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5 10:54:46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集合8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时间:20xx年12月

  主题:科学家的故事

  活动目的:

  1、过开展本次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科学技术具有为人类造福的无穷力量,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2、从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使他们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节《科学家的故事》的主题班会。纵观古今中外,是无数的科学技术人才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大家都收集了吗谁第一个给我们讲故事

  二、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

  三、说说名言

  在此,我要将他的一句名言送(读大屏幕上的话)。同学一定也知道些科学家的名言吧,谁想说说

  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牛顿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富兰克林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培根

  四、观看小动画

  五、活动

  科学家们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贡献。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勤奋学习,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扇动雏鹰奋勇的翅膀,飞上科学的蓝天,共创一片绚丽的辉煌!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你知道北京是下午14:00时,纽约是几点?伦敦是几点?为什么媒体报时,总是说北京时间几点钟?想要搞清楚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重要问题:

  二地方时

  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时间的量度却是人为研究、规定的。

  正午12时的规定:当太阳位于某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时,那里就是正午12时。

  想一想当地球上的某一地点处于正午12时,其他地点处于什么时间?这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吗?

  地球上相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一样吗?不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一样吗?

  请同学们拿出地图,想一想,某一瞬间,同一国家处于不同经度的城市的时刻一样吗?为什么?

  请做模拟实验:

  将地球仪北极朝向自己

  1在不同经线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2~5根)观察时间

  2在同一经线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观察时间

  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读图与填空

  地方时: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为什么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来的早?(与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联系起来考虑)

  三、时区的划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地方时问题,讨论

  同一瞬间不同地方的不同时刻不同,为什么?

  在生活实际中,在一定区域内应统一使用某个地方时作为该区域的标准时间,而又得避免大范围(如全球)共同使用某一时间。这个观点就是时区划分的根据。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中央经线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区时?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

  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所有地区采用北京时间吗?

  仔细观察“国际时区划分图”,想象把此图粘在地球仪有重合的部分吗?

  时区的划分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为划分的?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左右各多少度?

  计算:

  1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世界各地时区的计算。

  2北京午夜23:00时,我国新疆、巴黎、纽约、东京、等地的.时间是多少?

  四.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假如北京是5月23日下午14:00,请你对照时区图,写下此刻不同时区的日期和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办?

  为什么要划国际上统一遵循的日界线?

  日界线在那个时区?

  什么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什么这条线不是直的?

  从北京出发,向西环球航行一周,每经过一个时区,应如何拨钟表上的时间,回到原地时,钟表上的时间有什么变化?怎样纠正?

  相反,向东航行呢?

  仔细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日界线的“读图”,填空。

  拓展:有两个双胞胎在从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前后出生,他们出生的时刻一样吗?出生的日期一样吗?

  提示:日界线所在东西十二区的时刻是一样的。

  如何理解日界线西侧是新的一天的起点?人为规定的,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日界线西侧开始,自西向东每跨过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到日界线东侧时加了24小时,因此到了下一天,比如日界线西侧是5月2日0点,日界线东侧是5月3日的0点,根据地球每转一圈是一天,在任一时刻,日界线以东的区域已经转过一天,进入第二天,而日界线西侧还是该天的起点。如:在东西十二区里,如当日界线西侧为上午10点时,日界线东侧也为上午10点,它却已是第二天的上午10点。

  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五一节的讨论

  新课结束,小结

  作业: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和科学作业本上的练习。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教案2》,来自网!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身边一次性物品的关注,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

  2.初步培养幼儿调查和辩论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次性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一次性物品进行小制作。

  活动准备

  物质:一次性物品若干。

  幼儿园环境布置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次性物品有哪些。

  二、展开

  1.展示一次性物品,说说它的名称和作用。

  2.展开辩论,了解一次性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引导幼儿标明自己对一次性物品的态度。

  提问:我们身边有许多一次性物品,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们呢?

  (2)引导幼儿对“是否喜欢一次性物品,为什么?”展开辩论。

  (3)评价幼儿辩论情况。

  (4)小结: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次性物品方便、卫生,有许多好处;

  但是使用后会造成浪费,并形成污染,对人的健康也不好。

  3. 让一次性物品变废为宝。

  提问:我们应当怎样正确使用一次性物品?

  (应当尽量减少使用,使用后可以用来装东西,做手工等。)

  三、结束

  展示一次性物品的手工制作,引导幼儿继续用一次性物品进行造型。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摩擦后能吸小物体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棍、彩笔、塑料梳子、果奶瓶子、气球、火车挂图、毛绒玩具、鸡毛等;皱纹纸剪得小纸片、小蝴蝶等。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激发兴趣、引入活动

  教师变魔术:用“魔棒”( 塑料棍)靠近纸蝴蝶,幼儿观察到纸蝴蝶没动;用“魔棒”擦擦某幼儿的头发,靠近纸蝴蝶,幼儿发现纸蝴蝶被“魔棒”吸起来了。用手去掉“魔棒”上的.纸蝴蝶再擦擦衣服,“魔棒”又能吸起纸蝴蝶了。

  提问:魔棒怎样才能吸起纸蝴蝶?

