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5 10:36:0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9篇[优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9篇[优选]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水鬼卡片若干、手套、筷子、袜子等,卡片1——10圆点幼儿每人一张,三角形、圆形卡片幼儿每人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森林里住着两个小精灵,一个叫单单,一个叫双双。单单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单数的,双双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双数的,可是有一天,调皮的小猫把它们的东西全弄乱了,这可急坏了单单和双双,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的东西分出来,好不好?(出示单一的,成双的日常用品)让幼儿来分一份,哪些是单数,可以单独用;哪些是双数,要两个一起用。

  2、小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单数的,像剪刀、笔等, 可以单独使用,有些物品是双数的,如筷子、手套、袜子等,要两个在一起才能使用,这叫成双成对。

  二、寻找单、双数物体。

  请小朋友找一找,在你们身体上有那些是单数的好朋友,那些是双数的好朋友。

  三、巩固区分单、双数。

  游戏:寻找单单和双双给我们寄来了邀请卡,请我们到森林里玩。(出示图形)可是邀请卡上必须请小朋友填上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森林,小朋友看三角形图是单单的邀请卡,你要填上10以内的单数,而在双双的圆形图邀请卡上要填上10以内的双数。

  四、练习:

  请小朋友在已画有1——10圆点的纸上用笔圈一圈,然后把单数和双数按要求填写好。

  教学反思

  单数、双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单、双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数学:10的相邻数

  重点难点

  1、熟练10的相邻数。

  2、邻数之间大1小1的

  关系。

  教学目标

  1、巩固学习10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小1的

  关系。

  2、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过程。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有学习过10的相邻数

  环境准备

  数字卡、操作材料

  过程与策略

  一、根据车票找车厢。

  1、乘火车外出旅行,需要找到车票上规定的车厢。

  2、如果我乘坐的是2号车厢,我怎样才能比较快地找到2号车厢呢?

  二、按序画点。

  1、出示10x10方格图,请幼儿上来从第一列到第十列依次画1—10个圆点。

  2、引导幼儿观察。

  三、填写点子相邻数

  1、提供操作材料幼儿操作。

  2、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大1小1的.关系。

  四、快乐出行

  1、幼儿活动材料。

  2、幼儿操作。

  有效语言设计

  1、怎么才能更快找到车厢呢?

  2、引导幼儿知道2的朋友是1和3,1和3就是2的相邻数。

  3、你是设计的是什么图案,说一说你的是什么顺序?

  环境辅助

  幼儿活动材料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推理、肢体运作、空间、内省、自然探索智能。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并发现事物间内在的联系,进行简单推理与分析。

  3、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红、黄丝带若干条;故事图片,眼罩一付,自制大书大小颜色不同的碗;1个小球;3杯水和勺糖。

  活动活动:

  一、导入部分:

  谈话: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范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小朋友先告诉我10以内的单数都有谁?10以内的`双数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名称:跳单双 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今天我们小朋友身上都系有漂亮的丝带,那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丝带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那我们系红丝带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系黄丝带的小朋友在红丝带小朋友的外面再围一个大圈,小朋友手插腰跳,里面的小朋友往外跳,外面的往里跳,按照老师的的口令来回的跳反复进行,直到老师说:“停”则立即停下,老师检查完丝带就可以判断出你跳的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相信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远和近,并学习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受同样的距离,因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得的数值也不同,感受测量的相对性。

  3、能与同伴合作,准确、细致地进行测量并记录。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画有线条的活动场地。

  2、等长的短绳、小木棍、纸条、铅笔等测量工具,粉笔若干,纸、笔、画板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跳得远"

  1、幼儿两两结伴,进行跳远比赛。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跳得距离的远近。

  3、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用眼睛看,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证实比赛结果,知道自己跳得有多远?

  引导幼儿观察桌上的小木棍。

  二、学习用小木棍测量远近,验证并记录自己跳远的距离。

  1、幼儿用小木棍测量自己跳远的距离,并记录结果。

  2、教师带领大家观察幼儿的记录,并请个别幼儿再现测量的过程,集体验证。

  3、幼儿再次跳远。幼儿自由选定一个固定点,画线记录起始和落脚处,用小木棍进行测量,并记录自己跳远的结果。

  4、鼓励幼儿将测量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5、展示一组幼儿的测量记录,引导幼儿观察。

  三、测量某一物体,感知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引导幼儿观察所提供的测量工具并讨论。

  2、介绍测量任务

  3、教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4、展示幼儿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5、教师小结:测量相同的物体,由于使用使用的测量工具长度不同,测量得到的数值也不同,测量工具长的测量数值要比测量工具短的测量数值少。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孩子跳得很开心,充分让孩子自己主导怎样跳,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调动了孩子跳得兴趣,尤其是延伸中提出让孩子自己想游戏的玩法,更让孩子的兴趣提高到顶点,孩子自主玩的机会太少,以后要多创设这样的活动,让孩子真正玩的尽兴。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

