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15 09:51:42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蔬菜分类

  2、Ppt课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有一个蔬菜大棚里种了好多好多的菜,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都种了些什么菜呀?

  二、展开

  ppt课件—蔬菜分类 ,图片演示: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那些蔬菜?

  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

  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2、我们先来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组成的?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几部分组成,那么你能猜出老师说的谜语吗?

  4、猜谜语:

  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

  (西红柿)

  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

  (颜色、形状、皮是怎样的、还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

  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

  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

  (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胡子)。

  5、谜语:

  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我们人人都爱它。(萝卜)

  说一说萝卜的样子?

  (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

  师告诉小朋友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

  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民间自古就有萝卜是土人参之说。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6、看图中有哪些蔬菜?

  (白菜、菠菜、油菜)

  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

  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

  7、这是什么 ?

  (土豆也叫地蛋或马铃薯)

  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

  小朋友告诉老师,我们平时吃的是土豆的哪一部分呢?

  8、我们来玩一个强大游戏好不好,看谁答的又快又对。

  问题: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2)哪些蔬菜既能当水果吃又能当蔬菜吃?

  (3)为什么称萝卜为土人参?

  (4)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

  (5)为什么要小朋友们多吃蔬菜?

  三、总结

  欣赏:奇妙的蔬菜造型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颜色的兴趣。

  2、能在生活中找到红色的物体,巩固幼儿对红色的认识。

  3、认识红色,学习词语:红色。

  活动准备

  1、一个小布袋(布袋里装有一块红色的小方巾,一只红色的蜡笔,一个红辣椒)一张红色宝宝的卡片。

  2、幼儿每人一支红色的蜡笔,一个红苹果。

  3、幼儿用书:《认识红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1、师:有一个小宝宝,它有一个神奇的布袋,它的布袋里能变出许许多多好玩的东西。

  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

  2、师展示红色宝宝的卡片,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红色。

  (1)师:这就是拥有神奇布袋的小宝宝,它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中宝宝的自我介绍吧!

  (2)点击幼儿用书P9红色宝宝,学习词语:红色。

  二、游戏:神奇的'布袋,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红色。

  1、师:红色宝宝的布袋里能变出什么东西呢?让我们来一起变变吧!

  2、教师邀请幼儿依次从布袋里拿东西。

  (1)当第一名幼儿拿一件物品后,提问:布袋里变出的是什么呀?它是什么颜色呢?

  (2)当第二名幼儿拿一件物品后,教师放慢语速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拿出的物品颜色,

  加深幼儿对红色的认识。

  (3)当第三名幼儿拿出一件物品后,幼儿对其他小朋友说:这是一个红色的××。

  三、点击幼儿用书P9空白处,引导幼儿观看方框李的红色物体,巩固认识红色。

  1、观看画面,引导幼儿用短语说出:红色的衣服,红色的皮球,红色的积木。

  2、师幼共同讨论:在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哪些红色的物体呢?

  四、点击幼儿用书P9空白处,引导幼儿观看苹果树,向幼儿说明题议,幼儿完成练习。

  1、引导语:小朋友,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苹果树老爷爷给我们带来了好吃的苹果。

  但是,在吃苹果前,苹果树老爷爷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要先完成才能吃苹果。

  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苹果树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题。

  (点击幼儿用书苹果树,听听苹果树的问题)

  2、涂色,幼儿给苹果树上的苹果涂上红色。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敲鼓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探索活动,感受物体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3.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探索发现。

  活动准备:

  鼓与鼓槌、纽扣、回形针、小玩具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敲击鼓面,对声音产生的原因有探索兴趣。

  (1)教师:新年快到了,人们敲锣打鼓,迎接新年的到来。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大鼓,我们一起来敲一敲,听一听。

  (2)引导幼儿说出小鼓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提问:敲击小鼓,你们听到了什么?

  2.通过将多种材料放在鼓面上探索,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1)提问:声音能用耳朵听,能用眼睛看吗?

