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27 11:19:44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中班科学教案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中班科学教案锦集十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四个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

  【活动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毛毛虫生长演变图,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3、选取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直接导入活动: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1、结合课件,讲述故事《毛毛虫找妈妈》,让幼儿初步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特征。讲述故事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2、提出问题:

  ①毛毛虫是从哪里爬出来的?卵是什么样子的?

  ②毛毛虫在草地上爬,它先看见了谁?蚯蚓妈妈是怎么对它说的?

  (出示触角)

  ③毛毛虫又爬呀爬,它又遇到了谁?蜗牛又是怎么说的?

  (出示翅膀)

  ④毛毛虫又看到了谁?小鸟怎么对它说呢?(出示六条腿)

  ⑤毛毛虫终于找到妈妈了,它的妈妈是谁呢?它长得什么样?

  ⑥毛毛虫发现自己和妈妈长得不一样,觉得很奇怪,那蝴蝶妈妈是怎么对它说的呢?

  二、说一说,做一做

  1、请个别幼儿说说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过程。

  2、幼儿操作,人手一份材料,给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排序。

  3、教师小结(出示图谱):原来毛毛虫是这样长大的,它先是一颗小小的卵,慢慢地变成一条毛毛虫从卵里爬出来,然后,它又变成一只蛹,最后,它才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蝴蝶再产卵,这样一个循环的生长过程。

  三、游戏表演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教师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幼儿表现。

  四、欣赏各种蝴蝶图片,了解蝴蝶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索情感。

  ①播放课件,欣赏蝴蝶图片。

  ②介绍蝴蝶的相关知识。

  五、延伸活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寻找美丽的蝴蝶,看看它们还有哪些秘密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教材简解:

  冰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而幼儿对于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幼儿已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冰花发生的变化。

  目标预设:

  1、感知冬天自然界中的天气、气温的变化。

  2、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3、体验在感知发现中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组织幼儿观察玻璃上的冰花。

  2、知识准备:幼儿对冰花的变化已有一定的感知。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自然中天气、气温的变化。

  难点: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发展中的。

  设计理念:

  我以找准孩子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选择导入方式,设计了此次活动,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以及探索的欲望,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教学理念。

  设计思路:

  冬天已悄悄走进了我们的幼儿园,虽说脚步是轻轻的,却没有躲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我们班一位幼儿一早来到幼儿园,刚走进洗手间,就大声叫起来:“老师,老师,你快来看看呀,玻璃上有东西,真漂亮。”其他幼儿听到之后,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结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特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让幼儿在活动中去感知去发现周围事物的秘密。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课题:

  1、哪个小朋友知道我们现在处在什么季节?(冬季)

  2、在这个季节天气很冷,冷天会出现什么景象?(结冰)

  3、玻璃上会出现什么?(冰花)

  二、创设情景,教师带领幼儿到洗手间,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请幼儿有序的排好队观察玻璃上的冰花。

  (2)、观察玻璃上冰花有什么变化。

  三、教师提问,启发引导幼儿了解冰花。

  1、提问:“你们知道冰花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议论:“因为冬天天气冷,所以有冰花。”“冬天到了就有冰花,还下雪呢?”

  2、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冰花?”幼:“电视上有许多好看的冰花。”“我家的玻璃上也有冰。”“我家没有冰花。”

  3、师:“为什么有的玻璃上有冰花,有的玻璃上没有冰花呢?”幼:“因为我家有空调,暖和,所以没有冰花。”“有太阳的地方没有冰花,没有太阳的地方有冰花。”

