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教案

时间:2022-11-06 13:10:3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程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课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程教案15篇

语文课程教案1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语文教案-《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学习这类课文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

  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

  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

  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小英雄雨来》》。

  二、检查自学。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2、PBS——“字词”。(读读)

  三、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限时)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写得好的句子:“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

语文课程教案2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这个记者从罗斯福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态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 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指导或帮助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

  一 了解故事更改,学习“采访前”的课文内容。 1 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介绍关于埃利诺·罗斯福的资料。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用汪国真的人生格言揭开本节课学习的序幕。在学生交流资料的同时,教师相机疏通、点拨、做适当的补充说明,以便使资料的交流更简洁、通俗。相机指导,以求学生能领悟到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投影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二 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1 交流初次见面,罗斯福夫人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模拟采访过程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 1 相机总结:罗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满了热情和智慧的女性。

  2 对于再现采访,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先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采访内容;然后讨论采访应注意什么?(记者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罗斯福夫人等等);

  3 采访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根据临场需要)

  4 体会罗斯福夫人的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显得充实生动,避免说大话、空话。 投影罗斯福夫人的那段话,突出两个“强迫”。

  三 揭示主题。

  1 体会科宁斯最大的收获。

  2 富有激情地朗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 1 引读课文第三部分。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投影“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四 拓展性作业。

  讨论写采访报道的角度。 帮助学生复习梳理科宁斯写的采访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教学后记

  1 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其中“再现当年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过程”这一环节,我没有满足于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尽量消除“为表演而表演”的倾向。我始终把握住语文课的个性特征,一切学习活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当中不搞花架子,切实地帮助学生,给予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点拨,使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提高。课尾,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时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体现了他们对课文重点——罗斯福夫人那段含义深刻的语言由衷的领悟和感慨,从而掀起了整节课的高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体现对学生这一生命群体人文的关怀,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正是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1教学过程的变化。整个课堂教学呈现鲜明的块状结构。“采访前”的内容通过“读——说”的方式来了解、体会、交流;“采访过程”采用现场模拟的活动方式来展开,使学生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习水平不断地有层次地提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采访后”通过老师引读、学生创作并朗诵自己创作的人生格言这一学习活动,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点。应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2教学内容的变化。《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罗斯福夫人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而且要以课文为载体,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再现科宁斯的采访过程”,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并实践小记者的角色,他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揣摩,讨论作为小记者采访时该注意些什么,从中耳濡目染了记者采访所必备的职业素质。同时又结合学生的自身生活体验的交流灵活地渗透“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勇敢地挑战自己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等为人处世方面的哲学思想。

  3教学评价的变化。《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当中,我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如对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我突出了两个关键词“强调”,建议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个性或生活经验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因为很多同学与罗斯福夫人的童年有相似的经历。有位女同学谈到,她是《常州日报》的小记者,第一次执行采访任务时,由于紧张、胆怯忘了词儿,脑子里一片空白,但她没有因此而溜之大吉,而是慢慢地强迫自己稳定情绪,理清思路,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她体会到克服心理障碍,强迫自己勇敢地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中去,是可以获得成功和无穷的快乐的。我大加赞赏了她的勇气,并鼓励其他的同学也敞开心扉,大胆地交流。课堂中诸如此类精彩的发言举不胜举,从中不难发现老师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不再顾忌、揣测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从而能畅所欲言,在语言交流与思维碰撞中不断感悟,提升自己的认识。

  再如,再现采访之前,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提出自己的建议;小组为单位采访实践后,我建议学生自由地谈谈观后感,善意地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让学生参与评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自主性。

  4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走向生活》的课堂教学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如本课的结尾环节,我提出:刚才,我们都做了一回小记者,采访了举世闻名的罗斯福夫人。如果让你代科宁斯写这篇采访报道,你会从哪个角度来写?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因而采取的写作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如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从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那段话的理解开始谈;从介绍罗斯福夫人的生平开始谈;从科宁斯的采访收获来谈等等。

语文课程教案3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字词、文学常识、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学习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默读、速读、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会画、注关键词语,快速筛选信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入景的,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的写法,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难点:

  1、本文通过“社戏”来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2、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阅读和分析《社戏》中夏夜行船、赵庄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体会景物、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好处,一同分享作者童年与乡村少年玩耍的乐趣;

