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0-06 08:28:0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美术教案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美术教案6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标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内容: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要求: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备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准备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找一找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实验一)

  教师分发海棉和夹子,用夹子夹住海绵块,蘸颜色,画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块,注意色与色不要重叠在一起,观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实验二)

  1、 分发冷、暖色纸两张。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 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什么变化?

  3、 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 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改一改

  1、 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 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 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 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退员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四、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动感生活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从贺卡的整体外形上来考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创意构思?

  教学重点 区别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第1课时)

  区别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特点,了解山水画发展的概况。(第2课时)

  教学难点

  对工笔花鸟精细逼真的写实与写意花鸟水墨酣畅的意境美的理解。(第1课时)

  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区别。(第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好相关的。风景名胜照片1~2张。

  学生准备:收集山水画的印刷品。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问:鸟类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问:观看过鸟类活动的录像后,你喜欢哪几种鸟?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麻雀的照片,工笔画麻雀的艺术形象,写意画麻雀的艺术形象,请学生的讨论观察后讨论三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笔墨中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2.播放画家在绘制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录像,强化学生对两种技法的感知效果,讨论画家在不同技法创作活动中的情绪状态,画面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哦作画主体。

  工笔花鸟画:是用笔工整细节明澈入微,用极细腻的`笔触逼真地描绘花鸟。

  写意花鸟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摒弃物象的细枝末节,大胆地概括、提炼、夸张物象的形神,用豪放简练的笔墨加以表现;它要求画家落笔准确,得心应手,意到笔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欣赏《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四个学习小组各选一幅画并结合所收集资料进行讨论。讨论它们是哪一种表现技法、画面构图、内容、艺术效果,并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三、感悟体验阶段

  1. 《写生珍禽图》逼真精细地画出自然中的禽鸟龟虫等物,你佩服吗?你能画出吗?你怎样做才能最终画出来?

  2. 从《墨葡萄图》中,你能体味到徐渭晚年的心态吗?

  3. 《荷花小鸟》图中有哪些形象组成?画上题款“八大山人”四字看似“哭之”又似“笑之”,你能领悟朱耷的为人及性格吗?

  4. 郑板桥的《竹石图》中,竹比石的墨色浓,为什么?你对瘦劲的竹和石有何视觉感受?

  重点语:黄筌重视写生,并养了许多鸟,观察它们的动态,以便把鸟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羽毛、翅翼、嘴爪刻画的质感很强,动态结构准确生动,自然真实。

  水墨写意画画境平淡、自然、天真多趣。欣赏这些画,一方面观赏画家笔墨布局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形象去窥见形象画家借自然之物所蕴含的人的精神气质的人格美,品味画家的意境所在。

  四、归纳巩固阶段

  1.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有何区别?

  2.说说《写生珍禽图》的技法特点和艺术效果。

  3.谈谈对《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花鸟画作品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什么样的鸟?请画出它。请你为保护鸟类出个好主意。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江苏是我国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高度集中的省份,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湖光山色。

  2.你游览过祖国哪些名山大川?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本地风景名胜照片,并出示教师据之所作的一幅山水画,通过比较讨论如下问题:

  a、照片中的景与画中的景有什么不同?

  b、照片中的景属何种美?画中的景又属何种美?

  余音:景是现实,画是艺术。景是现实美,画是艺术美,现实美较之艺术美有无与伦比的丰富性,但缺乏艺术美的高度集中和高度理想性,所以才有“西湖风景美如画”。

  散点透视即透视没有固定的视点,视向,视域,取景作画的局限于视点、视向的束缚。

  2.比较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倪赞《幽涧寒松图》,讨论两幅山水画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余音:青绿山水画属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画范畴之内的画种,是把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涂在经过勾皴的山峰与坡脚形成主色调,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水墨山水画的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不同的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

  3.通过画家创作青绿山水的水墨山水的录像,强化学生对这两种山水画的感知效果。

  4.分组讨论《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清凉环翠图》、《淮扬洁秋图》。对它们的技法特征,画面布局,艺术效果畅谈自己的感受,每组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并交代山水画发展的简要脉络,作者的师承关系,画家轶闻趣事等,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品味我国古代山水画杰作。

  三、感悟体验阶段

  1.《溪山行旅图》与《富春山居图》主要区别是什么?

  2.《清凉环翠图》表现的是何方水土?你知道该地现在变成了什么状况?

  余音: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画家作画讲理法,布局严谨,使山水画更加浓厚而生气韵。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四、归纳巩固阶段

  1.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表现有何不同?

  2.北宋的绘画在谁的直接参与下有了很大发展?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3.元代的山水画更注重表现什么?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五、课后拓展

  1.选择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一幅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风光?能画出来吗?请你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出个好主意。

  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巩固粘贴各种图形的技能。

  2、通过范例和教师的提示引导,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粘贴活动。

  3、能体验美工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学习单

  2、一桶饼干(实物)

  3、每张桌上放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蜡光纸。

  4、每组两盒胶棒、两块抹布。

  5、范例一幅。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从桶中拿出各种饼干给幼儿看,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吃的?