  师总结:由于气温的变化,导致了冰花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变化的,比如:天气的变化、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等等。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都已了解了冰花,并知道冰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回去的时候,可以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介绍一下冰花。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区角活动是孩子喜爱的且适合智力开发、能力发展的活动形式。我们班幼儿都很喜欢玩区角活动,特别是对玩具展览区情有独钟。因此我们把每个星期星期五定为玩具分享日,让幼儿交换着玩玩具。在活动中我发现他们对各种会动起来的玩具特别感兴趣。但是,当我问他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动起来?他们是靠什么动起来的吗?"他们都很迷惘,无法回答我的问题。所以,我就想让他们在原有玩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各种不同的玩具是靠什么动起来的。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观察利用惯性、发条、电等能使玩具动起来的现象,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2、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并能大胆地讲述探索过程与结果。

  三、活动准备:

  汽车、飞机等惯性玩具、发条玩具、电动玩具 若干、三个筐、纽扣、绳子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 创设环境、直接导入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玩玩具了,我们每个星期都有一次玩具分享日。今天小朋友又带来了很多玩具,但是今天小朋友玩的时候要想一想怎样让你的玩具动起来?

  1、 玩好以后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玩具?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

  二、分享发现现象

  1、 我发现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玩了什么玩具?你是怎么让它们动起来的?(请小朋友分类摆放)

  、 XX玩具、XX玩具、XX玩具我们用手推着动的,手放了以后它们还会动,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惯性玩具。小朋友一起叫一下它们的名字叫惯性玩具。

  3、 XX玩具、XX玩具、XX玩具都需要上了发条才会动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发条玩具。

  4、 我们再来看一下XX玩具、XX玩具、XX玩具它们都是靠什么动起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肚子里都藏了什么东西?;(电池)原来它们是靠电池才动起来的,打开开关按纽电源接通了它们才会动起来。所以它们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电动玩具。

  三、幼儿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外力作用对玩具动起来的影响

  1、 刚才小朋友都把玩具宝宝分类了,那小朋友再想想如果我玩发条玩具的时候,发条拉的短一点和拉的长一点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2、 我们再看一看惯性玩具,如果我推的重一点和轻一点,它们开的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3、 幼儿带着老师的问题进一步探索。

  4、 教师小结:原来发条玩具的绳子拉的越长,它就跑的越快,而且跑的很远;拉的短一点它就跑的慢一点,近一点。惯性玩具推的重一点,它就跑的快一点,远一点;推的轻一点,它就跑的慢一点,近一点。

  四、幼儿自制玩具

  1、 刚才这么多有趣的玩具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了小朋友玩得更开心才设计出来的,所以小朋友要爱护它们。现在老师也要请小朋友用你们能干的小手来做一件玩具?是什么呢?(教师出示纽扣和绳子)

  2、 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纽扣动起来的?

  3、 教师示范做纽扣玩具。

  4、 幼儿自由制作玩具(打结的时候可以请其他老师帮忙,但是要注意礼貌)。

  5、 今天小朋友做了一件惯性玩具,以后我们到区角里去做电动玩具、发条玩具,好吗?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我们做的玩具吧!(教师带幼儿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教育资源来自于孩子们喜欢的事物玩具,作为中班的孩子有他们的年轮特点,有意行为开始发展,适应了科学活动提出的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作为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孩子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一要求的。反思我理了以下几点:

  1,教师评价与孩子评价

  玩具先动起来的孩子给了鼓励,让孩子和同伴交流示范的时候孩子的参与欲望,最后经理奖励每个人的电池,但本课也还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

  2, 示范观察与交流

  让孩子在玩具工厂里摸一摸,做一做,拆一拆等达到了让孩子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让一部分的孩子的玩具先动起来,并让玩具先动起来的孩子示范自己怎么安装电池的。让玩具安装上电池但不会动的观察自己安装的电池跟别人安装的有什么不一样。并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也让孩子与孩子之间有一个沟通与讨论的机会。

  3,经理送了每个孩子一对电池让孩子们拿着电池能使某些物件动起来,以达到孩子的学习环境由课堂转移到了我们实际的生活中来,这让活动由课内空间到课外空间的相结合。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2. 体验观察探究蜗牛的乐趣,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

  3.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

  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蜗牛视频、关于蜗牛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见过蜗牛吗?你见过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谁能把你见过的蜗牛画出来,并告诉我它的身体名称吗?

