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14 12:58:3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9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 录音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二、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征。(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3、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三、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1、师:真奇怪,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点都不像,那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变青蛙》。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它从泥洞里慢慢的爬出来,伸了伸腿,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碧绿的水草上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产下的卵,慢慢的活动起来,变成了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过了几天,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慢慢变短了,不见了,小蝌蚪变成了一只只非常可爱的小青蛙了。

  3、教师边讲故事边播放课件。

  4、提问: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了什么?

  卵慢慢变成了什么?

  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又长出什么,什么不见了,最后变成了什么?

  5、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6、幼儿为蝌蚪成长卡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7、教师和幼儿共同摆放蝌蚪成长卡,巩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8、游戏:蝌蚪变青蛙。

  四、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1、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

  2、青蛙吃什么?(蚊子、苍蝇和田野里的许多害虫)

  五、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

  (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青蛙是怎样捉害虫的?

  (青蛙的嘴巴里会分泌一种黏液,当看到有害虫时,它就会伸长舌头将害虫粘住吃掉,如果离它远的话,它就会轻轻的跳过去伸长舌头将害虫粘住吃掉。)

  3、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4、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不要做伤害青蛙的行为。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保护它。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通过了解能够看懂天气预报。

  2、简单了解气象台的主要功能。

  3、激发幼儿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纸箱,记录表,幼儿提前回去观看天气预报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预报的温度

  1、 出示天气预报短片。 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天气预报)xx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xx——xx度)你们知道这两个数字代表了什么?(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2、 定格图片,指着说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3、 出示五所城市预报,幼儿独立说出温度情况。

  4、 问:我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那播报天气预报的'阿姨怎么知道的?(气象台的工作人员预测的天气情况)

  (二)了解气象台

  1、 出示青岛气象台图片,介绍气象台。

  2、 在气象台里有许多仪器,叔叔、阿姨就是通过这些仪器了解天气状况的。

  3、 出示仪器图片,温度计——知道每天的温度。风向标——测风力和风向。湿度计——测天气的湿度状况。当然这些仪器预测的天气预报也不是完全准确,有的时候预报下雨,也不是就会下。

  4、小朋友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可以知道全国各地的天气状况,那中央气象台是怎么知道的哪?(各地气象台每天把天气情况报告给中央气象台)

  (三)认识常见天气符号

  1、 小朋友你刚才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你除了看见温度情况,你还看到了什么小符号?

  2、 出示城市预报图片,幼儿认识常见的符号。

  3、 教师随便出示城市预报图,幼儿独立说出天气状况。

  (四)记录预测天气

  1、 了解了那么多城市天气的状况,下面我请小朋友来预测一下明天青岛的天气状况,填在表格的第一行。

  2、 请幼儿上墙前做小播报员,(注意纠正幼儿预测的错误)

  3、 这个表格下面一栏还没有添,小朋友今晚回家看一下青岛的明天天气状况,记录下来,看看和你预测的有什么差别。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球的弹跳高低与气的关系,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2、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乐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几个充好气、完全没气的皮球各几个。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球、引起积极探索的兴趣。

  1、幼儿玩排球游戏。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拍皮球,看看哪个小皮球跳得高。让幼儿先去自己体会一下这个小皮球是什么与什么。而且为什么可以拍起来。

  2、说说自己拍的小皮球。

  教师:你的小皮球能拍起来吗?为什么有的气球拍不起来?

  让幼儿自己去想想为什么气球有分拍的起来和拍不起来,为什么呢?这之间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和教师一起给没气的皮球打气。(不要打得太足)。

  幼儿拿皮球,教师给皮球打气,鼓励幼儿听一听充气的'声音。

  教师:刚刚我们往皮球里打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气呢?

  教师:让幼儿在教师往皮球里打气的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气的存在,为什么有气在里面就会鼓起来?而没气的就焉焉的。

  三、幼儿再次拍球,验证自己想出的办法并再次发现问题。

  1、教师:皮球拍起来了吗?

  (充好了气的就可以拍起来,而没有充好气的就不能拍起来)

  2、教师:我们刚才用的方法正确吗?你们觉得皮球跳的高吗?

  (让幼儿先观看没有充多少的气的皮球体会一下跳的高吗?而充的比较足的皮球跳的高,为什么呢?)

