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4 11:34:1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10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看看猜猜,了解常见车辆的特点和用途。

  2、重点观察消防车、洒水车的图片,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3、能大胆质疑,并乐意解答同伴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已阅读了有关的百科全书。

  2、介绍车辆的'录像或图片,实物投影仪。

  3、教学挂图《谜语》。

  活动过程:

  1、交流阅读百科全书的体会:

  说说、看看自己在书中看到的各种车辆。

  2、观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常见的车辆:

  完整欣赏录像或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车?它们有什么用?”

  “你最喜欢哪辆车,为什么?“

  重点观察消防车、洒水车的图片:

  ----“这是什么车?”

  “这两辆车有什么相同处?”

  “比较一下,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看看这辆车的用途。”

  3、猜谜语:

  结合图片、幼儿用书《谜语》进一步了解各种车辆。

  共同游戏“猜谜语”:

  ----“你们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体验探索的乐趣。因此,设计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还应该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让幼儿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知道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3、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重点:

  知道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活动难点:

  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空水瓶若干,装上清水;涂有红色、黄色、蓝色编上1、2、3编号的水瓶盖;两种颜色不同比例混合后出现的各种颜色的色卡每组一张(红色和黄色、红色和蓝色、蓝色和黄色);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魔术,想不想看。

  教师出示2号涂有黄色颜料的瓶盖,让幼儿看到黄颜料,盖在空瓶上,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的变化。(水变成了黄色)再出示3号涂有蓝色颜料的瓶盖,盖在装有清水的瓶子上,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的变化。(水变成了蓝色)

  (设计理由:用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

  二、颜色变变变

  下面老师有一个问题了,黄色颜料将水变成了黄色,蓝色颜料将水变成了蓝色,那如果我把黄色和蓝色放在一起,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我们一起来变一变。

  请幼儿先拿起2号瓶盖,盖紧瓶盖,摇晃瓶子,水变成黄色之后,拿掉2号瓶盖,换3号瓶盖,再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变成了什么颜色。再请两名幼儿把瓶子拿到前面,其他幼儿观察一下,两个人变出来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找两瓶色差较大的)为什么会不一样?(用力的大小,颜色的混合比例,瓶中水的多少)

  请幼儿从色卡中找出与自己变出的颜色相近的色卡,然后贴到自己的'记录卡上。

  教师小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而且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设计理由:让幼儿在思考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知道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三、小小魔术师

  刚才我们用了2号瓶盖和3号瓶盖,那还有1号瓶盖上的红颜色没有用起来,下面老师请小小魔术师们自由选择2号或3号瓶盖,将它和1号红颜色一起摇一摇,看看会变出什么颜色?并从色卡中找出与自己变出的颜色相近的色卡,然后贴到自己的记录卡上。请幼儿讲一讲自己选择了哪两种颜色,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

  (设计理由:给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和多变性。)

  活动延伸:给幼儿提供颜料,鼓励幼儿自己调色,比比谁的颜色变的多,提供大幅白纸,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并展示作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幼儿活动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果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 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 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幼儿活动材料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 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活动建议

  1. 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 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活动反思:

  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

  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

  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目的:

  1. 了解常见的益虫和害虫,对虫类感兴趣。

  2. 区别益虫和害虫,初步形成概念。

  准备:

  1. 环境创设:“虫虫乐园” 自制PPT课件。

  2. 虫子图片若干,灭蚊器3---4个。

  过程:

  一.情景导入“虫虫大聚会”。

  师带领幼儿围绕教室四周边走边观察,有哪些虫子来聚会。

  二.复习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三.提问:问幼儿喜欢什么虫子?不喜欢什么虫子?为什么?