  ——我们先看个小短片,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画的完不完整。

  二、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外形特征。

  ——观看完视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蜗牛背上有一个壳,头上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身体是软软的,有点透明。

  三、出示PPT《蜗牛》,介绍蜗牛的身体及名称。

  ——关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呢?(蜗牛壳上有旋转的线——螺线)

  ——出示蜗牛壳图片,观察(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右顺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右旋,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左逆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左旋。)

  ——我们再来看看蜗牛的头,它有几对触角?它的眼睛在哪里?——蜗牛的嘴巴在哪里?你知道它喜欢吃什么吗?(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多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蜗牛是怎样行动的?(蜗牛利用“足腺”分泌粘液,减少摩擦,蠕动腹足移动。)

  四、分享寻找蜗牛的经验,并讨论蜗牛喜欢居住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小朋友,你没有有抓过蜗牛?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教师总结:早晨潮湿的树丛中、下雨过后的草丛或墙面、,潮湿的墙角、潮湿的的花盆下都可以找到蜗牛,看来蜗牛待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

  ——最近小朋友有见到蜗牛吗?你一般都是在什么季节见到蜗牛的?(蜗牛要冬眠和夏眠)

  ——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是怎样冬眠、夏眠的。(蜗牛分泌一种黏膜把壳的开口封起来,此膜硬化后便形成一道保护身体躯体的膜,可防止外物侵入。这层硬膜具有轻微的透气性,使蜗牛能够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时,任何水分都很难经此而散失。)

  活动延伸:

  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夏眠中的蜗牛,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视频、图片,来了解了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本来本节课打算带孩子们一起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但因为现在是夏季,大部分蜗牛已经夏眠,不好找到了,所以没有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

  改进措施:

  在区角中投放放大镜与小蚂蚁,请幼儿观察放大镜下蚂蚁的样子,并把观察到的蚂蚁画下来。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

  3、引导幼儿通过摸摸、玩玩,感知纸的特性。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若干,如卡纸、宣纸、绘画纸、皱纹纸、牛皮纸等。多媒体课件、即时贴、每组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欣赏手工制品,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这里举办了手工作品展,我们一块去看看吧。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使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虽然都是纸,让我们来找找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幼儿自由玩纸,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引导幼儿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放到眼睛上看一看等方式来发现纸的不同。

  三、和幼儿一起做实验,了解纸的.特性。(易撕碎、揉皱;怕水、吸水性强;怕火、易燃烧)

  四、请幼儿说出生活中那些东西使用纸做成的,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纸。(不要把纸弄湿、不在火旁看书)

  五、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特殊功用的纸。

  教师小结:

  纸在我们生活中用处特别大,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发明出更多特殊作用的纸。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利用小篮子里的纸进行手工制作。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类型的纸,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受纸的特性。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幼儿在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做实验等过程,使幼儿发现了纸的特性。活动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表现得非常明显。幼儿明白纸的用途非常广泛,接下来让幼儿看录像,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家的崇敬。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知道大自然中有许多像伞的动、植物。

  2.通过倾听、讨论、讲述,分享有关伞状植物的经验。

  3.乐意画出自己看到的大自然中像伞的动、植物。

  准备:

  L.幻灯片:大自然中的伞

  2 .课前请家长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像伞的植物、动物。

  3.故事:借你一把伞

  4.画纸、画笔。

  过程:

  一、我要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故事的名字叫:借你一把伞

  1.听故事:借你一把伞。两遍

  第一遍不演示幻灯片;认真听老师讲。

  2.第二遍故事前提要求:请你们记清楚小动物们都是用什么当的伞?边讲故事边演示幻灯片:银杏叶—蚂蚁、莲叶—青蛙、菠菜—兔子、芋头叶—小狐狸、大荷叶—大熊、伞—小狗。

  提问:故事里的动物们都借了什么给娜娜当伞呢?