  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

  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

  二、教师出示背景图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6.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

  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

  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

  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

  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

  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

  五、活动结束:

  游戏——邮递员

  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小百科: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培养幼儿的比较和判断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二等分的方法,发展思维灵活性。

  难点: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材料:苹果、绳子、纸(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吸管、杯中的`水、等分练习册、若干图形、笔。

  四、设计思路

  尽管幼儿在生活中已接触过许多等分的实例、但要他们亲自实践对物体的等分、尤其是理解等分的方法,还是有’—定难度的。因此,活动前首先为幼儿提供由易到难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积累感性经验,然后再组织讨论,使幼儿‘对等分的方法知其所以然。

  在操作探索,讨论归纳后,幼儿对等分有了进一步认识后,可以在思维方面提高要求,即设计练习纸及游戏活动以有利于促使幼儿采用变通思维,培养幼的判断和思维能力。

  五、活动流程

  讲解演示一探索操作一讨论理解一巩固提高

  六、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

  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问幼儿,如果两个小朋友,只有一个苹果,苹果怎么分着吃?

  2、组织讨论等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一个苹果如何分成为相等的两份,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二)探索操作

  1、提供操作材料,指导等分方法。

  材料、绳子、正方形、三角形、吸管、杯子中的水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三)讨论理解

  1、组织幼儿讨论各材料的等分方法。

  2、教师总结:一个物体(图形)被分成同样大的两个部分,就是物体(图形)二等分。

  3、讨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请幼儿把等分部分与原来的材料作比较,看它们的有什么不同。

  ②总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四)巩固提高

  1.每人一套等分练习纸.请功儿把二等分的图找出来,并画上圈。

  2、幼儿动手,老师巡回。

  3、玩游戏;找朋友

  方法: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分成二份,一份在参加的游戏幼儿手中,另—份贴在磁性黑板上.游戏前,幼儿在活动室周围边走边念儿歌:勤锻炼,身体好,找个朋友来赛跑。念到最后—字。幼儿分别到黑板上取下一个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拼得又对又快:

  七;活动延伸:感知将图形三等分,扩大范围感知等分现象。2.欣赏故事《两只狗熊》,感受二等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5岁~6岁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应关系,懂得初步的推理、假设:同时他们渴望成功,对抽奖类充满神秘感的游戏极感兴趣。我园旁边有家超市不时以各种抽奖游戏开展宣传活动,我班大多数孩子都玩过。曾经经历过这种游戏,却一直未能得奖或者总是不能拿到大奖的孩子,往往都会感到奇怪、不解,甚至沮丧,产生挫败感。为了帮助幼儿“揭开谜底”,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概率,正确认识生活中很难抽到大奖的现实。

  2.学习推理,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并能说明理由。

  3.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制作转盘,并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说明设计意图。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1个摸袋、8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配对的色笔各一套,2种糖果奖品,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好奇

  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是怎么玩的?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为什么总是拿不到奖呢?

  教师承接孩子的回答,适时拿出魔术袋,引出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一等奖,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游戏进入学习

  游戏一:转转盘

  教师出示转盘:这是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上,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教师再次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游戏结果,如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教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请A组8个小朋友轮流拨动转盘试试看。每个人只转1次,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在哪里?(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曾经指过哪里?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为什么?

  游戏二:摸球

  教师出示摸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奖,摸出黄球没奖。待会儿B组8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上来摸球,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幼儿依次玩摸球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

  三、制作并检验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一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游戏设3个奖项:一等奖1个文具盒,二等奖1支铅笔,三等奖1粒糖。你们最希望在活动中拿到什么奖?

  教师承接上面的谈话继续引导幼儿思考,为下面的制作活动做铺垫:这个转盘应该怎么设计,转盘里应该设置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哪些奖项,应该怎样分配这些颜色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

  请幼儿介绍作品,并说说设计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四、总结揭开谜团

  教师: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现在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的原因了吧?(引导幼儿总结,并指出这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活动延伸

  把两套抽奖玩具和幼儿自制的转盘投放到区域中,让大家继续体验,重点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理解知识点的幼儿。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活动过程逻辑严谨,游戏性强,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多,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热烈。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抽奖和设计抽奖工具仍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操作项目。(罗丽娜)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和并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发展幼儿的逻辑能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字组成卡片,标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儿人数的1、5倍)

  活动过程:

  1、数字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都分得一张0-10的数字卡片,贴于胸前。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7,请幼儿找胸前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得数是7的另一幼儿做朋友。