  (2)观察敲击下纽扣在鼓面上跳动的现象。教师:请你们把一粒纽扣放在鼓面上,然后再敲一敲,看一看。

  (3)请幼儿再将回形针、小玩具等放在鼓面上,观察敲击使物体上跳动的现象。

  (4)请幼儿把自己的小手放在鼓面上,感受敲击鼓面的振动现象。

  3.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经验,引导幼儿说出看见了物品在振动,听见了“咚咚咚”的声音。提问:

  (1)敲击小鼓,你们的眼睛看见了什么?耳朵听见了什么?

  (2)没有敲小鼓时,你们的眼睛看见了什么?耳朵听见了什么?

  4.引导幼儿围绕“鼓面为什么会动”“不敲鼓的时候鼓面会不会动?”进行讨论。

  (1)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2)总结:原来我们敲小鼓的时候,引起了鼓面的振动,我们的耳朵就听见了声音。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了解风速的不同。

  2、愿意积极交流自己对风的印象,了解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活动准备:风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师:看,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什么?(风车)

  师:风车可以转吗?风车为什么能够转起来呢?

  师小结:原来是因为有风吹着,所以风车就转起来了!

  二、尝试用不同的风力转动风车,感受风力的不同对风车的影响。

  1、引导幼儿用身体制造出风。

  师:怎样用我们的`身体制造出风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制造出风。

  如:用手扇出风。

  3、引导幼儿用嘴吹气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风带动风车转动,观察风力不同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师:你每次用嘴制造的风力大小一样吗?

  师:风车转动的情况一样吗?怎么不一样?风力大小和风车转的速度有关吗?

  师小结:当我们风吹得大,风车就转得快,风吹得小,风车就转得慢些。

  三、通过故事,了解风力大小对事物产生不同变化。

  1、教师讲述故事。

  师:风力大小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风娃娃的故事》。

  师:故事中风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它都做了些什么?你喜欢风娃娃的哪些事呢?不喜欢它做的哪些事?(教师根据孩子们对故事中的风进行小结)

  2、迁移幼儿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自己对风的印象。

  师:你还见过哪些风?他们怎样?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四、了解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观察哪些是有好处的风,哪些是没有好处的风。

  师:你喜欢图片上的哪些风?不喜欢哪些风?为什么?

  师:我们怎样可以减少不好的风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加强天气监测并及时预报,提醒大家在不好的风来之前做好防范措施,还可以在我们多植树,树能够挡住一些风,这样带来的危害就更小。

  2、教育引导小朋友从现在开始要学好本领,想出更多的好办法让风比现在更加听话、更有用、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师小结:生活中有一些会对我们生活带来危害的风,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知识,防止不好的风破坏我们的生活。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盐水》老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常见、熟悉的现象沉浮入手,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幼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材料选择合理有效

  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思考。此活动我们尝试了多种材料,如小番茄、山芋、莴苣这些材料在盐水中很容易浮起来,对盐越多浮力越大,很难让孩子感知,而土豆块虽实验现象也是比较明显的,但由于是切开的很容易吸收盐份,浮起来的土豆块吸收盐后又会沉下去,这里面的知识很多,对孩子来说不易理解,反而会让孩子混肴。最后我们选择了葡萄,葡萄的色、形对幼儿更具诱惑力,更重要的是实验操作结果明显。能帮助幼儿发现实验现象,了解科学知识。其次提供水的多少、勺子的大小都不能随意,这样才能体现科学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材料的准备不容忽视,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材料的投放是一门艺术,如果能巧妙的投放安全、适量和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材料,那么科学活动一定会让幼儿感到更精彩。

  二、活动过程自主开放

  老师创设了宽松的环境氛围,积极为幼儿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多途径的引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与材料积极互动,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首先让幼儿知道葡萄在水中是沉的,然后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让葡萄浮起来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之后,老师又故弄玄虚的施以魔法让葡萄在另一只杯子中浮起来,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到杯中的水上,这不仅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而且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接着进行了两次实验,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尝试中发现现象,然后再揭示其隐含的科学知识。一次次的实验让孩子获得了一次次的惊喜,他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欲望。

