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教案

时间:2023-03-22 08:30:36 教案 我要投稿

艺术的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艺术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艺术的教案

艺术的教案1

  设计意图:

  颜色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因为处处可见颜色的存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对于孩子也自然时时刻刻都接触着颜色,只是小班幼儿年龄段的孩子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注意颜色,也就是对颜色的敏感度不强。这次活动是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观察并识别颜色,发现颜色的变化,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玩色,观察颜色的变化,了解两种颜色混合会变成其他的颜色。

  2、对颜色的变化产生好奇。

  活动准备:

  1、透明的塑料瓶(如矿泉水瓶等)每人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放上红、黄、蓝、绿、紫、橙等水粉颜料)。

  2、贴有多种颜色标识的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魔术师变魔术。

  (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里水的变化。老师今天带了一个特殊的瓶子,它会让水发生变化。现在老师这里瓶子里的水是什么颜色?我们让它变、变、变!水变成什么颜色了?

  (2)教师换一个瓶盖,继续摇晃,让幼儿观察瓶内水的颜色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问:水又变成什么颜色?

  (3)幼儿尝试操作,观察水颜色的变化,探究原因。

  老师现在给你们一瓶水,你先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摇一摇,看看水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猜一猜,是什么原因?

  (4)幼儿讨论,水会变颜色的秘密。

  2、教师揭秘,幼儿再次尝试。

  (1)原来瓶盖里有颜料,两种颜色混合以后水的颜色就变了。

  (2)请幼儿将手中的瓶换另一种颜色的瓶盖试试,会发生什么变化?说说你的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3、给颜色着家。

  按颜色分类,引导幼儿根据瓶内水的颜色分类摆放(活动室内放置贴有多种颜色标识的筐)

  活动反思

  艺术活动《魔术瓶》是让孩子在玩色的过程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初步了解两种颜色混合会变成其他颜色,并让幼儿对颜色变化产生好奇,乐于探索颜色变化的秘密。

  在活动中,我利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发现瓶子里的'水颜色变化了,孩子们都很认真地进行了观察。我也让孩子们进行了尝试,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变魔术”真的很神奇的,尤其是老师给他们“施了魔法”之后,瓶子里的水真的能变了,都感到非常有趣,也非常听话地认为魔法不能一直用,会消失的。整个活动孩子们注意力非常集中,也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没有预先准备更多的瓶盖,因此,孩子们的操作活动中减少了更换瓶盖,变颜色的环节,这个目标没有实施。我让孩子准备的瓶子中,水不是很多,所以我请“每个孩子看看自己瓶子里的水是什么颜色”的之后,让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将两瓶水变成一瓶水,看看有什么变化。孩子们积极性很高,纷纷找到好朋友,开始变颜色了,他们也惊奇地发现有绿色了,有桔黄色了,还有黑不溜秋的颜色。只是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考虑到孩子们在倒水过程中会将水倒出,因此,这个环节过后,教室里一片狼藉。我想,虽然只是一节常规课,但还是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让孩子们既能发展得很好,又玩得开心!

艺术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编结的发展历史,感受传统编结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2.欣赏编结作品,了解编结艺术的主要特征。感受中国结作品中蕴含的民间文化和学习民间编结艺术的兴趣。

  3.通过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掌握编结的方法和步骤,并尝试制作中国结饰品,体验编结的乐趣,提高乐观互助的学习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编结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悠久历史,掌握编结艺术的基本结的编制方法,尝试编制作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编结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创新制作中国结作品。

  三、教学策略

  结合编结艺术赏析,讲授编结艺术的起源,及其蕴含的民间文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编结作品所传达的吉祥寓意。联系生活,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掌握实用结与装饰结的特征与作用。结合演示制作合作完成具有创新设计的中国结饰品。结合生活实际用中国结作品来装饰美化生活,将编结艺术融入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索相关材料

  1.编结艺术作品。

  2.搜集生活照片、装饰珠子、生活中需要装饰的物品等。

  通过搜集生活中的编结作品来理解分析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编结艺术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

  (二)情境导入

  哑剧表演《一根绳子》

  教师通过画外音的指挥展开的关于一根绳子不同作用的哑剧表演,将带领学生从一根实用的绳结走进编结艺术。引出课题:《编结艺术》

  (设计目的: 通过哑剧表演,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民间编结艺术世界,同时让学生了解编结艺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两个特点,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 新授:

  1.追根溯源

  (1)教师边欣赏边讲解:

  中国人很久以前便学会了打结。而且“结” 也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了清代,绳结发展至非常高妙的水准,式样既多,名称也巧,简直就把这种优美的装饰品当成艺术品一般来讲究。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利。“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 “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

  (2)请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中国结作品,结合欣赏谈一谈你所喜欢的编结作品,并说明喜欢它的理由。

  (设计目的:了解编结艺术的起源,以及欣赏中国结作品,学生感到编结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具有的独特魅力作为炎黄子孙应该更好的继承。激发学生学习编结艺术的热情。)

