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7-03 11:10:05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大班语言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大班语言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和表达画面中人物特征或喜好与动物间的对应关系。

  2.尝试用一段话来描述自己的特征、喜好等与动物之间的相同之处。

  3.体验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小主人热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重点:

  理解和表达画面中人物特征或喜好与动物间的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

  尝试用一段话来描述自己的特征、喜好等与动物之间的相同之处。

  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你们平时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的小动物?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今天姚老师带来一个和动物园有关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看PPT,出示主人公,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师:看,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小祥,和他打个招呼吧!

  小祥想把自己最爱的家人也带给你们认识呢!

  三、阅读图书内容,理解人物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1、结合图片介绍小祥的家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祥的家里都有谁?你是怎么看出他是爷爷的?小祥家有几口人?其实呢,他的家里有六口人,还有一个是谁呢?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小祥的家其实呢,就是一个动物园。

  2、结合PPT阅读图画书。

  (1)小祥:

  师:你猜猜小祥是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看PPT。

  师:小祥是什么动物啊?他喜欢做什么。

  小结:原来,小猴子喜欢的,小祥也喜欢。

  (2)爸爸

  师:这是谁呀?(这是我爸爸,龙太先生。其实呢……)

  师:他会是什么动物呢?为什么?

  师:爸爸是什么呀?他喜欢做什么?

  幼儿学狮子吼。

  (3)浣熊、妈妈

  出示浣熊图片。

  师:小祥家里有小猴子,大狮子,还有什么动物呢,你们认识吗?

  师:你们知道浣熊的本领是什么吗?你觉得小祥家里谁最像浣熊?为什么?

  师:谁是只大浣熊?为什么说妈妈是大浣熊?

  (4)爷爷

  师:这又是谁呀?你觉得他是什么动物?

  看PPT。

  师:爷爷是什么动物?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像这样坐在爸爸或爷爷的肩膀上看风景,那是怎样的感觉呢?

  (5)奶奶

  师:接下来,小祥要向大家隆重介绍他的奶奶。

  师:他的奶奶叫什么呀?听了这个名字,你觉得她是个什么样的奶奶?这么爱漂亮、爱美的奶奶,可能是什么动物呢?为什么?

  师:奶奶是什么动物呀?我们来看看她平时都是怎么打扮自己的。

  师:奶奶不仅爱美,而且还很爱小祥,每次回来都会带很多好吃的给小祥。这样的奶奶你喜欢吗?

  (6)妹妹

  师:还有谁没有介绍啊?你觉得妹妹是什么小动物呢?为什么?

  请幼儿上前介绍妹妹。

  师:小祥说妹妹是什么小动物啊?

  师:妹妹是可爱的`小白兔,总喜欢竖起耳朵听别人说话。

  3、出示全家的图片。

  师:你们喜欢小祥的家人吗?小祥也很喜欢他们,他很喜欢观察他们,所以才会把他们说得这么有趣、这么准确。

  师:听,小祥还要对我们说什么?

  4、幼儿用“我叫…,是个…,其实呢…”,来描述自己,能用合适的词语和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和动物之间明显的相似之处。

  师:祥太的家是个动物园,其实呢,大班也是动物园,我也是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呢?想不想知道我是谁,听听我的介绍。

  师示范介绍。

  师:你是动物园里的什么动物?想一想,你说的这个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和你一样。

  幼儿相互讨论。

  请幼儿到前面来介绍自己。

  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

  四、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是什么动物,就用动作表现出来,让我看看我们动物园都有哪些小动物。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动起来,一起去小祥家做客喽!

  跟着音乐离场。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冬季特征,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验文字与图画之间的关系,感受冬季大自然的美,乐于观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使用词汇“如果……”,学习作品提字:广场、堆、如果。

  复习汉字:邮票、小鸟、北京、竹桥。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第5册(人手一册)、磁带。

  2.欣赏常规字条。

  3.字词卡:广场、堆、如果、邮票、小鸟、北京、竹桥。

  活动过程:

  一、拍手传书

  老师指着幼儿读本说:“我们的好朋友《幼儿听读游戏识字》又来跟我们一起上课做游戏。我们先做一个拍手传书的游戏,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好(传书)。

  二、图画阅读

  (一)老师指着第五册说:“这幅画里藏着很多秘密,看谁的眼睛雪亮,发现的秘密最多。好!让我们一起拉着波波豚的手把书翻到第14页。

  (二)讨论

  l.咦!谁在这里堆了个小雪人,是什么样的小雪人?

