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2 09:43:20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这一科学原理。

  2:尝试从不同的方向照射物体,获取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关系的经验。

  3: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影子带来的乐趣。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难点:

  获得影子形成是有物体遮住光的科学原理。

  理解光源与物体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投影仪、小手电筒每人一个、玩具娃娃、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手影游戏)。

  1:教师在投影仪下用手做各种手影,幼儿猜测这是什么。

  师:咦,老师的这双手好神奇啊,快看看老师的手变了什么东西啊?(小鸟)

  师:小鸟在干什么啊?(它在飞)

  师:快看又变什么了?(小狗在叫啊)

  二:操作活动

  1:请幼儿拿起手电筒打开,让光照在桌上,观察有无影子(无)。再将玩具放在桌上让光照到玩具上,观察有无影子(影子出现了)。移动手电筒,观察影子的变化。关掉手电筒,影子消失。

  2:讨论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教师一次小结:因为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把光挡住就形成影子。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幼儿二次操作观察透明与不透明物体影子的区别。

  教师二次小结:因为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将光挡住光无法透过就形成影子,透明的物体无法将光完全挡住,所以影子就比较模糊。

  三:找影子

  1:我们人有影子吗?除了人以外还有什么也有影子?影子会不会动?

  2: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寻找答案。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帮助幼儿总结纠正。

  延伸活动:踩影子

  幼儿两两一组互踩对方的影子,两方幼儿都要注意尽量别让对方踩到自己的影子但要想办法踩到对方的影子。

  教学反思

  影子是幼儿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是最易让幼儿忽视的,因为幼儿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我们应该将幼儿无意识的观察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结合起来,走出教室,融入自然,关注幼儿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极大学习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黄豆可以制作豆浆、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

  2、 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筐干黄豆,一盆湿黄豆,一杯豆浆、一盆豆制品(用牙签 插好 的黄山豆腐干和卤汁豆腐干),一块毛巾。

  2、 电视机、录象机、豆浆机、电火锅、一大玻璃杯水,一只空玻璃杯,一锅事先煮好的豆浆,抹布、录音机、磁带。

  3、黄豆宝宝胸饰一只,豆腐、素鸡、百叶、油豆腐、豆腐干实物各一盆。

  4、 小朋友隔天浸泡黄豆。

  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 师:(教师头戴黄豆头饰)小朋友,我是黄豆宝宝,我还把我的好朋友都请来了。今天,大家就来和他们一起玩。让我们先来看看黄豆宝宝长什么样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筐里的黄豆宝宝,等会告诉大家。

  (2) 师:“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

  (3) 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评析:在组织幼儿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对黄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幼儿十分感兴趣,有的说,黄豆宝宝是黄色的,有的说我摸上去黄豆宝宝是圆圆的。)

  2、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师:我们的本领可大了,会变许多魔术,小朋友每天喝的豆浆也是我们变出来的。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师:“做豆浆前首先得把‘我’放在水里泡上一天,所以,小朋友昨天也在自然角把‘我’泡一天,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盒,看看、比比,泡过的‘我’和没泡过的‘我’有什么不一样?你可以把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②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③师:“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有的幼儿说:“泡过的黄豆大,没泡过的黄豆小。”有的幼儿说:“泡过的黄豆的颜色有点淡,没泡过的黄豆的颜色有点深。”有的幼儿说:“我摸摸泡过的黄豆是软的,没泡过的黄豆是硬的。”)

  ④师:小结 :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3、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①师:“我们黄豆宝宝本领可大了,除了能做豆浆,还能做许多东西呢,

  ②师“录象里的东西都是黄豆宝宝做成的,今天它们也来了,哪些东西你是吃过的” (幼儿边讲,边指。)

  ③师:小结:豆腐、百叶、素鸡、豆腐干、油豆腐、都是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 (评析:通过电化手段--看录象,进一步唤起幼儿的回忆,丰富幼儿的认知,知道黄豆还能做出各种豆制品。)

  4、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1) 师:“什么东西这么香?”