  2.传授新知

  A.基础学习

  (1)中国结的概念:“结”与“吉”谐音,因此由绳与结产生的艺术,在中国人心中有着吉祥、祈福、立志、辟邪等特殊的含义,故被世人称之为中国结。

  (2)中国结的特点:每一个结都是有一根绳编结而成的,并且每一个中国结都蕴含寓意。

  (3)请同学参与模拟表演,关于结的不同场合下的应用。

  a.请先看系物结的说明。系物结是一个最简单,也最实用的结式,本结可以应用于饰物的相接或固定线头用。操作步骤共两步。

  b.自己看图试着编织一下。可以同桌或自由组合每2人一组,互相帮助完成。

  (4) 编结的分类:编结艺术从功能上主要分为实用结和装饰结两大类。实用结着重的是结实.稳定.耐用,如行李结.鞋带结等。装饰结则着重寓意.美观,然后是实用,有结必吉祥是此类结特征,如同心结、盘长结。

  (设计目的:结合以上作品的赏析,学生尝试总结中国结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中国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模拟表演,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和认识编结艺术的不同功能。)

  B.教师示范

  边学边练

  1.教师演示平结与双结的制作,学生边看边学。

  (1)准备两根线绳一长一短,短线当作芯线放在桌子中央,找到长线中点,放在芯线下,然后在芯线上打结。

  (2)左边的绳子不动,右边的绳子从芯线下穿过,再从左边的绳下穿过,把右绳还拉到右边。一个基本的平结就编好了。

  (3)如此步骤反复多次。

  (4)注意把左右两边的绳子拉紧,每个平结挨紧。

  2.学生总结制作方法:

  3.学生通过观看总结工具材料。

  4.自己练习,中间的芯线同学们初步可以用铅笔来代替了。

  5.老师巡视给予鼓励和指导。把编好的平结粘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目的: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从易学的平结编制开始,便于掌握编结艺术的操作技法。)

  C.联系生活

  实践操作

  编结艺术实践与体验:

  1.教师展示运用平结和双结制作的手链和手机链.钥匙链等范作。

  2.请用你学会的基本结编制方法,创作一件中国结作品,送给你要祝福的人吧!

  3.注意在编结时工具的使用安全!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平结和双结为亲人与朋友制作具有特色的编结作品,可以利用辅助装饰例如珠子.照片等辅助装饰材料,将编结作品融入生活,并通过范作的启发,学生尝试动手实践.学以致用。)

  (四)展评作品

  1.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编结作品,并交流。选出优秀作品班上展示。

  2.互评,全班交流优秀作品,并交流其制作方法,注意问题等。

  3.师评,鼓励表扬学生的心灵手巧,激励课后结合上课所学,多进行课后寻访,争取编制更好的中国结作品。

  (五)拓展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中生活创意编结艺术作品,并举一反三共同举例创新设计。

  (设计目的:通过赏析,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直观感受编结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到创新的继承我国的民间艺术。)

  (六)课堂小结

  编结是我国民间艺术,一根绳,通过巧手的编制,承载着中国的民间文化内涵。同学们,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惊叹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的同时,老师相信充满智慧的你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能具有创新的继承和发扬我国这项传统民间艺术。

  (设计目的:给学生更多的鼓舞与启迪,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高尚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能具有创新精神的继承传统艺术。)

艺术的教案3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学生期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学生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对陶文化的热爱。

  准备:陶泥 陶艺课件 陶艺实物 陶艺工具若干 背景音乐

  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一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学生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学生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学生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四、学生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

  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

  2、学生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学生用上陶艺工具。

  五、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作品太美了!现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请其他小朋友来欣赏!

  自评:

  优点:

  1.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学生们在本活动中能尽情地想象、猜测、描述、表达。

  2.本活动的各环节都很清晰,层层递进,让学生们从欣赏图片到欣赏事物到欣赏大师作品再到动手操作。陶艺的魅力不断影响着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对陶文的热爱。

  3.课堂气氛较好,学生、教师、陶文很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将欣赏大师作品这一环节漏掉了,所以只能将它移到最后一环节。

  2.大师作品的图片不够丰富与美观。

  3.装饰材料不够丰富。

  建议:

  可收集制作陶罐过程,将它与欣赏陶艺作品相结合。

艺术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 通过反复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表情演唱歌曲,懂得做个讲卫生的孩子。

  2. 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动作表现同伴间的亲热。

  3. 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环境创设:

  录音磁带;

  动物头饰(小猪头饰,猪妈妈,小羊;小兔);

  大班幼儿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一.感知欣赏

  1.猜谜引出: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唱起歌来哼哼叫。

  2.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感知歌曲中的角色、事件。

  3.再次欣赏表演,感知歌曲中的对白等。

  二.学唱新歌

  1.带领幼儿学唱新歌,提醒间奏、尾奏处的等待。

  2.理解歌词,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方法表现小猪高兴、伤心的样子。

  三.交流表现

  1.幼儿自由表现歌曲,自由创造出与同伴亲切的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自由协商角色,鼓励幼儿创编与别人不同的动作。

  2.个别组合表现,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好看的动作四.延伸活动在区角活动中自由组合表现。

艺术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体验歌表演活动的有趣。

  2、知道夏天要天天洗澡的道理。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洗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

  ——“天热了,你们每天洗澡吗?为什么要洗澡呢?”

  “你知道洗澡时需要哪些东西吗?”