  2.自读点拨法。引导学生精细阅读,深入细致地探究文意,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搜集整理有关作者情况。

  2、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童年》MTV、轻缓的乐曲、越剧片段、江南水乡月夜画面、江浙一带月夜航船、看戏画面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童年》,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鲁迅的小说《社戏》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心情。

  2、作者介绍及题解:

  (1)鲁迅家乡:浙江绍兴

  (2)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课文体裁:小说。小说的三要素及怎样阅读小说的方法简介。(文字课件展示,教师边展示边讲解。)

  这篇小说写得也很精彩。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文中的“我”叫什么名字?(迅哥儿)这个人物是根据童年“鲁迅”的经历而虚构的。

  4、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词语,认读字音并检查对词语的理解。

  1、正音:

  归省、行辈、掘、钳、惮、絮叨、伊、撺掇、凫水、驳回、篙、橹、潺潺、脊、舀、瓢、踱、撮、桕树、楫

  2、词语解释:絮叨依稀自失弥散旺相缥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

  2)除了看社戏以外,文中还写了其他活动或事件吗?

  3)哪些事件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4)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进入自读状态)

  ——学生自读完成后,汇报;教师归纳明确:

  围绕课题,从时间角度来看,全文是这样安排的:看戏前——看戏——看戏后。从事情角度来看: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

  1)看社戏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

  2)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结尾写了六一公公送豆。

  3)详写的是: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略写的是随母归省、钓虾放牛、六一送豆。因为从题目来看课文主要写看社戏,与此关系紧密的详写,关系不大的略写。这样写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中心意思。我们写作也应该这样围绕中心去选材。

  4)三个部分:

  一、(1— 3段)盼看社戏;看戏前

  二、(4-30段)去看社戏;看戏中

  三、(31—49段)怀念社戏。看戏后

  看戏中:(4—16)看戏前的曲折(17—21)看戏时的情景(22—30)看戏后的欢乐

  (以上从多角度概括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来筛选信息。)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讨论明确:“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是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

  答: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3、为什么说平桥是我的乐土,具体表现有哪些?

  (1)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2)“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3)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4)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4、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答:

  (1)看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

  (2)这样写既烘托了“我”看戏前的急切心情,又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师:这篇课文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师补充:本篇题为“社戏”,为什么要写在平桥村的乐事?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交代看戏的'缘由、时间和平桥村的地理环境,小伙伴们的亲密、友好,乡间农民的勤劳、善良,为后文写看戏及偷豆等内容作铺垫。)

  五、拓展延伸

  师:美美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生发言交流。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师结束语。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那是因为: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七、布置作业:预习第二部分,初步体会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

  八、板书设计

  社戏

  一、(1— 3段)盼看社戏;看戏前

  二、(4-30段)去看社戏;看戏中

  三、(31—49段)怀念社戏。看戏后

  看戏中:(4—16)看戏前的曲折(17—21)看戏时的情景(22—30)看戏后的欢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一)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教师: “好戏”“好豆”连续两个“好”字可见“戏和豆”非同一般,究竟豆好不好吃,戏好不好看呢?

  学生反复阅读,讨论。寻找答案。

  讨论结果:

  戏:不好看。

  .白天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一个也没翻,咿咿呀呀的小旦唱的人昏昏欲睡,起先“踱来踱去”唱,后来索性坐在交椅上唱的老旦使得大家不住地打哈欠。唯一使人振作了一下精神的是“一个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仅此而已!于是,双喜他们“喃喃地骂”。“我”也“忍耐地等”。终于大家熬不住了,当双喜提议回家时,“大家立刻赞成”,这些都表明“社戏”是乏味的。

  豆:很普通,有“但我吃了豆(六一公公送来的),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为证。况且,孩子们夜晚在船上匆忙中所做的,带有泥土气,缺少调味品的豆,很难和在家由大人精心制作的好吃。

  (二)教师: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很乏味,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寻求答案。

  讨论结果:

  并不是“戏好”“豆好”,而是人好,景也美.

