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2-12-20 16:58:3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5篇)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8题,让学生明白商场打折的意思,分别求出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 =?

  学生做第9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梨、苹果、香蕉各占水果总数的多少?

  学生做第10题,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

  学生做第11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做第12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表,求出20xx年比20xx年增加多少元?

  学生做第13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认清长度单位。

  学生做第1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5 10(米) 15-10=5(米)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区别百分数和分数在读写和意义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比一比"的第(2)小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交流:你认为那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四、。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的读写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3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复习课的数学课堂鲜活而精彩。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整理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梳理成知识网络,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众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尝试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列出复习纲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等知识进行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要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知识点一一进行练习,那么显然题型过多,题量过大,不利于知识间的比较。因此,本节课在练习时利用“鱼缸”这个素材,把一个个知识点系统地贯穿起来,让学生围绕“鱼缸”这一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回顾知识

  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复习。

  2.整理知识点。

  (1)展示整理要求:

  ①想一想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点。

  ②概括出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便于记忆。(提示:可以用图表法、树形图法或列举法表示)

  (2)小组交流,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识点。比较一下谁整理得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3)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投影展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

  确定位置必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同时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

  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目的是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怎样整理才能让人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呢?

  (1)学生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2)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1)关于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2)学生独立整理。

  (3)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4

  设计说明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还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任务。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复习,在组织教学时,应该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设计中,灵活地运用教材,既不要夸大它的作用,又不要削弱它的功能,要创造性地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作为复习课,设计要有新意,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适当的处理,这样更符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需求。

  2.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结合教材习题逐一练习。通过练习,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整理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结合教材习题,复习分数加减法这一单元的内容。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简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三部分内容)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呈现知识结构图。

  分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复习本节课中的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建立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整理和记忆相关知识。

  ⊙整理复习

  1.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结合具体实例说一说。

  (2)先想一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再计算下面各题。

  + -

  结合上面的算式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①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②分数加减法对计算结果的要求: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完成教材94页1题前两个小题的计算。

  + -

  解答: + -

  =+=-

  ==

  =

  2.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先想一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再计算下面各题。

  +- -+

  1-- 1-

  ①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分数加减混合算式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先将所有的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二是先通分需要进行通分的部分,再进行计算。

  ②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计算后交流结果。

  (2)完成教材94页3题最后一竖排两个小题。

  +- -

  =+-=-

  =- =-

  == =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2个小题,课件出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

  =-- =--

  =- =-

  = =-

  =-

  =

  ②从上面的解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3.复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先想一想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再计算下面各题。

  0.75=( ) =( )

  2.12=( ) 4=( )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5

  一、教学内容

  有趣的测量。(教材第46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容器、水、不规则石块、烧杯、量杯、水槽、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物体的形状并不是规则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如苹果、乒乓球、鸡蛋等。那像这样的物体还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吗?应该怎样求呢?(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板书课题:有趣的测量)

  二、学习新课

  探究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

  教师拿出石块,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理解石块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不容易测量出它的体积。

  师:你们能想到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它的体积?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答?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工具设计实验自主探究石块的体积。(教师巡视并指导)

  (1)液面升高法。

  师:淘气是这样测量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单位: cm)(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淘气的测量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指导学生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先在长方体水槽里放上合适的水,测量出长方体水槽的长、宽及水面的高度,再把石块沉入长方体水槽里,此时水面上升,测量出这时水面的高度。(课件出示)

  师:通过上面的操作,你知道石块的体积与什么相等吗?(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使学生明确:放入石块后,用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放入石块前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即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教师归纳:淘气这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叫作液面升高法。

  石块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板书)

  按照上述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再次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说一说,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指派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用液面升高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一定要保证让不规则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且水没有溢出,这样水面升高部分水的体积才相当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溢水法。

  师:下面是另一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按照图示的步骤说一说,怎样能知道石块的体积?(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测量石块体积的第二种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

  组织全班交流,整理汇报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先将烧杯倒满水,放在水槽中,再把石块放入盛满水的烧杯里,水会溢出流到水槽里,最后把水槽里的水倒在量杯里,记录下此时量杯的刻度。(课件出示)

