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30 12:27:0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1、各小组预备一些没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叶。

  2、各组不同颜色的同种叶数片。

  3、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叶的颜色的观察

  1、谈话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对叶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学生观察说说自己预备的叶,有哪些颜色?

  4、让学生按颜色的变化给叶排排顺序。

  5、小组代表,出示各组的排列情况并说说排列的依据。

  6、再次设问: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二、叶的形状观察

  1、叶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2、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小组有哪些形状的叶?

  3、小组尝试根据形状给自己的叶分类。

  4、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分类情况。

  三、叶的大小观察

  1、(承前)让学生将其中一种形状的'叶按大小顺序排列。

  2、交流排列中遇到的问题,设问:大小相近的叶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大小呢?

  3、各小组研究探讨。

  4、学生交流各组的方案。

  5、教师总结比较叶大小的方法,适时提出描方格的方法。

  6、学生描一描,试一试。

  四、作业

  用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叶拼一幅图画。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弹性及弹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海绵.弹力布..皮筋)。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弹簧及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

  提问: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小结:当用力拉或压时,弹簧.松紧带.海绵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长,有的变短,有的变形;不再压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就是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材料,发现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大小不一样。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的弹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的大小不一样。

  (3)说一说:有弹性的物体。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活动反思:

  1、通过《指南》科学领域的学习,我在活动中利用PPT凸显弹簧的伸缩及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的展示,重难点突破直观形象,易于幼儿理解;

  2、认知上:让幼儿在操作探索活动中,主动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能力上:在探索操作过程中,让幼儿根据各自感兴趣的物体去发现弹性的用途,并注重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特点,特意提供了幼儿自由操作机会,使幼儿敢于、善于、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情感上: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极大兴趣。

  3、情境教学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设置一个PPT,引入幼儿在平时活动中的情景去设疑,发现玩具中秘密,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条件。

  4、动手操作法:它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方法,《纲要》中指出:提出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多种方式探索提供条件。本次活动我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的让幼儿主动探索,感知弹性的特点,第二次通过再次操作来记录,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辨别物体是否具有弹性。

  5、记录: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的结果,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必备环节、所谓求证。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识点:初步认识蜗轮、蜗杆,并了解其作用。

  2、技能点:看图搭建“道闸”,通过搭建了解蜗轮、蜗杆在“道闸”中起到的作用。

  3、情感、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分组进行游戏,这样会让幼儿体验到团队合作,同时互相交流游戏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将有蜗轮、蜗杆的零件先给幼儿认识。

  2、“道闸”游戏相关操作材料,齿轮游戏手册。

  活动指导:

  1、在游戏目标上,主要探究点在:让幼儿认识蜗轮、蜗杆,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了解它们在道闸中所起的作用。

  2、在游戏组织时 ,分组进行游戏。

  3、重点:在蜗轮、蜗杆知识点上教师简单介绍给孩子即可。难点:第一在于搭建,希望幼儿独立看图搭建;第二在于经验的迁移。材料提供上,参与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在坐车的时候,有没有见过道闸(教师描绘出道闸的样子),让幼儿说出自己对道闸的看法,道闸是用来做什么的,它是怎么做出来的,那我们也来做一个道闸好不好?引导幼儿对道闸的.想象。

  二、教具展示

  1、教师展示道闸教具。

  2、展示过程中要介绍蜗轮、蜗杆,在道闸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三、操作过程

  1、幼儿分组进行操作。(4个人一组)

  2、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提示与指导。要特别强调蜗轮、蜗杆的作用。

  四、拓展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知道了蜗轮、蜗杆的作用,那想一想:蜗轮、蜗杆还能用来做什么?

  五、总结

  通过“道闸”游戏让幼儿认识了蜗轮、蜗杆,并通过搭建知道了蜗轮、蜗杆在道闸中的作用。在游戏拓展中,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这样使幼儿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游戏方式,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游戏现象会有很深刻的理解。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有些东西是有生命的,有些东西是没有生命的。

  2、萌发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珍惜有生命的东西。

  活动准备 图片:常见动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图片

  动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

  请幼儿相互说说这些东西的名称。

  二、图片分类。

  指导幼儿将这些东西按有生命和无生命进行分类。

  三、交流分类的情况。

  1、根据幼儿的`分类,进行讨论。

  (1)会叫的东西都有生命吗?