  3、为什么会这样呢?怎么办?

  教师:为什么有些气球没有跳起来?那么充了气后又会跳起来?

  四、幼儿和教师再次给皮球充气,幼儿检查是否给皮球充足气。

  教师:请你们检查一下皮球有没有充足气。

  五、幼儿再次玩球,感受充足气的皮球能够弹跳的很高的现象。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目标:

  1、能仔细观察蝌蚪,初步了解蝌蚪的基本形态及生长过程。

  2、乐于探索,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准备:

  青蛙生长过程资料,蝌蚪若干。

  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种春天里的动物朋友,你猜一猜它会是谁呀?(幼儿自由讲述)

  (2)我们来请它出来好吗?(出示多媒体课件“小蝌蚪”)

  (2)你在哪儿也见到过小蝌蚪呢?它长得什么样?

  2、观察、认识蝌蚪。

  (1)你们喜欢小蝌蚪吗?愿意和它做好朋友呀?老师在每组上都放了一盆小蝌蚪,一会儿请你可以轻轻的走过去,先仔细观察一下小蝌蚪的样子,看看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动的?(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学一学小蝌蚪不同的动态。)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配合身体动作表演一下。

  (3)小结:小蝌蚪长着圆圆的、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着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里一扭一扭的,游到东来游到西,真快活呀!

  3、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什么吗?(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提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它的.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

  (4)小结: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慢慢变短消失,最后就变成了一只青蛙。(边小结变播放多媒体课件)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1)放背景音乐,教师说:“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一个又一个蛙卵。”

  (2)师说:“天气缓和了,蛙卵动起来了,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开心啊!”(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双手环胸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3)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教师和幼儿两腿向后踢)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地更开心了。”(教师带领幼儿学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

  (4)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前腿。”(教师和幼儿伸双臂)四个腿都长齐了的小蝌蚪常常到陆地上去找食物吃。”(学小青蛙抓虫子吃)

  (5)师说:“尾巴慢慢变短了(用手假装尾巴越来越短)终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教师带领幼儿学蛙跳)

  5、提升经验,保护青蛙

  (1)小青蛙有一个很大的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捉田里的害虫)

  (2)小青蛙能把田里的害虫都捉掉,保护庄稼,那如果我们小朋友看到有人在捉青蛙,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来保护青蛙呢?

  (3)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办法,真了不起,请你回去后把你的好办法告诉更多的朋友,好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小灯珠和纽扣电池连接后会亮起来的现象。

  2、在观察、操作中让灯珠亮起来,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对灯珠发光的现象产生兴趣,体验动手动脑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电动玩具。

  2、操作材料:教师一个“大蛋糕”,人手一个"小蛋糕";纽扣电池,小灯珠,硬币等若干;集体记录表及图标。

  活动过程:

  一、出示亮着的蛋糕,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收到一样礼物,猜猜是什么?蛋糕上什么在亮着?为什么会亮?

  二、探索蛋糕亮起来的秘密。

  1、引导幼儿观察小灯珠。

  教师:小灯珠是什么样的呢?

  小结:小灯珠有两条腿、一条长、一条短、它的身体有各种颜色:红色蓝色和黄色。

  2、引导幼儿观察纽扣电池。

  教师:电池又是什么样的'呢?它像什么?它和我们以前见过的电池有什么不一样?(可以及时拿出硬币和电池比较一下)

  教师:看一看它有几面?上面有什么?

  小结:是的,纽扣电池有“+”号面和光面2个面。

  3、探索并交流如何让灯珠亮起来。

  第一次操作幼儿自由探索,重点引导幼儿尝试让灯珠亮起来并观察亮起来的方法。

  教师:小灯珠和电池怎样连接才能亮呢?你们试试看。

  教师:你的小灯珠亮起来了吗?你是怎样做的,让小灯珠亮起来的?

  教师听幼儿表述并记录。

  小结:当我们把小灯珠的两条腿骑在纽扣电池上的时候,小灯珠就能亮起来了。两条腿并排放在纽扣电池“+”号面和光面都不能让小灯珠亮起来。

  第二次操作幼儿有目的的尝试四种连接方式,幼儿再次发现、感知灯珠亮起来的秘密。

  教师:原来小灯珠和纽扣电池的连接有这四种方法,我们自己再试试,看看小灯珠什么时候亮?什么时候就不亮了?