  初步形成益虫,害虫的概念。

  四.看课件,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五.带领幼儿小结:对人类和农作物有帮助的是益虫,有危害的'是害虫。

  六.游戏“消灭害虫”,巩固认知。

  玩法:教师请几名幼儿手拿灭蚊器,请部分幼儿到主题墙面,捉一只虫子,并扮演虫子。灭蚊的人将灭蚊器对准虫子,嘴里发出“丝丝丝”的声音,是害虫的幼儿假装蹲下来,表示已被消灭。是益虫的则赶紧跑开。

  七.游戏“送虫子回家”

  益虫送一边,害虫送另一边。

  八.活动小结 ,延伸。

  师小结,带领幼儿到室外捉虫虫进行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是根据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有趣的昆虫》这个主题进行改编的一节科学课,抓住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在认识昆虫后初步了解哪些昆虫是益虫和害虫,让幼儿知道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大胆的进行角色表演。

  2、 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

  3、 有初步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关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知识。

  活动难点: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昆虫头饰、事先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出示小蜘蛛头饰,它是谁?它有什么本领呢?

  2、 小蜘蛛在森林里开了一家商店,你们猜猜它开的是什么商店呢?(引出故事题目)

  二、 观看课件《蜘蛛网商店》

  1、 哪些小动物来买蜘蛛网了?

  2、 小狗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3、 小熊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4、 小兔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5、 你觉得小蜘蛛对小狗、小熊、小兔说的话对吗?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蜻蜓、蜜蜂、知了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6、 启发幼儿思考,还有谁会来买蜘蛛网?它买蜘蛛网干什么呢?它是怎么对小蜘蛛说的?小蜘蛛会卖给她吗?

  三、昆虫乐园

  在这张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四、虫虫游戏

  幼儿自选头饰扮演昆虫,音乐起,所有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扮害虫的幼儿立即蹲下不动,扮益虫的幼儿就喊“苍蝇(蚊子、蟑螂),消灭它”。幼儿互换头饰,游戏继续进行。

  创作思路:

  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趣味,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随时可见昆虫忙碌的身影。在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常常为发现一只小小的昆虫而雀跃不已。于是,我从幼儿兴趣入手带领孩子进入昆虫的世界。

  在《有趣的`昆虫》主体中,发现幼儿对昆虫非常感兴趣,为此我选择了这节科学课《蜘蛛网商店》,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更深一步的了解昆虫,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非常的恰当,将深奥的科学知识编成有趣的故事、制成动画展示给孩子们看,并通过课件直观地看到昆虫的基本特征。让幼儿完全溶入到意境中,身临其境,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一定的情景,有趣的课件互动游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归拢,提升起来,激发了幼儿探索昆虫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要节约用纸,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2、让幼儿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⒈砂纸、卡纸、牛皮纸、面巾纸、卡纸、报纸、瓦楞纸等。⒉水盆⒊记录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纸是怎样做成的?

  (2)观察纸的外形。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桌上的这些纸,分别叫什么名字?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用手来摸一摸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猜一下,它们都能做什么用?

  2、幼儿讨论纸遇到水后会怎么样?师:你们来说一说,如果纸遇到了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找找哪些纸可能会烂,哪些不会烂,将手中的纸分一分。

  3、幼儿动手操作实验,验证。让幼儿将一张张将纸放入水里,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

  4、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怕水有的纸不怕水,教幼儿要爱惜纸张。说一说,比一比哪些纸(不)烂,哪些纸烂的慢(快)。提问:所有的纸遇到水后都一样吗?哪些纸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教师小结:我们用的纸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纸就坏了,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们的书本。砂纸是例外的,因为制作的不同,它的材质比较硬,遇到水是不会坏。

  5、以小组为单位,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将自己的发现用记录纸记录下来。

  6、结束部分。我们要节约用纸,不要浪费纸张!因为造纸的原材料是树木,所以我们更应该节约用纸。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感受春天的美,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2. 学习用各种感官观察迎春花,知道它是春天里开得最早的花,又叫“报春花”。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选择迎春花开放的一户外场地或在园内寻找迎春花。

  活动过程:

  1. 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春天开放的花。

  教师: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教师:你知道现在有哪些花开了吗?