语文课程教案4

  课前透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磁带、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例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语文课程教案5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教案一:《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认识文中3对意思相反的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

  3、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当春天来到时,山、水、花、鸟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练习多读几遍生字。

  3、指名读生字,纠正读音,口头组词。

  三、学生再读课文,框选出田字格中的生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读音。

  2、根据以前学过的字来学会分析字形。

  3、指导学生按笔顺写字。

  4、引导学生口头组词。

  5、学生在书上描写生字。

  四、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1)描写山和水的句子找出来。

  (2)指名读前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远 近 来 去 有 无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 鸟 山 水 声 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教案二:《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爱家、爱父母的纯真情感。

  2、继续关注和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和指读读书的习惯。

  3、指导学生认识11个汉字,会写“个,大”

  教学重难点:认识汉字11个

  教学准备:字卡、ppt

  课前热身: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呀?(出示会听娃娃,播放录音)

  一、课前导入

  1、想和会听娃娃成为好朋友吗?我们的课堂比赛又开始了,看看哪个组的孩子能得到会听娃娃送出的四颗星星,就能和它交上朋友。挑战开始,你们看,它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字宝宝,它想听听谁会读?

  出示字卡——“家”

  2、指名读。会听孩子认真听

  3、帮“家”找三个词语朋友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在家里有爱自己的——爸爸,妈 妈

  有家人的地方就有——我的家

  4、出示课题:——我的家

  谁的家?我的什么?提醒“的”的读音

  过渡:冬冬用了一首儿歌来介绍自己的家,这首儿歌就藏着我们语文书的,翻开书,小手轻轻得指着,听冬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设计意图:分散识字,降低识字难度。会听娃娃录音调动孩子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正字音。

  1、听录音读课文——强调听的姿势1

  2、跟老师读课文——表扬自读课文

  3、自己读文——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可以问同学,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4、同桌共用一本书读文,交换指读

  反馈:觉得你的同桌读的好的请举手,用你的掌声夸夸他,得到同桌帮助的请举手,掌声恭喜你又进步了。

  5、请生读文,反馈字音。

  6、过渡:你们能读准课文字音,听清老师要求,会听娃娃又要表扬大家了,两种听讲星送给大家。得到听讲星的小朋友们,冬冬请大家去参观她的家。

  7、出示插图

  设计意图:在听讲星的刺激下,既让孩子听清了每次读的要求,完成了知识目标,又激发了学生听的兴趣,巩固了听的习惯。

  三、精读课文,悟幸福

  1、这是冬冬的家,爸爸在 ,妈 妈在 ,冬冬在 ,注意说话完整。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说明他们很——(高兴、快乐、幸福)

  2、过渡:是的和家人在一起有很多快乐的事发生。谁来说说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

  3、读词卡“快乐”

  4、过渡:在这首儿歌里冬冬告诉我们,他感到快乐的事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齐读。读出自豪感,幸福感)

  5、创设情境: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读句子:爸爸爱我妈 妈爱我播放音乐,)

  过生日时,爸爸妈 妈精心的为你准备饭菜,悄悄买好你最喜欢的礼物,接过这个礼物,你会快乐的说:出示句子“爸爸爱我妈 妈爱我。” (评:你真幸福啊!礼物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你生病时,爸爸妈 妈既要工作,还要挤出时间照顾你,当你看到他们为你累红的.双眼,你会感动的说:(出句子“爸爸爱我妈 妈爱我”)(评价:你真幸福呀,父母无私的付出那也是爱)

  爸爸爱我妈 妈爱我,你想对你的爸爸妈 妈说什么:谢谢爸爸妈 妈! (师评:懂得感谢,是孩子对父母的爱,把这份感激带给你的爸爸妈 妈,告诉他们出示:我也爱爸爸妈 妈

  你们互相爱着,关心着对方,这就是“幸福”让我们大声的骄傲的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6、带着你的幸福,带着你的微笑,让我们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情境学习是娃娃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情境中,既让学生很好的领悟到文章的情感,理解了课文,有加强了说话练习,句子训练。

  7、让我们来幸福的做做课间操吧

  四,巩固识字,写写字。

  1、哎呀,我们光顾着做操,你看一些调皮的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

  2、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调皮的宝宝跑出来了。

  3、你能为这些生字宝宝找到他们的家吗?字宝宝请大家叫两遍他们的名字,在为他们找一个词语朋友,他就回家。谁来送第一个字宝宝回家

  4、这两个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让我们把他们送到田字格里吧!右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书空,眼睛要亮晶晶,看老师是怎样写这些字的。

  5、你发现老师在写撇捺时的小秘密了吗?

