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16 09:54:3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集锦十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活动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蚂蚁搬食物回家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五、活动过程

  找幼儿园内或园外蚂蚁较多的地方(场地宽阔、安全),能看到蚂蚁巢穴的人口。活动前先在四周撒上蚂蚁爱吃的食物,如米饭、小果皮、饼干等。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

  (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点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相当有兴趣。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大点的孩子基本可以自己完成整个过程,小一点的孩子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种在玩中学习知识的目标正是我想达到的。纵观整个过程,探索的意义无处不在,只是在科学知识方面应该再加强一些。教师在设计这个活动时如果再能加入面粉,沙子,木块之类的材料效果应该更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驰名海外,哪四大发明呢: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还有造纸术。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养成珍惜纸张、知道环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纸”为出发点。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幻灯片,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2、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想请你们来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

  幼儿:纸

  二、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用途。

  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纸有什么用途吗?在平时,我们怎样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纸等。

  三、通过PPt,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及制作过程。

  师: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商店里买来的、工人叔叔造出来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纸过程图及蔡伦图片,教师边看图边讲述)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四、讨论:怎样节约用纸。

  师: 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纸的地方也很多,浪费也很大,有什么办法可以节约用纸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五、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师: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纸,现在先来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纸呢?

  教师介绍各种各样的纸。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也说了很多节约用纸的方法,那请你们利用这些纸来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点评。有的小朋友用废纸折出了许多漂亮的东西,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 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将废纸剪出了美丽的花,将废纸变废为宝。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

  活动反思:

  纸是小朋友最常见的学习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费的。为了让孩子们珍惜和爱护纸,这次活动的作用相当的大,孩子们在活动中观看了有关浪费的资料和数据,在他们心里有了一定的准备,然后发散他们的思维:“怎样珍惜我们的纸?”孩子们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们都动了脑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办法,当然也有不少的好点了,再让他们把点子运用实际,动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着孩子的“精心设计”,老师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小百科:纸,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包装、卫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纸、复写纸、卫生纸、面纸等等,由于纸的发明和推广,才使人类可以不再用泥、石、木、陶、金属等材料记录文字或图画,也使古代大量信息得到传播和保存。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兔子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

  2、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丰富词语: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二、活动准备:

  小兔一只、一个萝卜、一棵青菜、一把青草、兔毛毛衣一件。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小兔子的游戏,今天老师把真的小兔子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大家高兴吗?

  教师出示实物兔子,让幼儿观察一会。提问:(1)、小白兔的头上都有什么?(2)、它的嘴是怎样的?嘴边还长着什么?(丰富词语:三瓣嘴)(3)、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毛是什么颜色的?谁来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样的'?(丰富词语:毛茸茸)(4)、小白兔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小白兔的身体下面有什么?(5)教师把小白兔抱起来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四条腿一样长吗?(6)教师把小白兔放在地上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语;蹦蹦跳跳)。

  教师小结;兔子的头上有两只长长的耳朵、白兔还有红红的眼睛、上嘴唇中央有条裂缝、所以我们叫它三瓣嘴,嘴边还有胡须。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体后面有条短尾巴,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

  二)、让幼儿知道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提问:谁知道小白兔爱吃什么?谁来喂喂小白兔?请几位幼儿给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萝卜。

  兔子长大了有什么用呢?教师出示兔毛制品让幼儿认识。让幼儿知道兔子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小动物,从而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兔子。

  (三)、教师说:小白兔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念首儿歌给它听,它一定会很高兴的。

  教师先念一遍,然后教幼儿念。(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眼睛,毛儿白,爱吃萝卜和青菜。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跑得快。)从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小兔的认识。

  (四)、教师说:今天我们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兴。

  下边我们学小白兔跳好不好?幼儿随教师学小白兔跳出教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关注西红柿的生长,了解西红柿的生长过程。

  2、学会区分生熟西红柿。

  3、乐意参加劳动,对劳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收拾整理好种植园地

  2、西红柿秧苗、铲子、水桶。

  3、《西红柿生长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围绕西红柿谈话,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

  师:"你吃过西红柿吗?你知道西红柿长在哪里?"教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去栽西红柿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吃自己种出来的西红柿了。你愿意去栽西红柿吗?

  二、栽西红柿将幼儿带到种植园地

  1、教师示范讲解移栽西红柿的方法。

  2、幼儿劳动,教师参与指导。

  3、为西红柿浇水。

  三、组织幼儿回活动室进行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表,讲清要求。

  2、幼儿进行记录。

  四、锄草(西红柿成活后进行)

  1、引导幼儿认识杂草,学会从根、茎、叶的不同来区分杂草与西红柿。

  2、组织幼儿为西红柿锄草。(提醒幼儿不要弄断西红柿的`枝和叶、不要弄脏衣服和鞋子)

  五、采摘西红柿。

  1、引导幼儿观察西红柿的果实。

  师:"西红柿的果实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它们的颜色为什么不同?"