  小动物们用菜和叶子当他们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小蚂蚁把银杏叶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青蛙把莲叶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兔子把菠菜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小狐狸把芋头叶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大熊把荷叶当作它的什么?

  二、在大自然中还有好多好多的伞,你看见了哪些像伞的植物?幼儿回答,教师

  1.演示幻灯片:

  《大自然中的伞——植物》

  幻灯片-像伞的树

  像伞的蘑菇

  像伞的花

  像伞的菜

  你们在大自然中还看见那些像伞的动物?

  2.演示幻灯片:《大自然中的伞——动物》

  三、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像伞的漂亮的植物和动物,今天就把你喜欢的像伞的植物画下来吧。

  展示幼儿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什么像伞的植物或动物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发现事物不同的排列规律,能按照规律续编规律

  2、感受规律的多样性及有规律排列的美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出规律

  师:孩子们你能看出老师衣服上藏着的小秘密吗?

  幼:一条黑色一条白色

  师:是的,老师衣服的颜色是按照黑色白色这样的规律重复排起来的!你觉得这样的排列好看吗?

  幼:好看

  二、观察ppt,说出生活中的排列规律,复习AB型排序,激发孩子已有经验

  师:生活中像老师的衣服这样按照规律排起来的东西还有很多,你能看出它们的秘密吗?(出示ppt)

  师:水池的排列有什么秘密

  师:小鱼花纹的排列有什么秘密?

  师:人行横道有什么秘密?

  师:花坛有什么秘密?

  三、直观演示,了解各种规律,发现事物不同的排列规律,为第三环节做铺垫打基础

  1、AB型

  师: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能看出它们藏着的秘密,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魔术师,可是魔术师被巫婆施了咒语锁在了这个宝箱里,老巫婆说只要小朋友们能把魔术师的魔术道具按照规律排好队伍就放了魔术师。我们赶紧给魔术道具按照规律排好队伍救出魔术师吧?(出示ppt)

  师:这些魔术帽有什么不同?

  幼:有大有小

  师:魔术帽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幼: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师:接下来要排什么?

  幼:大的

  师:继续

  师:对,魔术帽是根据大小不同按照一个大一个小的规律来排队伍的!排好了魔术帽,我们一起喊“宝箱宝箱快打开”,看看魔术师救出来了吗?

  2、ABB型

  师:魔术师没有救出来,又出来两种魔术道具。你觉得魔法棍和花会按照什么规律来排队?

  幼:一个魔法棒一个玫瑰

  师:我们来看看魔法棒和玫瑰是按照小朋友说的规律来排队的吗?谁能看出来魔法棍和玫瑰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

  幼:一根魔法棍两朵玫瑰

  师:你们同意吗?

  师:对的,接来要要排什么呢?(魔法棍)然后呢?(玫瑰)几朵玫瑰?(两朵)

  师:不错,魔法棍和玫瑰是按照一根魔法棍两朵玫瑰这样的规律来排队的。我们一起喊喊宝箱吧,“宝箱宝箱快打开”。(出示声音)

  3、ABABBABBB型

  师:咦,宝箱里有声音,把鸽子和气球按照规律排好队就放了魔术师。小朋友猜一猜鸽子和气球可能按照什么规律来排队呢?

  幼:一个气球一个鸽子,两个气球两个鸽子,一个气球两个鸽子……

  师:有可能,我们来看看气球和鸽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排队的`?鸽子已经站好了,看看气球是怎么排的?

  师:一个气球,两个气球,三个气球,后面可能是几个气球?

  幼:四个气球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

  师:接下来排什么?

  幼:鸽子

  师:鸽子后面排几个气球?