  6、拿出你的铅笔,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找到这两个字描一描。注意我们写撇捺的小秘密呀!

  7、终于把他们都找回家了,你们看他们在课文中高兴的给大家打招呼呢?让我们再来美美读课文。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老师把每一步喜欢,从写字姿势,字的结构,笔画,位置,慢慢来,学生的字才能知道怎么写好字。

  五、拓展总结

  孩子们,在家里爸爸妈 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 妈,我幸福的长大,在学校里,出示ppt,句子训练:——爱我,我也爱——,

  孩子们不管在哪里,都有爱着你的人,好好的爱你身边的人,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同学,让我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你看,充满了爱,连听讲星也对着大家幸福的笑了。

  板书设计:

  我的家

  爸爸 妈 妈

  爱

  我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教案三:小兔运南瓜

  教学目标:

  1、学习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2、在互相试说和讨论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4、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教学重点:

  1、会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2、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3、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教学难点:

  1、看懂每幅图的图意,把几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

  2、学习小兔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讲故事的课,故事的名字就是“小兔运南瓜”。教师板书。小兔运的是什么样的南瓜?用什么好办法运的呢?我们看图后讲给大家听。

  二、观察3幅图,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电脑出示3幅图。

  2、学生自己观察这3幅图,想想:这三幅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

  三、分图观察,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1、电脑出示第一幅图:

  (1)自己观察第一幅图:

  思考:小兔看见了什么?(南瓜)

  心里想了什么?两个大问号什么意思?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图的图意。

  (3)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做补充。

  ①小兔看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样的南瓜?板书:大南瓜

  ②如果把大南瓜和小兔子进行比较,你知道了什么?(兔子小、南瓜大,小兔运南瓜的确不容易。)

  ③如果你是这只小兔子,你会怎么想?板书怎么运走。

  ④说图意。小兔会用什么样的办法运回家呢?启发学生想象。(小兔子看见……心里怎么?……想了什么?)

  2、电脑出示第二幅图。

  (1)自己观察这幅图,小兔想出办法了吗?

  (2)指名说一说,小兔想出办法了吗?想出了什么办法?

  (3)它是怎样想出办法的?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自行车和南瓜有什么关系。板书:看见受启发

  (4)指名说一说讨论后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5)教师展示实物南瓜,让学生看形状。

  (6)你认为小兔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兔?

  3、把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1)先自己练习说。

  (2)同桌互相说。

  (3)指名说给大家听。

  4、电脑出示第三幅图。

  (1)你能看懂这幅图吗?请同学说一说。

  (2)兔妈妈什么表情?板书:妈妈奇怪小兔子神态什么样?启发学生想象妈妈会说些什么?兔子会说些什么?

  5、把三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四、整体观察,讲故事。

  1、电脑出示三幅图,自己看图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每人讲一遍,注意讲故事态度要大方,声音响亮,每组选一名最佳选手参加班内比赛。

  3、开展故事大赛,评选最佳讲故事员。被评为最佳讲故事员的组同时被评为优秀讲故事小组。

  五、你认为小兔想的办法怎样?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

  小兔运南瓜

  大南瓜,怎么运走?

  看见,受启发想

  妈妈奇怪

语文课程教案6

  昨天下午,我有幸到区人和路小学参加共同体集中教研,聆听大家的发言后,一路上我都在想:修改21遍教案,老师追求的是什么呢?