  2.这是什么季节,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冬天的树和人物服装的特点。

  三、欣赏儿歌

  l.老师出示欣赏常规字条与幼儿一起认读。

  2.老师:“我们的作家叔叔把你们发现的秘密写成了一首有趣的诗歌,让我们一起听听,和我们刚才说的一样吗?(放录音师幼一起欣赏作品。)

  3、刚才小朋友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冯老师把书里的几个字宝宝请出来了,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分别出示字词卡“堆”“如果”“广场”请幼儿认读,并在书中找出这些字。)

  4.出示“广场”字卡:“你们去过那些广场?”出示字卡“堆”:“你们在哪里用什么材料堆过哪些有趣的东西?

  四、学习用“如果”说一句话

  1.如果你是一片小雪花,你想飘到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情?

  2.出示字卡:邮票、小鸟、北京、竹桥,请幼儿结合这些字卡,用“如果”说句子。(鼓励幼儿脱离字卡,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建议:可把孩子们分成两组,每组l朵向日葵,哪个组的孩子能说出一句话,就可以增加1个花瓣,最后以花瓣多的组为胜。

  五、游戏“小雪花”

  小朋友手拿一张小字卡扮作小雪花,围成一圈站好。老师手拿一套大字卡,分别出示其中的一张,出示哪张,拿相同字卡的幼儿就跑进圈内。

  老师发出指令:“刮大风”,圈内幼儿快速跑动。

  老师如改变指令:“风停了”,幼儿都回到原位站好。老师可不断变换字卡和指令,圈内的小朋友可随指令变换相应的`动作。

  课后反思:

  本学期的研讨课题是“有效识字”。在《假如我是一片雪花》一课中,她能紧紧围绕自己的研讨课题,展现课题。

  1、这节课在有趣有效中让学生识记生字。老师能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从始至终,雪花娃娃一直陪伴着孩子们学习。一开始,雪花娃娃邀请孩子们去北国看雪景,提出要求:必须闯三关——课文关、词语关、生字关。到最后,雪花娃娃为孩子们送来美丽的北国雪景画面。

  2、整堂课上,老师注重对孩子听、说习惯的培养。孩子们训练有素,课堂常规好,发言声音响亮。

  3、学生读词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对于识记生字的方法已初步掌握。在整个个识字过程中,能够突出重点。开火车认读生字时,学生碰到不认识的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出来。难记的生字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再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生字。当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不太好时,老师能够及时引导,体现了生本课堂中老师的作用。对于学生难记生字的方法,不够科学。可以换成请学生上台从字卡中找出不认识的字。

  4、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学生对朗读的评价虽然简单,但已经掌握了该如何去评价。从开始的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到最后体会雪花的快乐再读课文,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5、教学流程行云流水,多种形式让学生识字过程变得扎实有效。学生识字的兴趣一直很高。如雪花娃娃送来词语宝宝、雪花娃娃对孩子们说一句话(这句话中包含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生字词)。

  6、在识字完成后,能够回归课文,最后还有拓展,包括儿歌、歌曲,使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整个过程也显得完整。。

  7、学生读句子很有必要,但是要注意这个句子的规范性。这节课中的句子是个祈使句,对于刚接触句子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好是能给出最基本的句子,如:谁在干什么。谁是什么。谁在哪里。

  8、最后的歌曲听不到声音,很可惜。今后课前应在教室内试看、试听课件,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在冬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冷?”请幼儿回忆有哪些保暖用品。

  2、教师讲故事《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仔细倾听。

  3、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小白兔为什么不起床?

  兔妈妈说姥姥有什么东西要送给小白兔?

  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吗? 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带着问题再请幼儿听故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4、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体会“不怕冷的大衣”。

  附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窝里睡懒觉。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小乖乖。”兔妈妈叫小白兔起来。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吗?”小白兔听了,觉得很奇怪,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这可不行。姥姥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拿才给。”

  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蹦出来,稀里哗啦的,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别去吧,外面风大着呢,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话,就往外跑。哟,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起来。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了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拣了个挺大的胡萝卜给他吃。

  小白兔说:“我不要吃胡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 “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兔姥姥想了想,明白了“小乖乖,看你头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吗?”小白兔想了想,也明白了。 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你们明白了吗?

  课后反思: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去想象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大衣,培养幼儿大胆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大都是从大衣的颜色方面来猜想的,如:它的大衣是五颜六色的等等。很少是从材质、式样等方面来想象。但讲述故事前运用关键问题的提出更好的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感,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边出示图片边讲述故事的方法,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教师以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发幼儿讨论来让幼儿去理解故事,同时知道妈妈所说“大衣“的真正意思。

  了解世上没有不怕冷的大衣,只有运动才能使人变暖和的道理。并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并提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和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会有用简单的一个词来表述的现象,教师就针对这种现象对幼儿进行追问,引导幼儿要将语句说完整,这样所表述的别人才能够明白。

  小百科:衣服是指人类或通过人类来完成遮掩身体、载体的用布料(如棉布、丝绸、天鹅绒、化学纤维 涤纶等)等材质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遮挡物。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完整地跟老师讲述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并能认真倾听同伴讲述或观看同伴表演的习惯。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想象力和表演故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狐狸葡萄图片、狐狸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吃过葡萄吗?谁能告诉老师,葡萄是什么颜色的?它又是什么味道的呢?今天呀,老师就要给小朋友讲一个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啊?”

