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3-05-14 15:44:09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在教学中确定的教学难点是: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结合了学情)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随机认识甩、脑袋。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生:我就画了只小蝌蚪,先画一个大大的脑袋,涂上青灰色,再画一条长长的尾巴,在甩来甩去。

  生:我画了很多小蝌蚪在快乐地游。

  生:我画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生注意到了体形的变化,但是没有注意到颜色的变化。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文章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⑴ 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⑵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⑶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⑴ 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⑵ 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 数量 样子 干什么

  ⑴ ( )有( ),大象( )( )

  ⑵ ( )( )( )( )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也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

  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

  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整幅的跨页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

  一群

  脑袋

  黑灰色

  甩着

  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长出后腿

  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三课时

  (一)看图、读全文,小结课文内容。

  1.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生字、识记字形、组成词语、指导书写:

  1.请学生在黑板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不是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碧:第四笔是提

  (三)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一、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四、教学准备:

  ppt词卡头饰

  五、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六、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请小朋友大声把课题齐读一次。

  生:17,小蝌蚪找妈妈

  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还记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瞧,我们的小蝌蚪太调皮了,把我们的生字宝宝都藏在荷叶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跃跃欲试)行!

  (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

  (学生活动:1、抽查2、齐读)

  【评析:用挂图展示蝌蚪与青蛙的不同,更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一探究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二)、视频展示,形象感知

  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

  生:想!(一探究竟的愿望再一次并激起)

  生: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视频!边欣赏边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遇见了谁?

  (评析:通过看视频,学生不仅形象的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也直观的了解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学生想走近文本的欲望再一次被引发。)

  (三)、走进文本,有所侧重

  1、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师:小朋友看得真投入,小蝌蚪找妈妈时遇见了谁?

  生:鲤鱼,乌龟。

  师:真棒!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们都说了什么?

  生:想!(走近文本的欲望被激发)

  师:那小朋友赶紧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吧!在读的过程中请小朋友标出自然段!

  师:瞧,我们的小蝌蚪都被你们的读书声吸引过来了(出示小蝌蚪的图片)。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小蝌蚪的长什么样?

  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师:他们在干嘛?

  生:游泳

  师:怎样的游泳啊?

  生:快活的,甩着尾巴。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师:读的真好,小朋友你们看小蝌蚪在水里游的多自在啊,我们课文中有一个词,你们能找到吗?

  生:快活

  师:找的真对,那你们能用“快活”说一句话吗?(培养学生由词到句的能力)

  生1:今天,我很快活!生2:小鱼在水里游的真快活!

  2、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说的真好!小蝌蚪快活的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

  生:鲤鱼阿姨(师出示鲤鱼的图片并指导学生进行画面观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它们跟鲤鱼阿姨说了什么呢?

  (生回答,师出示它们的对话,生分组分角色来朗读)

  师:读的很好,请小朋友认真的观察一下课文的插图,小蝌蚪是怎样游向鲤鱼阿姨的?

  迎上去(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生读)

  师:那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小蝌蚪是“迎上去”不是“冲上去”?

  生:小蝌蚪有礼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出示词卡(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蝌蚪终于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了妈妈的样子,高兴极了,他们连忙小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小朋友们,他门为什么要追上去呢?(比较追上去和迎上去。出示图片)

  生:因为乌龟有四条腿

  生:因为乌龟是宽嘴巴

  师:小朋友回答得都很正确,他们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于是高声叫着——

  生:妈妈(引导学生读出激动,高兴的心情)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出示词卡(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分角色朗读。

  3、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和乌龟大叔指导让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模样,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接下来他们又遇见了谁呢?请小朋友们跟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并把青蛙妈妈的样子用横线标注出来。

  ①谁能说一说青蛙的样子?出示词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出示青蛙图)

  生:是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肯定是无比的激动,谁来读读小青蛙跟妈妈说的话?

  生:妈妈,妈妈。(师引导孩子读出激动的语气)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拓展学生思维,学会爱的表达)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你们知道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

  师:用笔将这些句子划下来,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找哦!(生活动,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3:“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4、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①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他们的身体也跟妈妈变得一样了,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跟妈妈会到哪里去吗?(贴图五)请同学认真的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介绍青蛙知识,出示人类捕杀青蛙的图片,让孩子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整理一下。

  师、生: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后……(师边说边用箭头将贴图相连,并在箭头上板书“先”“再”“接着”“最后”)

  (同桌相互练说)

  师: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反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吧!(自由读全文)

  【评析:在引导学生感悟教材内容时,老师对教材的整合独具匠心。避开学生早已熟悉的“怎样找妈妈”的内容,引导学生先与小蝌蚪和青蛙交朋友,感知他们的样子,再感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样学生始终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找变化点,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演解说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达到了锻炼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

  七、课外练习,拓展延伸

  前段时间,老师发现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在养蚕宝宝,请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仔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变化过程,并用笔记录下来。

  【评析:在引导孩子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然后在把知识迁移到具体的生活中,鼓励孩子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使得学以致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总结】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文学作品。全文围绕“找”这个中心展开的。班级的植物角刚好有活体,为这节课的展开带来了更好的效果,小朋友的兴趣很大。

  “这么可爱的小蝌蚪,他却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帮帮这个可爱而可怜的小蝌蚪好吗?引入主题,幼儿颇有兴趣的开始听我讲故事。由于小蝌蚪遇到的“妈妈”比较多,故事情节较长,我采取了分段教学。当小蝌蚪每次遇到一位“妈妈”,我就开展情节教学,让2位小朋友分角色表演,用这样的节教学方式,不仅让幼儿完整的说完一句话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积极参加活动的愿望。通过幼儿喜形于色的表情中,我知道他们很喜欢这节课,当小蝌蚪再次遇到其他的“妈妈”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开演”了。

  整个活动的不足之处,我觉得在时间的安排上有点不紧凑,当我要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时候,幼儿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