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1 11:12:2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喜欢数学活动,感受数字的有趣。

  2。 能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字。

  3。 能发挥想象给数字变出更多的造型。

  活动准备

  1。 两组数字卡片

  2。 三张卡纸,上面有10种颜色的小方形。

  3。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巩固数字0—9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上面有很多不同颜色的方格,我请小朋友说 说上面有几个格子。(请小朋友说完之后大家一起数一数)

  2。 师:小朋友,橙色的格子上是数字几?(1)每个不同颜色的格子上都有不 一样的数字宝宝,我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3。 师:小朋友把数字宝宝都猜出来了,考验下朋友的时候到了,现在我点到一个数字小朋友要快速得把它念出来。

  二.数字的队形

  1。 师:这10个数字中,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如果让你来给这10个数字排队你会怎么排?(引导小朋友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

  2。 师:数字宝宝除了可以像刚才一样有规律的进行排队之外,它还有很多种排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PPT,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三.生活中的.数字

  1。 师:我想小朋友对这些数字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它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现在我要请小朋友说说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见过数字宝宝,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2。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出现在什么地方。(播放PPT,日历、药瓶、体温计、目录)

  3。 总结:生活中的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时间,有的是告诉我们力量、温度或者是长度。生活中出现不同的数字都有不一样的用处。

  四.数字变变变

  1。 师:现在数字宝宝要跟你玩一个数字变变变的游戏,小朋友的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这是数字几?数字变变变。(PPT播放数字3,根据变变变的口令出现3的三次变形,让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2。 师:现在数字3藏在一副画里,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把它们找出来。

  3。 师:小朋友很快地找到了数字3,如果我把10个数字合起来变成一幅画你们都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两幅图)

  4。 师:如果让你也用数字变一变,你会把数字几变成什么?下一次老师请小朋友把你想变的数字都画下来。这次活动就到这了。

  反思:

  通过前次的试教及组里的老师一起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了我这节课,而我把这节课放在了家长开放日的时候来上。从小朋友的总体表现来看,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节课的重点的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通过猜一猜藏起来的数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字画等这些环节来完成目标。

  在第一个猜数字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猜一些特别显眼的数字如0、8、7、4、1等,但数字5小朋友都把它猜成了是数字6,因为上面一部分是遮住没有出现的,所以这两个数字小朋友难免会猜错,但在小朋友说出原因后我没有及时地给予纠正,也没有将数字5和数字6进行比较,而是直接出示了答案,相信小朋友们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楚。

  第二个环节给数字宝宝排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小朋友都排的很好,但是按规律给这些数字排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就有困难了,站起来的时候能说出自己想要排成的形状,到了黑板面前来操作之后便六神无主,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对10个数字的排序还不够了解。

  第三个环节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东西是按这个顺序排的,圆形和方形小朋友的响应最激烈,说得也很出乎我的意料,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这些顺序小朋友就很难说出来,主要原因是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

  第四个环节是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在哪些东西上面也看到过数字,为了节省上课的时间我把这个环节放到了晨间谈话的时候,小朋友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说得也很好,但是老师的回应还不够,没有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认同。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欣赏数字组成的画并找一找这幅画中有哪些数字,并把它贴在图画的下面。小朋友的操作速度比平时快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这幅图画超出了小朋友现在的认知水平。

  以上是我对这次数字活动的一个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非常感谢组内其它老师对我这节课所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一年又12个月,能找出年里上的12个月,初步了解每个季节是在几月。

  2.学习看年历,能找出指定的日子,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1-12月的卡片,xxxx年大年历一张,xxxx年小年历人手

  2.《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一年有几个月

  1、教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一年有几个月?

  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回答。

  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几月过生日,逐一出示1-12月的'卡片。

  引导幼儿观察漏了哪个月,通过回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的生日证实是否有这个月。

  3、教师:有没有13月过生日的呢?

  进一步了解一年只有12个月

  4、引导幼儿按序给12个月的卡片排队。

  教师:12个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排的呢?

  这12个月,先过哪个月?1月过完是几月?

