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2-12-19 12:05:37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合1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弦、揿”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6个字,会写“关节、拇指”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不错!我们今天便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读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出“搔”“庸”“憎”3个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既然这些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浏览课文,重点阅读描写五根手指特点的相关段落,想想作者各写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

  缺点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起团结,你们能想到哪些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4、读第1、6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就是力量。)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突出了无名指和小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三、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3、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四、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不同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握成强有力的拳

  (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反思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可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幽默感。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获得启示的习惯。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平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平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平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平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平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平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写结合,写写自己经历过的微笑。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自读课文。提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3、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4、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读了诗歌以后,你对“微笑”这个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5、认读生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质疑提问。

  如:为什么说微笑的价值很高?为什么说微笑是朋友间交流的信号?为什么说“在人生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2、小组内研读,讨论。

  3、集体交流,感悟诗文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

  a、微笑很容易做到,你是不是常常对别人微笑?如果你以前不爱微笑,以后回怎么做?

  b、诗人把“微笑”比作“身份证”,想一想还能把微笑比作什么?

  (三)反复练读,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画出句尾押韵的字,自己反复练读,体会朗朗上口的感觉。

  2、指名读诗,互相评议。体会这首诗语气亲切的特点。

  3、尝试背诵课文,同桌互背。

  (四)读写结合,积累词语。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把微笑送给别人或接受别人微笑的经历,先说一说,注意要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为什么把微笑送给别人(为什么接受别人的.微笑),“我”的心理活动以及别人的表现(动作、语言、神态)等,然后再写下来。

  2、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如:转瞬即逝,善良淳厚。在人生道路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感知袁隆平探索的艰辛,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3.学会采访,试着进行采访。

  教学重难点

  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读通读顺。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思考:

  A、从题材上看,本文有什么特点?

  B、主持人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袁隆平进行了采访?

  C、我们通过阅读作者的采访,有些什么样的感悟?

  3.分组交流

  4.全班交流

  A、文章是访谈录,记录了采访的过程。是以主持人提问,被采访者回答的形式来组织内容的。

  B、主持人从5各方面进行的采访:

  (1)“是什么促使你从事这项研究?”--科学研究的动机。

  (2)“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科学家的探索历程。

  (3)“你觉得,这个电视剧里的袁隆平是您吗?”--科学家的真实

  (4)“除了能吃苦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科学研究的特色

  (5)“您能说说自己取得成功的经验吗?”--总结科研经验

  C、感知科学探索的艰辛,感悟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壮志。

  三、拓展延伸

  1.小结采访的形式和方法

  2.尝试采访

  四、小结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内容,发现课文在叙述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感悟心灵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爱;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采用的插叙方式,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选取爱德华·葛利格的几段音乐作品。

  生:搜集有关乌斯托夫斯基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6、勾画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有感情朗读,交流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5段,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位的音乐家会送她一份生日礼物?

  5、找到写葛利格的言、行的语句,细细品读,交流读中的体会,感受葛利格的内心活动,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的情怀。

  读3~4段和9~11段,理解葛利格送了怎样的礼物。

  1、葛利格送给达格妮的礼物是什么?

  2、小女孩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从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议、品,感受这支美妙的乐曲是女孩童年生活的写照,是音乐大师用心写出的精品。

  3、描写达格妮听到乐曲后情绪变化的词句有哪些?细细品读第4段女孩追问的三个句子,品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交流从中感受到什么?姑娘为什么会一次次追问、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姑娘的万分激动是体会到葛利格为她谱曲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乐曲中珍藏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还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音乐家真挚的情怀?(用乐曲作礼物,传唱全球时,小姑娘就会听到)进一步理解“奇妙的方式”。

  5、播放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三、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达格妮想对音乐家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2.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3.为学生介绍插叙的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插叙手法的文章。

  四、布置作业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一抄,并把它背下来。

  板书设计:

  美好心灵

  美妙旋律

  爱

  美好祝福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2。诗意的多解性

  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一、文学常识

  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2。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二、读

  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诗人时任滁州刺史。诗人眼见唐朝政治日渐腐败,想要改革又无力回天。因此,常有归隐之心。

  四、赏析

  1。独: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 ——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

  2。怜:怜爱,爱惜。幽草:幽深的草丛。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 ——视觉角度。草丛幽深,色彩清丽。静景。

  3。深树:树阴深处。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 ——这句诗告诉我们,西涧边上不仅有幽深的.草丛,更有高大茂密的树木。

  4。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 ——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

  6。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春潮是如此的急速,仿佛春雨都是由它裹挟而来。这样写就形象地表现了春潮的速度与力量。