  三位参加省市级语文优质课大赛的老师的教案都是经过20多遍的修改,才走上赛场的。比赛后,她们的体验不尽相同。陈老师体验到了指导团队的力量;陶老师体验到语文课堂的本质追求;李老师体验到磨课使自己变得厚重沉稳。赛课使他们成熟了,更清晰地认识了语文,探寻语文教学之道,品味了比赛的`真谛。

  她们的比赛感悟应该还有很多很多,远不止她们表达出来的有声语言。这些是我们老师不曾或还未曾领悟到的。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陶老师说赛课前的磨课中,邢主任问她眼里有学生吗?让她顿悟。课堂不是自己的表演,而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

  这让我想起了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理论,当时在本子上重重地写下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几个字。它能够解决很多老师课堂上的生本观。尝试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后,不直接讲解,学生只能从课本中找到解题线索,因而自学课本成为学生的需要。如果自学课本尚弄不清楚,需要请教别人,这时合作交流又成为学生主动的行为。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但还不知道做得对不对,这里听教师的讲解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教师讲解才能讲到刀口上,讲在点子上。

  一个人先是遇到问题,再看书找资料,或向别人求教,然后自己去解决。这是学习的本来面目,也是终生学习的方法。"先练后讲"的尝试学习方法,就是还学习的本来面目,教人以终生学习的方法。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知识无法解决当前的问题的时候,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

  我想:修改21遍教案,追求的是什么呢?应该是学生真正的学,教师真正的教。

语文课程教案7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方法引路、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白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可用的学习方式、得到几个方面的,同时能参与其中共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解读教材的能力,对本学期语文学习充满期待,做好学习规划。

  学习准备

  1.教师编写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2.《学习单》人手一份

  3. 多媒体课件

  学习活动

  一、复习旧知,方法引路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每册书里的.课文是怎么编排的?平时是怎样学习一个主题单元的?

  2. 师生交流。

  二、任务驱动 探究专题

  1. 学生阅读目录,交流:本册书一共有几个主题?

  2. 各学习小组对照《学习单》针对一个单元主题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本单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将达成哪些目标?然后按照要求完成表格,最后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三、自学汇报 展示成果

  1.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展示表格。

  2. 师生交流:现在我们了解了学习内容,确立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那么下一步的学习你会怎样去做,如何去学呢?

  四、师生交流 商议方式

  1. 出示《课程》表格,学生快速默读,边读边想:你倾向于哪种方式?谈谈你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提出来。

  2.师生交流。

  五、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本学期要学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内容和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中,希望你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读书,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敢于实践,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语文课程教案8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多音字,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有关天气的谚语,读读认认关于调料的字、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的本领,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宇宙奥秘不断被人探索。我们知道了太阳的许多特点,有了登月之旅,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发明了能干农活的果园机器人

  机器人还能帮我们干什么?展开想象把你想象发明的机器人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明。如果对谁的发明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探讨机器人的本领。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明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不过,想真正发明你们想象中的机器人,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技能,长大后让想象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篇想象作文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想象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想象中机器人,孩子们的发抿创造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想象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明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篇想象作文。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可以是行走如飞的鞋,可以推的房子,也可以是马路机器人可以说它的样子,也可以说它的奇特本领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7.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8.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9.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10.教师引导`小结:这六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11.拓展练习:交流课外了解到的多音字。

  二、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儿歌,注意带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调料和味道。

  3.这八个字扩词。

  4.说出另外的跟调料和味道有关的字。

  三、读读背背

  1.导入:看见蜜蜂跳什么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儿。看到不同的花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就揭示了如何预测明日天气,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谚语,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四.宽带网

  1.科学技术真神奇,可以让人在暗无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样的一个人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掌握丰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语文课程教案9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一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

  4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5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6 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7 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比较多.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表达特点,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生字词掌握

  yín sòng chàng hè pùbù tǐng bá shēn qūqīng shuǎngdǒu qiào qiào lì

  ( ) ( ) ( ) ( ) ( ) ( ) ( ) ( )

  jīng zhì yùn hán xiá kè jìng mì ào mì zhuī suí xiǎo xiànghōng kǎo

  ( ) ( ) ( ) ( ) ( ) ( ) ( ) ( )

  yīn yùn tàn suǒ yǎn zòu qín miǎn áo yóu qīn wěn shén qí yōu yǎ

  ( ) ( ) ( ) ( ) ( ) ( ) ( ) ( )

  huān yuè qīng cuì níng jù biàn rèn qīng xīn dé gāo wàng zhòng

  ( ) ( ) ( ) ( ) ( ) ( )

  bù jū yì géyì wèi shēn chángbié yǒu shēn yìjīn jīn lè dào páng rán dà wù

  ( ) ( ) ( ) ( ) ( )

  xíng sè cōng cōngzuǒ chōng yòu zhuàngnián guò huā jiǎ qí miào wú bǐ

  ( ) ( ) ( ) ( )

