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2 07:53:3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4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课题:8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磁铁黑板、红花、黄花图片、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学具: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连算.

  8+( )=10

  8+( )=10

  8+( )=10

  10+4=( )

  10+3=( )

  10+7=( )

  8+2+2=( )

  8+2+5=( )

  8+2+6=( )

  8+2+8=( )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师问:9+6 9+8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8+( )=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黄花、红花图.

  师说:根据图上黄花、红花的个数,请同学们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出:格子里有8朵黄花,格子外面有3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式?(板书:8+3=)

  师问:8+3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分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说计算方法.

  (2)直观演示.

  师说: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计算8加3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凑十法来计算.

  老师边说边演示:格子里有8朵黄花,如果把格子里凑满10朵需要放几朵?(放2朵)那就把8和几凑成十?(8和2凑成10)把外面的3朵红花分成几朵和几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几?(8加2得10)10朵再加几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几?(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 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② 计算8+3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这样想:

  ① 先把8凑成10,把3分成2和1.

  ② 8加2等于10,

  ③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学例2.

  出示例2 8+4= 8+7=

  (1)摆小棒,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红色小棒.(老师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出小棒)

  师问:谁能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书:8+4=12)

  师问:8加4等于1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谁来试试?

  指名上前移动磁铁小黑板上的小棒.

  师问: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请你们摆一摆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导学生这样摆:把4根红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绿色小棒一边.老师连线:

  学生自己小声说计算过程.

  (2)摆圆片,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黄圆片,右边摆7个红圆片.(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7=□

  师问:8+7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7时,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学例3.

  出示例3 想一想:

  8+5=□ 8+6=□ 8+8=□

  师说: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8加几的题都是把后面的加数分成2和几,2和8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现在老师再出几道题,不看图、不摆实物,看谁会算?

  教师出示:8+5=□ 8+6=□ 8+8=□

  两人一组说一说每道题怎样想.

  老师点题,指名口算,并说计算过程.

  4.教学例4.

  出示例4 8+9=□

  (1)师问: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归纳出两种方法:

  ① 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再加7等于17.

  ② 9+8=17调换加数位置,8+9也等于17.

  (2)师问: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小组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

  指名说讨论结果:第二种方法好.

  师问:为什么说第二种方法好?(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说:你们真聪明,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5.小结.

  提问:

  (1)今天我们学的是几加几的题?

  老师指课题:8加几

  (2)我们计算8加几时,应先把8怎么样?(把8凑成10)

  (3)凑10后再怎么办?(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分出的2和8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

  (4)8+9这道题怎样想?(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教师小结:8加几,先把8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写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师问:上面每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移动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几?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板书设计

  8 加几

  教案点评:

  8加几是在已学过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不大,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重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的复习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新课铺垫.这节课的教材共安排了四个例题.在设计教案时是这样安排的:例1,通过观察小花图,看老师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8加几的凑十法是8和2凑成10.例2、例3,老师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例4,老师引导学生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的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而且要面向全体,达到人人会说,人人都能掌握凑十法的目的.

  巩固练习的安排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第一层次是看图列式计算.第二层次是基本练习.第三层次是抢答,要求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探究活动

  加法转盘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8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一个形如下图的转盘(黑色圆圈及箭头可转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将转盘悬挂在黑板(墙壁)上.

  2.学生依次转动箭头,计算8与箭头停住时所指数字的和.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2、从7的乘法口诀推出8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能力。

  4、结合编、记、用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渗透联系的观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螃蟹图片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提出实际问题后,让学生在自己填表的基础上,利用编制1-7乘法口诀的经验,直接编出8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教学课件

  A、指名回答算式的得数和口诀。

  53 口诀: 75口诀: 37口诀:

  76口诀: 63口诀: 77口诀:

  B、指名回答下列口诀的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

  三七二十一 四六二十四 五七三十五

  黑板出示准备题。

  小动物跳远,每次都跳八格,让同学们看看每次都跳到什么数字下面。把数字写在空格里。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小企鹅预到了一个小问题,同学们能帮它解决吗?(能)

  出示一个

  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来的?(8个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

  这里有几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同学们一起来数)有几个??(8个小正方体)

  现在小企鹅不止有一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还有很多,要请同学们帮他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能帮他吗?(能)

  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

  出示一个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几个大的正方体(1个)

  有几个小正方体?(8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1个8)

  1个8 是多少呢??(8)

  1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18=8,并表扬)

  出示两个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有几个大的.正方体(2个)

  (指名回答)有几个小正方体?(16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2个8)

  2个8 是多少呢??(16)

  2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28=16,并表扬)

  老师已经写出了两道了,如果有3个大正方体?4个呢?5个呢?6个呢?7个呢?8个呢?同学们你们会算吗?