  2、采摘西红柿。

  提醒幼儿要摘熟的西红柿,别把生的西红柿摘下来。

  3、品尝西红柿。

  将采摘下来的西红柿带到教室里清洗干净。

  师:"西红柿有那几种吃法?"(幼儿自由讨论并交流)将西红柿切成片状让幼儿品尝,

  师:"今天吃的西红柿是谁种出来的?西红柿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好吃吗?"

  记录活动:

  从移栽到收获西红柿的整个过程中,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西红柿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西红柿生长记录表》中。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活动,发现肥皂的变化。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活动,产生愉快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组操作用具:

  A、筷子、干净的小空瓶、空心管。

  B、用过的表面光滑的肥皂、牙签。

  C、各种肥皂和塑料小刀。

  D、肥皂薄片和动物模具。

  E、脸盆、肥皂和水、肥皂水。

  活动过程

  1、讨论过程:我们都来说肥皂

  师:小朋友,你有没有看到过肥皂?你看到过的肥皂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幼儿自由发言)

  师:呀!你们真棒,知道肥皂这么多颜色和形状。那你们有没有用小鼻子闻过肥皂呀?它有什么气味?(幼儿回答后)

  师:你们说得真好。有的肥皂还有点药味呢,叫药皂。

  师(小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还有好多气味。

  2、探索操作活动 肥皂变变变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和肥皂玩玩变变变的游戏,好吗?

  (1)熟悉材料

  师:看看你们桌上有些什么材料?

  (2)熟悉操作常规要求

  师:在玩的时候请你们先看看你原来的肥皂是什么样子的?等你用这些材料玩过之后它变得怎么样了?要小心桌上的材料和工具。特别是塑料小刀和牙签,别弄到小朋友身上,在玩水时,要当心别弄湿衣服。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讲请小朋友讲讲你刚才是怎么样玩的?肥皂变得怎样了?

  教师小结: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肥皂这么多的`变化,有的变小了,有的变滑了,还有的在材料的帮助下变成其他的样子。

  3、游戏活动:吹泡泡

  师问:那这些肥皂水有什么用呢?

  师:那我就一起来吹泡泡吧。

  A、集体学吹泡泡

  B、幼儿来到操场上吹泡泡、玩泡泡。

  活动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孩子们在洗手时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净,而感兴趣的是搓出来的泡沫。因此,仅用看看、问问、猜猜的方法认识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又不能达到发展幼儿思维的目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使幼儿发现肥皂的外形特处和用途。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各种感官司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3.通过吹泡泡活动,增添幼儿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药皂、婴儿皂每组一份。

  2.脏手绢若干,脸盆四只。

  3.吹泡泡玩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尝试一: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外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1.请小朋友试着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

  2.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司进行尝试。

  3.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4.师生共同部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味道。

  (二)尝试二:洗手间

  1.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师提问:手绢脏了,你们能把它变干净吗?

  2.幼儿尝试洗手绢,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洗的过程中手绢和水的变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讨论:肥皂的用途。

  4.总结。

  (三)尝试三:游戏“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儿动手尝试,引导并鼓励幼儿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洞洞,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洞。

  2.发散思维,能用身体动作变出洞洞。

  3.体验找洞洞的乐趣。

  活动过程分析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洞洞

  师:我是一个魔法师,我的魔法会变出各种各样的宝物。这里有个魔法箱,箱里有许多宝物,怎么才能拿到呢?谁来试一试?

  幼:把手从箱子里伸进去

  (幼儿摸出一只袜子)

  师:这是什么?

  幼:袜子

  师:你们都穿过袜子吧,从哪里穿进去?

  幼:从洞洞

  师:用你们的小手来试一试,钻一钻

  (教师拿袜子绕一圈,每个幼儿都试着钻了钻)

  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拿出一个纸杯)

  师:这是什么?

  幼:纸杯

  师:纸杯上面有洞洞吗?这个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

  幼:装水、装饮料

  师:我的魔力不太够了,请一个小朋友帮我一下,对着我的收吹气

  师:看,我又变出一样东西,纸上面有洞吗?可不可以变出一个洞来呢?怎么变?

  幼:把纸的中间剪开

  师:我们可以在纸上剪一个洞,看我再变,变出一张有洞的纸

  师:还可以怎么变出洞?

  幼:撕纸

  师:还有一种方法,你们看好了

  (教师将纸卷起来)

  师:你们看,这是不是一个洞,它像什么?

  幼:像望远镜

  师:看看我们刚刚变的洞洞,有可以装水的洞、有可以钻进钻出的洞洞,还可以用纸变出洞洞。用魔术师引入,吸引幼儿注意。幼儿的个别操作也增加参与的兴趣

  摸出一只袜子时,孩子们很开心,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东西

  教师拿袜子绕一圈,让每个幼儿都把小手伸到洞里试试,幼儿非常开心。

  已经摸了两次,小朋友有些厌倦,这时让幼儿对着手吹气,让幼儿有东西是自己编出来的感觉,再一次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来。

  纸变洞洞有创意,因为纸上没有现成的洞,需要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变出一个洞来。

  幼儿只想到一种方法,教师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向幼儿展示还能将纸卷起来做一个洞洞。

  此处如果教师再深入引导,让幼儿自己将纸卷起来会更好

  二.寻找生活中的洞洞

  师:魔法师的好朋友变出了更多的洞洞,这些洞洞藏在哪里呢?我们来找一找

  (第一张PPT有树洞、地洞、树叶上被虫子咬的洞)

  师:(指树洞)哪里有洞洞?