  (1)首先两两找朋友,即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和为7、

  (2)再让找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差为7的做朋友、

  (3)请找对朋友的`幼儿手拉手站着,并能说出如4+3=7的等式。

  适时提醒:如果教师手中的数字为8,而有些幼儿胸前的数字为2,那么这些幼儿即可以和数字为6的幼儿做朋友,也可以和数字为10的幼儿做朋友,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做好朋友哦。

  2、游戏《翻得数》

  (1)两位教师示范游戏规则:把30张卡片打乱,游戏者轮流摸10张,剩余10张反扣在桌子中间。

  其中一游戏者先翻开桌面的任意一张卡片,此卡片上的数即表示得数。大,考吧.幼,师,网再从自己的手中找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与翻的牌一致,确认找对后就把着三张卡片整齐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着就轮到另一游戏者翻开桌面的一张卡片,依次类推。如果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没有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等于5的,那么就把这张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间的卡片翻完后,手中牌少着为胜。

  (2)小组内幼儿两两轮流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授知识。

  2、使幼儿能够正确、快速地区分10以内数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差别。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0数字卡每组一份,单、双数分记卡,单、双数划分图组数量表,歌曲《小鱼》。

  活动过程:

  一、手指律动。

  1、《十个朋友出来走》引出10个数字。

  2、教师请小朋友按1至10的顺序伸出十根手指头,教师依次对应出示数字1至10。

  二、运用观察法、体验法,理解单、双数,了解他们的区别。请将单、双数划分卡上分别表示1-10的数量图片两两圈在一起,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并回答问题。

  1、1、3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2、4、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1、2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两两圈在一起剩一个的数有谁?一个没多的数有谁?小结:两两圈在一起剩一个的数(它没有朋友)叫单数(1、3、5、7、9)。两两圈在一起一个也没多出来的数(它有朋友)叫双数(2、4、6、8、10)。

  三、幼儿操作,知识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1、请将手中的单、双数分记卡完成。

  2、用"两个两个的数"的方式数一数分记卡上的图案数量。

  四、配音乐进行集体游戏活动《海洋里的小鱼》(运用游戏方式使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按歌词所表达的意思来进行游戏: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快乐做朋友。幼儿自由地模仿小鱼在水里游,教师扮演水草,当看到教师出示单数时幼儿表现发愁的表情;当看到教师出示双数幼儿表现开心的表情,并可以自由找到伙伴拉手或拥抱。

  五、活动延伸。

  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数数自己选择的玩具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六、活动结束

  附:手指律动

  《十个朋友出来走》一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碰到大石头呀,摔个大跟斗。两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路上见了面呀,连忙点点头。三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看见老公公呀,扶他慢慢走。四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看见解放军呀,敬礼又招手。五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动物园呀,看见大老虎。六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大家做游戏呀,一起拍拍手。七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运动场呀。踢起大皮球。八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背儿靠着背啊,学做蝴蝶飞。九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新楼房啊,爬上五层楼。十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翻个大跟头啊,变个小老头。单、双数分记卡

  活动反思:

  活动的第一环节圈画。出示十六张星星图片,让幼儿数数图片上的星星数,并贴上相应的数卡。这让幼儿巩固了点与数的相对应。以要完成任务为由,让幼儿对星星图片进行圈画,要求是让每张图片上的星星两个两个抱在一起。为了让幼儿有从下手,我分别拿一个单数和双数进行示范。在让幼儿完成任务之前,我对任务的要求重点强调。幼儿圈画时,我让他们自由选择一张星星图片进行任务,因为时间有限,我请一位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结果,其他幼儿只是对照答案,没有很好的`总结交流,师幼一起小结了星星全部圈完的数字,和星星没有圈完的数字,并告诉幼儿:没圈完的1、3、5、7、9叫做单数,圈完的2、4、6、8、10叫做双数。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数插花。又以新任务为由,请幼儿从自己的小椅子下拿出事先放好的插花,要求是数一数自己手里的插花共有几片。刚一布置完任务,幼儿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数了起来"1、2、3……""老师,我有6片""老师,有9片""老师,……"一个个的叫喊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响,我赶紧控制:"都完成任务了吗?请完成任务的小朋友把你的小手放到自己的腿上,这样我就知道你已经完成任务了。"很快,小朋友完成了。我请了个别幼儿回答。完成了一个任务,又有一个新任务了,要求是两个两个数,看看你的插花是单数还是双数。数完后要求用完整的话来告诉我们:"我有×个插花,是×数。"为了让幼儿说完整,却遗漏了对幼儿回答的验证。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身体上的单双数。找找自己身体上哪些东西上单数,哪些东西是双数。在这个环节中,我因为时间急,忘掉了这一环节。

  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很好,幼儿也很投入,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这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一般,幼儿回应的少,主要老师启发引导的不够。没有十全十美的课堂,有好的留下自然会有不足的存在。有不足,才会让我更努力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03-04

有关大班的数学教案11-29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7

大班数学教案12-3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3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