)

  你们看到了什么?

  4、(课件出示课题:柳树醒了)读课题,认识“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知道冬天的柳树是什么样子?(冬天柳树就像人在睡觉。)春天柳树发生什么变化了?(柳树发芽好比睡觉醒了。)

  2、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的呢?听听课文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配乐课文朗读并配相关画面)让学生说说。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3、这首诗好听吗?想不想读?分小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谁愿意读第一节(依次指名读各小节)。

  三、合作识字,巩固练习

  1、刚才词语娃娃们听到大家读书,真热闹,也跑出来想和大家一起读书,你们都认识他们吗?认识的就热情的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八个词语娃娃:醒了、春雷、洗澡、柳枝、软了、梳头、柳稍、玩耍)

  2、这些词语娃娃就藏在课文里呢?快在课文中找一找,把他们圈画出来,读一读。

  3、同桌对读,互相正音,认准生字。

  4、交流:词语娃娃中哪些生字最难记?给大家提个醒。

  5、开火车做游戏:遍地开花。(课件演示:随意点击“草地”上的生字“早、枝、梳、梢、耍、醒、雷、软”。读对了,点击课件,生字上出现一朵花。)

  四、朗读背诵,感悟课文

  1、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分小组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学习相应小节。)

  2、学生在读书交流中,随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小节,帮助领悟,读好“醒、软、绿、飞、高”等词。

  第一节:(课件出示:天空春雷一声响,地下一棵棵柳树摇了摇身子。)

  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

  第二节:(课件出示:春雨沙沙,柳枝渐渐吐绿,向下垂。)

  你觉得这一小节该怎样读呢?

  第三节:(课件出示:春风吹动柳枝,柳枝飘荡)

  引读,你们瞧!春风给柳树梳头,梳着梳着——(生读)。

  第四节:谁想读第四节?谁知道“小柳絮”是什么样儿的?理解“柳絮”:(课件出示:一双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柳树上沾满上面结满有白色绒毛的种子,绒毛随风飞散。)

  第五小节:(课件出示:柳树枝条在风中飘荡,孩子们在树下玩耍。)看,小柳树醒了,它在干什么?会班齐读。

  3、再读读课文,想想:你从哪里知道“柳树醒了”?“柳树醒了”说明什么?

  4、和同桌小伙伴一起试着背背课文,比比谁先会背。(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时配乐。)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我会读。(课件出示:“我会读”中的八个词语)

  2、我会找。

  (课件出示以下内容:比一比,谁得朋友找得多。

  说说话小说

  春话高

  2、(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6个生字)瞧,书中的.小伙伴会写这六个生字,你会写吗?

  3、仔细看看这六个生字,说说怎么才能写好这些字。

  4、看看老师是怎么写好这些最难写的字的。

  (课件演示难写字“春、高”的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小组评议。

  六、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1、我会说。

  (课件出示:请你学我的样子说一说。

  春雨给桃树洗澡了。洗着洗着,桃花哟,红了。

  2、欣赏春天的风光。(课件演示美丽的春光图片)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春什么醒了。(启发学生从动物、植物、人物、气候等方面说。)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6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初步领悟“儿童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的道理。

  3、由“意会”(理解文本)达到“会意”(心灵交汇),发掘生活游戏中所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感受童心童趣,与自身经验相契合,形成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2、领悟、挖掘游戏中的艺术和美,在基础理解层面上有发展理解。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来猜个谜语: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强它显形。(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

  2、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

  重点领会:

  ①这两段写出了光的哪些方面(写出了光的特点,变化过程)

  ②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挽留)

  3、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表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导学生读第3节中描写月光的语句,并让学生把“赞美”一词具体化。可问问学生他们是如何赞美的,试着赞美一番。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说明]

  光,对孩子们来说,是留恋的、喜爱的。晚霞下沉时的“守定西天”和“不可挽救”,月光升起时的“赞美一番”,就表现了孩子们当时的心情。没有“光”,就没有“影”,没了“影”就无以描,这不仅影响孩子们游戏,文章也就不真实。所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光”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教学作铺垫,也有利于学生明白平时写作要求真的道理。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三、配乐朗读,体验童趣和童真。

  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幻灯显示)后让学生一一找出并体验。

  重点体验:

  1、猜烟气。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尽情地猜,不求科学准确,只求从大胆的猜想中,体验孩子们的那股猜劲,从体验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创新意识。

  2、描竹影。通过比较阅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体验孩子们自我欣赏的情趣。

  [设计说明]

  趣事和趣味,学生们都有过。本环节的两个体验重点,前者让学生自己猜,后者让学生比较读,其目的就是多给学生自己体验。体验时,指导学生回到童年,沉浸在童年的生活中。

  四、审美赏美,从影到画。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好问,是求知的前提。在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园子中,孩子们的玩是充满童趣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天真的。请说说他们提了什么问题,爸爸又是怎样深入浅出地说明的,从孩子们和爸爸的问答中,你们懂得了什么(幻灯显示)

  重点明确:

  1、模仿和创新的意义。——描和画,其实就是模仿和创新问题。模仿有模仿的意义,创新也有创新的作用。因事因时而异,有的需先模仿后创新,如练字、画画之类;有的更强调创新,如科技发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见解,说说模仿和创新的不同意义。

  2、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在基本明确中西画不同的风格之后,展示两幅画,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重点欣赏中国画。欣赏的方法是让学生给中国画拟标题,在与原题比较中印证文本知识,加深对文本“活的神气”的理解。

  [设计说明]

  孩子的问是天真的,爸爸的答是理性的。要让学生理解深奥的道理,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生活联系,才能体会“创新”和“活的神气”的意义。联系练字和画画,展示中西画并拟题,正是让可感的生活来解释抽象的道理。

  五、跳出文本,体验生活,欣赏艺术

  (一)引向生活

  孩子们的问天真有趣,爸爸的答深入浅出。从爸爸深入浅出的回答中,我们知道:就画画而言,有模仿有创新,我们要追求创新:有形似和神似,我们要讲求神气。但创新不能脱离生活,神气也离不了形似。孩子们描绘的人影、竹影,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艺术的起步。诸如此类与艺术有一定联系的儿童游戏生活,你们也一定有过,也一定很好玩,我们不妨再回过头去想想,小时候你做过的哪些游戏也蕴含着艺术和美呢比一比,谁的游戏更富有艺术和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大致明确:

  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堆雪人——建筑雕塑艺术

  过家家、捉强盗、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手上画手表、踩脚印画(用水或在沙滩上)——绘画类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文学类

  [设计说明]

  学习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对生活的体验,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得到艺术的熏陶。

  (二)再次欣赏

  现在请大家欣赏一组来自孩子游戏的艺术精晶,让我们再次来体验艺术中的童趣。(幻灯显示)——丰子恺的.漫画。

  (教学设想:在前一环节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后再来看这几幅漫画,是对童心童趣和艺术美的再度体验,里面的认同感和强烈共鸣都化作一个会心的微笑。利用“瞻瞻的脚踏车”点拨:“每个会游戏的人都有艺术天份,关键在于有没有努力把它发挥出来。”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欲)

  [设计说明]

  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从文本拓展到生活,又从生活进一步体验文本,这就是拓展延伸的要义所在。为延伸而延伸,往往是盲目的随意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延伸本环节试着先从文本延伸到童年游戏,意在让学生领会游戏中蕴含着艺术;再从文本延伸到艺术作品,进一步证明艺术离不开生活。通过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六、课堂小结。

  童稚的游戏里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艺术和美!难怪有的西方学说甚至认为:“艺术就是起源于游戏。”不管艺术起源于什么,我们至少明白了:

  “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幻灯显示)

  让我们大声把我们的感悟读出来。

  七、课后练习。

  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

  擅长写作的,给童年生活写一篇文。

  爱好唱歌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词。

  懂得写诗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诗。

  【板书设计】

  竹影

  丰子恺

  游戏————艺术

  趣美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7

  学习目标

  ①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②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③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④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⑤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汉字一字多义,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意。

  看清图意,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办法,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③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④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①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②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一个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③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采用换词法理解第1、3句中的“回”字)

  ④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日积月累

  ①读读认认

  a.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b.小组内练读词语。

  c.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d.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老师用生字卡抽查。

  听字音举卡片。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②读读背背

  a.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b.小组内练读成语。

  c.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老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贴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老师随意抽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山顶)

  d.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e.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口语交际

  ①看图了解图意。

  a.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b.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c.在小组且内练说。