  (2) 请小朋友一起品尝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东西。并教育幼儿它们不光味道好,而且还很有营养,是我们的好朋友。

  (3) 听优美的音乐,幼儿吃豆浆、豆腐干、卤汁豆腐干。并提醒幼儿吃好豆腐干后,牙签放在盆子里,擦干净嘴巴。

  活动反思:

  豆浆、豆制品,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用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吃豆制品,引导宝宝运用感官比较、观察,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宝宝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宝宝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宝宝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时,运用了观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较和观察,使幼儿了解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又运用电教手段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最后,通过品尝豆制品,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爱吃豆制品的情感。可能宝宝太兴奋了,所以有个别的太“活跃”了,发出了尖锐的叫声,纪律有些松懈了,不过整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宝宝现在也知道了以后要多吃豆制品,这样对身体有益!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理论依据: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利用保护色躲避敌人、保护自己的本领,而昆虫生活环境复杂,形体相对较小,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有关昆虫“保护色”的这个活动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认知型科学活动。如何摆脱老师传授、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我设计活动时思考的重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活动中我以枯叶蝶等几种昆虫为桥梁,通过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几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与材料、与教师、与同伴有效互动,获得有关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刘占兰教授认为,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学习是前科学概念的学习,而不是准确科学概念的学习。因此,在活动中我没有刻意教给幼儿“保护色”的概念,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真正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本领。另外,根据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思维具体形象等特点,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给幼儿间接的、虚拟的'操作体验,帮助幼儿间接经验的获得和提升。

  教学策略:

  1、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加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活动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运用,使幼儿的学习变得直观、有趣,增加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观察、猜测、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体验寻找、躲藏的乐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小鸟找,昆虫藏”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昆虫能利用身体的形状和颜色隐藏自己的本领;运用“寻找躲藏的昆虫”和“昆虫捉迷藏”两个游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参与中加深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师幼互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关键提问和简洁准确的,采用“反问”、“追问”等策略激发幼儿深入思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判断、验证一步步得出结论,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注意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点: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图片、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现在中班的孩子对颜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了让小班的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学会发现哪里有颜色,从而使幼儿认识色彩不仅存在于颜料中,更存在于大自然和我们身边的事物中,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对颜色的巩固课,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对颜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活动目标:

  1、主要对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认识和巩固。

  2、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对颜色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让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四、活动难点:

  让幼儿感受色彩的美丽与美好。

  五、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色的小鱼各一只,各种颜色的卡片。

  2、红、黄、蓝、绿色的地垫若干。

  3、四种颜色的卡片框。

  六、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几位客人,大家想认识他们吗?(想)好,那就让我们用热情的掌声请出他们吧。(出示四种颜色的小鱼)哦,原来是小鱼呀,大家喜欢他们吗?(喜欢)是呀,看到小班的小朋友这样热情,小鱼们也很高兴,你们瞧,他们特地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来和你们见面,你们都知道他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吗?(红、黄、蓝、绿)是的,他们分别穿上了四种颜色的衣服,今天呢,他们就和我们一起来走进颜色的美丽世界里,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开心的玩吧。

  二、认识颜色、进行游戏

  (1)颜色找朋友

  1、小鱼喜欢小班的小朋友,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它们只会交和他们衣服颜色相同的朋友,所以今天呢?红色的小鱼它会选择这些小朋友做他的朋友。老师出示红色的小鱼,然后邀请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和小鱼站在一起,并请小朋友们说说,为什么红色的小鱼会邀请这些小朋友来到一起呢?(因为他们衣服的颜色相同。)

  2、老师又请出一位穿蓝色衣服的幼儿和蓝色的小鱼交朋友,并问一问其他幼儿为什么老师会让他们交朋友呢?

  3、 其他颜色的小鱼也同样的进行游戏。

  4、 也可请幼儿来选择小鱼。

  (2)颜色找家

  1、小朋友们和小鱼都成为了朋友,那就让我们也为小鱼做点事吧,帮小鱼找到他的家。

  2、将四种颜色的地垫随意铺在地上,请幼儿跟随老师边做动作边说:“一个娃娃一个家,小鱼小鱼没有家,小朋友们帮帮他,帮他找到家。”老师出示黄色的'鱼,然后说:“到黄色的家”,小朋友要立刻找到黄色的垫子,然后站在上面。

