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2 07:48:3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必备4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2、学习通过表情、行动、心理、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的利已主义人生观。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表情、行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的写法。

  学法指导:

  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小说的重要人物,分析其性格,再归纳主题。

  教学过程 :

  一、预习导学

  1、走近莫泊桑: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拮据( ) 栈桥( ) 煞白( ) 撬开( )

  诧异( ) 牡蛎( ) 别墅( ) 皱纹( )

  褴褛( ) 阔绰( )女婿( ) 嘟哝( )

  3、问题与思考:

  ①、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②请你用类似“盼于勒”这样的三字短语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 。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

  2、复述故事情节。(复述时注意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个阶段人物的不同表现)

  (三)再读文章,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1、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吗?说说你的看法。

  2、文中的“我”起到什么作用呢?

  (四)研读重要文段,透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内心。

  默读课文,勾画出典型的语句,注意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变化,想一想:这种变化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五)探讨主题,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作者想借此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六)研读小说的艺术特色,借鉴写作方法。

  大家公认莫泊桑的小说艺术是精湛的,在本文中,你特别欣赏哪一点?就本文的写法,谈谈你的体会和发现。

  (七)展开想象,改写故事结局。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 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请你抓住人 物特征,口述一段文字,再来一次出人意料的结局。

  (八)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思考人际关系。

  你觉得在中国会不会发生于勒这样的遭遇?假如遇到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会怎样评价他,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

  延伸拓展:

  痛苦的游戏

  罗小俊

  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位正在某个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他发给每人一张纸片,请大家在上面写下五件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比如生命、爱情、朋友等。最后他再三强调:大家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

  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在自己的纸片上写下了:丈夫、女儿、快乐、满足感和父母。这时,这位朋友请大家考虑放弃其中的一个。我轻轻地划去了“满足感”。我的“满足感”,其实是“事业有成”的代名词。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碌碌无为是悲哀的。所以,尽管只是一个中学教员,我还是希望能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工作上的“满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现平平,我至少还拥有我的家人和快乐,他们于我何等重要……尽管这样宽慰自己,我心里隐隐约约地还是有些郁闷——毕竟我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我开始觉得这是一个不大好玩的游戏。

  接下来,朋友请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再放弃两件。我一下子懵了,放弃哪一个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请求说:游戏可不可以就此结束了?朋友说:那哪行?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忍痛割爱吧。真的,我的心里好痛苦、好矛盾。划去“快乐”后,我以歉疚、负罪的心情划去了“父母”。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看到这篇文章,请千万千万要原谅女儿,毕竟你们不可避免地要先我们而去。

  然而这游戏还没有结束!朋友请大家在仅剩的两件中还要划去一件,保留最后一件。这真是太残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儿,我怎么可能舍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的丈夫,我生命中最亲密的伴侣,在我迷惘时为我指点迷津,在我失意时为我排忧解难,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他!而我的九个月大的小女儿,集聚了我所有希望的小精灵,她傻乎乎的笑脸,她无所顾忌的大哭,都是那样深切地牵扯着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没有她!如果要选择舍弃他们中的哪一个就让我先舍弃自己吧。

  游戏结束了。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着这个游戏的现实意义,而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原来,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我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快乐心情,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尽管只是一个个假想的“放弃”,仍然让我感到痛苦和沉重。

  一个游戏参加者喃喃自语:什么呀,真是个无聊的游戏!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这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让我们更诚挚地去爱、去珍惜吧,在我们还拥有着的时候!

  1、用文中的短语填空。

  (1)作者在纸片上写下的五件最珍贵的东西,可以分为“ ”、“ ”、“我的快乐心情”三类。

  (2)文中所述只是一次游戏,尽管只是假想的放弃,而作者却感到痛苦和沉重,这是因为她是“ ”对待的。

  2.作者划去“父母”时为什么感到歉疚、负罪?

  3.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游戏是痛苦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

语文教案 篇2

  1、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照样子积累主谓结构的词语。

  2、学习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了解书信。

  1、如果要与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交流:打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写信、发短消息等。)

  2、板书课题:信

  你写过或者看到过信吗?信是用什么写的?自由交流。

  3、出示一封信,简单介绍信并小结:信是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会了写信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学习诗歌第一小节:指名读。读出兴奋的心情。

  (二)初读诗歌,学习词语。

  1、观察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自读课文,借助课后音节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反馈:

  (1)字词:指名读词语,指导“巢、雏”的读音与书写

  (2)抽读课文。

  3、指导课前预习的习惯。

  (三)学习2-5节。

  1、复习默读要求。板书相关要求。

  2、默读课文第二节,学会写信后,作者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3、默读并完成填空。