  小结:小灯珠长腿碰“+”号面,短腿碰光面,小灯珠就能亮起来。

  三、感受动手带来的乐趣

  第三次操作游戏:小蛋糕亮起来。

  教师:今天我给每个小朋友也带来了小蛋糕,我们一起动手让小蛋糕的灯珠亮起来吧。

  教师:小蛋糕的灯珠亮起来了,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真漂亮!还有哪些地方有小灯珠会发亮呢?我们一起回去看一看找一找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感受管子的多样性,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乐意大胆探索实验,并根据结果总结出管子的特性。

  3、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寻找自己认为是管子的东西。

  物资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管子;水、豆子等游戏材料;茶杯和茶。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感知管子在颜色、形状、长短、粗细、软硬、光滑与粗糙等方面的不同。

  师:昨天我们小朋友都去寻找管子了,你们找到的管子和老师找到的管子都在这儿,等会请你们找个好朋友一起去用小眼睛仔细地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捏一捏,把几根管子放在一起比一比这些管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1、幼儿操作比较。(教师和幼儿进行个别交流)

  2、互相交流、学习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师:谁来说说,你们发现管子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请两个小朋友一起来回答。(教师引导幼儿从管子的颜色、形状、长短、粗细、软硬、光滑与粗糙等方面来回答。并在过程中发起两两互动或全班互动)

  3、小结。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管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颜色不一样,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形状不一样,用小手摸一摸,有些管子软软的会跳舞,有些管子硬硬的会唱歌。有的摸起来一棱一棱的,有的摸起来光光的、滑滑的,放在一起比一比,还发现管子的长短不一样,粗细也不一样。这些管子真有趣,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它们都有一个一样的名字——叫管子。

  二、了解管子中间空,东西可以通过的本质特征。

  1、通过游戏了解管子中间是空的。

  师:你们愿意和管子做游戏吗?这里有水和管子,等会可以用水和管子做游戏;这里呢,还有豆子和管子,可以用豆子和管子做个钻山洞的游戏;这里还有茶,能不能用吸管喝到茶,能不能用茶吹泡泡呢?小朋友轻轻地去找一个游戏玩一玩。玩过以后可以再去玩一玩别的游戏。

  2、幼儿交流游戏的玩法和自己的发现。

  师: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刚才是用管子和谁做游戏的?你是怎么玩的?

  3、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你们发现了管子的秘密:水、气、弹珠都能从管子里面出来,管子中间是不是空的呢?(空的)管子真奇妙,所有管子中间都是通的,里面空空的。

  三、拓展经验,了解管子的用途

  1、教师: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你在哪里也见到过管子?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2、播放多媒体课件。

  3、小结:日常生活中管子的用处可多了,浴室有、洗衣机上有,空调上有,抽油烟机上也有,汽车上、摩托车上,还有下水道管子呢……它们可以用来通水、通气、通油、通电线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就连我们的身体里也少不了它,比如血管、气管、肠子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共生现象。

  2.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动画片《犀牛与犀牛鸟》;

  2、《好朋友》PPT课件;

  3、共生动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

  1、播放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教师讲述故事。

  1、重点理解: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的。

  2、犀牛鸟帮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虫子,犀牛就不痒痒了。犀牛身上的虫子是犀牛鸟喜欢吃的食物,犀牛鸟就不会饿了。就这样他们相互帮助成为了好朋友。

  二、观看课件,交流经验:

  1、观察共生动物课件中的图片,分小组交流:谁和谁是好朋友?他们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2、将各组发现的各种共生动物的现象汇集交流,看一看各组的发现分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发现,分享、归纳各种共生现象。

  小结:两种不同动物会用自己的本领来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它们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配对游戏:

  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听音乐《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动物的好朋友;音乐停,找到相应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间说一说,好朋友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活动反思:

  在社会活动《好朋友》的教学设计中,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预设活动目标,能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欣赏故事引出活动主题,运用谈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探讨寻找问题答案,引导幼儿参与表演来巩固对知识的习得。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及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表演等形式积极参与、感受活动过程。同伴之间的互动、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幼儿的探索、交流、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活动的过程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足之处是老师的个别指导能否促进幼儿主动有效学习的度掌握的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重点关注。社会活动能否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呼吸的存在和不同,有进一步探索人体呼吸的兴趣。

  2、知道呼吸与环境息息相关,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重难点:了解呼吸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表现。

  活动准备:

  1、教学具:PPT、人手一张小纸条。

  2、场地准备:幼儿U型围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呼吸的存在。

  1、教师演示,引导幼儿观察纸片的变化。

  2、交流:小纸条怎么了?为什么小纸条会动?