  二、出示图片,引发兴趣。

  1.第一幅图片上画的.是谁啊?(狐狸)它是什么样的表情啊?(笑眯眯的)

  2.第二幅图片上画了什么啊?(葡萄)它是什么颜色的?(紫色的)它的味道又是怎样的呢?(酸酸甜甜的)

  三、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

  (1)出示故事视频,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提问:请你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启发幼儿说)

  (2)再次播放故事视频,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狐狸出来看到了什么?它来到葡萄下面想干什么?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引导幼儿跟老师集体讲述一遍故事(重点引导狐狸见到了葡萄后的情境部分)。提问:葡萄为什么是酸的?故事里的小狐狸最后吃到葡萄了吗?

  (4)引导幼儿完整讲述一遍故事,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2.分角色表演:

  (1)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带头饰扮演角色进行表演。

  (2)幼儿两人一组协商角色表演故事,一人讲,一人扮演狐狸。

  (3)教师讲述故事,请全班幼儿扮演狐狸进行表演。

  四、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讲解故事的含义,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比喻有些人办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不成熟。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幽默有趣的情节

  2、通过讨论,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体验归咎于别人与自我改正两种态度以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准备

  男孩玩偶一个

  过程

  一、导入

  介绍来自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嘟嘟。教师一边演示玩偶,一边讲述: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那是不是嘟嘟的错呢?

  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二、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不是我的错》的第一部分(嘟嘟涨红了脸,不知道该怎么说) 讲述故事之前先提醒小朋友们仔细听,注意听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话

  提问:

  1、老师询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的时候,嘟嘟是怎么回答的? (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车太慢。)

  2、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 (他都说不是自己的错,要门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

  3、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是怎么样了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觉得嘟嘟这样说对吗? (嘟嘟讲得不对,同学们才笑。不对)

  (二)讲述故事《不是我的错》的第二部分(教师讲述故事“老师弯下腰来”到结尾)

  1、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2、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说了什么? (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模仿老师说话

  3、嘟嘟照着老师的话去做了吗?他是怎么做得?

  (早早就起来,很快地准备好)

  他这样做了以后,有没有再迟到?

  (没有。大家都在操场上玩,还没上课呢)

  4.、小朋友们觉得是谁的错?

  三、引申

  1、提问: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师的,嘟嘟不迟到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 (高高兴兴坐在位置上,抬起头,挺着胸,看着老师)

  2、模仿 :分别请两位小朋友作为迟到的嘟嘟和一位不迟到的嘟嘟

  3、提问:以后小朋友们上小学怎样才能不迟到,高高兴兴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呢?(与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4.、引导幼儿讨论具体的做法(起得早、动作快......)以及正确的态度(不要都说是别人的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四、总结

  把故事的.大概再复述一遍从而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 不迟到,真好。

  不是我的错

  嘟嘟刚走进教室,老师就问他:“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

  嘟嘟低下头,支支吾吾地说:“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自行车太慢了。”

  第二天,嘟嘟又迟到了。他说:“不是我的错,爸爸喊我太晚了。”

  第三天,嘟嘟又迟到了。他说:不是我的错,闹钟的声音太轻了。”

  听了嘟嘟的话,有的同学“嘿嘿”地笑出声来,有的捂着嘴偷偷地笑。

  嘟嘟涨红了脸,不知道该怎么说。

  老师弯下腰来,小声地堆嘟嘟说:“以后,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嘟嘟想,也许应该照着老师的话试一试。

  这一天早上,嘟嘟早早地就起来,很快地转杯好。他和妈妈来到学校,同学们还在操场上玩呢。

  嘟嘟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教师,他看见老师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嘟嘟高高兴兴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和同学们一样,抬起头,挺着胸,看着老师。他心理想:不迟到,真好。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舒坦、欢畅”等词汇,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词句

  2、尝试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与同伴合作表现散文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种植植物的嫩芽,并观察记录小芽的生长过程。

  2、散文诗挂图 。

  3、《春野》背景音乐。

  4、阳光、春风、雨露、嫩芽的头饰。

  5、幼儿用书。

大班优秀语言课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拼小人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野猫的城市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吹泡泡_大班语言教案07-05

花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04-03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小火车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_大班语言教案07-05

花的语言大班教案05-11

大班语言《梳子》教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