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2 09:45:1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

  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辽阔的草原上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当我们爬上高山看日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

  崎岖 盘旋缭绕 变幻无穷 帆樯林立 光怪陆离

  稀薄 景象万千 缤纷灿烂 晶莹剔透 金碧辉煌

  绽露 瞬息万变 眼花缭乱 心神飞扬 云烟袅袅

  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

  1.默读课文。学习要求:

  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

  (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

  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

  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

  (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配乐)

  4.学习“日出”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

  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

  (3)重点积累: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

  (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既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也领略到了作者的语言魅力。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语言变成自己记忆中的珍宝吧,你想用什么方法?

  (背诵、摘抄积累……)

  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奇幻 壮美)

  云海:……像……似……

  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要点】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有关词语造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会背诵有关的段落。

  【词语解释】

  天堂(tiāntáng):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后来也用来泛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例句〉人们常常说苏州、杭州是人间天堂,可想而知那儿有多美。

  南国(nánguó):指我国南方。

  不可计数(bùkějìshù):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例句〉老鼠在

  地球上不可计数,是人类的大敌之一。

  展示(zhǎnshì):本课指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liúliàn):舍不得离开。〈例句〉爷爷留恋农村那宁静、闲适的生活。

  繁茂(fánmào):繁盛、茂盛的意思。

  应接不暇(yìngjiēbùxiá):成语。暇,空闲。形容来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本课指鸟太多,看不过来。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近反义词】

  近义词:陆续—连续茂盛—茂密逼近—接近颤动—抖动

  静寂—安静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天堂—地狱光明—黑暗静寂—喧闹应接不暇—应付自如

  【难句分析】

  1.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有的停着,有的飞起,有的歌唱,真是热闹非凡。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峦。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留恋之情。作者之所以舍不得离开它们,是由于这么大、这么茂盛的榕树及树上这么多的鸟儿,如此美丽的大榕树,如此活泼的鸟儿,怎么叫我舍得离去。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的“的确”是确实的意思,加强了肯定的语气。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茂盛的大榕树,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是鸟的乐园,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表达了“我”对“鸟的天堂”的深情赞美。

  【句式示例】

  [原句]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仿句]代表们陆续进入会场。

  [原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仿句]美丽的丹顶鹤抬头站在水边,好像一位骄傲的公主。

  【课文结构】

  [段落大意]

  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傍晚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

  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讲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们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写作者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课文中心】

  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1.作者采用以动态描写为主的方法,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进行描绘,和动静相结合的对比方式,展示了一种百鸟喧闹的景象。

  2.本文语言生动,有些句子感情洋溢,含义深刻,更加突出了“鸟的天堂”这一主题。

  【课文朗诵导航】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要用赞叹的语气来读,朗读者朗读时是直接代表作者去看、去想想、去抒情,要读得准确自如,分寸得当。要运用想象,展开联想,获取真实感受,丰富文字形象。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可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读出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

  【素质知识延伸】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课文中作者把一株榕树看成许多株,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课本难题解答】

  [思考·练习第2题]

  课文里描写的大榕树的特点是: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而作者注意去看的时候,“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便不禁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第二次经过那“鸟的天堂”,通过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到处是鸟声,到

  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眼睛应接不暇……那“鸟的天堂”,的确,大榕

  树是鸟的天堂啊!

  【课后达标训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fèngxìcànlànchàndòngmàoshèng

  ( )( )( )( )

  zuòcháoshùshāoyìnjiēbùxiájìngjì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红霞( )的颜色( )地看着

  ( )的榕树( )的照耀( )地移动

  三、读课文,填空。

  作者第一次去看“鸟的天堂”的时间是在,他没看见一只鸟,是因为;作者第二次去看“鸟的天堂”的时候是在,所以他看见了许多鸟。

  【创新能力迁移】

  在备选的量词(这些词大都是从名词或动词借来作量词的)中,挑选最恰当的一个,不要重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备选词:A.抹B.叶C.丝D.片E.汪F.泓G.缕H.轮I.弯J.瓣K.眼

  (1)一明月(2)一新月(3)一情思(4)一痴情

  (5)一温情(6)一心香(7)一清溪(8)一清泉

  参考答案

  【课后达标训练】

  一、缝隙灿烂颤动茂盛做巢树梢应接不暇静寂

  二、(美丽)(火红)(仔细)(茂密)(强烈)(缓缓)

  三、吃过晚饭鸟已经在树上栖息第二天早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⒈关于城市别称的字词句练习。

  ⒉写好左边有撇的钢笔字。

  ⒊读读背背成语和名句。

  ⒋口语交际——说笑话。

  ⒌学写毛笔字——斜捺和平捺。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⒈第一部分

  ⑴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⑵自由读城市的名字及别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

  ⑶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⑷你了解哪个城市,能说一说吗?