  ②续编故事。

  a.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b.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c.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d.把续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e.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评出“故事大王”。

  ③扩展延伸。

  a.自主画了一幅或几幅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b.与同学交流自己画或写的内容,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展示台

  ①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②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③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3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8

  第一课时

  35、壶盖为什么会动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七小节

  2、复习生字注意“英”“定”读准后鼻音强调“为”的笔顺组、祖区分

  3、读词语:英国一位科学家好奇半天祖母一定推动

  4、用“谁是什么”造句

  36、数星星的孩子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一小节

  2、复习生字区分:祖、组注意“指”“楚”读准巧舌音多音字“斗”组词

  3、比喻句:什么像什么

  37、一个奇怪的问题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区分:题、提

  古诗七步诗

  1、背诵并能连线

  2、书空会写的.字,填空

  38、望梅止渴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区分:渴、喝;朝、潮“精”换部首积累士字旁的字书空“止”

  39、花木兰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战”换部首“常”一字开花

  3、词语搭配: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读词语:巾帼英雄女扮男装赫赫战功英勇善战

  40、责任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书空“必”

  3、读句子: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是有出息的。

  七、快乐宫7

  1、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

  2、复习查字典

  3、书空:善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9

  内容简析:

  春雨美如画,春雨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却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的世界。课文用童趣的语言,让我们感知春雨把大地装扮的五彩缤纷。

  设计思路:

  春雨贵如油,细如丝,柔似水,美如画。利用课件插图创设情境。学生可以在看、读、演画中感悟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同学们,刚才的歌你们听过吗?今天呀,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歌曲,还带来了好听的音乐和童话故事。

  3、放音乐:雨声、小鸟的叫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4、配乐朗读《春雨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读课文,把拼拼音才会读的字圈起来。

  2、这些圈起来的字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教教他,还可以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4、课件出示这些字,请会读的同学展示读。

  5、愿意给哪个生字组词就给哪个组词。

  6、看老师课件演示的情景,用一个字抢答A、一群人在雨中(淋)B、洒水车(洒)C、小水珠落下(滴)

  7、出词给学生读。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也读得更好。分小组帮读,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过一会代表小组读,小组成员帮他读流利。

  2、朗读比赛,师生评价。

  3、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你知道田野里来了哪些小客人?

  4、课外延伸: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春雨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同学们的'字记的很好,课文也一定能读出感情来。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并自己喜欢的一段精读。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调整方案:

  方案一: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较开放,如果学生已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即可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回答只停留在零散的词句上,就按方案二教学。)

  方案二:小燕子、麻雀和黄莺它们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板贴写有字的小写图片和对应的颜色)

  3、小组内讨论:a.如果分角色朗读的话,该怎样读争论的语法,朗读好“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b.怎样表现春雨小鸟和大自然。

  4、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小组内分角色读、表演读。

  5、请一组同学配乐表演读,学生评价

  6、同学们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自选粉笔板画春雨)

  7、指导积累。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现在请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

  8、课堂练习读读说说滴雨滴、水滴————

  欢欢乐欢笑————

  题题目数学题————

  线纺线棉线————

  三、指导写字,扩展思维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观察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2、范写临摹

  3、重点指导绿的笔画

  4、对照

  5、拓展:春雨到底是什么色的?请同学们在下春雨时好好看看,并听听春雨说些什么,把看到的说出来,把听到的写出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0

  教学要求

  1.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妙的遐想。

  2.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

  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关于月夜的插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你们还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

  2.描述,激发想象: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无限的遐想,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感: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三、激发练说,追求个性

  1.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吗?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自由口述。

  3.指名口述故事。

  4.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写法,练习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文体不限。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5.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五、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1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突破措施: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多遍,达到熟练。

  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从而突破难点。

  四、导学准备:

  竺可桢研究科学过程及杏花图片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读拼音写词语

  Yī zhū fàn qǐ yǎng tóu zhòu méi

  ( ) ( ) ( ) ( ) zhǎng wò Céng jīng dí què dà gài

  ( ) ( ) ( ) ( )

  Míng mèi chéng dù zhàn kāi Zhèng zhòng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古()曾()却()朱()

  估()增()确()珠()

  故()赠()缺()株()

  2.导学案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出示课件:杏花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杏花)生答。你们对它有多少认识呢?可能很多同学对它都不了解,想不想去认识它呢?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块去研究研究这杏花,

  出示课题:第一朵杏花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

  指名读,齐读。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阅读课文内容,想一想:竺可桢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师生交流

  第一段中“走近”“数了数”“不同程度”说明了什么?