  我想替()给()写信,信中说:()。

  4、变换句式练习说话:因为(),所以我想替()给()写信。

  板书:雏鸟妈妈回巢

  5、朗读第2节。

  6、默读其他小节,选一节填一填。

  7、自学后交流第3、4、5节。

  板书:花朵蜜蜂

  大海小船

  云他的伙伴

  树他的朋友

  (1)随机理解“风平浪静、姹紫嫣红”。

  (2)把词语补充完整。(课后练习)再说几个。

  8、有感情地朗读2-5节。指导背诵。试背。

  (四)学习第6节,体会句子的含义。

  1、指名读第6节,读后质疑。(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

  2、交流问题。

  3、总结:信是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说出心里话,能缩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这正是写信的妙处。

  (五)读全文并仿写。

  1、读全文。体会诗歌的优美韵律。

  3、模仿课文写几句诗歌,可以是一节或几节,评出最佳小诗人。

  板书设计:

  1、信

  雏鸟妈妈回巢(家信)

  花朵蜜蜂采蜜(邀请信)

  大海小船扬帆远航

  云伙伴灌溉森林(勉励信)

  树朋友

  作业布置:

  一星:抄写并默写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二星: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星:模仿课文写几句诗歌,可以是一节或几节。

  反思:

  2茉莉花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词语,区别“希望”和“盼望”,“惊奇”和“惊喜”的意思,能正确使用。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抓住相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4节。

  4、体会养花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和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抓住相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4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情感,课题引入。

  1、出示茉莉花图片,音乐轻声播放《好一朵茉莉花》。

  2、揭题:学习“茉”,交流字形。

  3、看图并结合课外知识了解茉莉花。

  4、看看文中的茉莉花是怎样的?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5、抽读课文,正音。

  6、交流,学习生字“蕾、绽”。

  7、默读写茉莉花的重点句子,在描写它特点的词语上作记号。

  8、学生交流。

  9、归纳板书:洁白无暇似雪如玉

  浓郁醉人

  绽开张张笑脸

  10、指导朗读。

  11、尝试背诵。

  (三)联系上下文,体会心情。

  1、读2、3节,思考:我在养花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应的词语或者句子。

  2、交流板书:

  焦急地盼望

  不再关心了

  惊喜

  3、指导朗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4、选词填空。

  (四)总结全文,积累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2、总结:养花给人带来喜悦的心情和美的享受。

  3、照样子写词语。绿油油

  4、写话:学习茉莉花的写法,介绍一种熟悉的植物。

  板书设计:

  洁白无暇似雪如玉(色)

  2、茉莉花{浓郁醉人(味)

  绽开张张笑脸(形态)

  焦急地盼望不再关心了惊喜

  作业布置:

  一星:抄写并能正确默写词语,熟读课文,背诵第4小节。

  二星: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和同学相互交流。

  三星:学习茉莉花的写法,介绍一种熟悉的植物。

  反思:

  *3.我画什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9个生字;积累词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认识以对话的形式为主的`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3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积累词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画入手,激情激趣

  1听说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出示第一节。

  2轻声读第一节(指导朗读:多带劲啊!)

  3欣赏“神笔马良”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感悟体验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从《神笔马良》这本书引入过来的。

  2初读课文,想:课文写写了哪几个小朋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3出示学习建议: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各自读文交流收获

  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4大组交流反馈

  5指导朗读

  训练1:词语部分(小试身手)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句中

  一本正经眉开眼笑无可奈何吞吞吐吐

  (出示练习)

  训练2:说话:学了课文,我感触最深的是——

  6假如有一支神笔,但只能画一次,你大家一定先让小丽画是因为——

  7感悟小结,体会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

  三、从说到写,学习表达

  1假如你有一支神笔,只能画一次,你最想画什么?再看文中大家的心愿。出示“心愿部分”2说说你的心愿,动笔写。

  板书设计:

  3我画什么

  卷发的小曼

  戴眼镜的周明

  翘鼻子的元元

  男孩似的张小丽

  认真提议的王斌

  作业布置:

  一星:抄写并能正确默写词语,熟读课文。

  二星:积累描写表情的词语,和同学相互交流。

  三星:写下你的心愿。

  反思:

  古诗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识2个生字“慈、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诵读与想象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颂读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促情,引入课题。

  师: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荷花或者荷叶吗?(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同学们说的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看吧。(出示动画:西湖六月的美景)

  师介绍西湖:

  师:西湖,是一首美丽的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景象。(出示古诗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习生字:“慈”上面部分比较难写。指导书写,有爱心的人是很慈祥的,所以慈是心字底。

  齐读古诗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知意境

  1、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读通古诗:(指名朗读、齐读)注意正音:慈、毕

  3、读懂古诗:

  (1)能说一说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

  学习第三四句:

  师:是啊,无边无际的荷叶一片碧绿能不美吗?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呢?(生答:接天、无穷碧)板书:莲叶无穷碧

  师: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观察荷叶画面。

  (2)师:此诗除了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师:那你们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映日、别样红)板书:荷花别样红

  从课题中的“晓”字我们知道,当时的什么时间?(晓:早上)

  所以“映日”的“日”——就是指,早上的太阳(也就是朝阳)。

  师:“映日”的意思也就是在朝阳的映照下。

  “别样红”说明这荷花——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红

  师:瞧,这景色多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二句:

  师: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么美丽清新的画面就发出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句。

  齐读、指名读

  理解诗中的“毕竟”、“四时”毕竟: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季节。

  三、想象画面,赏读悟境。

  师:同学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1、早上,太阳出来了,杨万里和友人走出净慈寺。在湖边,诗人看到这满湖的荷叶荷花,不禁诗兴大作,脱口而出:(学生朗读古诗)

  2、他们边走边欣赏。杨万里突然眼睛一亮,指着湖中一朵开得正艳的荷花,激动地对学生友人说:(学生朗读古诗)

  3、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林子方渐渐走远了,他还不时回过头去看看正在向他挥别的杨万里,看看荷叶荷花,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这首诗:(学生朗读古诗)

  4、看着友人远去的背景,此时的杨万里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你能把杨万里此时对朋友那种不舍眷恋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叫——(生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从标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的诗,从内容上来看这

  是一首写景诗。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

  (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的荷叶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或许正是杨万里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吧!同学们,请用上你的声音、表情和动作一起来诵读这首古诗吧!(生齐读)

  四、课外扩展,布置作业

  师: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不同的含义。老师向大家推荐几句写荷花很出名的句子: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3、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清.曹寅《荷花》)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郁郁葱葱的大树,嫩绿嫩绿的草地,鲜艳茂盛的花丛,如诗情如画意。大家看到这幅图想到的是哪个季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杜甫的《绝句》(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贺知章的《咏柳》(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作者介绍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宁死不受美国的救济粮。)

  三、生词过关

  四、感知课文:

  1、 听范读,理清思路,感受语言。(读后说说文章的结构。(盼春1,绘春2-7,赞春8-10) )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修辞手法——反复,比喻,拟人。感情喜悦迫切,语调柔和亲切。第1段——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

  3、 师生同赏绘春图

  齐读2-7,说一说,作者描绘了哪些春天的画面?(春草图、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

  齐读第2段: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一)春草图:自由第3段,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说说这些词句描绘了春草的哪些特点?你能为这幅图取一个美丽动人的名字吗?

  喜欢的词语 ①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②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二)春花图: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三)春风图: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四)春雨图: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从文中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从侧面写出雨的滋润。)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五)迎春图):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4、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5、第三段:颂春。朗读8、9、10节。

  (1)在描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程:

  一、深入研讨课文,教师点拨疑难词句

  1、范读课文,阅读时,让学生标出语言节 奏急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分析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特点:语句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 昂奋。

  作用:反映出纽约紧张的生活节奏及 四通八达的交通状况。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叠词、叠句及修 辞手法,体会它们的作用。(见板书设。)

  二、熟读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心态

  1.让学生熟读课文第三段,结合课后练习题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置身于纽约“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之 中,想起了家乡黄土高原的落后,深感 调整脚步、迎头赶上的.重要性。表现 出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感。虽身处他 乡,人在旅途,却依然心系祖国,眷恋 故园,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加快现代 化建设脚步,更加繁荣富强。

  三、课堂讨论

  1.师:人类社会进步了,科技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经济发展了,人们 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 可是,在城市里,人们更加忙碌了,压 力也更大了,压抑、恐慌、烦躁时常出 现在我们的周围。同学们,或许你们 的爸爸妈妈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和你们一起去公园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许 你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和父母共进晚餐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导向以下主题,即“现代物质 文明有利也有弊,热爱生活,关注身心健康”(由于学生处在初中水平,所以讨论点到为止,不宜深入,否则学生会陷入茫然。)

  板书设计

  1.叠词、叠句

  “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山一繁,沟壑也便随之增多了,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动,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特点:汪洋恣肆,不拘一格,增强了语势和力量。

  作用:表现出纽约高楼大厦耸立如群山的雄伟场面。

  2.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

  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c比作“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和“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将万里长风比作“长天巨龙”。

  特点:想象奇伟,意境雄浑。

  作用:逼真地刻画了纽约的城市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后记:本课的教学应牢牢把握三点: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观察的角度;二是培养学生容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三是让学生仔细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把握住这三点,教学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4

语文教案12-14

语文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