  教师:春天到了,请小朋友找找有什么花开放了?

  2. 引导幼儿观察迎春花。

  教师:这是什么花?开在什么季节?

  教师:因为这种花儿向我们报告春天来了,所以叫迎春花,也叫报春花。

  教师:迎春花市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花瓣的层数、香味等方面来观察认识。

  教师: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几瓣花瓣?我们来数一数.

  教师:花瓣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迎春花有香味吗?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迎春花。

  3. 引导幼儿爱护花儿。

  教师:你们喜欢迎春花吗?迎春花开后,还会有什么花开呢?

  教师:春天美吗?为什么呢?

  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春天里的花呢?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多种多样的鸟,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爱鸟的情感。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鸟的标本、图片、碟片、图书

  2.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环境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 这几天,我们和小鸟交了朋友,老师和小朋友还收集了许多小鸟的图书、图片、标本、碟片,现在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讲一讲,你认识的小鸟叫什么?长得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2.请小朋友坐下来,把你看见的小鸟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3.谁来告诉大家,你看见的是什么鸟?是什么样子的。

  (二)了解鸟的异同点

  1.小朋友认识的小鸟真多,这些小鸟长得都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我们再仔细去看看、找找,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提问:你发现小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请个别幼儿回答)

  2.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了小鸟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小鸟在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相互交流后,再个别回答)

  (三)了解小鸟的本领

  1.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小鸟有这么多相同的地方,小鸟真可爱。那么小鸟有些什么本领呢?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请个别幼儿回答)

  2.一起学学做做动作

  3.小鸟除了这些本领以外,还有很多的本领,现在就让小鸟表演给我们看(幼儿看碟片)

  (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鸟类

  小鸟有这么多的本领,那么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五)结束

  今天我们和很多的小鸟做了朋友,还有很多的小鸟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呢,等会儿我们再一起来看XX小朋友带来的碟片,看看还有哪些我们不认识的小鸟。

  小百科:鸟,又称作鸟儿。定义:体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教材简介

  素有“八湖福地”之美称的甘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石桥更是这座小镇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古建筑物,但是现在的孩子对于这些古桥似乎已经不再有高度的关注,只仅限于知道“这是一座桥”。针对这些情况我决定将家乡石桥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之中,因此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科学活动《甘露石桥》,让孩子通过观察认识、进一步了解甘露石桥的材质、构造,以及对当地人们的重要性。

  《指南》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石桥是甘露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物,教师能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展活动,“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甘露石桥的材质、构造,以及桥的作用,知道桥能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2、进一步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了解石桥的不同外形特征、使用的不同建筑材料和桥的各种功用。

  活动准备

  1、江南水乡的图片、甘露石桥的图片(单拱桥、双拱桥、多拱桥)

  2、长条形木质积木、画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过小桥

  1、教师带领幼儿玩过小桥的游戏。

  2、在我们的甘露也有很多的桥,你在我们甘露见到过桥吗?你见到的桥是什么样子的?

  二、观察、了解甘露石桥的造型、构造和材质特点

  1、老师将我们甘露的桥用相机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看,好不好?

  2、(出示多张甘露石桥的图片)这么多的桥,你喜欢哪一座桥呢?请你选一座最喜欢的桥和好朋友说说这座桥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认识桥身、桥洞,桥栏杆、桥墩)这些桥有几个桥洞?(一个桥洞的叫单拱桥,两个桥洞的叫双拱桥,三个及三个以上桥洞的叫多拱桥)

  4、你知道这些拱形的洞有什么用吗?如果没有拱形的洞,会怎么样?(水无法流动,船也没办法过去)

  5、我们家乡的桥真好看,这么好看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呢?(石头)这些石头都一样大小吗?(石头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我们看看桥面上铺的是什么?(在桥面上要铺长长的石板)桥边的栏杆上要用石头做石栏杆,桥身也要用大石头来砌。用石头怎么做出来的?(一块一块累加起来的)用石头做出的拱形的桥,小朋友帮它起个名字叫什么桥呢?(石拱桥)

  二、了解桥的作用,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1、我们的'家乡甘露有这么多漂亮的石拱桥,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石拱桥我们的生活会变的怎么样?这些漂亮的石桥把我们的家乡打扮的非常漂亮、有特色,你热爱我们的家乡吗?