  3、大家帮黄色的小鱼找到了家,小鱼很开心,可是还有小鱼没有家,我们又继续帮他们找吧。

  4、律动开始又重新进行游戏。

  三、给颜色分类,送卡片回家

  1、小鱼和小朋友们交上了朋友,他们特意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现在老师分发给你们。(将卡片框里的卡片分发给幼儿)

  2、老师手里也有礼物,老师举起红色的卡片,请小朋友找出和老师手中颜色相同的卡片。(幼儿找出卡片,然后老师要求将卡片送回卡片框)

  3、其他颜色都这样进行分类。

  四、拓展

  小朋友们手中还有一些卡片是什么颜色的呢?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还有更多美丽的颜色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请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的活动室,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很多颜色呢,能找找吗?(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颜色)是啊,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更多的颜色,欣赏这些颜色的美好。小朋友们,感谢小鱼陪我们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我们和他们说再见吧,也和听课的老师说声再见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简单的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

  活动准备:

  企鹅视频一个、企鹅图片、《小企鹅之歌》视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企鹅图片,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企鹅图片)看看,我们的企鹅客人长什么样子呢?(幼儿自由讲述)

  二、引导幼儿观察企鹅的外形特征。

  1、引导观察企鹅的头部。

  (1)、企鹅的头长的什么样呢?(圆圆的)企鹅长了一个圆圆的头。企鹅圆圆的头上有什么呢?(两只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巴)老师边做相应的动作。

  (2)、小结:企鹅圆圆的头上有尖尖的嘴巴和两只眼睛。

  (3)、谁来把企鹅圆圆的头上有什么连起来说一遍?

  2、引导观察企鹅的身子。

  (1)、我们再来看看企鹅的身子是怎么样的?(胖胖的,圆圆的)身子两边有什么?(一对翅膀)企鹅的身体下面有什么?(一双脚)脚上有蹼。企鹅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呢?(一条尾巴)

  (2)、小结:企鹅的圆圆、胖胖的身体两边有一对翅膀,身体下面有一双脚,脚上有蹼,身体后面有尾巴。

  (3)、集体、个别讲述小结语言。

  我们一起把企鹅的身子两边,下面和后面有什么连起来说一遍:企鹅圆圆、胖胖的身体有一对翅膀,身体下面有一双脚,脚上有蹼,身体后面有尾巴。

  3、引导观察企鹅的羽毛。

  (1)、我们再来看看企鹅全身长满了什么呢?(羽毛)企鹅身上的羽毛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有的黑、有的白)企鹅身上哪里的羽毛是白色的,哪里的羽毛是黑色的?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2)、小结:企鹅肚子上的羽毛是白白的,其他地方的羽毛是黑黑的.,就像穿了一件黑大衣,也叫黑袍。

  (3)、集体讲述。

  4、完整讲述企鹅的基本特征。

  (1)、老师讲述。

  听老师把企鹅是什么样子连起来说一遍。

  (2)、带领幼儿一起讲述。

  我们一起来说说企鹅的样子吧,先说企鹅的头,再说企鹅的身子,最后说企鹅的羽毛。

  三、观看录像,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不怕冷的原因。

  1、我们知道了企鹅的样子,那谁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呢?

  2、观看录像。

  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企鹅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企鹅在干什么呢?

  3、对幼儿提出要求。

  在观看的时候小朋友要保持安静,认真地倾听,等下把你听到的告诉老师。

  4、提问,帮助幼儿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不怕冷的原因。

  (1)、企鹅生活在哪里?(南极,有些很冷的地方也有企鹅)

  (2)、你看到了多少企鹅?(许多)对了,企鹅总是和它的好伙伴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

  (3)、这么多企鹅生活在一起吃些什么呢?(鱼、虾、贝壳等)

  (4)、企鹅生活在那么冷的南极,它怕冷吗?(不怕)你知道企鹅为什么不怕冷吗?(全身长满了厚厚的羽毛)

  (5)、小结:企鹅全身长满了又厚又密的羽毛,就像穿了厚厚的羽绒大衣,又防水,又保暖。企鹅身上还有厚厚的脂肪,并且企鹅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也可以预防寒冷。所以企鹅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

  (6)、刚才你们看到企鹅在干什么呢?(游泳、滑雪)