  (二)玩玩说说-----感知摩擦的神奇

  1、幼儿自选材料操作,相互交流,感知摩擦的神奇

  指导语: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请你们去把它们摩一摩、擦一擦,看看会怎么样?

  提问: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2、吸气球游戏,运用经验解决问题

  教师手掌上吸着一个气球,让幼儿观察。

  提问:你们谁能把气球吸在身上或头上?

  幼儿动手操作,相互交流。

  (三)运“水果”(气球)游戏

  1、将“水果”宝宝装到火车上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水果”宝宝吸在墙上画的火车上。

  2、幼儿开火车,给灾区的小朋友送“水果”。幼儿随开火车音乐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选材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师通过变魔术,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儿投入活动,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活动,发现摩擦的神奇。活动气氛宽松热烈,幼幼互动,共享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记录阳光下肥皂泡表面的七彩色。

  2、产生探寻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兴趣。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活动。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肥皂水、CD盘

  吹泡泡工具、CD盘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以前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你们觉得吹泡泡的游戏好玩吗?你们喜欢玩吹跑泡泡的游戏吗?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吹泡泡的瓶子)老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

  3、等下老师让你们来吹泡泡,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在玩吹泡泡的时候,你们要看清楚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二、组织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

  1、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肥皂水及吹泡泡的工具,让他们尽情地吹泡泡,观察阳光下泡泡的样子。

  2、吹泡泡真好玩,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小朋友边吹一边观察肥皂上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3、仔细观察太阳照射在肥皂泡表面出现的“彩虹”。

  在阳光的照射下,你们要到的肥皂泡泡是什么样的呀?

  4、引导幼儿变换角度看泡泡,说说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在阳光的照射下,我们就可以看到肥皂上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远远看上去,就像彩虹一样有七种颜色。特别的漂亮。

  三、其他物体上的“彩虹”。

  1、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说说哪些东西上能看到“彩虹”。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能从哪些东西上看到彩虹呀?(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2、提供CD盘、贝壳内部等,引导幼儿设法看到“彩虹”。

  老师带来了CD盘,只要我们小心地调整CD盘的角度,可看到许多“彩虹”图样。你们想看看看吗?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观看,你们在看的时候,可以转动光盘的表面,你们看看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发现肥皂泡,CD盘等物体的表面,随着我们观察角度的变化,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颜色。

  四、引导幼儿将刚才看到的色彩记在纸上。

  刚才我们通过光碟还有肥皂泡,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颜色,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刚才看到的色彩记在我们的纸上。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大班孩子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环境也是十分的关注的。《肥皂泡上的“彩虹”》是大班的一个科学活动,肥皂是小朋友们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的物品,跟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所在对孩子来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因此,孩子会非常感兴趣。

  大班的孩子开始慢慢产生了探索世界的欲望,孩子们对色彩充满了好奇。色彩到底来源于哪里?色彩会有多少种颜色?都是什么颜色?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根据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我准备了一些可以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彩虹的物品,如:CD,肥皂泡泡水每组一个,抹布每组一块,吸管每人一根,为整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我首先通过谈话的方式导入,让小朋友回忆以前有没有玩过“吹泡泡”的游戏,接着用变魔术的方式引出“泡泡”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在第二个环节,我把重点放在了动手操作,,使幼儿通过尽情的吹泡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阳光下观察发现肥皂泡呈现出来的多种色彩,并尝试变换角度看泡泡,发现其中颜色的变化。又通过利用多种材料,让孩子进一步观察物体上的“彩虹”,产生探寻五彩缤纷世界的兴趣。

  观察完肥皂泡泡上的彩虹以后我出示了一张CD光盘,这个平时生活中也接触过,但是他们未必都观察过光盘,光盘上的彩虹是比较清楚的,所以有了之前两个物品的观察经验之后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光盘上也有“彩虹”而且在阳光的照射下“彩虹”就更加清楚了。

  整节活动,幼儿都能较好地进行观察,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发现了七彩色的许多秘密。在以后开展活动时,我还要多采用游戏的形式,因为小朋友对游戏是最感兴趣的,最能吸引他们,游戏的形式可使小朋友们对活动更有兴趣。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活动中了解车子是由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轮子是可以滚动的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幼儿带来的各种车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种不同数量轮子的车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神奇的宝贝,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出示两只轮子,引起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有几只?

  2、你见过的两只轮子的车吗?是什么车?

  小结:两只轮子的车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还想接着往下看吗?