  了解十二月的循环

  二、观察年历,进一步了解一年有12个月

  1、教师出示今年的年历,引导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月

  2、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张小年历,请幼儿观察小年历,进一步证实一年有12个月

  三、小组操作活动

  1、找节日,观察节日图片,请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在年历上圈出各个节日

  2、我的生日。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说呢狗日,在年历上标出

  四、活动评价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思想:

  单数、双数的概念对5、6岁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在我园以往的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把单、双数分别列出来让幼儿死记硬背。幼儿由于理解不够,虽然能摇头晃脑地背得滚瓜烂熟,但应用起来却容易混淆。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以游戏“搭火车山洞”为导线,通过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搭火车山洞来感受两个两个对应的关系,然后再请他们帮数字宝宝搭山洞,层层递进,使幼儿知道能两个两个成对的是双数,反之则是单数。然后再让幼儿通过“数字宝宝找朋友”、“我是小小记录员”活动来进一步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了解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学习用两个两个对应的方法识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3、能用简单的符号标记(○、○○)来记录单数和双数。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套1—10的数字卡片及圆点卡片若干;

  胸饰数字挂件人手一份,单数、双数标记头饰备一个;

  黄豆、围棋、雪花积木、小木珠若干,记录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火车钻山洞”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火车钻山洞的游戏。

  幼儿两个两个面对面站好,双手相对搭起“山洞”。游戏开始,站在队尾的二名幼儿先当小火车钻过“山洞”,然后又站到队伍最前面搭起“山洞”。依次类推,游戏反复进行。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数字卡片1—10,帮数字宝宝搭山洞

  师:刚才,我们玩了火车钻山洞的游戏,现在,这些数字宝宝也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搭“山洞”做游戏,你们愿不愿意帮忙?

  ①教师示范帮数字4搭山洞

  拿4张小圆点卡片两个两个对着搭山洞。

  ②教师示范帮数字5搭山洞

  拿5张小圆点卡片两个两个对着搭山洞。

  ③讨论得出数字4能搭成山洞,数字5不能搭出山洞,有一个圆点卡片孤零零的,没有朋友和它一起搭山洞。

  ④请幼儿用圆点卡片帮数字宝宝1—10搭山洞,看看哪些数字能搭成,哪些不能搭成,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2、引出单数、双数概念

  师:刚才,小朋友在帮数字宝宝搭山洞的时候发现有的能搭成山洞,有的`不能。那么,像数字4这样能两个两个一对搭成山洞的数字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双数;像数字5那样两个两个对应后总有一个成单的数字,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单数。

  ①请幼儿把单数找出来放在一块,得出单数是1、3、5、7、9;

  ②请幼儿把双数找出来放在一块,得出双数是2、4、6、8、10;

  3、认识单数、双数标记

  ①认识单数标记符号:○

  ②认识双数标记符号:○○

  ③游戏:单数、双数宝宝找朋友

  每位幼儿身上挂好不同数字胸饰当数字宝宝,如果老师头戴单数标记头饰,单数宝宝就是老师的好朋友,一起跟着老师开小火车,如果老师头戴双数标记头饰,双数宝宝就和老师一起开小火车。

  三、结束部分,我是小小记录员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单数和双数,还知道了它们的标记。现在我们来当小小记录员。

  幼儿分成四组活动,每组的桌上分别有第①组:黄豆、第②组:围棋、第③组:雪花积木、第④组:小木珠

  幼儿分若干次把所抓的实物数一数、摆一摆,再用笔把数字及标记符号记在记录纸上,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案目的】:

  1、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分,会有不同的答案。

  【教案准备】:

  幼儿人手八个花片(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空白记录单若干,笔若干。

  过程:

  1、变魔术。

  教师询问幼儿平时有没有看过魔术表演,通常都是在哪里看到的?

  教师表演魔术,将纸盒打开给幼儿看,请幼儿确认里面是空的,然后将纸盒的另一个口子打开,竟然掉出来了八朵花片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出主题“花片”

  2、看花片。

  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们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

  数一数,盘中有几个花片。

  3、撒花片。

  教师示范并交代要求:把八个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轻轻撒在桌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八个花片,并按要求记录。

  4、相互交流。

  请个别幼儿(2-3人)介绍记录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幼儿对照自己的分合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相同的记录,相同的记录出现了几次。

  5、寻找规律。

  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

  幼儿重新排列,左边从小到大排列,右边从大到小,数数一共有几种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小鬼当家“这一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学习为父母服务,通过买东西,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在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不但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活动中水到渠成地让幼儿掌握了仿编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目的:

  1、让幼儿学会仿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卡片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请家长带

  幼儿去买东西,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

  2、物质准备:

  准备各种水果卡片,人手4个替代物作钱。

  过程:

  一、以“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引入。

  “小朋友,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农民伯伯想请你们帮他摘水果,你们愿意吗?”(愿意)

  二、游戏“摘水果”。

  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

  三、分类活动:分水果。

  1、引导幼儿将自己所摘的水果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

  2、交代任务:将各种水果分别放在筐里。

  四、歌表演:《摘苹果》。

  “果园大丰收了,我们多高兴啊,让我们来唱首庆丰收的歌吧!”。

  五、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1、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

  “摘完水果了,我觉得真渴啊,我该怎么办?(买水果吃啊!)可农民伯伯已经把水果卖给老板了,我得去买水果吃了。大家看,我有多少钱?(4块钱)我只有四块钱,这些钱啊只能买两次水果,我得好好的想想看该买什么水果吃了。”

  ①师买了一个苹果,提问题。

  “刚才老师做了什么事?(买苹果)我原来有几块钱,(4块钱)买1个苹果花了几块钱,(1块钱),仔细听老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减法应用题的条件。

  “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还剩下多少钱?)