  师:通过上面的操作,你知道石块的体积与什么相等吗?(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使学生明确:量杯里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教师归纳:这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叫作溢水法。

  石块的体积=溢出的水的体积。(板书)

  按照上述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再次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说一说,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指派代表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用溢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如果被测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要用细棒把被测物体压进水中,使水刚刚没过被测物体,这样溢出的水的体积才相当于被测物体的体积。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得出石头的体积)

  72-55=17(mL) 17 mL=17 cm3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2~3题。(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液面升高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集体订正)

  第2题:2×1.5×0.2=0.6(dm3)

  第3题:(600-250)÷2=175(mL)

  175 mL=175 cm3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4题。(小组讨论,指派代表汇报)

  答案不唯一,例如:数出100粒黄豆,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先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100粒黄豆的体积,再除以100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四、课堂小结

  1.怎样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有趣的测量:

  1.液面升高法:石块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2.溢水法:石块的体积=溢出的水的体积。

  教学反思: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学生在汇报过程中互相学到了多种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2.本节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学习空间,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达到了预期效果。

  3.我的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在一个长15 dm、宽12 dm的长方体水箱中,有10 dm深的水。如果在水中沉入一个棱长为30 cm的正方体铁块,那么此时水箱中水深多少分米?

  分析:把这样一个铁块沉入水中,此时它被完全浸没,水面会自然上升,则用水和铁块的总体积除以长方体水箱的底面积,便可知此时水面的高度。

  解答:30 cm=3 dm

  (15×12×10+3×3×3)÷(15×12)=10.15(dm)

  答:此时水箱中水深10.15 dm。

  解法归纳:在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放入物体(完全浸没)后,容器中的水深等于水和物体的总体积除以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6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让学生用学过的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1000克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思想。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8

  一、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体积与容积》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手、眼、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小组交流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建立体积和容积的表象。

  突破方法: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使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变得直观,容易理解。通过直观的比较使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六、说教具

  两个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形状不同的石块、小正方体、水。有关课件、茶叶罐,可乐瓶等容器。

  七、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出示课件乌鸦喝水动画视频。

  师:看完了动画片,谁能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水面为什么会上涨呢?是不是原来的水增加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师: 我们周围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不过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例如,课桌占的空间大,墨水瓶占得空间小;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教室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出示两块形状不同的.石块,(一块扁状,一块球形的)谁占的空间大呢?,(1)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2)指名说说看法。

  师:看来,只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究竟谁占的空间大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演示:将两块石头放入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里。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口答后,师追问:

  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引导生理解:两块石块在量杯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所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的就高;所占空间小,水面上升的就少。

  从而揭示课题: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同时出示课件)

  现在你能用“体积”这个词来分别说说课桌、墨水瓶、教室和黑板擦吗?如:课桌墨水瓶比,课桌的体积大,墨水瓶的体积小。。。。。。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感知了体积的实际含义。)

  4、认识容积。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用来装东西。如:可乐瓶,茶叶罐,水杯,胶水瓶,

  像量杯、纸箱、可乐瓶,茶叶罐这样能装其它东西的物体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多,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少?(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容器。)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装满水的水杯,问:哪个水杯装的水多?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

  揭示: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这个容器的容积。

  师:杯子里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茶叶罐装满茶叶,茶叶的体积就是这罐子的容积。

  5、区别体积和容积。

  出示:用来装小正方体的塑料盒和正方体教具。

  师:谁能指出这两个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呢?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这两物体体积相同,但正方体教具没有容积。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具有容积。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

  出示课件: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解决问题,巩固应用

  1、试一试(P42)

  出示两个相同小正方体让学生比较大小,然后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判断它们体积的大小。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体积的大小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同时出示课件)

  2、课件出示:(第42页“练一练”的第4题)

  (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

  (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

  (学生先独立按要求操作,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搭出的图形可能会不一样,这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相等,形状可能不一样,这样可以为下一题的练习打下基础。)

  3、说一说。(第42页“练一练”的第1、2题)

  (课件出示插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说出理由。)

  4、想一想。(第42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四)评价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必要性,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3.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教学难点 :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五(1)班有50人,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

  (2)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0.25 1.4 (3)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1/8 3/4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黄豆情景图,问:“从图中你了解到黄豆含有哪些成分?”(生答)

  2、师:要求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算式怎样列?你能列式求出黄豆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吗?