  “你会自己洗澡吗?说说你是怎么洗澡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归纳:夏天,因为出很多的.汗,人的皮肤上会沾染细菌等,所以要天天洗澡,这样才是讲卫生的好孩子。

  2、欣赏歌曲:

  欣赏歌曲录音1~2遍:

  ——“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幼儿复述,教师将幼儿复述的内容用歌唱的形式表示出来。

  幼儿完整唱歌曲两遍。

  幼儿跟老师学唱歌曲,注意顿音的表示。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3、表演歌曲:

  看教师表演。

  幼儿随着音乐,跟教师做相应的洗澡动作。

艺术的教案6

  活动背景:

  在对孩子们进行保护环境的主题教育中,他们发现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分类垃圾箱。他们发现生活中已有的垃圾箱,比如:果皮垃圾箱、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它们的类别太少,使我们投放垃圾不是那么方便,而且不环保。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方便我们的生活,孩子们萌生了设计分类垃圾箱的念头……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分类垃圾箱的形状和分类标志。

  2、能大胆地设计出造型各异、标志鲜明的分类垃圾箱。

  3、懂得欣赏同伴的作品,分享制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制陶的工具,学生人手一份。

  2、实物投影仪,生活中的垃圾、垃圾箱图片若干。

  3、生活中的一些垃圾。

  活动过程:

  ▲ 观看生活中的照片,回答问题。

  “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生活中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照片中都有什么?”(垃圾)

  “这些垃圾都被扔在哪儿?”(路边、河里、小区里、地上……)

  “垃圾被扔在这些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有难闻的味道、破坏了环境、污染了环境……)

  “那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把它们扔进垃圾箱)

  “是所有的垃圾都放在一起吗?”(不是,要扔进分类垃圾箱)

  一、了解垃圾的分类,在已有分类垃圾箱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多、更方便的分类垃圾箱。

  ▲学生说生活中见过的各种垃圾箱。

  ▲学生讲述生活中的垃圾箱的形状?垃圾箱上的分类标志?

  ▲学生大胆地设计生活中没有的分类垃圾箱,重点是分类垃圾箱的形状和标志。

  ▲学生为老师带来的一些垃圾进行分类,如纸类垃圾、玻璃类垃圾、有害垃圾等等。

  二、学生用陶艺的形式表现出他们自己设计的各种分类垃圾箱。

  ▲和学生一起回忆我们制陶的方法、技巧。

  ▲学生制作各种垃圾分类箱,老师巡回指导。

  ▲让先完成作品的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对方的作品。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个别点评。

  三、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们带上你们完成的分类垃圾箱,把它们放到学生园你认为合适的一个地方,用来提醒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要分类投放垃圾,这样会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艺术的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

  (二)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义。

  (三)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二、教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画“晓阳辐射新学光”和“超弦生万象”。

  2.课前热身

  (1)介绍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等。20xx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

  (2)借助课文注释理解部分词语

  潜意识婵娟共鸣依赖奠定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科学家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发展。

  (2)四边互动

  互动1

  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话,通过理解,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的事物。

  互动2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互动3

  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

  互动4

  再次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2-10)具体论证论点。

  第三部分(11-12)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4.达标反馈

  (1)简要说说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是一致的?

  (2)细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①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②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5.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找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事例。(例如:“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杂技、魔术、戏法里有许许多多物理、化学、心理学的学问。)

  2)实践探索

  查找各种资料,收集古今中外的涉及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神话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

  6.板书设计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科学与艺术

  共同目标: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7.资料下载

  自1987年以来,中科院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的国际会议都邀请画家按照会议的主题作画。作者中有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常莎娜等艺术大师,也有鲁晓波这样的后起之秀。这些作品既给予科学家艺术欣赏,又触发他们的思想火花,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赞扬。

  我想,现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他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码?他们很可能是确实不可分的。如果是这样,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第二课时

  1.情境导入

  讲讲我国古代的人们面对冰清玉洁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编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例。

  2.课前热身

  (1)请一个同学说出::《科学与艺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3.合作探究

  四边互动

  互动1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自选文中一部分,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问题1: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问题2: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问题3: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它们的关系。

  问题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

  互动2

  班级交流

  明确1:强调艺术的创造力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地情感。

  理解: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理解:“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

  明确2: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理解: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

  科学的普遍性: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理解: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明确3: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个人类。

  理解: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科学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围要大于艺术家所追求的。

  明确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互动3

  议一议本文运用的例证法及其作用。

  明确: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宋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互动4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

  4.达标反馈:

  科学与艺术

  王禹民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当题作画。绘画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为表述“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这个当代物理学的主题,画了两头公牛角斗的场面,题为《对撞生新态》,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吴作人先生为“二维强关电子联系统”而作的《无尽无极》的画,即像阴阳鱼,又像两颗彗星,且只有两笔,简洁而对称。我们的老艺术家懂得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这也说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自然科学研究本质及其最高使命,是从纷纭杂陈的一团混乱中整理出贯穿于其中的不变规律和井然秩序。与此相仿佛,艺术创作活动的本质和最高使命也是从万千现象的零乱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两三百年来,英国水彩画家所关注的是光与暗的关系,是河流、山脉、树丛和海浪的运动,以及云彩的形成和变幻。康斯太布尔的组画《英格兰风景画》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景色。而在透纳和法国画家柯特曼的笔下,海洋呈现出一种永远在作不停的颠簸的运动。