  (2)会动的东西都有生命吗?

  (3)不会叫、不会动得东西都没有生命吗?

  (4)什么东西是有生命的?

  (5)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那些东西是无生命的?

  2、幼儿再次分类。

  四、教师小结。

  由小到大,逐渐成长,最后死亡的东西,它们是有生命的(动物、植物)。

  而工具、用品,它们虽然能动、会叫、会坏,但它们是没有生命的。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水是生命之源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水有着极大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前提,所以我选择《水宝宝搬家》为题材的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供自由探索的环境,让幼儿不断地体验、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去装水、运水。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不但令幼儿感受到了快乐,还做到“玩中学”,使其感知了水的特性和使用不同的工具给水宝宝搬家。这正如《纲要》中说“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活动目标】

  1.感知水会流动的特征。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活动准备】

  水盆、水桶、一次性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塑料注射器(无针头)塑料袋、抹布、小筐、小勺、漏勺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难点: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水流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水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宝宝们,水流动的声音好听吗,那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一下水流动的'样子吧。

  2.自由选择材料,帮水宝宝搬家。

  小朋友平时喜不喜欢玩水?是怎样玩水的?刚才水妈妈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他给水宝宝找了个新家,但是不知道该这样把水宝宝搬过去。小朋友们想不想帮助它?(想)那咱们先来看一下老师都给你准备了哪些材料?

  3.分组进行活动,教师适时引导。

  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那么多材料,你们想不想帮水宝宝搬家?不过在搬家之前水妈妈有几个要求:一是不能将水宝宝丢到地上,否则它会迷路的;二是不能将水宝宝弄到衣服上;三是在搬水时不要碰到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那现在我们5人一组开始行动吧!(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进去)

  4.提醒幼儿将用完的工具分类摆放。

  好了,孩子们我们帮水宝宝搬完家了,你们太棒了,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用的工具分别放到两个盆里(能盛水的工具)、(不能盛水的工具)。小朋友,为什么这些工具是不能盛水的?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因为这些工具有缝隙,所以不能盛水。

  5.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工具为水宝宝搬家,但还是有丢到地上的水宝宝,你们知道吗?在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那里的小朋友连吃水都困难,更不要说洗澡了,所以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水源。那谁能告诉老师用什么方法把地上的水宝宝捡起来呢?(幼:海绵、抹布)捡起来的谁又能干什么呢?(幼:浇花、浇水)那好吧!我们快把地上的水宝宝捡起来吧!

  【活动延伸】

  与幼儿一起将捡起的水宝宝去给小花、小树浇水。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幼儿特别喜欢动物,尤其关注小动物的生长、成长的过程。随着中班的第一个主题《长大的我》,孩子们了解了自己从小到现在长大的过程,因此设计次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动物成长的过程,体验长大的快乐。

  目标:

  1、了解几种生蛋的动物,知道它们的蛋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

  2、知道蛋宝宝生长的过程,体验成长的快乐。

  准备:

  1、幼儿每人准备一只蛋,分组放在在框里

  2、老师准备录象带、若干动物玩具,几种特殊的蛋

  重、难点:

  1、比较不同的蛋

  2、知道几种孵蛋的过程

  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蛋

  1、 出示若干动物玩具,找一找哪些动物会生蛋

  2、 出示各种各样的蛋,请幼儿找一找、分一分谁生的蛋?为什么?

  3、 比较各种蛋的形状、颜色、大小

  4、 老师小结:各种各样的蛋

  二、孵蛋

  1、谁藏在这些蛋里?

  2、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呢?(幼儿讲述蛋宝宝生长的过程)

  3、老师播放录像,了解动物孵蛋的过程

  4、老师小结:几种动物不同的孵蛋的方法

  三、送蛋宝宝回家

  1、请幼儿把桌上框里的蛋宝宝送到它们的妈妈那里,让它们快快长大。(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蛋及生蛋的动物)

  2、感谢幼儿的帮忙,让蛋宝宝快快,体验长大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这些小动物都是从蛋宝宝里变出来长大的。请你们想一想,其他的小动物是从哪里变出来长大的?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变化的。

  2、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画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月相图。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2、难点:如何让幼儿了解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师:今天你们的老朋友米奇给小朋友带来一个谜语,猜一猜是什么?(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2、观看故事动画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听一听。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观看动画《月亮姑娘做衣裳》

  (2)月亮姑娘最后穿上合适的衣裳了吗?