  7。这句诗中的“晚”字点出了作者独游西涧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西涧环境的幽静感。

  8。野:野外,郊外。渡:渡口。自:自在,随意。横:成横状,横着。最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图? ——最后这一句诗,用“野”“无人”,写出了一片荒凉之意。系在岸边的渡船上也没有人影,一个“自”字描绘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横斜的情景,有一种自然的美感。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自”字,舟“自”横,幽草又何尝不是“自”生,黄鹂鸟又何尝不是“自”鸣,春水又何尝不是“自”来?诗歌尤其诗的最后两句,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静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如那叶任意横斜的小船)的意趣。

  9。意境:境,就是环境,意,就是情感。诗人通过描写环境(景物),来表达一种思想情感,这种带有浓郁的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境”,就叫“意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读了这首诗,我们的心头是不是涌起了阵阵凉意?国为它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意境,表达诗人的凄凉、孤独、寂寞之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读了这句诗,你是不是感觉胸怀无限开阔?因为它为我们营造了壮阔豪迈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席卷宇宙的雄心壮志。

  10。诗意:有争议。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诗人对唐朝中期的政治腐败非常不满,但又无力改革,因为官职太小。他觉得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这正像那只在春潮中横斜的小船:按说春潮来临,渡口的船只应忙碌起来,但因这只船在郊外,无人摆渡,闲置起来。诗人自己虽任刺史,但也因官职小,无所作为,因此,诗中蕴含着诗人不在其们不得其用的忧伤。

  11。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他在幽闲地漫步在西涧边上,虽然春雨袭来,他仍然不慌不忙。草自生,鸟自鸣,雨自下,水自流,舟自横,人——诗人,自在。但是,在这自由在外表下,我们看到了一颗为国事而忧伤的心。

  小结:

  写作特色

  1。写景如画,闲远疏淡,清丽幽美,意境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交流课前搜集情况

  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

  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

  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3.制定班级公约,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同学扮演行人在路上行走。他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

  1.闯红灯

  2.不靠右行走

  3.在路上随意跳来跳去等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危害。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规则很重要,我们要遵守规则。

  (板书设计:规则)

  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师:其实,规则就在我们身边,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每个地方都有规则。

  生讨论,并发言。

  三、制定班级公约

  师:我们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为我们班制定一下班级规则——制定班级公约。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公约:

  1.从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方面制定。

  2.从你发现的我们班里不文明的现象方面进行制定。

  3.制定的公约要合理、科学、全面,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情况。

  四、分组制定班级公约。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针对班级情况,制定2条你认为最重要的班级公约,并写在纸上。

  1.小组讨论、制定。

  2.反馈。(交流时,针对一条公约让学生提意见、修改,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小结:看来制定规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必须合理、科学,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老师建议下节品德课继续来讨论、修改这份班级公约,最后打印成文,使它成为我们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相信有了这份公约的约束,我们班的同学会越来越有教养,而我们的集体也会更加文明、更加团结!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形近字:婉(婉转)

  宛(宛如)

  生词: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冰心在国外求学,在山中养病,在大自然中流连的经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文选自《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23岁留美期间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是第十篇。养病期间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山中放飞自己的童心,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的拥抱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与感悟。 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课文选自第十篇。散文中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是小猫,然后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本篇课文在重点描写小鸟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2.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3.教学难点:

  了解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特点。

  4.教学突破点:

  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课文大家都预习了,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词语:玲珑娇小 倚枕倾听 心魂俱静 幕天席地 偷卵捉雏

  (1)学生自由小声练习读词语,然后指名或开火车读一遍。

  (2)注意几个字的字音:偷卵捉雏

  (3)重点理解一下“幕天席地“的意思。

  2.预习课文之后,你对这篇课文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可以从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两方面谈自己的初步认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然后教师抓住重点强调。)

  二、整体感知,品读细节。

  1.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遍课文,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

  (小鸟的可爱、善良……作者对动物的关爱……)

  2.浏览课文,作者都介绍了哪些鸟?按照叙述顺序是什么

  (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

  3.青鸟就是翠鸟,我们在《翠鸟》一文中欣赏过它鲜艳的`羽

  毛,可是作者爱青鸟是因为它美丽吗?

  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引导学生 从“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  的便是青鸟。” “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的报着春的消息。”这两句话中体会青鸟报春早,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4.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

  当张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想象作者会做什么?