  2、教师小结:甘露石拱桥帮助我们改善了交通状况,让我们不同地方的人联系更方便,不用再坐船过河,而且也美化了我们的环境。我们甘露也因为有了很多的石桥而让我们的甘露变得非常漂亮,我们小朋友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家乡,为自己是一名甘露人而感到高兴。

  三、建构游戏:家乡的石拱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合作,一起为我们的家乡搭建一座美丽的桥好吗?

  2、幼儿相互介绍、欣赏同伴设计的桥,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以《指南》精神为引领,作为孩子学习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主要采用的是情境法,给与孩子一个情境,然后在整个活动中贯穿以交流讨论法、观察法和启发联想法让孩子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形成对石桥的初步印象。在解决活动的重难点的时候我是先让孩子观察石桥的各种形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桥梁的形状引申到石桥的建筑材料和使用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孩子通过感知、回忆联想等方法经过提炼形成新的经验,让幼儿在活动和开放的活动中发展观察力和感知力和概括力。最后运用拼拼搭搭的游戏,巩固孩子的认识经验,使孩子们对桥的兴趣得以延续,并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将科学活动和美术活动等进行有机的整合。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刷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缺少的帮助,而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长辈的包办代替,已经失去认识,操作,使用这些常见生活用品的机会,以至于除了知道牙刷,其他长柄刷、地板刷、厕所刷、衣服刷……等等刷子用品一概不知,有的连见都没见过。为了丰富幼儿的认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本次活动,让幼儿对刷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其相应的用途,同时增加幼儿的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主动探索,了解刷子的不同名称、外形特征及用途。

  2、对生活中的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刷子,如:牙刷、鞋刷、洗衣刷、杯刷等等。

  2、有标记的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物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刷子)

  2、你们都认识吗?那现在请小朋友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刷子,看一看,摸一摸,比较一下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二、通过比较、操作了解其名称、外形特征及用途。

  今天许老师要去参加一舞会,你们能不能把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1、谁先来给我化化妆。请你选一把刷子。(幼儿操作)你真棒,这把刷子刷在脸上软软的,真舒服,你也来试试。你知道这叫什么刷子吗?(化妆刷)

  2、看,我的眉毛太乱了,谁来帮我刷整齐?(幼儿操作)这个刷子和化妆刷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3、谁帮我把皮鞋擦亮呢?(幼儿操作)你为什么选这把刷子?

  小朋友,你们真棒,我很满意你们刚刚的打扮,我可以漂漂亮亮的去参加舞会了,谢谢你们。

  三、迁移生活经验,探索刷子的使用方法。

  1、平时你们还见过哪些刷子?它们有什么用?

  板刷(洗衣服、洗布鞋、洗牛仔裤等)、油漆刷(刷墙壁、刷柜子、刷门等)、牙刷(刷牙保护牙齿)等等

  老师总结刷子的用途:鞋刷可以把皮鞋刷的又亮又干净,杯刷可以刷洗杯子里的脏物,掸尘刷可以刷床上、衣服、玻璃上的灰尘,等等。

  2、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刷子,刷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我们一起拿一把你喜欢的刷子试一试吧!

  四、游戏:送刷子回家。

  1、刚才小朋友做了很多事都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吧。

  2、谁来告诉我,你用了什么刷子?做了什么事情?(幼儿讲述)

  3、现在我们把这些刷子送到外面的超市去卖吧!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放的时候要按标记分类摆放整齐。(送到相应的塑料筐)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3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03-11

中班科学教案02-26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认识粗细》04-09

中班科学教案:弹性04-27

《睡莲》中班科学教案09-30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