  (3)为什么月亮穿不到合适的衣服?

  小结:因为月亮姑娘的身体不断变化。

  (4)故事中的月亮是怎样变化的呢?

  (5)开始的时候月亮是什么样的?先说一说,看动画片。

  月亮姑娘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月亮姑娘又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最后月亮姑娘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3、观察月亮变化的过程,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1)当月亮变成圆盘的时候,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满月”。

  (2)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也没法给你做衣裳了。谁知道,接着往下月亮会再变成什么样呢?想一想,谁来说?(会变成,像小船的,会变成像镰刀的)

  (3)求证。 观看PPT,引导幼儿感受月亮的变化规律。

  师:月亮由瘦慢慢变胖,当满月过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像什么什么然后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最后变成什么样的?

  小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开始的时候月亮是由瘦慢慢变胖了,变成了满月以后月亮又慢慢的变瘦了。

  (4)月亮姐姐是不断变化着的,是随便变化的?(是有规律地变化的。)

  4、认识新月、月亮变化周期。

  (1)小朋友你知道最瘦最瘦的月亮叫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叫新月)

  你在黑板上找找有吗?为什么老师没把新月请出来,让米奇告诉你吧。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

  师:新月过后?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形如弯弯的眉毛,所以这时的月相叫“饿眉月”。)在黑板上,再找一找峨眉月,它像眉毛所以叫他峨眉月。

  小结:原来在峨眉月出来之前,新月是最先出来的。

  (2)月亮由瘦变胖,又由胖变瘦用了多长时间呢?

  月亮就这样有规律的变化着,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时间为29.53天,也就是中国农历一个月长度。

  (3)老师这有一张图片记录了月亮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给它起名叫“月相图”

  5、操作实验。

  请你也做一个“月相图”,7个人一组一起来做吧。

  活动反思: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一月之前,我就布置了学生观月相、画月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月相的“距离”,为上课做好铺垫。课上,我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月相图,观察之后,大家发现几乎每个同学记录的都差不多,于是,我又展示了一个用flash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讨论。月相的成因主要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作为。课上,我和学生在总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与月球的运动有关吗?这么一引导,学生顿时来劲了,纷纷在小组内交流起来,并不时地用手在那比划,其实是在用手做模拟。接下来的交流,也证实了我的想法,学生确实拿着书、手等上来边说边演,甚至还画了草图,乖乖,和我想给他们看的`动画演示基本一致,这讨论的价值还是挺大的。学生大致的意思是月球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而且它还不透明,月球围绕地球转,转的过程中,由于阳光照到月球的大小面积不同,所以形成了月相。所以说对天体研究并不一定只是科学家的任务,并不一定要借助精密仪器才能完成,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用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探索宇宙奥秘,解决天文问题,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建立自信。

  再而,不可轻视学生的观察。当学生看完我准备的月相形成的动画演示后,就有学生对我的这幅图提出了疑问:当月亮转到满月这个位置时,我们怎么看得见月亮呢?地球不是把太阳照上来的光挡住了,地球比月亮大呀。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这还真把我问住了,幸亏是在课后问的,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面对全班解释。课后,我赶紧上网充电,才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球上,称为白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球,称为 黄道。白道和黄道之间有5°9′的一个夹角,所以月球运行到满月的位置时,看似被地球挡住了,其实由于太阳和月球不在同一平面,所以,不会出现月球每运转到满月位置时,就看不见月亮。只有当月球与太阳同时位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才可能发生月食,即学生说的看不见月亮了。第二班教学时,也碰到了这样的学生,由于前面做了“功课”,所以当场就做了一番解释,听得学生是无比佩服。其实,我还真得感谢我的学生,没有他们的“刁难”,我也不会去学,去看,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小百科: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中国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了解各种水果的名称,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并了解果汁的制作过程,从而了解水果的更多的营养价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了解制作果汁的过程,知道果汁有营养。

  3、能说出各种水果的名字及各种营养价值。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水果的名字,及营养价值。

  教学难点:动手切水果。

  活动准备

  新鲜易切的水果、榨汁机、塑料刀、盘子、杯子等。

  活动过程

  一、提问:

  “你们喝过什么果汁,喝果汁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里面都有那些水果,说出水果的.名字。{教师出示各种水果,幼儿说名字}

  2出示制作果汁的用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好喝又有营养的果汁:

  (一)让幼儿在盘子中切水果。{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安全。}

  (二)将切好的水果放入榨汁机中,教师盖盖子。

  (三)请一位幼儿打开开关。

  (四)将果汁倒入杯中请幼儿品尝。

  三、大家一起品尝不同的果汁,并请幼儿说说它们的营养价值。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感到对于一些科学活动,要让幼儿大胆尝试,从操作中获得知识,这样比只靠教师的传授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幼儿获得的知识更直观,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我们更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要多放手,而且教师选择的主题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9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环

  活动目标

  1、在设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

  2、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科学操作的乐趣。

  3、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各种纸环、纸条、胶棒、剪刀、记录表、笔、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变变变”。

  用大拇指和食指变成一个圈、变成两个圈

  二、操作尝试,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

  1、操作比较没拧过和拧过一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

  1)(出示纸环)纸环也来做游戏。怎样把一个纸环变成两个纸环?

  示范:纸环对齐捏一捏,先在中间剪个口,再把剪刀伸进去,咔嚓咔嚓剪到头。

  2)幼儿操作。

  你剪出了几个环?(一个、两个),将纸环送回家(两处)

  为什么有的剪出来一个,有的剪出来两个?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拧,拧过一次)

  3)请两名幼儿上前操作。

  小结:没拧的纸环剪过以后变成了两个环,拧过的变成了一个大环。

  2、操作比较拧过一次和拧过两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

  是不是只要拧过的纸环都会变成一个大环呢?

  1)幼儿再次操作拧过的纸环。

  你剪出的纸环是怎样的?(将纸环送回家)

  同样是拧过的纸环,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环,有的却剪出了相扣的两个环?

  2)教师分别演示拧一下和拧两下的纸环。

  3)请两名幼儿上前示范操作。

  出示记录表记录并小结:拧一下的纸环剪过以后变成了一个大环,拧两下的变成了两个相扣的环。

  3、猜测拧过三次或四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并自主操作验证。

  拧三下的纸环剪开可能会变成几个环呢?拧四下呢?

  1)幼儿猜想、记录

  2)幼儿操作:先拧、再剪。

  3)交流操作结果,并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三、了解莫比乌斯环现象发现者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今天我们玩的纸环有趣吗?这是一种神奇的科学现象“莫比乌斯环”。早在150年前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了这种神奇的纸环,人们就用他的名字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莫比乌斯环。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过山车、立交桥、机械传送带、打印机色带等。(邹虹)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四、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五、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科学教案 篇10

  目标:

  1.初步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陛。

  2.尝试利用磁铁的特性,通过控制条形磁铁让磁铁小车动起来。

  3.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在玩磁铁小车时的发现。

  准备:

  1.将两根短吸管粘贴在一块条形磁铁上,分别将两组车轮其中一边的轮胎卸下,将连接轮胎的铁丝穿过吸管后,再将卸下的轮胎重新装好,制作成磁铁小车。

  2.条形磁铁若干,装在筐中。

  3.白纸、彩色笔。

  玩法说明:

  幼儿不用手触碰磁铁小车,尝试用条形磁铁控制磁铁小车前行或倒退。

  指导要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这里有一种魔法棒(条形磁铁),不碰到小车就能让小车动起来,你们想试一试吗?”

  2.观察幼儿的探索方法。如,幼儿将条形磁铁与磁铁小车吸在一起,使小车动起来。如果幼儿长时间只停留于这种玩法,可引导幼儿再试一试其他方法,尝试不接触就驱动的`“魔法”。又如,当幼儿发现条形磁铁一靠近小车就动的现象时,可鼓励幼儿改变磁铁移动速度,观察小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再如,一名幼儿通过探索发现两辆小车前后排列时,移动其中一辆小车,另一辆小车也会跟着移动。只要是围绕磁铁特性的探索,教师不必干预,应允许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方式。

  3.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征,帮助幼儿用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画纸上。

  4.引导幼儿手持记录单与同伴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延伸活动:

  在大型纸盒内用即时贴贴出马路、停车场的标志线等,鼓励幼儿用“魔法棒”控制车的行驶方向,将车停进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