  二、感受交流,体验呼吸的重要。

  (一)现场感受:屏住呼吸。

  1、要求:幼儿捏住鼻子,闭住嘴巴,屏住呼吸。

  2、交流:屏气时你有什么感觉?

  3、小结:每个人都有呼吸,呼吸对每个人很重要。

  (二)交流讨论,认识呼吸。

  1、出示图片,交流:哪些时候需要呼吸?

  2、播放视频,对有争议的事情采用进一步事实验证。

  3、小结:人无时无刻都在呼吸。

  三、实验对比,感受呼吸的不同。

  (一)实验对比:小呼吸和大呼吸。

  1、要求:怎样的呼吸才能使小纸条飘得高,飘得时间长?

  2、幼儿操作,交流实验发现。

  (二)观察图片,听辨声音。

  1、出示图片,引发讨论:做这些事的时候,什么时候只要小小的呼吸?什么时候需要大大的呼吸?

  2、播放声音,引发猜测: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3、教师以朗诵诗歌的方式边看PPT边小结。

  三、回归生活,了解呼吸与环境的关系。

  1、出示雾霾图片,引发交流:为什么会有雾霾?保护环境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2、鼓励幼儿争做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同材料放进罐宝宝,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会并制作响罐。

  3.体验用响罐打节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罐宝宝,PPT课件

  2.各种操作材料:沙子、沙子、树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了,小罐子宝宝也想去表演唱歌,可是,它自己不会发出声音,谁能想想办法让小罐子宝宝发出声音?

  二、展开部分

  (一)初步感知

  师: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让手中的罐罐发出声音,然后把你的办法告诉我。(幼儿自由探索)

  (二)再次感受

  师:老师这还有更神奇的罐罐(一个放有沙子罐罐)

  ,他自己会唱歌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

  师:哎?为什么这只罐子宝宝会发出会这样呢?

  小结:原来有声音是因为里面有东西了。

  “老师这里有很多的物品,也想帮罐罐唱歌呢,我们看看都有什么呢?”大家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是什么感受。

  三、制作响罐

  (一)那它们放进罐子里会发出什么不一样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响罐,教师及时指导

  (二)根据声音找朋友

  1.现在小朋友的罐子宝宝都会发出声音了吧?那听一听你的罐子宝宝的声音和其他小朋友的罐子宝宝的声音一样吗?

  2.那我们为他来找一找好朋友,找到朋友组织幼儿顺序的坐好:()树叶罐罐坐一起,沙子罐罐坐一起,石头罐罐做一起)

  四、响罐演奏

  师:我们都有了会唱歌的罐罐,那我们和罐子宝宝一起参加音乐(师幼一起没有规律的乱摇罐罐)师:看来呀没有规律的乱摇一点也不好听,试一试,我们怎样摇罐罐唱的歌才好听呢?

  教师:有规律的`摇罐罐,声音就好听多了,分组演奏会不会更好听,我们来试一下。

  五、延伸活动

  教师:谢谢小朋友和罐子宝宝一起演奏出这么好听的音乐,我们还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哪些物品也能帮助罐子宝宝演奏出更好听的音乐。

  小班科学《会唱歌的罐罐》课后反思

  《会唱歌的能罐》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我用拟人手法的将普通的罐子比喻成继子宝宝,让幼儿更愿意亲近这些他们,并在维持纪律时让小朋友保护好他们。在活动中设置了音乐会的情节,让小朋友更加感兴趣,并且帮助了罐子宝宝,幼儿整节课都很投入,并且意犹未尽。

  活动中我采用了“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操作结果。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比较瓶宝宝中放入米、白芸豆、棉花后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了瓶宝宝中放入不同的东西摇晃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不足点:

  在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性格特点。以致于在装罐罐的时候以及罐子唱歌的时候幼儿表现的兴奋的现象,纪律控制的不是特别的好。以及后来音乐会的设置时间有点仓促,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让自己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