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9-01 07:50:5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语言教案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语言教案3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阅读画面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故事情节的幽默、滑稽,感知啤酒桶滚动的有趣现象。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啤酒桶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答:一个桶。他是什么样子的?

  2. 是啊这是一个圆圆的啤酒桶。你们知道啤酒吗?幼儿答:爸爸喝的酒。是的这个啤酒桶就是装爸爸喜欢喝的啤酒的,他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吧!

  二、阅读画面内容,感知故事

  1.(出示图1)发生什么事了?(一个啤酒桶滚了下来)

  —对啤酒桶滚下来了,他会发出什么声音?

  —“骨碌碌,骨碌碌”,我们一起来学学。(幼儿跟学)

  2. “骨碌碌,骨碌碌” 啤酒桶滚了起来,你们猜猜会发生哪些事情呢?(清-4个幼儿回答)

  —你们真有想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啤酒桶到底发生哪些事情?

  3.(图2)你发现了什么?(请2-3个幼儿回答)

  —我们把这句话说完整,“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滚到了理发店,剃了半边头发的人跑出来追啤酒桶。

  4. (图3)“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完整的'说出来。(2-3个幼儿回答)

  —我们一起来说,“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滚过修鞋铺,修鞋的人没穿鞋就去追啤酒桶。

  5. (图4)“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又滚了?这回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了?(请幼儿互相说说,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滚过澡堂,没穿好衣服的人从澡堂里追了出来。

  6. (图5)哇,实在太有趣了,有剃了半边头的,有光着脚的,还有没穿衣服的,好热闹啊,大家都来追啤酒桶了。猜猜他们会追到啤酒桶?

  7. (图6、7)谁愿意来讲讲这里发生什么是呢?

  —幼儿答:“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滚到了一座房子前,这下总算停了下来,追的人都走了。师:为什么走了,他们开心吗?(幼儿回答)哦,原来啤酒桶是空的大家没有喝到啤酒所以不开心的走了。

  8. (图8、9)这时又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呀?(幼儿回答)

  —一个小孩钻进了啤酒桶,“骨碌碌,骨碌碌”地滚了起来,你也滚一个,我也滚一个,他们玩的可开心了!

  9.这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朋友讲得很棒哦,苏老师吧你们讲得事情编成了一个故事,一起来听听吧!—教师边播放ppt边讲述故事。

  三、故事续编

  1.小孩们钻进了啤酒桶里,“骨碌碌,骨碌碌”地滚了起来,啤酒桶又会滚向哪儿,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谁愿意动动小脑筋再来编一编。(一名幼儿续编)

  2.你编的很棒,还有很多小朋友想编,这样吧请你先和你旁边的好朋友一起来编一编,等一下告诉大家吧!(两分钟)。

  3.刚才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编的不错,谁愿意来讲给大家听听。(最多两个孩子)

  4.“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的故事真有趣啊,等一下我们回到教室可以编其他小朋友听听,也可以把你变得故事会下来,下一次再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发现快乐并获得快乐的情感。

  理解故事《小鱼找朋友》的基本内容,初步尝试分析故事的主题。

  运用绘画表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及对主题的认识。

  活动准备

  1、三张背景图,三条不同表情的小鱼。

  2、每个幼儿一本连环画(留有幼儿填画的部分)

  3、音乐光碟《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伴奏带

  活动流程

  根据已知,提出未知—展开讨论,猜测内容—理解故事,分析主题—绘画表征,体现主题—交流讨论,游戏结束

  活动过程

  1、根据已知,提出未知

  出示第一幅图,(一条小鱼在水里孤孤单单的游着)根据幼儿对图的了解,提出问题:“你从这幅图上知道了什么?”该问题的提出,开阔了幼儿的思维空间,从而简单明了的导入了主题。

  2、展开讨论,猜测内容

  这一环节是我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引导幼儿猜测故事的发展情节,教师通过出示图二,提出问题“小鱼为什么开心了?谁会来和小鱼做朋友?他们会说些什么?” 出示图三,提问“小鱼和好朋友在一起会干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在发展幼儿开阔思维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引导,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幼儿的语言转变成图画表征,并对好朋友之间交流的语言以有趣的符号来体现,如:####/&&&&/$$$$/@@@@等等,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为更好地解决活动难点奠定了基础。

  3、理解主题,分析主题

  教师通过提问:“图一的'小鱼为什么不开心?”“图二的小鱼为什么开心了?”,通过小鱼情绪的变化,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得出结论:交朋友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4、绘画表征,体现主题

  这是我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亮点。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表征纪录。因为在上一环节有语言表达过渡到绘画记录的铺垫,相信这一难点在幼儿的说说、画画中就可以轻松解决。

  为了体现语言与绘画表征的结合,我在幼儿记录时进行语言引导“你觉得谁会来和小鱼做朋友”“他们会说什么呢?”等等,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更好的承接下一环节,为幼儿的语言讲述再次奠定基础。

  5、交流讨论,自由结束

  幼儿根据自己的连环画内容以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在这一环节之中,《小鱼找朋友》的故事将会因幼儿的想象而变得更加丰富,也会使幼儿的自制画册变得更加有趣、充实。

  活动延伸

  针对班内幼儿可开展“好朋友”专题,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寻找朋友,并在班内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好朋友》画册。

  活动特色

  1、问题提出的发散性

  2、活动设计的创新性

  设计意图

  对于现在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成了自私,不合群,性格孤僻,自我封闭等现象,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教育结果。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幼儿一个阳光、自信的性格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小鱼找朋友》这一语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发现快乐,体验快乐!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纲要》的语言领域中提到“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多地是理所当然地去接受“爱”,却极少听孩子们表达“爱”,也不善于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爱是相互的,爱也是美好的,所以我们想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用语言及其它方式表达,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促进其在情感、思维、社会交往等方面发展。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作品中爱的情感。

  2、学会运用语言和其它方式进行表达,分享“爱”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背景音乐《摇篮曲》、故事图画、爱心粘贴。

  活动过程:

  1、欣赏乐曲

  ①播放乐曲,提问:请小朋友听首曲子,听到这首曲子,你们想到了什么?

  ②分小组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

  ③每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欣赏并理解故事――爱的感觉

  ①第一遍欣赏,教师在在乐曲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

  提问:小兔子和兔妈妈在干什么?

  ②第二遍欣赏,借助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爱”的情感。

  提问:a、小兔子和兔妈妈她们怎么说“爱”的?(逐一出示图画,教师边讲述,幼儿可自由表现故事的内容。)(借助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对话,让幼儿感受“爱”是无法衡量的,却是可以表达的。)

  b、她们都在说自己“爱”这么多(高、远),她们为什么这样说?c、如果你是小兔子和兔妈妈,你会怎么说?

  ③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爱,充分调动孩子内在的情感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提问:a、你最爱谁?你用什么方法让爸爸妈妈知道你爱他们?b、爱是什么感觉?你觉得爱像什么?(丰富幼儿的`情感,把爱的表达方式还可以说给其他人听。)

  3、爱的游戏――我的爱在这里:模仿幸福拍手歌,幼儿边创编边用动作表现。

  延伸活动:在活动区营造一个爱意浓浓的氛围,幼儿可以继续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如,建立一个倾诉角、爱的小屋等,幼儿通过语言、手工、表演等形式进一步表达爱的情感。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拼小人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野猫的城市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吹泡泡_大班语言教案07-05

花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04-03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小火车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_大班语言教案07-05

花的语言大班教案05-11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