  无独有偶。透纳的同乡和同时代人、植物学家布朗,于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到浮在水里的菌类孢子在作不停的运动。孢子越小,运动越剧烈。后来人们把这种骚动称为布朗运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参与了相关研究,并进而揭示了分子运动的奥秘。

  那么,“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可以说布朗所描绘的运动是一幅数理科学的风景画;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数学和物理概念。透纳所描绘的运动则是一幅艺术的风景画;使用的语言是色彩和线条。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

  布朗运动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欣赏它的壮丽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透纳运动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惊叹它的雄伟同样要肉眼心眼并用。

  科学风景画是抽象思维的结晶;艺术风景画是形象思维的结晶。两者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神经进行交流、合作和互补。一个完整和谐、全面的人,应该同时能欣赏、赞叹并创作出这两种类型的风景画。热爱科学,同时也热爱艺术,才是完美人性的表现。

艺术的教案8

  设计意图

  总是不停的看、听、摸、动,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在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大家对声音的兴趣都十分浓厚,由此,一方面结合《纲要》中“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以幼儿的实现生活为轴心开展活动”的指导,以孩子的兴趣出发,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设想通过《认识乐器》这一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更多好听的乐器,对乐器有进一步的认识。知道每种乐器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亲身感受乐器美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乐器以及乐器的发声。

  2、感受乐器声带来不同的心情感受。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乐器并知道乐器的发声

  活动难点:感受不同乐器可以演绎出各种情绪。

  活动准备

 空灵鼓、口琴、吉他、非洲鼓、故事PPT、安静场地、小鸟、小狗、乌龟、大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先通过手指游戏使小朋友安静下来。

  师:动物们的音乐节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动物表演吧。

  二、基本活动

  1、播放PPT小鸟演奏的乐器(空灵鼓)

  提问:谁来了?(出示小鸟图片)

  幼儿:小鸟

  师:小鸟,在天空中慢慢地飞来了。

  提问:听小鸟演奏的乐器听起来是怎么样的呢?播放PPT(请个别幼儿问答)

  幼儿:安静、很好听的音乐

  教师总结:小鸟弹奏的乐器是有空灵、给人很安静的感觉。

  2、播放PPT小狗演奏的乐器(吉他)

  师:汪汪汪

  提问:猜猜是哪个动物准备演奏了呢?(出示小狗图片)

  幼:小狗

  师:小狗一路狂奔跑到舞台上来,

  提问:它会给又会带来什么怎样的表演呢?播放PPT(听完小狗演奏请个别幼儿回答)

  幼儿:很快乐的感觉

  小总结:小狗弹奏的乐器给人一种很快乐的感觉。

  3、播放PPT乌龟演奏的乐器(口琴)

  师:哎呀呀,好累啊,

  提问:谁又来了?(出事乌龟图片)

  幼儿:乌龟

  师:小乌龟慢慢地爬到舞台上。它的表情看上去非常的悲伤。

  提问:它究竟会带来什么表演呢。播放PPT(听完乌龟的'演奏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总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乌龟啊,演奏的音乐听上去非常的悲伤。

  4、播放播放ppt大象演奏的乐器(非洲鼓)

  师:咚咚咚,是地震了吗?

  幼儿:不是地震啦,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动物来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来了?(出示大象图片)

  师:噢,是谁来了啊,是高大而又笨重的大象来了。

  提问:那大象它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表演呢?(播放大象弹奏乐器)

  师:大象弹奏的乐器听起来是怎样的呢?

  幼儿:很大声、很吓人、

  师:是的大象这个表演听起来很震撼。

  5、提问①:动物们的音乐节表演结束了,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上台表演的吗?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动物图片

  幼儿:有小狗、大象、乌龟、小鸟

  提问②:哪你们知道动物们分别用的什么乐器吗?

  幼儿:有吉他

  师:还有呢?不知道没关系,老师把这些乐器请到教室里藏起来了。咦,我藏哪里了呢,我忘记了怎么办。哪个宝贝愿意帮助老师找找乐器呢(请个别幼儿寻找乐器)

  幼儿:老师老师我找到了它藏在“我们”睡觉的床上了。

  师:噢,这个乐器可真调皮啊,跑到小朋友床上去了!谢谢这位小朋友帮助我们找乐器。

  教师告诉幼儿乐器名称

  师:这乐器叫:空灵鼓

  师:提问:还有的乐器藏哪里了呢?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我们找到它呢?(请个别幼儿)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找出其余的乐器,吉他、非洲鼓、口琴)介绍乐器名称。

  三、乐器找齐后,教师请个别幼儿弹奏乐器、感受乐器

  师:小朋友可真厉害,几分钟就把老师藏在教室的乐器找出来了。你们真是火眼金睛,观察的非常仔细、认真。

  教师依次再给幼儿巩固一下乐器名称。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小鸟弹奏的乐器是:空灵鼓,给人一种空灵、宁静的感觉。

