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03 10:01:4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集锦六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幼儿能轻松愉悦的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排序的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背景图、小兔图片、几何图形若干、双面胶、各色彩纸若干张、木棒10根

  活动过程实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游戏吧!”教师做拍手、跺脚的动作,引入课题。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来做动作。”

  提问:“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拍手后又干什么了?跺脚,那老师做拍手、跺脚的动作有没有规律?”

  幼儿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跺两次脚,拍两次手,跺两次脚……小朋友可以试试按照这个规律做做动作。

  幼儿尝试根据规律做动作,教师指导。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手、小脚丫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小朋友已经记住我们做的动作了,为了加深记忆,现在我们用小手和小脚把刚才的动作记录下来,拍手我们用小手来记录,跺脚用小脚丫来记录。”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小脚丫记录两组,并提问:

  (1)、小朋友看看我们把小手小脚排在一起有没有什么规律?

  两只小手、两只小脚,两只小手、两只小脚

  (2)、继续有规律的排列两组。

  (3)、幼儿发现规律。

  (4)、引导幼儿明白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序?

  2、出示背景图,小兔图片,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掌握规律。

  教师:“小兔子饿了,要回家吃饭了,可是,它回家的路被大水冲断了,正在抢修,但还没有修好,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它把路修好,让它回家,好不好?”

  出示背景图,森林里一条没有铺好的路。

  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说出规律,并把路修好。

  请幼儿说说修好的路的`规律。

  3、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明白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

  三、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介绍不同的操作材料,强调操作要求(要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序)。

  1、铺路。

  2、水果运动会。

  3、制作糖葫芦。

  4、我是小小设计师。

  四、结束部分

  游戏“音乐会”结束本课。

  活动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帮小兔修好了回家的路,它非常开心,它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小朋友想去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要求小朋友有序排好队:一位女生两位男生的规律排队。

  幼儿有规律的排队,去参加森林音乐会,结束本课。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启发幼儿根据云的形状去想想他们像什么;

  2.酒精灯1盏、烧杯1个,玻璃瓶每人一个,玻璃片每人1块,毛笔,火柴。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幼儿猜出后,让他们去讨论:云是怎么来的?

  二、探索发现

  1.教师动手实验

  (1)将毛笔浸湿,在黑板上画画,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画渐渐看不见了。

  (2)将放有冷水的烧杯放在燃烧的酒精等上,引导幼儿观察蒸发现象,让幼儿知道水烧开就形成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启发幼儿见过的蒸发现象。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蒸气;江河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变成了水蒸气。

  3.讨论:那么多的水蒸气都飞到哪儿去了?(飞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呢?

  4.让幼儿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给幼儿桌前的玻璃瓶倒入开水,幼儿先观察水蒸气蒸发的现象,然后提醒幼儿摸一摸玻璃片,感觉其冷热,将玻璃片盖在瓶口上,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5.启发幼儿联想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气正发到很冷的天空后会怎样?(变成许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立即掉下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它们已相互连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幼儿讨论)

  三、云的形成

  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气,变成了许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各种动物的特征,并调查动物的特殊本领,了解常见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2、物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个幼儿人手一份:鸟、刺猬、蝙蝠、公鸡;飞机、叉子、探路仪、闹钟。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宝贝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宝贝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探路仪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蝙蝠)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让幼儿知道这是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

  2、再次出示蝴蝶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蝙蝠的超声定位发明了探路仪;从蝴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根据蝙蝠的超声定位发明了探路仪等,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体现情感目标)

  1、师;宝贝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教师可随时引导)

  3、教师: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认识的动物及根据它们本领发明的东西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符合了本月的活动主题。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动物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动物的基本概念。

  2、发展幼儿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游戏磁带;2、各种动物卡片、挂饰若干;3、动物的家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

  以幼儿喜爱的动画形象狮王辛巴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①师:小朋友,如果你是辛巴你会怎样给动物分类,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分组操作图片,尝试给动物分类。

  ③各组幼儿相互交流分类的'理由,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动物的异同。

  3、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总结概括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并形成概念。

  4、幼儿操作动物图片,进行分类调整。

  5、引导幼儿根据已往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幼儿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①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属于哪一类?

  ②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

  6、游戏:动物找家:

  玩法:设置游戏场景。

  第一遍游戏:一名幼儿扮演猎人,其他幼儿挂胸饰扮演各种动物,音乐响起,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动物的模仿动作,猎人来时,"动物"赶紧跑回自己的家。

  第二遍游戏:幼儿互换胸饰,增设难以归类的动物,增加游戏难度,让幼儿来进行猜测与比赛。

  7、知识扩展观看《动物世界》多媒体课件,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8、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让葱叶等多种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叶子的特征,感知叶子特征与其发声特征之间的关系。

  2.通过参与活动,懂得 “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多次尝试”等途径认识事物特征,发展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独立与合作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请一位幼儿准备好简单的葱叶吹奏表演。