  二 四字词语掌握

  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 别有( )( )

  ( )( )攘攘 ( )( )深长 花色( )( ) 驻足( )( )

  ( )( )大物 ( )( )匆匆 望而( )( ) 千峰( )( )

  绵亘( )( ) 随心( )( ) ( )( )一格 旁逸( )( )

  窈窕( )( ) ( )( )直跳 ( )( )归真 左( )右( )

  年过( )( ) 奇妙( )( ) 德高( )( )

语文课程教案10

  分析教材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3、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策略

  抓重点句,体会语气;感受真实,品位隐情;用心求异,认识心迹。

  教具学具

  多媒体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过程】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

  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我能做_____,我还能做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如_____,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

  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匆匆闪过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教案11

  教材简析:

  《iuü》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二课。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图:乌龟驮着小蚂蚁过河,小鱼鼓掌欢迎,既赞扬乌龟乐于助人,又赞扬蚂蚁善于开动脑筋。从这个语境中可以剥离出“蚁、乌、鱼”这三个语音而导入“iuü”这三个字母的认读,在学生心理上形成“画面——语音——字母”这样一个学习链。第二部分是表音表形图,以利于学生掌握字音、熟记字形。第三部分是六个单韵母的字音字形辨别。第四部分是“iuü”的笔顺图及其汉语拼音在四线格中的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4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它们的四声。

  3、能准确地分辨这六个单韵母的读音与字形。

  教学重难点:能读准 “iuü”的音、认清它们的形。

  教具准备:情境图的动画演示、字母卡片。

  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串抽象的表音符号,它缺乏具体内容,枯燥乏味,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一年级儿童在入学伊始更应注意不能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呈现各种活泼生动的'学习形式,将枯燥的学习内容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字母的音形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2、自主探究,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观念是贯穿我们整个基础教育始终的。所以在学生尚未形成“学习定势”的起始年级,教师更要将这种观念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因此在教学iuü的字形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字母形态的特点,自己去想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从小就应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在教学“a e i u ü”六个单韵母的读音和字形辨别时,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在活动中相互纠正、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语文课程教案12

  教学目的

  1 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品位诗词意像,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在讲宋词简介的时候说过,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生: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

  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首词?(生:《雨霖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雨霖铃》 (板书)

  一 关于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死时家无余财,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门。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二 整体感知。

  1 范读《雨霖铃》。

  (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师: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

  生:能。哀婉、悲伤、凄清。 (板书)

  2 指导诵读。

  我们讲过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

  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带领学生试读一遍,划分节奏。

  最重要的要读出感情,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现在就试读一遍,自己体会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指明学生朗读——学生齐读。

  3 疏通词句:(注释中有的不在讲解之列。)

  寒蝉:初秋乍寒时的蝉,偶尚自鸣,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无绪:古,没有心思。今,没有头绪。

  念去去:想到将来……(“行行重行行”)。

  应是:即便是。

  三鉴赏

  学生自读,思考: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

  明确:别前、别时、别后。(板书)

  师:这首词的重要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板书)鉴赏时注意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哪些是情景和说?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上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师: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

  生:写景。

  明确:对。写别时景。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师: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

  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师:这写什么?(写情) 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问:为什么?他的思绪正在想什么?)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关于这样的环境和心理描写古人有很多。

  林逋《相思令》云:“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欲平。”这仅是暗示船将启碇,情人难舍。刘克庄《长相思》云:“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虽较明显,但仍属含蓄之作。可是柳永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迂,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可见留恋之情浓。

  于是后面便迸出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启发学生想象这副画面,把语言形象化进而图象化,以体会诗的意境。(提示: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也既然这么不舍得,那词人为什么要离开呢?也许是统治者不欣赏,也许是迫与生计。总之是不得不离开。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后来传奇戏曲中常有这样一句唱词:“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语出于此,然却不如柳词凝炼有力。词人“竟无语凝噎。”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师:这句写什么?