  250× 36﹪ 250× 18.4﹪ 250×25﹪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板书)

  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题中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其它的一个数乘百分数?

  B.是不是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和小数?

  C.如何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百分数化成小数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通过举例验证,交流讨论,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

  师板书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生齐读。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集体校对:

  1.生任选250×18.4% ,250×25%两道中的一题来求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集体订正并板书。

  2.完成数学书70页1.3.4题。

  四、知识拓展

  小丽家这个月的总收入是3000元,买食品支出的的钱数占总钱数的60﹪,买文化用品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买玩具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0﹪。小丽家这个月买食品,买文化用品,买玩具各支出多少元? 生解答后.

  师:你认为小丽家的这个月支出合理吗?如果是你,打算怎样支出?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

  除不尽

  6÷5=1.215÷3=15

  1.2÷0.3=4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15能被3整除

  5、分类除尽

  除不尽

  不能整除

  整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整数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36和12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b.19能被3整除.()

  c.3.2能被0.4整除.()

  d.0能被5整除.()

  e.29能整除29.()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xx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b、6是倍数,3是约数.()

  c、30是5的倍数.()

  d、4是历的约数.()

  e、5是约数.()

  3、教师说明:以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412162460

  教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板书设计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探究活动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64页—65页的《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材料收集与,比较、分析、交流、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姚明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篮球巨星,篮球打得相当棒;我发现我们班的韦江华同学投篮也很不错,我统计了一下他投中的个数和姚明在一场球赛中投中的个数(出示投球比赛记录)

  姓 名

  投进球数

  韦江华

  17

  姚 明

  14

  韦江华投进了17个,而姚明只进了14个,我认为韦江华比姚明还厉害,你认为呢?为什么?(关键要看投球总数)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投球总数(出示投球总数)

  姓名

  投进球数

  投球总数

  投进球数占投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命中率

  韦江华

  17

  50

  姚 明

  13

  20

  问:有了这些数据,你可以怎样判断出两人投球谁厉害?

  韦江华和姚明投球命中率各是多少?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引导学生写出表示命中率的分数并通分,从而比较出命中率的高低。

  师:看来姚明确实比韦江华厉害,不过我相信韦江华如果能得到专业的训练,也会有不错的成绩。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不过这次有难度了,有信心吗?

  2、出示:科技小组所做的黄豆种子发芽的实验记录表

  问: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四人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出发芽率的高低,并进行汇总,把表示发芽率的分数通过通分都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师:刚才我们把分数都写成了分母是100的'形式,这种分数还有一种更简洁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百分数

  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数,还可以分别:25%、28%、22%,分别读作: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二十二。

  像25%、28%、22%、117.5%……这样的数叫作百分数。

  2、认识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示范书写:我们在书写百分数时,一定要规范,先写分子,然后在右上角画上一个小圆圈,接着画上斜线,最后画上另一个小圆圈,这个符号叫做百分号。

  3、读写练习

  (1)出示百分数,要求学生读一读,先读给同桌听,再全班齐读。

  25%12.5%0.25%121.5%

  180%0.12%500%10.1%

  (2)老师读,学生写出来。(写在草稿本上)

  百分之五百分之八十三百分之二十三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七百分之三点一二

  百分之三十点二五

  4、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那么,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

  我们再来看前面解决的两个问题。

  (1)分析第一题(投篮)中百分数的意义

  这两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独立思考,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两个百分数的意义吗?

  :投中球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

  (2)分析第二题(发芽率)中百分数的意义

  提问:你能也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三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吗?

  :发芽的种子数占实验的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提问:通过我们大家对前面的,那到底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谁能说一说?