  “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还剩下3块钱)

  “你们是怎么知道还剩下3块钱的?”(因为老师原来有4块钱的,买苹果花了1块钱,就还剩下3块钱。)

  ③才出示算式卡:4—1=3,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我们学过了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减法)

  2、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

  “还剩下的钱我想买什么呢?”

  ①师买了3根香蕉,提问题。

  “陈老师买苹果花了多少钱?(1块钱)那买香蕉又花了多少钱?(3块钱)仔细听,老师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加法应用题的条件。

  “刚才老师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一共花了4块钱)

  “你们怎么知道一共花了4块钱啊?”(因为老师买苹果花了1块钱,买香蕉花了3块钱,一共就花了4块钱)

  ③出示算式卡:1 3=4,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六、幼儿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爸爸妈妈不在家,没时间去水果店买水果,我们来当家,帮爸爸妈妈到水果店买水果吧,请小朋友看看,爸爸妈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几块钱?”

  1、提出编题方法。

  4块钱只能买两次的水果,买一次水果后,问同伴一个问题;把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编一个问题,考老师。

  2、请个别

  幼儿进行仿编,师指导。

  七、游戏:“水果店”

  1、分配角色,2个女售货员,2个男售货员,编2 2=4的应用题。

  2、交代游戏规则:

  ①水果摊的任何水果只能1元1个。

  ②顾客买了一次水果以后,就得问同伴一个问题,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问老师一个问题。

  ③强调最后的一句话不能说出答案,应该提问题去考别人。

  3、幼儿游戏,师指导。

  八、集体小评,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编的问题。

  九、结束。

  “小朋友摘水果摘得这么棒,另外一个果园的农民伯伯也想请你们帮他摘果子,愿意吗?(愿意)那就快跟老师去果园吧!”

  教学反思: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小鬼当家“这一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学习为父母服务,引导幼儿通过买东西花掉用去的钱、一共花掉的钱为条件将运算溶入到游戏中,刚开始发现幼儿对加法的理解较好,能通过组合算出最后结果,但有个别幼儿对较难的加减不太清楚,在数过手指后才明白相加的道理。在买东西的游戏中,边算边练习找钱是对减法运算的培养,并且引导

  幼儿用比多少的形式,找到各数字间的关系,在游戏中溶入了数学教育,能更好的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观察幼儿活动,还要指导幼儿在学习时游戏的渗透。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准备:演示板 幼儿人手一套操作盒、盘子、小碗、勺子、花生米。

  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学习1-50的按群计数,会两个两个的数.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群概念,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过程:

  一、开始部分:数数游戏

  1.手指指棋盘点数1-5.(注意点数常规)

  2.接数练习.(1-50)

  二、基本部分:按群计数1-50

  1.讲述故事吸引幼儿.

  师:今天是对对国五十年的`国庆大典,全国上下都很高兴.国王邀请50位客人参加国庆大典,对对国有个规定,进出人员必须两个两个的,要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守成门卫兵都很小心,今天更不能出错,出错会掉脑袋的,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数.

  2.天还早着那,客人们已经开始来了,教师边讲述边在演示板同时放上两个红棋子,再放两个绿棋子.问:客人来了几个?他们是怎么来的?

  3.教师边摆棋子边两个两个的数数,要求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直到摆够五十个棋子.请幼儿按要求两个两个数到五十,可变换几种方法强化记忆。

  4.请小客人到你的棋盘上坐一坐。教师敲一下鼓,幼儿摆两个棋子,边摆边数,中间停下再让幼儿从头数,直到摆够五十个,再让幼儿从头两个两个数到五十。

  5.客人走了很远的路,走累了,我们请他们到客厅里休息一下。教师敲一下鼓,幼儿拿走两个棋子,边拿边两个两个数,直到全部拿完。

  6.送客人回房间休息。(送操作盒)

  7.请客人吃聪明豆。幼儿扮演服务员,两个两个舀豆豆,边舀边数,数到五十。

  三、结束部分:参加庆典大会

  师:国王非常高兴,也请我们参加庆典大会,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拉起手,两个两个一起去参加,放音乐,幼儿手拉手自由舞蹈。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x个?一个盘子里有x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

  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03-0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7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15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1

大班数学教案12-30

有关大班的数学教案11-29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