  生:写景。

  这里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念”字是上声还是去声?(是去声。)“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非去则激不起。”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

  (提示学生想象这副画面:作者站在河边,放目远眺,面前所见:一望无际的海面,远处山色朦胧,海面上层层灰蒙蒙的雾气升腾,整副画面是灰色调。好象一副山水画。)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生: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师:“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

  生:起首一句“寒蝉凄切”

  师: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词中有画,景中含情。(提示学生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感受画面色调。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另外,“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

  结合全诗旨趣。这首词的主题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这两句诗暗含旨趣,画面生动。

  师:整个画面的基调如何?

  生: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师: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比之上片结尾二句,虽同样是写景,写离愁,但前者仿佛是泼墨山水,一片苍茫;这里却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词人采用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

  师:“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

  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

  如此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师: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诵读时注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

  再就是虚实相济。哪些写虚?别后想象。写实?别时情景。

  再想想词中的三副画,给人的感觉都是:哀婉、无奈、凄清。这是这首词的特点,也是婉约词共同的特点。

  四 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位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

  学生齐背《雨霖铃》。

  五 作业

  1 诵读

  2 自己任选一句诗,做副画,再现诗中意境,体味作者感情。

语文课程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经历活动片断多种形式的再现、感受,培养孩子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良好学习品质。

  2、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和有力的引导,让学生轻松完成由说到写的表达需求,并培养孩子乐说、乐写,并能说写出自己感受与体验。

  3、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情感。

  4、初步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及点评他人作品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清楚、写明白自己在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有自己感受与体验。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孩子们,这个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大型活动,我们还沉浸在快乐之中,想不想再回放一下在运动场上的精彩场面?

  (二)搭建平台,小组合作

  1、孩子们,大家在运动会中快乐吗?

  我们的口号是——

  2、一起说说有些什么比赛?除此之外,还有勇敢的健将风采又有怎样的表现?

  3、这么多活动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点生说,边评价边出示要求)

  要求:

  1)比赛前的气氛怎样?你看到了什么?。

  2)大家比赛时的动作一样吗?你注意观察了哪位运动员的'动作、语言、神态?。

  3)如果你是运动员,你参加比赛时有什么体验和感受?。

  4、请生说,看谁得星多。(边说边点评)

  5、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点评。

  (三)营造氛围,个性交流

  1、指名交流,边听边引导评价(按要求引导评价):

  (四)由说到写,自由表达

  1、运动会中的精彩还有很多,孩子们各有各的体验与感受。请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用几句话快快写下自己感受最深的画面,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指导)

  孩子们写,老师巡视。

  (五)全班交流,展示成果,点评提高

  挑选有代表性作品展示交流,引领孩子点评作品。

语文课程教案14

  一、 指导目的:

  1、 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语文教案-我和三国——课外阅读课内指导。

  2、 通过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 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 课前准备:

  1、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和三国——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2、 课件。(课题、展示会)

  3、 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

  4、 三国人物的卡片。

  5、 读书星制作。

  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片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历史故事?

  (播放《赤壁之战》的片断。)

  2、学生回答。

  自从学了课文《赤壁之战》后,咱们班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看三国的热潮。男孩子不在话下,连女孩子也不甘示落,看来这“三国热”还真流行呀!今天,借着这股“东风”,这节课外阅读课,就是这(出示课件“我和三国”)

  3、齐读课题。

  二、《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展示。

  1、 像《赤壁之战》类似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吧。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喜欢的人物是谁呢?(哇!连这你也知道,真了不起!你懂得真不少呀!太棒了!)

  2、 啊呀!大家懂得真不少呀!不少同学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你们真是一群小三国迷呀!俗话说得好:果儿大家吃才香吧,把你们在这段时间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和你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告诉他们你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对你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呆会儿,我们召开个评选活动,把你的读书成果上台亮亮相,让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大开眼界。大家说好不好?

  3、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介绍。

  4、 同学们,是时候了,大家展示风采的时候到了,请看:课件展示“三国读书之星”,来读读看。(学生齐读主题)本次活动的总裁判长是由我——吴老师担任,在座的所有同学都是评委,你们有权对上台展示的读书成果进行裁决与评价,上台的同学将告诉你们他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要对自己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光荣的读书之星将在你们中产生,咱们班的小记者将给你们拍照留念。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呀!快快抓住你眼前的机会,行动吧!