  教师边说边拿出各种饼干给幼儿看,请幼儿说说饼干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材料,并带领幼儿进行粘贴饼干的游戏。

  (1)教师在每张桌上放置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蜡光纸。

  (2)教师将画好饼干桶的纸发给幼儿,想幼儿示范讲解游戏方式:在一组粘贴完后,可以带着自己的饼干桶选择其他小组进行粘贴。

  (3)教师向幼儿示范讲解使用胶棒粘贴的方法。

  教师:用胶棒均匀地抹在蜡光纸没有颜色的那一面,一定要抹均匀,然后贴在饼干桶上。

  3、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醒幼儿找人少的地方进行粘贴。

  (2)鼓励幼儿用多种形状进行粘贴。

  (3)对个别不太擅长的幼儿进行鼓励。

  4、完成粘贴活动后与幼儿一起分享饼干。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使用自制面具参加舞会带来的乐趣。

  2、学习用绘画、剪、粘贴等方式制作面具。

  3、能大胆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设计面具。

  活动准备:

  1、经验铺垫:活动前幼儿已有制作面具的经验。

  2、幼儿面部大小的椭圆形纸、长纸条、水彩笔、胶棒每人一份。

  3、外形人面具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你见过外星人吗?它跟我们长得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觉得外星人会是什么样子的?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自由描述。

  2、引导幼儿讨论想象中外星人的模样。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如果让你制作一个外星人面具,你想用什么图形当作外星人的'五官 ?

  (3)出示外星人面具,引导幼儿欣赏他人的作品。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制作外星人面具。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制作外星人面具。

  (2)教师讲解制作步骤:

  先将椭圆形纸放在自己脸上,比照一下五官都在什么地方,并用笔做出标记。然后在研究的位置剪出两个眼睛形的洞,在其他地方添画自。

  (3)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怎样剪出两个眼睛和嘴巴形状的洞。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发放操作材料,幼儿操作。

  (2)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将五官画得大些,鼓励幼儿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外星人面具。

  (3)教师引导幼儿将做好的面具加上线条和颜色进行装饰。

  5、展示、欣赏外星人面具。

  (1)鼓励幼儿戴着自己设计的面具随音乐自发地做出各种动作、舞蹈,体验使用自制玩具游戏的快乐。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外星人面具作品。

  (3)师幼共同点评,选出最有创意的面具。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好的面具投放到表演区,鼓励幼儿间创编并表演有关外星人的小话剧。

美术教案 篇5

  学习领域:想象与表现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的脚印和动物的脚印,想象出各种形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重点:培养学生从具现到形象的再创造的能力。

  难点:学生想象力的创新。

  教具:水桶、水、录像、图片、彩纸、彩笔、剪刀等。

  学具:彩笔、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课题以趣味性的实验导入课题:

  1、让学生拖掉鞋子,脚底在水桶里沾上水,然后将脚低印在地板上。

  2、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脚印,想象着自己的脚印象什么。师指生点名回答。表扬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

  3、小组讨论,说出动物脚印的样子。比一比哪一组说出最多种动物脚印的样子。

  4、出示课题——奇妙的脚印

  三、 观察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师生讨论脚印的'模样

  1、师具体逐个播放动物的脚印,请同学欣赏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造型特征、以及你所想象的其他形象。

  2、欣赏课本第十四页,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脚印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会有这样的想法。

  四、 探究如何将各种脚印展开奇妙的想象

  引导学生于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学生将它对某种动物的脚印有什么样的想法说出来,然后经小组讨论。

  先考虑你对哪种动物的脚印比较熟悉,可以先从它的形状打开思路。师提示学生展开思路,以脚印原来的形状,如圆形,半圆形,不规则形等去展开想象。师将各种脚印扩大挂在黑板上供学生观察。

  五、想象与绘画

  1、引导学生独立绘画自己最喜欢的脚印,并将普通的脚印通过你的大胆与丰富的想象将它变成一副精美的图画

  2、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一组脚印的世界。

  3、完成作业的手法可以多样,但以绘画和剪贴为主。

  六、展示作业,总结评价

  1、否有集体合作的精神。

  2、是否能把自己想象脚印的造型与色彩,大胆的表现出来。

  3、想象的脚印思路是否有创新,独特。

  4、是否能在完成作业的方法上有所创新。

  七、 课题拓展

  1、赏图例,引导学生课后应用其他材料,如大的硬纸板来绘制你最喜欢的脚印。

  2、教育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多动脑筋。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与探究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师给予指导。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让学生通过交流,提高自主审美感知能力。

美术教案 篇6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无规则—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学反思: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用各种形状。本课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去思考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美术教案08-30

美术教案【精选】08-31

(经典)美术教案09-03

美术教案[经典]09-04

【经典】美术教案08-25

美术教案【经典】08-03

美术教案(精选)08-20

[经典]美术教案08-06

美术教案(经典)09-27

美术教案(精选)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