  小狗弹奏的乐器是:吉他,给人一种快乐的感觉。

  乌龟弹奏的乐器是:口琴,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

  大象弹奏的乐器是:非洲鼓。给人很震撼、有气场的感觉。

  四、游戏环节(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作为课后延伸游戏)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游戏叫做《捉迷藏》,这个游戏和以前的不同噢,这个游戏是和音乐一起玩噢。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规则1:玩这个游戏首先幼儿要带上眼罩进行游戏,不可以偷看噢。

  规则2:你们是捉音乐的宝贝,要听清楚是哪个乐器在发生声音,就去它它,尽量不要找错了噢。

  规则2:在游戏中不可以推、拉等小朋友。

  规则3:不能随意寻找乐器,需用耳朵仔细听声音去找。

  请教师示范一遍游戏

  1、考虑到本班幼儿人数较多,游戏分4组进行玩耍。

  2、教师分4个角落弹奏乐器,所有乐器不可以同时弹奏,以免幼儿混乱、受伤。

  游戏结束

  小结:

  在刚刚游戏当中大部分小朋友都遵守了游戏规则,有个别小朋友心情比较激动,没有注意到其他小朋友,把小朋友摔着了。没关系,下一次游戏的时候请注意安全,认真玩游戏。好吗!

  这一次在课程中中表现的非常棒,上课比较安静,耳朵也比较认真。希望小朋友在每一节课程都这么认真,做最好的自己!

  活动反思

  在科学领域《认识乐器》中,老师先通过动物音乐聚会来让幼儿先感受音乐的强弱并认识乐器,知道乐器声可以带来的不同的心情感受。老师又通过实物让幼儿进行操作并感受乐器,使幼儿能体验到乐器带来的乐趣,提高幼儿对乐器的喜爱。幼幼儿的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幼儿对此活动也十分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进行探索,增长了对音乐声的巩固,也非常享受乐器带来的快乐。只是有个别幼儿对音乐声不是很熟悉,容易找错乐器声。不过通过师幼之间不断进行有效地互动、沟通,效果还不错。

艺术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道儿歌名称,初步熟悉儿歌的内容。

  2、愿意跟大家学儿歌,能感受儿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知道儿歌名称。

  教学难点

  初步熟悉儿歌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幼儿用书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糖果图片,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

  教师:今天老师请了许多糖果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看看,都来了哪些糖果?他们是什么样的`呢?

  1、教师带领幼儿出示图片请幼儿说说糖果像什么,例如弯弯的糖果像月亮等。

  (二)教师念儿歌,帮助幼儿初步熟悉儿歌内容。

  1、教师:糖果玩过游戏要出来排队了,它们还会念儿歌呢。

  2、教师一边根据儿歌内容依次出示糖果边念儿歌,并鼓励幼儿跟着念。当教师拿出圆形的糖时,念出“糖果——”鼓励幼儿自己说出“圆”;当教师拿出月牙形的唐时,念出“糖果弯弯——”,鼓励幼儿自己说出“像月亮”。

  (三)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进一步熟悉幼儿的名字和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翻开自己的幼儿用书,说说话面上有哪些糖果的照片,说说糖果的形状和味道。

艺术的教案10

  活动来源:

  “水墨青花’’这一活动设计,是核心主题《中国书画》中中班生态主题《中国画》中的教育活动之一。《中国画》这一主题旨在通过对中国画的介绍、认识、欣赏、理解与实践,使幼儿初步掌握中国画的技巧,运用中国画的工具表现中国画。该活动是在引导幼儿认识文房四宝的基础上,让幼JL-r---7-找生活中什么地方具有中国画的元素,幼儿发现了花瓶上的中国画。为了让幼JL:进-步了解中国画的特点,采用了水墨滴画的技巧,选用和活动相吻合的酞青蓝颜色,结合中国画的元素,生成和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设计,让幼儿在观察、了解、感受和操作过程中,逐渐了解图案的特点,增加二方连续的知识点,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和绘画技巧,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装饰青花瓶,从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国画的喜爱之情,萌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装饰花瓶的活动,培养幼儿对中国画的热爱,体验印染和装饰所带来的乐趣。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欣赏青花瓷简单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特点。

  3、技能目标:能够较熟练的运用毛笔和国画颜料进行印染和装饰。

  4、创造力培养目标:发挥自己的想象装饰花瓶,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文房四宝的用途。

  2、物质准备:毛笔、宣纸、国画颜料、盛满清水的小盘(与幼儿人数相同)、卡纸剪出的花瓶(与幼儿数相同)、胶水、毛毡、盛水的小桶。

  3、环境准备:提供展示幼儿作品的展板。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导入

  请幼儿欣赏民族舞蹈《青花瓷》,观察舞蹈演员服装的青花图案。

  二、深化表征展开

  1.结合舞蹈《青花瓷》提问:

  (1)小朋友在舞蹈中看到了什么?

  (2)舞蹈中出现的花瓶图案有几种颜色?