  “弯下腰来”这个动作,表现出竺可桢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

  “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地快步走”分别是对竺可桢爷爷哪方面的描写,表现出他怎样的'心情?

  从“郑重”一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六、课堂检测:

  1.选词填空

  (1)青皱绿鼓

  春风吹()了柳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2)郑重慎重严重

  ①王阿姨做事一向谨慎,没有经过()熟虑,是不会轻率处理事情的。

  ②这个问题很(),一定要立即设法解决。

  ③爸爸()地说,从今天起不再吸烟,看来他戒烟的决心很大。

  2.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红色词语的作用

  (1)“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七、课外拓展:

  按要求填空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用“ —”画出文中描写竺爷爷动作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我会选

  (1)迎仰

  欢()()望瞻()

  (2)泛眨

  广()()滥()眼

  (3)曾赠

  ()经()送馈()

  (4)皱披

  ()纹()眉()挂

  2.选一选,给句中的红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漂浮透出,冒出广泛,一般的泛滥

  (1)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2)泛舟西湖上。()

  3.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汉字。

  mínɡ mèi yì zhū fàn chū

  (1)这是一个阳光()的中午,院墙旁的()杏树()一片淡淡的粉红。

  dà ɡài gū jì

  (2)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 )”、“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

  和推断代替观察。

  二、主题丛书阅读

  1.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触摸春天》、《春到京都》。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4.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认真读下面对话,体会语言环境,给对话双方加提示语。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啊?”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文中的对话描写非常精彩,你能仿照文中的例子写一段对话吗?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四、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2

  【单元说明】

  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它们分别是《社戏》《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和《口技》。

  《社戏》是回忆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小说。文章采用写意笔法,于优美的意境中包孕着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珍惜与眷恋。《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散文。《竹影》则是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观舞记》是对印度舞蹈艺术的形象展现。《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五篇文章表现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如乡村戏剧、民间传统艺术、舞蹈艺术及绘画艺术,但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不仅局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中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竹影》中精彩的童趣表现;《安塞腰鼓》中演绎的生命的力量;《观舞记》中展现的'中印人民的浓厚友谊。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充分发挥选文的题材优势,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习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戏曲大舞台”意在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交流、合作、探究等综合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继续扩大识字量,积累词语,丰富词汇量。

  2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美。

  3激活思维,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形成和表达个性化的见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运用“粗读——细读——精读”阅读法;“朗读理解——诵读品味——精读赏析”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多种阅读方法理解课文,丰富阅读形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探究性阅读,练习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判断,总结阅读体验。

  3搜集和整理资料,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

  1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文化素养,初步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价值观。

  2感悟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对生活的体验,引发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陶冶情操。

  【教学指要】

  《社戏》

  课型:讲读型

  基本教学思路: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勾画出景物描写的语句,揣摩作者精心选材、结构文章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纯朴真挚的思想感情。

  《安塞腰鼓》

  课型:朗读品味型

  基本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读清节奏、读准感情、读出气势的基础上,借助媒体的视觉镜头,加深对安塞腰鼓恢弘场面的直观认识,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竹影》

  课型:课内自读型

  基本教学思路:朗读品味文中重要的语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体验课文中蕴含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同时,培养自己追求艺术、享受艺术、创造艺术的能力。

  《观舞记》

  课型:课内自读型

  基本教学思路: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写法,学习如何用语言表现其他的艺术形式。充分发挥想象力,领悟印度舞蹈的魅力。努力广泛地接触、吸收、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

  《口技》

  课型:讲读型

  基本教学思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大意,注意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及用法,找出正面描写口技者表演情况和侧面描写听从反应的语句,理清摹写声音的层次,感悟作者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赞美之情。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3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难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突破措施: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四、导学准备:春景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我会想

  ①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②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③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④《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题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课件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描写春天的景色,你们觉得春天美不美?(美)生答。有两首古诗把春景描绘得更美,要不要一块来赏析呢?(要)生答。好的,今天我们一块走进春天,学习一下我们课本上的两首古诗。

  (2)初读这两首古诗,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古诗。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感悟:古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古诗,小组讨论并回答其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两首古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江南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春日偶成》又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师生交流

  《江南春》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纵观《江南春》整首诗,有什么特点?