  幼:树上

  师:数上的洞叫树洞,谁会住在树洞里?

  幼:小鸟、松鼠

  师:(指地洞)哪里有洞洞?

  幼:地上

  师:谁会住在地洞里?

  幼:蚂蚁、老鼠

  师:(指叶子)这上面有洞洞吗?洞洞从哪里来的?

  幼:被毛毛虫咬的

  师:大自然有好多洞洞

  (第二张PPT,有甜甜圈、藕、蛋卷)

  师:(指甜甜圈)这是什么?上面有洞吗?

  幼:甜甜圈,有一个洞

  师:(指藕)这个上面有洞洞吗?只有一个吗?

  幼:有许多洞洞

  师:(指蛋卷)这上面有洞洞吗?在哪里?谁来指一指?

  师:好吃的东西里也有洞洞

  (第三张PPT:插座、剪刀、皮球、门)

  师:还有洞洞呢,快看,洞洞在哪里?

  师:(指插座)这个洞洞教师里有吗?这个洞洞能用小手伸进去吗?

  幼:不能,会触电

  师:(指剪刀)剪刀上也有洞,有几个?

  幼:两个,小手放进去的地方

  师:(指皮球)皮球上有洞吗,这个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

  (教师拿着皮球给全班看)

  幼:打气的时候从洞里打

  师:(指门)门上有洞洞吗,在哪里?

  幼:有,猫眼

  师:哦,有看人用的猫眼,还有没有洞洞?我们把图放大了看哪里还有洞洞?

  幼:钥匙孔

  师:原来,不仅在大自然里,在好吃的食物上,我们的生活用品中也有许多洞洞让幼儿看图片,寻找大自然中的洞洞,如果思路再开阔一些会更好

  叶子上的洞洞很出奇,跳出平常的思维圈

  第二张PPT都是吃的东西,并观察每样吃的有一个洞洞,洞洞是不是一样多

  指蛋卷的环节,如果让幼儿描述会更好,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不再局限于指出洞在哪里就行

  第三张PPT里的东西教室里都能找到,我认为直接拿实物给幼儿看并让他们亲手摸一摸,找一找会更好

  三.寻找身体上的洞洞

  师:我把洞洞变到了你们的小脸上,快看看脸上有洞洞吗?

  师:鼻子上有几个洞洞?师用来干什么的`?

  幼:2个洞,用来呼吸

  师:看看,左边一个洞,右边一个洞,耳朵上的洞洞有什么用?

  幼:耳朵可以听东西

  师:你们的嘴巴有洞洞吗?这个嘴巴的洞真大,能不能变小

  师:脸上的洞洞有的大,有的小,他们都是有用处的。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可以变洞洞吗?

  (幼儿变望远镜、双手、单手)

  师:我们身体能怎样变出洞洞?请两个小朋友合作变出大洞洞

  (幼儿手牵手变出洞洞)五官上的洞洞观察还不够,还再加入这些洞洞能不能堵住这一概念会更好

  说嘴巴变大时,全班幼儿发出很大的声音,这时教师让他们将嘴巴变小,声音立刻没了,比维持纪律管用。

  四.游戏,小猪钻洞

  师:你们看谁来了

  小猪:你们好呀,刚刚看到你们变出了许多洞洞,想和你们玩个钻洞洞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找个空地方,快快变出一个我小猪能钻进去的洞!游戏结束小朋友很开心,同时也让所有幼儿参与到课堂中来。幼儿的创造了也在此体现

  :本活动从幼儿的生活中来,从幼儿的兴趣中来。从始至终,幼儿表现了极大地兴趣。从自然、食物、生活中找洞洞的分类较清晰,环节合理,达到教学目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声音

  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生成: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发现更多生活中各种各样声音。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

  3、录音机,有"牛、羊、下雨、洗衣机、小蜜蜂、公鸡"的图片

  活动过程:

  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

  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3、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

  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

  唱一唱:《模仿声音》的歌表演

  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

  小班幼儿对声音非常感兴趣,教师抓住幼儿特点,将生活中有声的现象集中在一起,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听、玩、说、看、唱、猜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愉快地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1、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孩子的情感及表达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2、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如入场后玩具及展台的布置给幼儿以美的视觉效果,幼儿主动探索玩具发出的声音又充分调动了幼儿听觉、触摸觉等。

  3、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幼儿游戏,能更进一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4、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倾听各种玩具和乐器的声音,到第二环节,能回忆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到第三环节分析性地倾听各种声音,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2-2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1-0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7-05

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2-14

科学活动教案4篇03-12

科学活动教案3篇03-1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3-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