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27 08:46:45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对蛋壳装饰绘画的兴趣。

  2、敢于探索尝试根据蛋壳的可碎性进行粘贴画。

  3、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激发想象力。

  活动准备:

  蛋壳装饰画图片、蛋壳、记号笔、水粉颜料、颜料刷、绘画纸、浆糊、棉签等

  活动过程:

  1、给出谜语,激发儿童兴趣

  2、引出图片,引导儿童讨论。

  教师:我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你们看这副画漂亮吗?它是用什么做成的?(蛋壳)

  (2)我们平时看到的蛋壳是什么颜色的?(白色、土黄色等)

  (3)那你们看这副画上的.颜色是怎么来得呢?(用水彩笔或颜料涂的)

  (4)这幅画是怎么做成的?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5)画上的蛋壳是怎么贴上去的?是按什么顺序贴的?(分部分一块块粘贴的)

  小结:先构图,然后分块粘贴蛋壳,最后再涂上颜色。

  教师:我这里有两张做这幅画的步骤图,来看看。

  我还准备了几张图片蛋壳贴画的图片,你们看。

  3、教师引导幼儿构图、粘贴画。

  教师:看了这么多的蛋壳贴画,你想贴什么样的?请你也来动手做一做。

  (1)画面要求简单、大气。

  (2)粘贴是要注意蛋壳易碎的性质。

  4、引导儿童用水粉颜料或颜色笔再画面蛋壳上涂色。

  5、给蛋壳粘贴画添画背景,结束活动。

美术教案 篇2

  第一课流动的颜色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学生自主欣赏教材的作品,并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在吹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2、这些画和以往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比较抽象)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

  ①要有主题,有情节。

  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布置作业:

  1、根据上节课的吹画效果,展开想象,进行添画。

  2、比一比,谁的画添得巧、添得妙。

  四、学生练习: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课后反思:学生各自都有收获,能根据自己吹出来的画,凭感觉、联想和想象进行造型活动,创造出的作品丰富多彩。在课堂上,学生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作业,听课时比平时都认真。看到游戏活动给大家带

  来如此大的吸引力,我顿时被孩子们的童真和心中对成功的渴望感动了。我觉得课堂还给学生,望学生来做主,是真正体现民主自由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三、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片、有趣的小故事等可以引发学生想象的资料,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1)欣赏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2)思考: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

  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1)了解树的外形及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3)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赏课件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

  影图片的不同感受。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

  (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

  (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作业展评,小结全课。

美术教案 篇5

  图文并茂是小学信息技术中十分重要的知识,在教学中往往是随意地在空白文档中插入一张剪贴画或来自文件的画,为了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随意地输入一些文字,然后复制这些文字,直到占满一页为止;再介绍如何把图片插入文本中不同位置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练习。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插入的图片与文本毫不相干,常使学生有在这些似乎是无用的文本中插入了图片有没有这个必要的疑问。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文本中插入图片和绘图工具栏的使用,学会图文并茂的技术,为文字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任务,体现快乐学习的目标。同时,体现自主探索,分层次学习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对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标志和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从小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中,强调任务的设计必须是有实际意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设计的任务有助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完成学习任务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自己建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新知识有内在的驱动力,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设计了具有不同层次的两个任务来学习《图片的插入与设置》,一个是在一张交通安全守则中插入合适的交通安全标志并排版,然后在一张交通地图中插入合适的交通安全标志并排版,最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交通安全规则,而且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首先展示课件所示的交通图,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提问:“根据提示,图中缺少什么交通标志呢?”

  2、学生观察并思考,相互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大家知道常见的交通标志有哪些呢?谁能够说出一些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说:“下面我展示一些交通标志,看看大家是否认识。”

  3、教师用课件播放交通标志,学生参与讨论、辨认,一起回答。

  二、启发探究、技巧点拨

  1、布置任务:教师展示《父母在家等你》的文档,根据文档的内容把合适的`交通标志或图片插入到文本中,并进行排版。这些交通标志或图片事先已经复制到学生的机器中。

  2、教师边操作边讲。首先介绍如何插入剪贴画,然后介绍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最后演示在下列文档中插入合适的图片,以及绘图工具栏的使用。学生听教师讲,看教师操作,然后自己操作。

  3、在学生动手实践的时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适当的点评,对知识的要点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三、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教师布置新的任务:根据上面的图1以及教师给出的提示,在图1中插入合适的图片,并进行编辑排版。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当大部分学生完成以后,教师展示部分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同时也展示问题比较多的典型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给出修改的方法。

  1、交互性游戏练习,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实现快乐学习

  2、当完成前面两个任务以后,教师给出《平安回家》互动参与式游戏,让学生学习。游戏主要针对小学生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和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而设计,期望在游戏中学到交通安全规则,如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路过红

  教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图片的插入与设置》案例剖析》,来自网!

