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5 19:42:0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4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空气。

  2、学习用记录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3、通过比较和尝试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气球、打气筒若干。

  2、垒球、布球、铅球、篮球、气球、跳跳球、各五只、大箩筐四个、大篮子五个。

  3、记录纸、记号笔若干、黑板两块、双面胶、透明胶。

  活动建议:

  气球鼓起来了吗?

  桌上放置气球、打气筒若干,引导幼儿思考:你能让气球鼓起来吗?

  猜测能或不能。

  分三次验证刚才的猜测,试试怎样才能让气球鼓起来。

  交流讨论:

  引导幼儿交流:用什么办法能让气球鼓起来?(如用嘴吹、用打气筒打等)

  引导幼儿初步探讨: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让气球鼓起来?有的小朋友不能让气球鼓起来?

  小结:原来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要想不让它溜走,你就得紧紧抓住气球的口子,这样气球就会鼓起来。

  气球鼓起来了

  幼儿通过三次尝试活动,找出气球鼓不起来的原因。

  幼儿集中展示鼓起来的气球,总结、交流气球能鼓起来的原因。

  活动延伸:

  分组观察探索各种类型的球并给予记录

  教师准备各种球的示意图和记录卡及记录笔,教师讲解记录方法。

  分类”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篮球、垒球、铅球、布球、跳跳球,引导幼儿给它们分“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1、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有兴趣地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

  2、初步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

  (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

  (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塑料的或绒布的)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

  (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 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

  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

  2、(猜猜老师的手影,在强光下变化出不同的形象)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 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给孩子机会,让他大胆尝试)

  3、扩散思维:

  (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尽量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讲出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影子)

  (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这里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导孩子探索影子的产生原因。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它们的影子的?(教师引导孩子多说)

  2、引导幼儿手拿手电筒照玩具或手: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用手挡在手电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

  总结:光被物体挡住就有影子。(引导孩子说一说)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

  老师(小结):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 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

  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变化

  1、桌子上有一些手电筒和玩具(包括透明的一些物品透明薄膜、玻璃片等,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变出影子来,再玩玩看看能不能发现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别有趣的地方,来告诉大家。

  (幼儿探索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你们发现影子哪些特别的地方?(教师可引导:怎么会有影子的变化的?)

  老师小结:我们发现,光离玩具近,影子就( 大);光离玩具远,影子就(小)光在玩具的这边,影子就在另一边,其实,光和玩具的距离位置会使影子发生变化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人们利用光和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了什么产品?我们可以利用影子进行哪些活动?(手影和皮影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丰富对此的认识。)

  五、尝试验证新的假设:影子会消失吗?

  1、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有光,任何东西都有影子,影子还有许多变化,你能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变没吗? (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躲起来的?)

  2、延伸体验:

  你能让自己的影子躲起来吗?走到阳光下面试一试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观赏茶艺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茶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

  1.教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杯茶,请小朋友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诉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教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

  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漂亮,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

  ⑵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⑶边播放视频,教师边解说

  2.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

  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非常的优美,小朋友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⑵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使用姿势,

  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使用姿势。(包括:随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

  (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

  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儿挑选出摆放在茶盘里的茶具

  师:茶具家族里有许多的茶具宝宝,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盘里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盘外面的?(出示PPT,让幼儿边说出茶具的名称边分类)

  (2)教师提出任务,幼儿自己尝试给茶具摆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和茶具宝宝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级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宝宝在茶盘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给茶具宝宝在茶盘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吧!看看怎样摆放又美观又方便我们泡茶?它们很脆弱要轻拿轻放哦。

  (3)幼儿自主摆放茶具,教师进行指导。

  2.示范正确的摆放,进行统一指导

  (1)幼儿分享各自的摆放结果

  师:你的茶盘里摆放了哪些茶具宝宝?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给大家看)

  (2)展示正确摆放的图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壶的嘴都不能对着客人,b:紫砂壶不能被挡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们要面对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摆放太分散

  师:根据要求小朋友再调整一下吧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摆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瞧一瞧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茶具宝宝来泡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者再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物和各种垃圾的图片。

  3、《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互相交流平时见过哪些垃圾,说说这些垃圾分别是从哪里来的。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扔到垃圾箱后怎么办?到那里去了?

  结合图片请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再结合幼儿的介绍给幼儿补充。、纠正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知识。

  3、请幼儿看垃圾分类回收箱的实物或照片,忍一忍垃圾箱上的标记,说说这种垃圾箱使用方法以及这种垃圾箱的好处。

  出示各种垃圾的图片,请幼儿判断所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还有哪种来及也可以放入那种垃圾箱内。

  4、鼓励幼儿日常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分类处理垃圾。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1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风》科学教案04-19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04-01

大班科学教案:转动04-02

水大班科学教案05-09

空气大班科学教案11-21

大班科学教案【荐】01-19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01-20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