  (观察它的动作,欣赏它的鲜艳的颜色……学生充分想象)

  5.当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蜂雀出现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我在山亭中有时瞥见,只屏息静止,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从“眼珠都不敢动、弱不禁风、小仙子“等词语感受作者对蜂鸟的怜爱之情。指导朗读。

  6.当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体会作者倚枕倾听,领略以鸟鸣春境界欣赏之意)

  7.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相亲爱。从小鸟的一家找寻到哪些乐趣呢?自由读读课文的5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破壳而出、学走路、学唱歌、离家筑巢等方面体会小鸟成长过程的有趣。同时体会,作者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必定是观察良久,经常观察的结果,从而感悟作者对小鸟的关注之情。

  8.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的爱的语句,读一读“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指导朗诵。

  9.这句话是直接表达对小鸟一家的爱,还有间接表达的语句,找一找。通过“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小鸟的保护之情。

  10.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现自己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

  11.在这么多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再读句子“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谈谈学生自己的理解。联系上文中 “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冰心爱家人,也爱动物,能将心比心,拥有一种博爱的胸怀。

  12.小结:在外求学的的冰心思念自己的父母家人,她在呼喊爱雏鸟,爱雏鸟的双亲的同时,也是在呼喊“想父母,爱父母”心声。写物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从小鸟身上寻找的乐趣,品读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关爱之情。感悟了作者的博爱。下节课,我们再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体会另一部分课文的内容。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虐待”等词语,积累“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道婆的经历以及她在棉纺织业的贡献。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体会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述黄道婆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教学难点

  体会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黄道婆的资料。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黄道婆是哪里人?她是怎么学会的先进的纺织技术?搜集她的相关资料。

  2、为什么要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黄道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黄道婆的经历和事迹。那么,课文讲述了黄道婆的什么事情?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和同学交流读写生字上的注意之处。

  2.勾画下列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歌谣 虐待 劳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赢得

  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应运而生 百感交集

  3.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述了黄道婆什么事情?留给我们什么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词语。

  ⑴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⑵全班齐读。

  ⑶教师:这一课生字较多,而且有些字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教师强调“虐、悴、赢”的写法。

  ⑷指名逐段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读情况。

  2.指名反馈词语的理解。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应运而生: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举目无亲: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百感交集: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事。黄道婆是一位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人。

  4.教师:你们是怎么把课文分成四个意义段的?

  第一段(1):讲一首民谣所唱的“黄道婆”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

  第二段(2~4):讲黄道婆无法忍受公婆与丈夫的虐待,逃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百姓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由于她思念家乡,在老年的时候,她回到了故乡。

  第三段(5、6):在家乡,黄道婆无私地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

  第四段(7):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建造了“先棉祠”来纪念她,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四、初识人物,鼓励探究

  1.指名说说黄道婆留给我们的印象。(黄道婆: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2.教师:人物的性格及特点是由事情展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刻画黄道婆的性格特征的?

  3.小组合作探究。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自己对黄道婆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组成词。

  州( ) 谣( ) 效( ) 虐( ) 筒( )籽( )

  洲( ) 遥( ) 郊( ) 虚( ) 桐( ) 仔( )

  2.补充词语。

  欲哭无( ) 百感交( ) ( )目无亲 ( )名全国 衣食无( ) 衣衫( )( )面容( )( )图案( )( )色彩(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歌谣 虐待 劳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赢得

  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应运而生 百感交集

  2.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黄道婆。课文是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感

  1.教师:找出课文中体现黄道婆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语句。

  ⑴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定冲出牢笼。

  ①“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有一次,因为劳累过度,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儿,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锁在柴房里。)

  ②教师: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定冲出牢笼。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黄道婆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是一个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女孩子。)

  ⑵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教师:“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一是她在家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不愿意想起往事;二是毕竟是自己的家乡,不能不思念;三是家乡非常贫穷,人们劳作非常艰辛,如果能传授先进的植棉方法和棉纺技术就好了,就不会那么穷,那么累了。这段话可以看出黄道婆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

  ⑶在家乡,黄道婆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她耐心地教人们用新式的的纺纱织布。这两句话表现了黄道婆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的品质。)

  ⑷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了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黄道婆具有一种什么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

  2.有感情朗读这些语句,进一步体会黄道婆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称赞、佩服、语气)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从课文的介绍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黄道婆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4.教师:就这样,在黄道婆和家乡人民的辛勤创造下,图案生动、色彩鲜明的“乌泥泾被”应运而生,不久便闻名全国。黄道婆的努力极大地推动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的发展。到了明朝,乌泥泾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可以这么说,我国的棉织业的发展是建立在黄道婆的无私传授植棉技术、革新纺织工具的基础上的。

  5.当她去世后,人们是怎样纪念她的?