  绿灯路口时要等到绿灯亮时才能通过、施工的地方要绕道而行、有人行天桥时应该走人行天桥、遇到马路坑坑洼洼的地段走路要小心等。同时,学生要改变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如在马路上走路时不可以看书、不可以在马路上玩耍等。整个游戏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也可以由几个学生一起讨论、合作完成。如果学生不指出回家的小朋友在路上遇到的问题,则游戏终止,需要重新玩;如果学生指出了在路上遇到的交通安全问题或不良行为习惯,则游戏界面会给出总结,进一步强调以强化,达到理解掌握的目标。最后终于安全顺利地到家,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案例分析

  该案例的设计有以下优点。

  1.在图片的插入与编辑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渗透了对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交通安全不仅关乎学生的生命和健康,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当前国内的许多行人对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的现状下,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很有必要。

  2.任务的设计体现层次性,教师的教学采用讲练结合和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第一个任务“父母在家等你”:在关于交通安全的文档中插入合适的交通标志,并对文档进行排版,学习图片的插入和图片工具栏的使用,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层次不齐,所以教师对第一个任务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达到所有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目标,这样处理是可取的。第二个任务则是在一张交通图中根据提示插入合适的图片并编辑,适当增加了任务的难度,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该任务由学生自主探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特点。

  3.利用交互式的游戏来巩固学习,并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体现快乐学习的理念。利用交互式的游戏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符合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更深层次的考虑,因为该游戏是采用Flash制作,所以学生在玩游戏中会进一步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好玩和威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这些知识积聚了内在的驱动力。

  当然,该案例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对两个任务作以下的修改,则任务更有实际意义、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密切相关。

  1.第一个任务“父母在家等你”中文档的文本设计和图片设计不够合理。因为,仔细阅读文本《父母在家等你》中的内容,不难发现文本的四段内容“平交道如何行”、“骑车请带安全帽”、“认识交通标志”、“上车请系安全带”是直接从网上下载得到,明显是针对开车人的,对小学生并不合适。所以,笔者认为,把文本的内容修改成“如何横穿马路、如何坐公交车、如何通过事故多发地段”等,然后精心设计一些图片,最后把完成的作品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守则。

  2.第二个任务“在交通图中根据提示插入合适的图片并编辑”,最好把这张交通图设计成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地,当教师展示学生非常熟悉的交通图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高涨,而且在第二个任务中教师并不需要提示,学生会自己完成,毕竟这个环境他们很熟悉。

美术教案 篇6

  树叶拼贴画(中班美术)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树叶进行拼贴作画,并能适当添画,丰富画面。

  2、欣赏秋叶的形态美,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树叶、胶水、画纸、水彩笔、剪刀、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拼贴树叶,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秋天到了,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树叶,这些树叶是什么样的? 生:(颜色、形状、手感)树叶宝宝的不同形状(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两头尖尖的各种各样的)

  师:秋天树上掉下的树叶,你们觉得有什么用吗?

  生:变成泥土养料。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这些落叶奇妙的用处。不过啊,我要先卖一个关子。让你们来猜猜。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小鱼。(出示图片)

  你们来说说这样小鱼的外形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回答,小金鱼不同部位的形状特点)

  你们看看小金鱼的尾巴和这些叶子的形状相不相似?猜到今天,我要教大家用落叶来做什么了吗?

  我要教教大家把树叶变成美丽的图画。

  二、教师示范作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示范把两片树叶拼贴好后,在周围画上水、泡泡等。

  (2)教师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状的'叶子,启发幼儿想象,还可以做成什么? 出示其他树叶拼贴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

  三、介绍树叶拼贴画的方法并讲解粘贴制作的注意事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叶子图形。

  (2)尝试用糨糊把不同形状的叶子拼组成美丽的图案。

  五、欣赏、交流作品。

  (1)幼儿互相欣赏并说说喜欢谁的作品。

  (2)让做的好的幼儿说说看,自己的步骤,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7

  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

  教案样本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

  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02-05

关于美术教案09-30

《猫》美术教案09-30

有关美术的教案10-01

学前美术教案12-01

小学美术教案12-28

创意美术教案07-26

儿童美术教案07-28

美术活动教案02-24

美术绘画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