  幼:五只鸽子

  师:对,气球的数量没有变,鸽子每次多了一个,它们是按照这个规律来排队的。我们看看宝箱能打开了吗?四、幼儿操作,完成预设规律,续编规律

  师:太好了,魔术师被救出来了,我们请魔术师给我们变一个魔术吧!小朋友闭上眼睛,“巴拉巴拉变”,小朋友请看,魔术师给我们变出来一幅画,(出示ppt)你觉得这幅画好看吗?

  幼:好看

  师:这幅画藏着什么秘密?

  幼:都是有规律的

  师:是的,画上的东西都是有规律的,你能看出小路的规律吗?

  幼:一个红的两个黑的,

  师:接下来排什么呢?

  幼:黑的

  师:几个

  幼:两个

  师:然后呢?对的,魔术师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把这幅画变得更完整更漂亮?但是魔术师有两个要求:①每人选择一种材料按照规律把它排下去,排完说出它的规律。②撕下来的双面胶请你把它放在旁边的小盒里,注意保持地面卫生。

  师:你们五个去一组,你们五个去二组,你们五个去三组

  五、 展示

  师:完成的小朋友请你跟同伴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排的?

  师:请把画拿到这里来,我们来看一看用规律作出来的画美不美?都是用规律排起来的画吗?

  六、用规律做游戏

  师:小朋友真棒,我们来玩一个拍手的游戏休息一下吧!(拍手——拍腿;拍手——拍腿——拍肩;拍手——拍腿——拍肩——拍脑袋)

  师: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的动作,看看谁能最快跟上老师!

  师:孩子们,你们这么快就跟上了老师的动作,谁来说说这么多动作你是怎么记住的?

  幼:老师的动作有规律

  师:什么规律?

  师:你们同意吗?今天我们用规律变出了这么美的画,还用规律做了游戏,我们赶紧去教室和好朋友一起玩玩这个游戏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手机的多样性,学习使用手机。

  2.知道手机可以用来传递消息给他人,让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方便。

  3.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能够使用手机进行打电话和别人去得联系,感受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课前就丰富幼儿对一些紧急电话的了解。

  2、收集各种各样的充满电的手机。

  3、能记住家里的电话号码或是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活动过程

  1.让幼儿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比较

  ——“今天小猴子要开一家手机店,于是小猴子就去进货了,他一走进货的地方,就看见了(教师出示手机和座机电话),这两样东西,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

  那手机和座机电话使用的时候哪个更方便一些呢?从哪里体现出手机更方便一些?

  (体积小、容易携带)

  于是小猴继续进货,瞧瞧,这些手机呀就是小猴子进的货,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手机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帮小猴子分分类吧。”

  ——小结:原来小猴进的手机的外形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方形的,也有的是长方形的。而且手机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灰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黑的。而且它们的品牌也都不一样。另外它们有的是翻盖的,有的是直板的、有的是滑盖的。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幼儿能自主的进行合作式的观察并在在相互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手机之间颜色、形状、样式、品牌的不同,从而能感受到手机的多样性特点。)

  ——“既然我们发现了它们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它们有没有一样的(都有的.)地方?” “分别有哪些数字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使用投影仪)

  ——师幼共同小结:手机上都会有数字键,各种功能键、显示屏、而且它们都能用来打电话和别人取得联系。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投影仪来让幼儿能更直观、清楚的了解手机之间的共同点并知道手机可以用来打电话。从而能更自然的过渡到下面一个环节。)

  2.根据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并讲述手机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用途

  ——“我们怎么用手机来打电话呢?和旁边的小朋友们一起想一想,说一说!”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用手机打电话是要先想好给谁打电话,他的电话号码是什么,然后在手机上按上电话号码,再检查一遍按得电话号码是否正确,最后按绿色的通话键接通对方的电话。

  (这个环节是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使用手机打电话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相互讨论从而得出使用手机的正确方法。这也是为下面动手打电话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帮助幼儿能够更好的进行拨打电话。)

  3.打电话

  ——“如果你现在有一部手机,要请你打个电话给严老师,怎么打呢?严老师的电话号码就在这里。” 然后请个别小朋友来说一说。

  ——请幼儿每人去选一个手机,拨一下想要打得电话号码。

  “现在请小朋友自由的选择一部手机来打给你做想打电话给他的人”

  ——发现手机要插上手机卡之后才能与别人进行打电话。

  “你们地打通电话了吗?为什么你们会打不通电话?”