  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4)师:百分数指的是两个数的比率关系。所以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百分比,百分率)

  四、练习巩固:

  1、课本65页“读一读,说一说”。

  2、找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明百分数的意义。

  五、妙解成语:

  请你根据成语,说出百分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半壁江山百里挑一百发百中十拿九稳

  六、本课:

  有一位伟大发明家,他有0多项发明,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老师送你们一句爱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掌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

  3、这样做确实能比较快的求出芒果的体积,你来看(ppt演示)

  量杯中装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体积)

  仔细观察,将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那么,现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体积)

  现在,你知道芒果的体积是多少吗?

  100是芒果的体积,它也是什么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4、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将芒果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芒果转化成了规则的圆柱体)

  5、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实验:用量杯和水试一试、测一测芒果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二)测量石头的体积

  1、现在老师也想进行一次测量,我想测的是这块石头的体积。

  我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为什么?(选择长方体容器,因为石头太大了)

  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讨论后,学生汇报)

  3、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强调:要从里面测量)

  出示数据:长25cm,宽18cm,水面高度8cm。慢慢将石头放入水中,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这样放行不行(竖着)?为什么?(石头没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头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学生动笔计算)

  5、刚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测得了这块石头的体积。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将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石头转化成了规则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教师调换实验用品进行第二个实验,把量杯换为长方体容器来进一步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会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转化的思想求体积。】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7、其实,早在20xx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方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三)测量苹果醋瓶的体积

  1、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机会就在眼前,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苹果醋。在大家动手之前,请你先猜猜看“这个瓶子的体积是多少?(净含量:260mL)

  2、现在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将记录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中。

  实验报告单

  长方体容器的长

  长方体容器的`宽

  放入前

  水面高

  放入后

  水面高

  苹果醋瓶的

  体积

  25cm

  18cm

  【设计意图: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3、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谁能来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是“排水法”还是“溢出法”,实际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什么呢?(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实质。】

  三、质疑

  看书 页,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一个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个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

  2、一个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底面长8dm,宽5dm,高3dm,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溢出30升的水,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 )。

  3、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块小长方体放入水中,小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体积是( )。

  【练习目的:强化“转化”思想的实质。】

  (二)解决问题

  第一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4dm,宽2dm,放入一个石块后水面上升了0.5dm,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棱长20厘米,现装有深度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个物体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习目的:通过对比练习,由直观到抽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第二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将一块铁块放入容器中,装满水,再将铁块取出,这时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有多大?

  2、一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当放入一个长方体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长方体长8分米,宽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棱长为15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8厘米,浸入一个不规则的钢块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处,这个钢块的体积是多少?

  【练习目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五、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

  2、生活中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规则的物体来计算出体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练习:那么,你能想办法测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吗?(学生汇报)

  一粒黄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们很难看出水面的升高情况,也就很难算出它的体积。我们可以先测量出一定数量的黄豆的体积,再除以黄豆的数量,就能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了。

  板书设计:

  转化

  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规则物体的体积

  V正=a 芒果的体积 上升的水的体积

  V长=abh 石头 下降

  瓶子 溢出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会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

  (复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验算做好准备)

  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

  (1)7.44÷4   (2)7.44÷8

  (3)102÷24   (4)4.551÷5

  四道逐渐变难

  二、探究新知

  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面“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验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然后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验算

  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验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行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门诊台

  课件出示。

  小结:用估算能知道计算有没有错;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证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马虎也做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订正?

  37.8÷6=63   7.4÷5=1.4……4

  2.计算并验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书第20页:7、8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通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探究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进行约分。

  教学难点:

  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1/4+1/5 2/15+1/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同学们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

  二、试一试

  1.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笑笑的方法是找公倍数,最后进行约分,淘气的方法是找最小公倍数。比较后发现,找最小公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计算的.正确率会高一点。其次,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生独立完成,反馈。第一题结果要进行约分。

  3.森林医生。

  先观察,说一说三道题目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计算,改正。

  4.应用题。

  读题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5.解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这两个数量关系,找到X在题目中所表示的量,再进行解方程计算。

  6.拓展题,第8题。

  重点交流学生估计的方法,再计算验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知道埃及人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自己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