  2.材料表演:葱叶每人若干,芦苇叶、竹叶、青菜叶等多种叶子若干。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

  ——听声音,引发幼儿猜测和探索的兴趣。

  1. 先准备好的幼儿背对大家吹葱叶。

  2. 师:“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进行猜测)“原来是葱叶在唱歌。”

  第二部分

  ——操作体验,探索葱叶发出的声音第一环节:幼儿第一次尝试:幼儿自选一段葱的叶子,尝试让葱叶“唱歌”。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二个问题:

  1.你们让葱叶“唱歌”了吗?为什么有的唱有的不唱呢?(幼儿猜测并讨论)

  2.和刚才“唱歌”的葱叶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观察刚才表演的幼儿手中的葱叶,会发现会发声葱叶的秘密:只有一寸左右,两头都是空心的。)第二环节:幼儿第二次尝试:幼儿将葱叶摘至一寸左右,进行试吹。

  教师提问:这次你们的葱叶都“唱歌”了吗?为什么还有的“唱”有的“不唱”呢?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并发现:要取葱叶中部绿色薄薄的部分,如果取了偏向葱白那段厚的部分,就吹不响。

  第三环节:在对比与讨论中感知叶子外形特征与其发声特征之间的关系。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二个问题:

  1.你们的葱叶都唱起来了吧?请和旁边的同伴比一比,看谁的.葱叶唱的更好听呢?

  (提供幼儿充分时间与同伴进行探索与比较)

  2.一起来说说看,你发现自己的葱叶和同伴的葱叶“唱”起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第三部分

  探索其它叶子发出的声音

  1.组织幼儿讨论:找一找还有哪些叶子会唱歌?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叶子唱起歌来?引导幼儿直接把叶子放在嘴边吹就能“唱”起来。大家试一试。(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探索结果。同伴的表演示范更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引导幼儿通过探索进一步发现,薄薄的叶子,吹的时候容易振动,就唱起歌来了,厚厚的,容易碎的叶子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3.什么办法可以让叶子唱起歌来呢?(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探索结果。

  (教师体验经验:葱叶为什么会唱歌呢?因为葱叶的形状和笛子很像,中间有一个小通道,我们吹出的气会振动发出声音,我们就听起葱叶唱起歌来了,从而引导幼儿探索并发现,一些叶子卷成来之后能发出声音。

  第四部分

  ——演奏叶子大合唱

  1.听名人让幼儿了解,原来叶子还能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

  2.表演乐音,分享愉悦师幼一起用选用自己喜欢的叶子进行演奏。

  第五部分

  ——活动延伸,模拟声音将幼儿实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触很深。特别是有的孩子们到最后也没能吹响葱叶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因为我觉得这个不是难题,应该比较简单,是我太高估他们还是我讲解的不清楚还是有其他原因呢?可能都有吧!就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上课的时候有点着急,急的汗都快流下了。评课老师们向我提出,其实我可以多让孩子们研究、讨论、琢磨,让孩子们互相帮忙,也许到最后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是的,很有道理,这也许是我的一点遗憾,也是孩子们的遗憾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利用空气推动的力量,探索“小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2.通过操作、记录、比较,了解“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力度的关系。

  3.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了解过有关火箭飞上天的相关知识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高度参照梯5个;小火箭玩具若干个;大记录表1份;小记录表和笔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观看火箭升天场面,调动知识经验。

  师生一起观看“神舟九号”升天的动人场面,认真观察神九的外形特点和发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火箭有几个部分组成吗? 哪两个部分?

  二、探索火箭升天原理 ,动手探索操作。

  1.观赏玩具,了解制作“火箭”的材料。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玩具火箭。

  提问: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雪碧瓶像火箭的哪个部分?纸帽子又像什么呢?

  小结:原来,玩具火箭是有雪碧瓶和纸帽子做成的,它们分别代表火箭的发射器和火箭头。

  2.自主操作,探索“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师:玩具火箭有个愿望,它也想飞起来,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提问 :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玩具火箭飞起来呢?(幼儿自由猜想)玩一玩,想办法让火箭飞起来。

  交流玩法。

  3.交流讨论,归纳“火箭”飞起来的原理。

  师:你们认为谁的方法好?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小火箭”会飞上天?(引发讨论)通过演示,感知空气的.存在。

  进一步利用空气推动的力量探索“小火箭”飞起来的方法(自由探索)集中交流(了解方法的多样性)

  三、深入思考再次探索,体会科学原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边操作边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讨论“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力度的关系。

  四、活动小结,情感升华。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中国娃,“小火箭”里还藏着很多科学秘密,等我们长大以后也像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一样也去探索火箭的奥秘。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风》科学教案04-19

大班科学教案12-11

大班科学教案12-29

水大班科学教案05-09

大班《除水垢》科学教案04-17

磁铁大班科学教案04-18

大班科学教案《桥》04-20

空气大班科学教案11-21

纸大班科学教案04-29

变化大班科学教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