  小结:手机里面都会有插手机卡的地方,只有插上卡之后手机才会有信号,才能也别人进行打电话了。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尝试拨打电话。在拨打过程中也让幼儿能了解用手机打电话是需要插上手机卡的,从而拓展幼儿对手机在工作原理的认识了解。)展开阅读全文

  ——请一个小朋友用老师的手机真的去拨打电话。

  “那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周老师插好电话卡的手机来试一试打个电话?你想打给谁?他现在在哪里?他的电话号码是什么?好,那你来试一试给爸爸打个电话吧!“(教师开启扬声器)”现在你爸爸在哪里?你和爸爸说道话了吗?开不开心?“

  小结:我们可以用手机来打电话给不在身边的亲人,和他们说说话,这样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

  ——“刚刚他给爸爸打了电话,打的是手机用到了手机号码,那除了手机号码之外,你们还知道可以打什么电话号码?这些是什么电话?”“像这些紧急电话我们能不能随便打?为什么?“

  小结:我们除了可以打给手机之外,还可以打家里电话。火灾时打119,求助时打:110,生病时打:120、要电话查询打114、要天气查询打96121。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打这些电话来帮助我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安全,更方便!但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只有在紧急时才能拨打,不然会给警察叔叔他们带来麻烦的!

  (这个真正打通电话的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从让幼儿真的去打通电话,和电话另一头的人进行谈话,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能够真实体验到打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非常多的幸福和方便。从而切实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一些紧急电话的掌握和了解。)

  4.延伸活动

  那手机除了打电话能和大家取得联系,还有什么功能也能和别人取得联系的呀?

  “那除了用手机和别人联系外还有什么工具也能是我们相互去得联系?”(播放课件:电话、电脑上网、传真机、对讲机)

  小结:这些工具都和手机一样是通信工具,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这个结束环节是为了能丰富幼儿对一些常见通信工具的了解,知道还有很多工具也能使我们和别人进行联系。从而能进一步感受到通信工具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狗的外型特征和主要习性。

  2.知道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增进幼儿热爱狗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说说狗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1.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狗?它是什么样的?

  2.谁和小狗一起玩过?你和小狗发生过有趣的事情吗?狗有什么本领?

  二、说一说狗的本领。

  1.教师讲故事"小狗和小猫",幼儿讨论:

  2.小狗怎么知道家里煮肉骨头的?

  3.小狗怎么知道山坡那边鲜花很多?

  3.小狗又怎么知道小猫家的米饭煳了?

  4.狗的鼻子这么灵,它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

  三、认识不同类型的狗。

  1.观看视频。

  2.这些狗都帮人们做了什么事情?我们称它们是什么狗?

  四、狗是我们的好朋友。

  狗能帮助我们做这么多事情,你们喜欢它吗?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

  附:故事

  小狗和小猫

  小狗和小猫在草地上追赶蝴蝶,忽然,小狗停住了,它用鼻子嗅了嗅,对小猫说:"不玩了,快走,到我家啃骨头去!"它们急急忙忙朝小狗家走去。

  路上,小猫一边咽口水,一边问小狗:"你怎么知道家里正在煮骨头?是瞎猜的吧?"小狗说:"不是瞎猜的,我闻见肉味儿了。"小狗说得一点儿不错,家里果真煮了一锅骨头。见小狗领来了小猫,狗妈妈热情地请小猫一起啃骨头。啃完骨头洗洗手,小狗、小猫又出去玩了。