  请各小组一起交流,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指名同学说说自己所写出的算式,老师、同学们集体订正,多媒体演示)

  订正时并板书: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了,猜猜看我们今天所学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8的乘法口诀)

  2、自编8的乘法口诀。

  (1)小朋友,你们有前面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

  先独立编写口诀,再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全班交流,板书乘法口诀)

  板书:18=8 一八得八

  28=16 二八十六

  38=24 三八二十四

  48=32 四八三十二

  58=40 五八四十

  68=48 六八四十八

  78=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并出示电脑的口诀)表扬同学

  3、练习记忆口诀

  A、齐读口诀

  B、指名读口诀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做一做)

  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螃蟹有多少条腿!

  集体订正:

  出示1只螃蟹图片 18(指名回答并列出算式并要说出运用了哪个口诀)

  出示2只螃蟹图片28=16

  出示3只螃蟹图片38=24

  出示4只螃蟹图片48=32

  出示5只螃蟹图片58=40

  出示6只螃蟹图片68=48

  出示7只螃蟹图片78=56

  出示8只螃蟹图片88=64

  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口算题

  83、5、7、4、6、8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3、完成口算题

  84 8 3 82 87

  81 8 5 88 86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4、完成闯关题

  82+8= 85+8= 87+8=

  83+8= 84+8= 86+8=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5、完成练习聪明的你想到了吗?

  A、( )( )=16 B、( )( )=24 C、( )( )=36

  82 83 66

  28 38 49

  44 64 94

  46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课间休息:游戏对口令。

  同座位两人,一人说口诀,一人根据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四、全课总结。(播放歌曲)

  提问:今天同学们学的开心吗?有什么事让你觉得高兴的?(今天你得到了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学!(指名回答)

  课后问题:

  前面的四个组,每个都座了8个同学,但是最后一个组只座了5个同学,班上有几个同学应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回去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适用于质量较重的物体。

  2.注重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认识“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40名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同时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丰富学生对“吨”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吨”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的有关吨的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图中的小象在干什么?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

  (学生看图,明确图意,并讲述故事情节)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对“吨”这个质量单位有了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2.导入:“吨”究竟是多大的质量单位呢?1吨有多重?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1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用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认识“吨”

  1.掂一掂,想一想。

  将准备好的重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掂一掂,请学生说说体会。

  师:重1千克的物品在我们手上已经感觉沉甸甸的了,你们知道1吨里面有多少个1千克吗?

  课件出示吨与千克的进率:1吨=1000千克。

  请学生想象1000个1千克有多重。

  2.看一看。

  (1)师:我们班有40人,每人约重25千克,现在请同学们站在一起,互相看一看,我们这么多人的体重加在一起大约是1吨。

  (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

  (2)课件出示图片:

  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每张图片的意思,并明确物体质量很大的时候需要用“吨”作单位)

  3.说一说。

  (1)出示教材中的实例,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吨”。

  [桥梁承重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1吨)]

  (2)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吨”。

  (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全班同学听)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学生对“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4.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47页下面的例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再与同伴说一说,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一卡车货物重3吨;一桶食用油重2千克;一支牙膏重50克;一头牛重250千克)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比赛场次这节课借助画图策略和列表策略解决比赛场次问题,但教学的重点策略是从简单入手策略,即当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以退为进,先解决几个简单的同类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解决这些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归纳出一般的原则、方法、规律等,再解决原来较复杂的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国家大事,因此,切合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国乒乓球兵团囊括乒乓球项目的全部冠军,利用情景导入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同时为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提供探索的平台。在设计中要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注重人人参与数学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动手算,并适当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使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赛场次与球队数量之间的关系,会画示意图,会计算比赛场次。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通过小组交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在他人的鼓励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通过观察、推断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3、在谈话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体育锻炼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6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7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9

小学数学教案03-22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