  (一是凑钱公葬她;二是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题名为“先棉祠”;三是解放后,重修了她的坟墓,种了树,建了墓园;四是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三、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她的故事

  1.提出讲述要求: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2.学生在小组内按要求讲述黄道婆的故事。

  3.小组代表在全班讲述。

  四、总结全文

  教师小结:同学们,黄道婆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五、布置作业

  是啊,黄道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让人敬佩。同学们可把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好吗?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的美好,培养孩子以诚待人。

  2、通过精读文本,培养学生品词品句体会文本内含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信任”,“谁来读读这个词?谁来说说生活中你最信任谁?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关于信任的美好故事。因为

  它产生于陌生人之间。”

  二、精讲文本

  1、自由放声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桃子——自采——三里路)

  这个告示牌是故事的起因,也是作者此行的线索,更是全文的线索,那么快速浏览全文,找找想想,它把人们引向了什么样的地

  方?

  3、拿起笔,请你细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划下来,品一品,在旁边用简单语句批注上

  你的体会。

  4、小组交流

  刚才,我们通过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先读句子,再说体会其他同学补充。

  5、全班汇报

  小结:醒目、准确的告示板,温暖热情的小纸条,无人看管的钱箱,训练有素的猫、狗时时处处体现出了主人一颗怎样的心?(

  真诚)主人用自己一颗真诚的心,信任来过的每一位客人,而客人们则从主人的点点滴滴表现中感到了被信任的喜悦。信任与被

  信任是相互的。这种感觉真好。

  6、文章读着读着,我突然觉得(7—8)段有些多余,你们认为呢?先齐读,再议议。

  看来感受这份喜悦的人不止一个,而是有许多,老师相信他们不仅会带走这份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更会将这份喜悦传递给更多

  人。

  7、作者马上要离开桃林,他的心中有千万句话想说,在他临别之际,请你代她给桃园的主人也留下一张小纸条吧!

  动手写一写。……齐读第9段。

  三、总结:

  故事虽然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也接近了尾声,但老师相信这种陌生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一定深深的留在了你的心底,相互

  的信任拉近了我们心灵。孩子让我们也变成火炬手,回去将这个美好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朋友听,让我们也把这种喜悦传递

  给更多的人,共建一个美好的精神乐园。

  板书设计:

  信 任

  桃子——自采——三里路

  醒目准确 真 告示板

  温暖热情 纸 条

  无人看管 城 钱 箱

  训练有素 猫 狗

  喜悦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我的房间》一课主要描写了“我”想象自己的房间变成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艘潜水艇、一间魔术屋和一所学校。这些想象很有趣,也很奇特,虽然不切实际,但是充满了童趣,特别能吸引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读课文,展开想像”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想象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学生的回答基本差不多,都说了几样自己房间里的物品,如床、书桌、玩具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之后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课文,了解“我”希望的房间与现在的房间的不同之处,并通过说话训练“我幻想自己的房间变成(),这样就可以()”,理解“我”希望房间变成汽车、飞机、潜水艇、魔术屋和学校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通过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奇特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房间变成宇宙飞船、水族馆、游乐场、飞碟……这与刚开始的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课教学中,学生凭借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既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又能使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促进语文素质的.提高。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也是创新的基础。课堂上,如果能做到让学生在感悟朗读中想象,在情境对话中想象,在写作表达中想象,那么学生的语言就不再枯燥乏味,反而会变得新奇有趣。学生享受到了语文课的快乐,就会深深地爱上我们的母语。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2.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家展示,注意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大家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

  1.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

  5.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教室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五、总结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

  【板书设计】

  制定班级公约

  学习方面

  纪律方面

  卫生方面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概括相声的内容,寻找相声的特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模拟计时表演:如果你要给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_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这么一点儿事,有人却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2、浏览课文,这个相声中“甲”实际上打电话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三)再读深入领悟

  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角色朗读甲、乙的对话。

  2、总结:

  语言幽默精妙、手法夸张。

  3、畅所欲言:

  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不说废话,语言简洁,节约时间,尊重他人)

  4、小结:

  记住打电话要节约时间,自己方便的同时也要给别人方便。

  四、【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简单,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采用模拟情境打电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感到很有意思,学习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概括相声的内容,并寻找相声的特点,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学生都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尤其是在分角色朗读的课文的时候,他们显出了异常的兴奋,我想这也是读懂相声“笑点”的一个表现。

  由此,我觉得备课时备学生是关键,教材、教学都是为学生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