  小狗、小猫来到山脚下,小猫说:"我们去采花吧?"小狗用鼻子嗅了嗅,说:"翻过这个山坡,有好多好多的花。"于是,它们翻过山坡,果然看到了漫山遍野都是鲜花。小猫问小狗:"你怎么知道这里有好多花?"小狗说:"我们闻到香味儿了。"

  太阳落山,该回家了。小狗到小猫家,小狗说:"糟糕,你家的米饭糊了!"小狗、小猫冲进厨房一看:"煤气灶上,饭锅已经开始冒烟了......小猫忙喊妈妈。听到喊声,正在看电视的猫妈妈急忙跑来,关了火。猫妈妈对小狗说:"谢谢你,多亏你发现得早。"猫妈妈问小狗,你怎么知道米饭糊了?"小猫抢着回答:"小狗的鼻子很灵,它一定是闻到糊味儿了。"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主要就是了解狗嗅觉灵敏的特点。知道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萌发保护它的意思。与动物成为好朋友,这是孩子们美好的愿望,通过与他们之间进行的交流,我发现在现实的生活中,幼儿对于狗的了解还是比较详细的。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可以经常看见它们,能和它们生活在一起。

  在活动前我先请幼儿在自己生活的周围调查一下身边的狗的品种、主人养它的原因以及这条狗有什么本领等方面的内容,让孩子的'零星的经验得到了一个总结便于在活动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介绍。因此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就请幼儿上台来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小狗的知识,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幼儿产生对于狗的了解的兴趣,并引导幼儿观察狗对于人类的一些具体的帮助,帮助幼儿感受到狗是人们的好朋友。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再此基础上我向幼儿讲了小狗的故事,以此对狗的鼻子功能方面进行的知识性的介绍,帮助幼儿提升了已有的经验,丰富了知识。通过介绍、观看等多种的体验使幼儿对于狗的本领等各方面有了一个较详细的了解后,我又引导幼儿能和生活相结合,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的我们应该怎样和狗相处,应该怎样爱护关心它们,以及对待它们,使幼儿能懂得在生活中要保护它们,真正使它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在了解以上经验的同时,还要请幼儿保护好自己,对于并不友好,或者,主人不在场的小狗,要注意安全,避免被小狗咬伤。

  小百科:狗的年龄主要用以下几点判断:①牙齿的生长情况;②齿峰及牙齿磨损程度;③外形颜色。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让瓜皮越变越小。

  3.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新设计能力,从中体验创新操作的快乐。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有关于小蚂蚁和西瓜皮的课件。

  2.课前组织幼儿吃西瓜或与家长联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让幼儿带到幼儿园。(最好是半个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杆若干、木板、米饭、铁丝、木棍、木浆、脸盆、水、吸管、水龙头、小水桶、花绳、花、牙签、积木、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认识半个西瓜皮,并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1.结合课件(小蚂蚁在春游的过程中遇到了半个西瓜皮),让幼儿从准备的西瓜皮中间找出哪些是半个西瓜皮。

  2.幼儿发挥想象尽多的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过渡:你们想知道小蚂蚁遇到西瓜皮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课件展示小蚂蚁:小朋友,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好用的物品,你们也快动手做一做吧!

  (二)幼儿分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发现西瓜皮的用途

  1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翘翘板底座、饭碗、滑梯。

  2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太阳伞、船、房子。

  3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大水缸、花篮、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辅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课件展示小蚂蚁制作的物品,同时对幼儿作品的肯定

  (五)课件展示小蚂蚁: 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出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吗?

  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更多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切、掰、摔、压、踢、踩等)

  (六)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

  将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教学反思: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03-11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2-26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认识粗细》04-09

中班科学教案:弹性04-27

中班奇妙的磁铁科学教案03-03

中班科学教案:买菜02-11

《睡莲》中班科学教案09-30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