  《春日偶成》中“傍”“随”“过”三个字写出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春日偶成》后两句诗人将“时人”和自己对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春日偶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六、课堂检测:

  1.我会想

  (1)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2)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3)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4)《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题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拓展:

  1.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背诵古诗的情况

  2.默写这两首古诗

  二、主题丛书阅读

  1.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春之物语》、《春天的讯息》。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句子。

  4.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1.“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4.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四、板书设计:

  江南春春日偶成

  杜牧程颢

  千里莺啼绿映红,云淡风轻近午天,

  水村山郭酒旗风。傍花随柳过前川。

  南朝四百八十寺,时人不识余心乐,

  多少楼台烟雨中。将谓偷闲学少年。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精炼含蓄的语言,学习文中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文章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艺术美。

  2.体会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三)过程方法目标:

  1.朗读理解—诵读品味—精读赏析,以悟代学,领会文章的意蕴美。

  2.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课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1.精读赏析重点语句,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

  2.丰富朗读形式,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文章恢宏的气势,品味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思路】

  课型:朗读品味型

  教学思路:这是一篇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应引导学生读清节奏、读准感情、读出气势,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并借助媒体的视觉镜头,加深对安塞腰鼓恢弘场面的认识,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充分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学生主动探究、师生互动交流,研讨课文主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场景,学生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如:激越昂扬的安塞腰鼓)

  2.渲染情境,学生谈感受,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前热身,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注音:

  亢奋()晦暗()羁绊()搏击()烧灼()蓦然()冗杂()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个句子。

  ①叹为观止②戛然而止

  三、整体感知,研讨主旨

  (一)朗读感知,初步理解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及感情基调

  2.指导学生集体朗读,体会文章的语气节奏。

  (朗读指导:鼓声响起之前,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中间主体部分,语调激越、昂扬、饱满、迸发,稍快中注意层次;鼓声落,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3.学生归纳朗读后的整体感受,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二)诵读品味,揣摩内涵

  1.学生分组品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学生组内讨论,疏理文章脉络

  ①文章的叙写顺序是什么?

  (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②文章反复出现哪个句子?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好一个安塞腰鼓” 4次,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③学生反馈,教师引导理清文章结构

  (三)研读探究,揭示主旨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质疑探究。

  2.教师集中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展开交流讨论。如:

  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②“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③“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3.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4.请学生在朗读及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5.教师引导归纳文章主题思想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段,谈谈自己对大西北的感觉。想想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而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内容及方法小结

  2.作业:摘抄并熟记文中精彩句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搏击前:(安静)鼓声——令人震撼

  动作——奇伟磅礴

  搏击中:(奔放、火烈)舞姿——阳刚之美

  节奏——粗犷雄劲

  戛然而止:(出奇的寂静)渺远的鸡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课文美点,体味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学习反复、排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一、复习导入

  1.请学生朗读文章片段,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齐声诵读全文。

  二、精读赏析,体会意蕴

  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请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使用排比和反复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学生诵读所勾画的语句。

  3.男女生分组,比赛诵读所勾画的语句,仔细品味。

  示例:第9-11自然段中“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这个语段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补充,达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

  4.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片段,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5.学生分组品读,组内讨论:

  (1)就课文的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___”这样的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

  (2)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归纳

  如:①词语方面“‘茂腾腾’好,好在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②句式方面“短句的运用好,好在营造了激越的气氛。

  ③修辞方面“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好,好在增强了气势,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④结构方面“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好,好在使文章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三、拓展延伸,迁移巩固

  学习课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进行合理的想像,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200字左右,并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内容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腰鼓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

  2.方法归纳

  文章用语激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笔力,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歌之、颂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3.作业

  抄写课堂上勾画的句子,反复诵读品味。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蓄势待发——壮阔豪放——回味无穷

  (反复、排比、比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5

  学习目标

  ①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③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②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③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④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ɡ”,心脏的“脏”。

  ⑤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⑥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①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③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⑤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①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处拟,要求有三个栏目:①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②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③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第二课时

  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①认读生字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①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②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小结

  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