  5、 学生上台展示各自的读书成果。

  形式:书海拾贝、小手抄报、评价人物事件、画画、课本剧、讲故事、地图等。

  小手抄报:瞧!评委们给你多高的.评价,你可得再接再厉呀!

  画画:果然,你一出手就是不同凡响,这掌声就说明了一切。你真棒!

  讲故事: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让我们都想看看当时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出山的?大家想看吗?老师就给你们放,你们可得仔细了。

  课本剧:瞧!这么大声的喝彩,就是对你们读书成果最好的评价,大家说是吗?

  评价人物事件:哦!还有不同的看法,请说说。(学生进行各自体会评价的畅谈)你们各有各的理,看来你们在读书时,不仅看了,还动脑筋认真思考,这么好的读书习惯,你们可得把它继续发扬光大呀!

  地图:真得谢谢你,是你让我们包括吴老师在内都长了见识。

  6、娱乐时刻:来让我们轻松一下,这儿有个智力游戏,大家一块来乐一乐。

  7、评选读书星、勇敢星。

  五、总结:

  1、 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但是精彩的时刻总是短暂,就让我们留着这美丽的遗憾,期待下回的精彩吧!为了下次的课外阅读课,老师上得好,同学们学得更带劲,你们对这节课有什么建议呢?(提得太好了;说到点上,你的建议老师一定采纳)

  2、 真得谢谢同学们的建议,老师一定会努力。接下一段时间老师的阅读教学目标是让大家越来越爱读书,勤思考,多积累,你们呢?接下一段时间打算干什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

语文课程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小学作文教案设计。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板书设计)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时空去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

  3、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

  4、这么多心愿能实现吗?(不能)谁说不行,看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想想: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和孙悟空一比高下呢!咱们也来变一变呢?想一想,你也在变,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一粒药丸,福尔摩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你变成了什么?

  2、指名说说:我的愿望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教师随机点拨: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历史的(伽利略)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3、想想:我变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请4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你们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案设计》。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三、小组选代表交流: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呀?

  4、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教师注意点评: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四、教师小结: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五、写作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给文章,自己加个小题目。

  六、写完后,读给爸爸或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修改一下。

  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述说,随机板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习作赏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感受习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激发兴趣。CAI出示学生想象的各种人和物及好的作文题目。

  2、自读自评习作:想不想给自己打个分呢?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请看大屏幕:

  习作自评要求

  自评(一颗星)自评(两颗星)

  语句通顺,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师补充要求: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吧,并把自评的结果写在题目的左边。

  3、承接语: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两颗星?谁愿意到前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习作?还要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呢!(指名2人)

  4、复习合作评改要求:这学期,我们开始学习四人小组评改习作。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评改作文。评改之前,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合作修改习作有哪些要求呢?

  5.师归纳小结,出示课件:

  (1)首先看故事编得是否具体,其次才是看故事编得是否生动、想象是否独特。通顺的句子、段落,尽量不要改。

  (2)在四人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圈出错别字,勾画出好词好句。

  (3)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将评价成绩写在题目的右边。评出组内有特色的文章或段落。

  二、四人小组合作评改习作

  1、四人小组合作评改习作,课件出示有关内容:非常好,现在就是团队合作的时间了,小组按要求评改习作。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老师可以帮帮你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拿到了这张“今日之星”的奖项单。其中,希望星奖给本组习作最好的同学,冲刺星奖给本组习作进步最大的同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评时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2、四人小组互评互议,教师巡视,并参加一个四人小组的评改。

  3、教师组织反馈四人学习小组的评改情况: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聪明星?看来你们是最会听的孩子。那神笔星呢?一定是书写最棒的同学。我们的冲刺星呢?你们的进步最大,要再接再厉哦!还有希望星呢,未来的小作家。

  4、四人小组汇报评改情况:请2—3小组到前面来。(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并修改。)

  三、教师激励学生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听了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刚才同学间的汇报,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吗?好,那就让我们现在行动,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习作交流会:修改之后,可以去给你的好朋友或现场的老师读读你修改过后的习作,讲讲你畅想出来的故事,听听他们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议吧!

  3、小结语:今天,我们用手中的这支笔,给想象插上了翅膀了,开心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回家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家长听,还可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

  板书:自评(一颗星)自评(两颗星)

  语句通顺,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