  (7)、企鹅是用什么滑雪和游泳的呢?(翅膀)对了企鹅有翅膀,它会飞吗?(不会)企鹅是一种不会飞鸟。

  (8)、企鹅的翅膀有什么作用呢?(游泳、滑雪、走路时保持平衡)

  (9)、教师小结:企鹅的翅膀可以用来游泳、滑雪、可以在走路时保持平衡,在潜水时紧缩不动。

  (10)、企鹅出了会游泳,会滑雪,企鹅还会干什么呢?(跳水、潜水)出示相应的图片。

  (11)、企鹅的本领可多了,会游泳、滑雪、潜水、跳水。它的游泳本领特别强,许多会游泳的动物都比不过它呢?

  四、激发幼儿热爱保护企鹅的情感。

  企鹅生活在那么冷的南极,可是它一点都不怕冷,真是勇敢的企鹅,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不可以伤害它。

  五、表演“小企鹅之歌”

  1、老师带来了智慧树里表演企鹅的歌,我们一起跟着绿泡泡一起表演吧。

  2、播放视频音乐。

  请幼儿一个跟走一个学小企鹅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光透过其他物体时的折射现象。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透明水杯、相同大小玻璃球人手两颗、铅笔人手一支、水。

  活动过程:

  一、 教师讲述生活趣事“小猫抓鱼”,引发幼儿兴趣。

  1、师:小猫想抓鱼缸里的小金鱼,它的小猫爪每次都是对准小金鱼的,可是怎么也抓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并回答

  3、教师小结幼儿的答案。

  二、教师介绍今天的实验材料,并操作示范,引发幼儿思考。

  1、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猫抓鱼”的有趣现象,小朋友们肯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要做的小实验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清水和透明杯,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将手指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3、幼儿猜测将会出现的现象。

  4、教师小结:手指放入水中,会发现手指折弯了,手指在水中的位置跟我们眼中看到的不在同一位置,这是因为光在水中发生了折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光的折射现象吧。

  三、教师带领幼儿做铅笔插入水中的实验。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透明水杯里倒入约2/3的清水,放入铅笔。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从杯子的侧面观察水中的铅笔会发现什么现象?

  3、教师小结:可以发现水面外地部分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入到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像是被折断一样,这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四、引导幼儿观察投入到水杯中的玻璃球和水杯外的`玻璃球。

  1、教师介绍试验方法:将一个玻璃球放到水杯里,并将另一颗玻璃球放在杯子的旁边,幼儿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接着再从杯子的上下左右等不同的方向观察水中的玻璃球。

  2、幼儿自由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积极讨论探索。

  3、教师小结:从侧面观察水杯中的玻璃球时会显得较大,而水杯旁边的玻璃球为正常的大小。当从上或从下观察水中的玻璃球,将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1、探究的问题:用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削尖),在两个手指上留下的痕迹有何不同?

  2、试一试。

  幼儿用左右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尖的'头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儿。

  (2)另一个手指几乎不出现痕迹。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目标:

  1.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成对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它是的餐具。

  准备:

  1. 每人一双筷子(多种材料的),每桌一盘泡沫塑料块。

  2. 2.操作卡片"你喜欢的筷子"

  过程:

  (一) 筷子的特征

  1. 这是什么呀?请你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样的?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2. 你的筷子和别人的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

  3. 筷子是各种各样的,是两只成双的。

  (二) 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筷子的使用的方法

  1. 你们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

  2. 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请幼儿回答示范,教师示范并指导姿势。

  3. 我们都知道筷子是用来吃饭的,可你知道筷子是什么人最早开始使用的吗?

  (三) 游戏:夹泡沫塑料块1.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张桌上都有都有一盘泡沫塑料块,你们只能用筷子夹,夹到一个就放到另一只手里,我们比赛看谁夹得快。

  2. 检查泡沫塑料块情况和握筷姿势,分析讨论什么样的筷子容易夹,什么样的筷子不容易夹,为什么。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在家也尝试用筷子吃饭,并进行检查和鼓励。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2-26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认识粗细》04-09

中班科学教案:弹性04-27

中班奇妙的磁铁科学教案03-03

中班科学教案:买菜02-11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02-13

《睡莲》中班科学教案09-30

中班科学教案膨胀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