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时间:2023-02-22 15:12:18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教案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教案3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教案1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知道抓住阅读课文的“连接语”来读懂课文,也已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依据教材内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内容,二是写法,三是知识的积累积累、迁移,以便能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网络学习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和田、维吾尔族民风民俗的资料;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风俗资料。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齐读。

  1、谁能把你了解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预测:位于xxx的最南端,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瓜果之乡。)

  2、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课文中提到的“馕”是什么?“巴扎”、“都帕”、“艾得来斯”又指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出示相关图片。

  馕:一种烤制的面饼,中国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食。

  巴扎:维吾尔语,集贸市场的意思。

  都帕:订婚时戴的帽子。

  艾德莱斯:xxx出产的一种丝绸,以色彩鲜艳著称。

  和田的维吾尔人又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一起去品读。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学了解一些简单的维吾尔族语言,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相关图片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最能概括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

  2、交流并出示句子: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

  “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①、观察以上句子分别处于什么位置,它的作用是什么?

  (处于开头,是总起句,起着引启下文的作用;或者说是中心句,起着概括的作用。还有一句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句单独一段,它的作用是总结全文。)

  ②、根据你画的句子内容选择精练且有概括性的词语填一填:

  (豪气乐观)的维吾尔人

  (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爱美爱花)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概括能力,感悟作者构思全文的方法。】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格。

  1、和田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请用“≈”在课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并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人。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

  ①、“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指导感情朗读。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地息息相关?

  ①、“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这是两个什么句子?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

  (这是两个反问句,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②、“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老师适时提出:这里的“韵味”:指的是什么?

  (指衣服的色彩与形态把沙漠打扮得更美丽了;指因为和田维吾尔人的存在,让原本寂静而荒凉的.沙漠有了生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回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绝不亚于印第安人,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爱花的维吾尔人。

  ①、“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实写;沙土里种着花;虚写:门框边、房梁顶雕刻着花、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

  ②、“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让学生体会到维吾尔人不但会发现美,还会创造美。)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3、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和享受美,所以说,请大家集体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思考、感悟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归纳,提炼出重点。】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都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快来说说吧!

  【设计意图: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使学生了解更多得民族风俗,拓宽知识面。】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把维吾尔人的民俗风情讲给你的父母听,让他们分享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调查了解你感兴趣的民族风俗(服饰、饮食、民居、节日、工艺等),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习作。

  3、播放歌曲《我们xxx好地方》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明快的、富有浓郁的xxx民族韵味的乐曲声中,感受到xxx这片土地是美丽的,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人是幸福、快乐的。】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苦——甜

  爱美爱花

  能歌善舞热爱生活

  豁达乐观

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导入: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2.媒体展示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课件内容,看后说说维吾尔族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刚才我们通过媒体,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文字更多地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乡村、维吾尔人。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

  2-3小节:热爱土地;4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小节:能歌善舞。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师归纳。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①第1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②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③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④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3.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附:和田简介

  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和田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其间,佛教传入,和田成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11世纪,以铁骑、利剑东进,将和田纳入其统治之下。清初,"于阗"改名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为现名。

  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辉煌,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约特干遗址、热瓦克佛塔、库克玛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遗址及众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画、丝绸地毯残片、金饰佛像、干尸、最古老的钱币、各种服饰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诗,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样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丽的冰川、幽深的岩洞、神秘的荒漠丛林、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勇士。

  和田盛产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负盛名,游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美玉外,还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里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宝全都汇聚于此,颇值得一游。

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

  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看了视频,说说有什么感受。

  新疆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维吾尔族人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今天,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3、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和田,简单介绍和田?课件出示

  和田:位于新疆的最南端,古称于阗(tián),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方,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田以产玉、丝、地毯名扬中外,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乡”。著名的和田玉就产自这里。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学生通读课文,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1、通过课文,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课件出示。

【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教案02-22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03-29

和田的维吾尔语文教学反思03-27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04-04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02-06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反思04-04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2篇04-04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