  (3)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案?这种图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介绍:白色的底,蓝色的花,这样的图案叫青花。)

  (4)小朋友还在哪里见过青花图案? (我家的花瓶上、茶杯、盘子、茶叶盒;妈妈的衣服上、围裙上……)

  2.运用酞青蓝制作印染画。

  (1)教师介绍制作材料:老师准备了毛笔、颜料、毛毡、宣纸和一盘清水。我要用酞青兰做一幅画,可我不用毛笔画,请这盘清水来帮忙作画,你相信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首先将毛笔沾满颜料,在盘子的清水中点画几下,清水中出现了变化,然后立刻将宣纸全部按在盘子里,用双手轻轻拿起宣纸,再将宣纸放在毛毡上。一副印染画就做好了。

  (3)小朋友按照这种方法也来试一试吧!幼儿在青花瓷的音乐中进行印染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印染画非常奇妙,每次制作的图案都不相同,请你说二说你的`印染画像什么?

  3.看课件,了解青花瓷。

  教师:青花瓷又称白底青花瓷,是中国四大瓷器的一种,具有清秀素雅的特点。它是用一种特殊的颜料在白色瓷胚上描绘图案,经高温烧制变为蓝色。

  因为它颜色素雅深受人们喜爱,能工巧匠们把中国画融入到青花瓷的装饰中。青花瓷还有很多的图案,像花鸟图案,惟妙惟肖;山水图案通过颜色的深浅表现中国画的意境。

  4.欣赏青花瓷瓶,介绍二方连续图案。

  (1)教师展示一个青花瓷瓶:在这个青花瓷瓶的瓶口、瓶颈、瓶身、瓶底,都有不同的图案。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图案?他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种把一种图案有规律地重复排列的方法叫二方连续图案

  (2)让幼儿观察更多的二方连续图案,进一步了解这种图案的特点。

  5.装饰:青花瓷瓶。

  (1)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观察。

  (2)鼓励幼儿采用二方连续的方法装饰花瓶的瓶口、瓶颈、瓶底,然后把印染画粘在瓶身的部位。

  (3)幼儿根据自已喜欢的图案由装饰青花瓶。

  三、展示概括总结

  (I)幼儿将作品摆放在展示板上,自由欣赏。

  (2)请幼儿互相介绍II己运用什么图案装饰的花瓶。

  (3)幼儿价评印染作品:有的图案像山、有的像小溪、有的像龙……青花瓷瓶的图案多种多样。

  延伸活动: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哪些地方还有酞青蓝印染画。

  “水墨青花"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在观察、设计制作青花瓷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体验中华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在哪里见过青花瓷啊?’,“青花瓷有什么特点?"——让幼儿在观察思考中积极参与印染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兴致盎然,这些印染的图画在幼儿眼中成了美丽的青花瓷的一部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游戏、制作中了解了青花瓷的特点、形式、种类,拓展了对青花瓷的理解,并能用多种形式加以表现,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体验师幼之间的关爱友情,达到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

  专家点评: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瑰宝,一张宣纸、简单的颜料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水墨青花’’就来源于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水墨滴画和幼儿寻找生活中有关中国画元素的过程中而生成的一节教学活动。幼儿在欣赏课件、观察图案、了解中国画特点的同时,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绘画技巧,进行了印染和装饰的巧妙结合,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二方连续的知识,装饰出了不同风格的花瓶:有小花、小草图案;有点线的结合;各种图形的组成和有序排列……在最后作品展示环节中,幼儿兴奋的讲述着自已的作品,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骄傲。整节课通过欣赏、观察、感受、操作一系列的过程,自然地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了爱国情感,发展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想象力,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和幼儿在一起或欣赏或感受,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艺术的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2、通过创作表演,培养幼儿的表现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兔子和乌龟的`头饰若干。

  2、音乐光盘一张。

  3、音乐录音带。

  4、故事课件《龟兔赛跑》。

  活动过程:

  一、律动《郊游》。

  二、以猜谜语形式引出“兔子和乌龟”。

  1、出示图片,师:“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两位小伙伴,猜猜会是谁呢?”(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兔子;。四把桨,水里游,遇到祸事就缩头。寿命长,耐饥饿,背上甲壳可入药。—乌龟)在兔子和乌龟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一起听听故事。

  2、放故事课件《龟兔赛跑》。

  提问:

  1、“故事中有谁?”

  2、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结果怎么样?说明了什么道理?(骄傲、虚心、勤恳,才会获得成功)

  三、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1、播放音乐,哪一段音乐是表现兔子跳的,哪二段音乐是表现乌龟爬的。

  四、创编动作表演兔子和乌龟

  1、教师引导幼儿随着表现兔子的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表现兔子跳(欢快、跳跃、活泼)。

  2、教师引导幼儿随着表现乌龟的音乐(低沉),自由创编动作,表现乌龟爬,突出乌龟的勤恳。

  3、放第三段欢快音乐。

  五、幼儿戴头饰完整的表演故事《龟兔赛跑》。

  六、绘画《龟兔赛跑》。

艺术的教案12

  小班艺术术教案:水果真好吃

  [教材简解]

  秋天是个多姿多彩,果实成熟的季节,此时水果这个“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我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水果粘贴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情景式体验活动中,学习粘贴、合理布局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目标预设]

  1.学习在一定轮廓内进行粘贴,进行合理布局

  2.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培养幼儿手部惊喜动作。

  3.体验集体活动的愉快,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合理布局水果。

  难点:画圆形嘴巴。

  [设计理念]