  (二)出示三只轮子

  1、你们看这里有几只轮子?

  2、三只轮子是什么车?

  小结:三只轮子的是三轮车

  (三)出示玩具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这辆车有几只轮子?

  2、出示四只轮子,四只轮子有些什么车?

  小结:四只轮子的有轿车、警车、消防车、公共汽车等等

  二、讲讲玩玩:知道车有了轮子会滚动

  1、讨论:为什么这些车都要有轮子呢?

  2、你们想不想开开自己带来的车?(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车有几个轮子)

  3、幼儿开开自己的车,开完后将车按轮子数量放进不同的停车场

  总结:原来我们刚才看见的车和你们玩的车都是有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有了这些轮子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开。

  活动反思:

  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在记录表中记录,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并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

  2、核桃肉若干,放在一个方盘里;核桃若干;记录表;笔;纸板。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

  (1)出示核桃, 幼儿品尝核桃仁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小伙伴,快来看看它是谁?” (出示核桃)

  核桃:“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核桃,我有一件硬壳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们吃了我的果肉,会变得更聪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请你们来品尝我的果肉,好吗?”( 请幼儿品尝核桃仁,每人一块)

  核桃:“小朋友,你们一定没吃够吧,那好,我把伙伴们请来,让你们吃个够!但是,这次你们要自己想办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们能做到吗?”

  (2)出现核桃的伙伴们(完整核桃),幼儿讨论怎样吃到核桃仁?(充分讨论、争议、辩论,漫画演示各种办法的结果)

  师:“快来说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用脚踩”、“用牙咬”、“用拳头砸”、“用锤子(或其他工具)砸”……(根据幼儿的回答内容请幼儿分别示范不同的办法)。

  2、说工具

  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

  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呢?”

  二、猜想与尝试

  1、成功的设想

  (1)示范讲解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栏填预想哪种工具会成功,第二栏记录实践后的结果。)

  师:“这是核桃带来的记录卡,记录卡第一行画的都是什么呀?”

  师:“第二行的前面有一个问号,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开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把结果记在这里。”

  (表格中选择了八种工具,分别是剪刀、锤子、钳子、镊子、螺丝刀、木棒、扳子、锁头。)

  (2)幼儿设计记录符号,记录猜想结果。

  师:“在记录之前,你要先选择一种符号,然后在第二行认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画上符号。”

  2、实验与验证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实验边记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三、探索与发现

  1、统计与排除

  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师:“现在我给每组发一张大统计卡,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尝试结果记在上面,你使用哪种工具成功了,就在这种工具的下面画个1,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要记录。”(各组统计)

  师:“现在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的统计结果说一说。”

  2、交流新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发现哪种工具怎样使用容易成功?”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师:“砸核桃的哪个地方容易成功呢?”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师:“我们要怎样砸容易砸开核桃?”

  四、激励与创造

  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

  师:“核桃肉可以吃,核桃壳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来看一看吧!”(展示核桃壳制作的作品)

  师:“我们回去后,也用核桃壳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活动室整理干净吧!”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土豆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2、乐于探索,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活动准备:土豆拼盘、盐、调羹、泡沫板、木头玩具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土豆拼盘,视频了解土豆的一般特征

  (1)欣赏土豆拼盘,说说像什么?

  (2)猜猜这些美丽的图画是用什么做成的?

  (3)观看PPT,说说土豆的一般特征。

  2、观察土豆在清水中的沉浮现象

  (1)提出问题:土豆娃娃想游泳,猜猜它在水里会怎样?(用站和蹲的动作表示沉和浮)

  (2)幼儿第一次操作,感受土豆的`沉浮。

  (3)第二次操作,借助辅助材料让土豆娃娃浮起来。

  教师:你能让土豆娃娃浮在水面上吗?请你们去试试吧!

  3、教师“变魔术”

  教师:老师要变个魔术让土豆娃娃自己浮起来呢!加上“魔粉”搅一搅,土豆娃娃浮起来!(邀请小朋友一起念“咒语”)

  教师:这个“魔粉”到底是什么呀?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许多“魔粉”,请你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再尝一尝,猜猜“魔粉”到底是什么?

  4、再次操作

  教师:是不是加了盐土豆娃娃就会浮起来呢?请你去试试吧!

  教师:为什么有的土豆娃娃浮了起来,有的土豆娃娃还是沉在水底呢?

  5、操作验证

  活动延伸:

  你们真棒,都获得了成功。那在水中加入糖、奶粉等其他东西土豆娃娃会浮起来吗?我们下次再来试试吧!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病毒》04-25

科学教案:刷子04-07

科学教案:泡泡04-06

科学教案范文02-14

关于科学教案03-25

科学教案【精华】07-21

【精】科学教案07-21

(优选)科学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