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9 07:57:0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集合(4篇)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短小优美的诗歌。全文只有三句话,第一句写山、水、鸟;第二句写树、草、花;第三句写苗、田、春风春雨。诗画相配,内容生动,更富有想像力,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趣味,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丽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着力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读中成诵,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鸣、声等六个生字,会写叫、苗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难点:从诵读中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看图说话。

  屏幕显示: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春景。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也可看图说话)

  2.引入课题。

  这么美丽的景色是什么季节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山青青》。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多读几次。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忙,再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词语,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指名读生字词。齐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4.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一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6.指名读全文;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朗读课文,你想怎么样读就怎么样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多少句话

  2.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3.你觉得哪些景物最美?请你先挑选你喜欢的这一句话认真、反复地读一读,直到能把这一句话美美地读出来为止

  4.指名读、评读

  5.听录音读,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6.再听录音,播放课件

  7.把课文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8.配乐诵读课文

  9.指导背诵课文

  10.你能用你的画笔把你读到和想到的春天美景画出来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现在,你想用自己的什么方式来赞美一下美丽的春天?(可以唱一支赞美春天的歌;可以朗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可以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话)

  2.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再放课件,边看边感受春天的美丽。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能不能美美地把课文背出来?

  二、学习生字

  1.屏幕显示生字词,拍着手掌有节奏齐读

  2.去掉拼音读生字词,开火车读

  3.自由认读生字,想想:你最快记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样记住它的?

  4.你能用哪个字来组词或说一句话?

  5.观察这几个要求写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6.看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字,边听老师念笔顺边书空。注意看清楚难写的地方,再自己动笔写

  7.同桌互相交换欣赏所写的字,说说别人写的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做小老师指出它的缺点

  8.老师检评

  三、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进你的词语花篮里

  2.回家把课文美美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

  2、速读全文,复述全文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感受品味孙犁作品的明丽清新的笔调,秀丽隽永的风格。

  德育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对战争与英雄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树立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二、重点难点

  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 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二)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识记重点字词:

  提防dī  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四)整体感知:

  1、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白洋淀地区;

  故事的主人公:老头儿——交通员 性格:过于自信与自尊

  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2、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五)思考品味,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1、爱国。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A、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但他却像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B、他说“你什么也靠给我”,这是他的豪言壮语,可见,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

  C、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他勇敢悠闲,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爱憎分明。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3、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战争的人民性问题)

  老头子实际上成千上万的抗日军民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的形象意义在于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以被征服的。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练习

  1、巩固字词

  2、阅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3、课后练习预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2、文中的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明确: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二、赏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进一步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分组讨论讨论: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小说创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编织故事情节、渲染环境描写的目的则是为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而服务的。那本文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

  明确:(1)小说一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第1段)

  【分析】A、“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B、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

  C、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怀。

  (2)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第13段)

  【分析】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3)月明风轻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4)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6)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7)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8)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9)在那里,鲜嫩地芦花,一片展开地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总之: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孙犁笔下的景物,不单纯是一种点缀,而是蕴涵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在他的小说里,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因而,它们决不是即可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三、探究置疑

  1、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2、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A、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第48—50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B、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2、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第8段写道:“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四、作业练习

  1、本文在结尾处写道:“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

  为。”你能想象出当时二菱目睹老头儿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吗?补写出来。

  2、阅读课外阅读上本文的姊妹篇《荷花淀》,分析两文的异同。

  3、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附教学后记】本课的重点在于体味老头子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如画的语言,要通过朗读、品味、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达到陶冶学生性情,提高人生品味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案 篇3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关于神鸟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一起来看下吧!

  《神鸟》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先让他们自学自悟。

  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记下不明白的'问题。神鸟神奇在哪儿?为什么称它为“神鸟”?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的阅读课文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然后抓住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里逃脱的进行教学,感悟神鸟的神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学生通过阅读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故事中的狗、乌鸦、猫很善良、忠实,有的认为它们命运很悲惨,很是冤枉,可怜;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同学认为他们做事冲动、缺乏调查,有的认为他们也很善良,知错就改,后悔莫及……

  学生通过充分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探寻了三种动物被错杀的原因,由此产生深深的震撼:这么善良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就因为人们没有仔细调查,被错杀了。使学生明白: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联系实际自由畅说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是否也因误会而造成伤害的例子。由此学生联想到了自己,使得他们认识事物的片面性,思想的狭隘性,造成对人对事理解的偏激,往往也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就轻易下结论,造成误会是很不好的。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变得心胸阔达,遇事能冷静处理,就是最大的成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例话”内容,初步认识提高阅读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

  如何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难点:

  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准备:自读例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初读例话。

  请同学们轻声读例话。同桌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反复阅读,理解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明白阅读为什么要有一定的'速度。

  2.默读第二自然段,明确提高阅读速度的两点要求。

  3.默读第三自然段,明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同步提高。

  三、讨论:

  例话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了哪些要求?

  四、小结

  要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的速度,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同步提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基础教案12-12

语文天地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