  小班幼儿的绘画仅仅处在乱线、乱点、乱块的涂鸦期。要想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内容是关键,动物与水果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事物,且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其次内容资源丰富、容易取材。所以我设计了这个融认知、情感、表现为一体的美术活动。试图通过创设果园情景,在情景中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幼儿的有意观察引向无意观察,从而主动地掌握难点,主动探索绘画方法。并且以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不像单纯绘画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更为幼儿所喜爱,而且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设计思路]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的水果排队来突出重点,在情景中进行动作模仿来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作画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我还运用了兴趣式指导和渗透式指导法。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画有各种动物动物头像(无嘴巴)的操作纸、记号笔。

  2.每组一份:浆糊、小毛巾及水果纸片若干。

  3.实物苹果、香蕉等水果若干、 男女幼儿微笑的图片各一张;音乐《采果子》

  [活动过程]

  (一)音游:采果子。

  师出示绒布小兔:小兔种的水果熟了,我们一起帮忙采果子去吧。

  师幼在音乐声中采果子。

  (二)局部示范。

  1.熟悉水果品种。

  教师逐一出示水果:这是什么水果?怎么吃?(幼儿张大嘴巴,做“啊呜”的吃状)。

  2.观察幼儿嘴巴笑的样子。

  师:吃了这么多水果真开心,谁笑得最开心呢?

  教师出示范例:刚才我为笑得最开心的小女孩和小男孩拍了张照,你们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幼儿的嘴巴。

  3.师幼探索画嘴巴。

  教师出示小牛头像:听到你们的笑声,小牛赶紧过来凑个热闹,仔细看看它的脸上缺了什么?怎么办呢?

  幼儿尝试添画小牛的嘴巴:在眼睛下方,画一个大大的圆形嘴巴。

  4.教师示范粘贴。

  师:小牛嘴巴好馋啊,怎么办啊?让我们把刚刚采好的水果送给它吃吧!

  教师讲解示范:在小牛嘴巴里整齐地贴上水果,贴满整个嘴巴,水果要多样。

  (三)幼儿创作。

  师:还有许多馋嘴的小动物也来到了小朋友的桌子上,可是他们都没有嘴巴,请小朋友为它们添上嘴巴,然后给他们送上水果。

  (四)幼儿自我介绍并欣赏作品

  讲评:你手里的是什么动物?你请它吃了些什么?他高兴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活动延伸:

  在美术区里继续巩固,并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己制作绘画各种水果。

  小班艺术教案:水果沙拉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的有多种吃法,尝试用水果做沙拉。

  2.感受多种水果组合在一起产生的形式美、色彩美。

  3.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的快乐。

  材料准备:

  一次性桌布、沙拉酱、各种水果(已切成块装进大盘子和一些半成品的香蕉)、小碗、勺子、叉子、牙签、一次性西餐刀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符),果汁、果酱、水果羹图片。

  活动设计:

  一、认识水果,了解、知道水果的多种吃法。

  1.教师出示已做好的水果沙拉,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提问:

  这是什么、里面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吃过水果沙拉?谁给你做的?你所吃的水果沙拉里有哪些水果,什么颜色的?

  2.教师总结:原来水果还可以做成沙拉来吃,并出示图片告诉幼儿水果其实还有好多种吃法(水果羹、果汁、果酱)等,让幼儿了解、知道水果的多种吃法。

  二、了解水果沙拉。

  今天我们班来了客人,我们小朋友都成为了小主人,小主人呀要做美味的水果沙拉来招待我们的客人,你们愿意吗?

  1.了解做水果沙拉所需的主要材料。

  2.了解做水果沙拉所用的`工具及作用

  3.了解做水果沙拉的步骤。(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三、幼儿操作。

  1.进人制作间,观察教师所准备好的水果,说说有什么、什么颜色及形状等,感受其色彩、形状美。

  2.幼儿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操作时的“切”与“拌”,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或品尝,让每位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欣赏与分享品尝。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自己所做的水果沙拉,感受其色彩上及形式上的美,并和其他小朋友、客人一起分享品尝自己的成功果实体验其快乐。

  反思和建议:

  这次周末活动,我请家长们拿来了许多的水果,给我们制作水果沙拉这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其实孩子们对于这个活动并不陌生,在上学期的六一美食节中就有所接触。整个活动,在品尝着自己制作的沙拉时别提有多高兴和自豪了,“这是我自己做的!我回家去要做给爸爸妈妈吃……”。我感觉制作水果沙拉的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是幼儿所喜爱的,并且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能力又能体验到制作的乐趣。

  希望我们以后多开展这类的活动,让幼儿参与进来。

艺术的教案13

  一、设计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与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还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通过简单的舞蹈

  2、能够在整个舞蹈课程学习中,体验舞蹈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合作学习的欢乐,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并喜欢上舞蹈热爱上舞蹈。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三、活动准备

  音频音乐、ppt、、技巧垫。

  四、教学任务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孩子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五、活动过程

  导入:游戏开始让孩子活跃起来想去跳舞,同时可以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我们才能达到一个训练的目的。

  1.准备活动: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分别为吸腿跳4个八拍一组,直腿跳20个为一组。共跳*组(跟随音乐节拍)。