  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两次实验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孩子们自主组合、合作默契。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老师运用了一些启发性、开放式和递进式的提问。所有的实验结果及其隐含的科学知识都是和幼儿一起归纳得出的。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经验迁移激发兴趣

  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相应的科学经验后,将话题延伸到自然界的现象中(死海之谜),让幼儿了解更多与此活动相关的科学知识,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渴求。活动结束时,教师又将幼儿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一是材料的迁移(葡萄—土豆),其次是大、小土豆块在同一盐水中的不同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使活动终而不止。整个活动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培养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的爱好、情感和态度,重在激发幼儿的发现兴趣和探究欲望。最后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思路: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所以我选择生活中孩子们常见而又感兴趣的大树作为活动题材。让幼儿通过一些自然物来测量大树的粗细,通过教师准备的材料如卷尺、纸条、绳子,进行操作和探索发现结果,让幼儿在操作探索中思考。

  活动目标:

  一、 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树的粗细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测量的结果进行排序。

  二、 在测量活动中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任务,让幼儿体验到伙伴间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重点:

  重点是正确掌握用自然物测量树木粗细的方法,以及对树木进行排序。

  活动难点:

  掌握用绳子测量的方法。

  活动准备:

  提前创设了适合本次活动主题的环境:自制四棵粗细差异不太明显的树并标有1—4的序号;测量用的工具:卷尺、长纸条、绳子;每组一张测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 播放音乐《郊游》,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扮演小司机做开车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 课程主体:

  (一)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说出这四棵大树有哪些地方不同

  教师:小朋友们看我们这里有几棵大树?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儿回答(有四棵大树,它们有的粗有的细,它们身上的数字不同……)

  教师:你们说这四棵大树哪棵最粗哪课最细呢?

  幼儿回答(三号大树最粗,一号大树最细。)

  教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幼儿回答(用眼睛看出来的)

  教师:有的小朋友说是用眼睛看出来的,老师告诉你们这种方法叫目测,可是在两棵大树粗细差距不明显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实用了,那谁知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大树的粗细呢?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说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

  教师讲解每位幼儿想出的好办法。引导幼儿说出用各种自然物去测量树木。

  (三)教师为幼儿准备几种测量工具(卷尺、长纸条、绳子)还有记录结果的笔和记录表。

  1.幼儿自主的去选择测量工具,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和研究如何去使用自己手中的测量工具,并会把测量结果正确的记录下来。

  教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测量大树的工具,现在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测量工具,我们分组去进行测量,测量以后你们小组的几名成员一起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比一比几号大树最粗,几号大树第二粗,几号大树第三粗,几号大树最细。

  2.注意让幼儿在测量的同时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体验到伙伴间合作的乐趣。

  (四)教师总结幼儿的测量结果。

  教师:现在我来检查一下看哪组小朋友测量后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

  三、 活动延伸:

  教育幼儿要学会保护树木。教师为幼儿提供测量工具,带幼儿到户外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练习。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大树的粗细,现在我们拿着自己的测量工具到外面去给我们幼儿园的每一棵大树量一量,比一比哪棵大树最粗,哪棵最细,好不好?(带领幼儿去户外进行测量)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设计安排。按照《纲要》的指导精神,使活动环节紧紧围绕教学活动目标,注重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的发展与提高。

  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精心设计的自然环境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目测观察法有的放矢,在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由探究环节,教师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幼儿在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或帮助同伴操作过程中有不同的体验。师生互动自然而默契。自由宽松的探究环境使幼儿身心放松,在参与合作互助的气氛中逐步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

  在每一小结中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进行适时适当的讲解或指导,使幼儿的态度、情感、技能上有所发展。幼儿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帮的关系,营造了一种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互相合作的学习气氛。

  本次活动存在许多不足。教师语言语调有时把握不当,语言组织的不够灵活;在幼儿选择测量工具尺子时对尺子的刻度使用方法上欠缺讲解,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改进的。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2-2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1-0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7-05

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2-14

科学活动教案4篇03-12

科学活动教案3篇03-1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3-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