  六、活动延申

  经过幼儿舞蹈《我的身体》的'练习,让幼儿认知到自己的身体。

  七、活动小结

  根据学期开始时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剧目和小的舞蹈组合,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循序渐进,按时保质完成计划.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因为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领悟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她们每一个动作手该怎么做,学习舞蹈只要肯练,日积月累,你终会锻炼出良好的基本素质。

  幼儿舞蹈——《我的身体》教学反思

  舞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学生极为喜爱的一项活动。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他们从小受到美的熏陶,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促进他们快乐地健康成长。没有学过舞蹈的人都会认为:学跳舞是一件很轻松有趣的事。其实在台上跳出一曲优美的舞蹈,在台下就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要求对于成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何况对于从没有接触过音乐舞蹈的幼儿园孩子呢,为了学好一个舞步,学生不断地重复这个简单而又枯燥的动作,而她们的音乐基础决定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那又如何让她们在既不会对学习此舞步感到枯燥,又不会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下,引导她们比较高兴地不断重复练习呢,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她们进行想象联想,并在这样的情境中不断的愉快的重复练习某些基本动作,直到她们练到比较到位比较完美。比如:在练习踵趾小跑步这一个基本动作时,我就创设了“背书包上学去”的情景,“去果园摘苹果”及根据平时的活动,引导幼儿进入“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情境。《我的身体》学习后让幼儿对其自身的身体有所认知。

艺术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愿意参与粘贴活动,感受粘贴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粘贴加深幼儿对国旗的印象,锻炼幼儿手的灵活度。

  3.激发幼儿对国旗的热爱。

  活动准备: 打印好国旗一份,即时贴(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手指游戏,稳定幼儿情绪。

  2.提出上课要求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国旗,知道国旗是什么颜色?上面有几颗星星?星星是什么颜色?(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学习粘贴画

  1)、教师出示国旗轮廓的纸,问这是什么呀?

  2)、教师小结:哦,国旗是红红的对吗?现在老师只把星星粘贴上去,旗子的颜色怎么样让它们变成红红的国旗呢?(引导幼儿说出涂色)

  3、教师向幼儿讲解粘贴的要求

  1)、教师范画,重点突出粘贴时方向要一致。(左右左右、上下上下)

  2)、提问:小朋友们,老师是怎么粘贴国旗上的.五角星?

  4、播放音乐,幼儿操作粘贴

  1)、幼儿动手粘贴,老师巡回指导。

  2)、幼儿任选方法粘贴,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卫生,相互谦让。

  三、结束部分

  1、讲评幼儿作品,让幼儿感受成功。

  1)、今天我们的小画家画的真棒,瞧,果果,伦伦涂的颜色非常均匀、逐一出示幼儿作品,让幼儿欣赏。

  2)、让我们把这国旗贴在我们的展示处,好吗?

  2、幼儿听音乐走出教室。

艺术的教案15

  一、 交往—Hello歌

  目标:培养宝宝学会听自己的名字并作出反应,早教教案。

  过程:今天小宝宝们又跟老师一起来上课了。下面老师点到哪位小朋友的名字,你就把手举得高高的。

  指导要点:家长要引导宝宝学会听自己的名字。

  活动反馈:

  二、宝宝操

  目标: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并培养宝宝的.空间感以及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音乐 粉色包装《hello baby》NO.23

  过程:1、宝宝被动曲伸手臂;2、宝宝被动曲伸手臂;3、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上,妈妈颠腿;4、妈妈站起来抱着宝宝向前走,向后退。大家一起围圈走。

  指导要点:老师指导家长按照节奏进行活动。

  活动反馈:

  三、器械——豆袋

  目标: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豆袋

  过程:1、妈妈引导宝宝感知豆袋。2、妈妈将豆袋子放到宝宝的头上仰头、低头、练习掉落。3、将豆袋举起放手掉落。4、妈妈扶住宝宝腋下双脚踩一踩小豆袋并练习在豆袋上蹦跳。

  指导要点:在身体各部位上面感知的时候妈妈要注意动作轻柔一点、节奏放慢一点。

  活动反馈:家长能配合老师引导宝宝感知豆袋,个别幼儿会乱爬去抢别人的豆袋。

  四、倾倒的乐趣

  目标:培养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加深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宝物袋,玩具若干,球,塑料桶

  过程:

  1、老师出示宝物袋宝宝自由选取玩具,妈妈引导宝宝认知。

  2、宝宝到老师处取小桶,并将桶扣在地上。妈妈引导宝宝自由敲击。

  3、妈妈引导宝宝将玩具装进小桶。

  4、妈妈引导将小桶里面的玩具倒出。

  指导要点:宝宝将玩具装进小桶前,妈妈引导宝宝认知物品。

  活动反馈:宝宝对宝物袋很感兴趣,妈妈积极引导宝宝认知,多数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能自己动手装玩具,一半的宝宝学会了将桶里面的玩具倒出来,一半的幼儿是用手把玩具拿出来,而不是倒出来。

【艺术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艺术教案:等汽车 _小班艺术教案07-15

小班艺术教案:大雨和小雨_小班艺术教案07-05

大班艺术教案:熊与石头人_大班艺术教案07-05

艺术活动教案09-21

大班艺术教案07-05

绘画的艺术教案02-07

中班艺术教案03-24

小班艺术教案08-27

艺术花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