  ⑸连线。

  ⒉第二部分

  ⑴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⑵自由选择做题。

  ⑶小组学习:交流所写的答案,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⑷完成全部的练习。

  ⑸指名说说填写的内容,纠正。

  ⒊第三部分

  ⑴小组学习:介绍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别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别称?

  ⑵小组汇报。

  ⑶练习:写写城市的名称和它们的别称。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⒈认识要写的字。

  ⒉读一读“小小建议”:右边的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

  ⒊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⒋这三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呢?指名学生说。

  ⒌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写。

  ⒍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笔笔入目,看准每个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读、背名句。

  2、学会阅读短文。

  3、进行口语交际。

  4、练习写风景作文。

  重难点、关键

  1、学会阅读短文。

  2、练习写风景作文。

  课时划分: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⑻

  一、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写景的文章与诗歌,作者优美的语言你们记住了多少,背一背。

  二、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些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1、出示幻灯片:(写有对联)

  (1)范读,指读、齐读。

  (2)自由读,想想没句的意思。

  (3)小组交流意思。

  (4)全班交流。

  2、引导读、背。

  (!)出示前半句引背。

  (2)要求学会运用。

  三、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扫清生字)

  2、出示阅读要求。

  (1)说说大理云塔的样子。

  (2)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完成阅读要求。

  (1)看图,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明白的词语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向同学请教。

  (2)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样子的'?

  (3)交流,每组可以推荐一位同学介绍,也可以请三位同学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座塔。其他同学同学可以补充、平议。

  (4)有兴起的同学把你喜欢的部分被下来。自由练习后背诵给全班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霍霍闪烁绯红苍穹煞是吹拂炙晒休憩徘徊酣畅皎洁

  2.掌握下列词语解释,特别注意对语境义的掌握:

  壮观闪烁绯红肃穆广漠次第苍穹辉映幽美吹拂炙晒休憩徘徊皎洁酣畅

  3.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掌握这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对于我们阅读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大有好处。

  时序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

  空间法:就是按照空间顺序写景物。如《济南的冬天》写雪后的山景,就是从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依次描绘了秀美的雪景。

  移步法:是依立足点和观察点的转移来写景物的方法。

  分类法:按照自然景物不同类型分别描绘的方法叫分类法。如《春》分别通过“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物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4.了解线索的作用

  所谓线索,就是贯串在整个叙事性文艺作品的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在一般的记叙文中,线索的作用是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繁多的材料由记叙线索贯串起来,将文章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每一叙事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只有一条,其他线索则围绕主要线索来展开。记叙文中作者常以时间的推移或作者认识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来安排材料。这叫做“纵式结构”。

  二、能力目标

  1.了解“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等词语的含义。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对美好景色与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海滨仲夏夜》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从夕阳落山不久到月上中天这段时间的光彩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点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结构思路

  作者按时间的推移来写景色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反映海滨仲夏夜的五彩斑斓的迷人景色。全文一共描写了三幅画面:第一幅画面的时间是“夕阳落山不久,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霞光”、“星光”、“灯光”的耀眼光彩。第二幅画面为夜色降临后的海滩。第三幅画面为月光下、夜色中的海滩。三幅画面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海滨仲夏夜的迷人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劳动人民炽热的爱。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描绘了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里海滨仲夏夜的景色。

  第二部分(4-7),描绘了在幽美的夜色中,海滨沙滩上“劳动者休憩、谈笑”的情景。

  第三部分(8-12),描绘了从“月亮上来”到“夜深”这段时间里月光下海滨沙滩上“劳动者休憩、谈笑”的情景。

  三、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仅以第一幅画面为例。从霞光色彩的变幻到启明星闪烁,从繁星满天到灯光映照,作者不仅抓住了色彩、光线的变化,更紧扣了“海滨”这一特定环境。借海浪写霞光,用蓝天衬托明星,海面上的灯火与天空的星斗辉映。具体而言,写晚霞,不是笼统地去形容“红霞满天”,而是着意写反照在海浪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写出霞光的色彩特点;“闪烁”“滚动”“消失”表现霞光映在波浪上不停地晃动闪光这个特点。写夕阳逐渐西沉的景物,着重写了长庚星。在直接描写星光之前,先写天空的变化,为长庚星的出现作铺垫。“高而远”“深蓝色”的呈现一片“肃穆”气氛的天幕作为长庚星的背景,把它映衬得更鲜明了。写长庚星,一是抓住它“最早出现”、天幕上只有它一个的特点,二是抓住它“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的特色。继而写“夜色加浓”时的景物,着重写灯光。“次第”一词用得准确,写出了许多灯光先先后后亮起来的特点。“尤其”一词强调描写的重点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其特点是倒映在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闪烁”,“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把灯光的特点写活了。写月亮的升起,则说它是“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这些都是海滨特有的景色,有别于其他地方。

  四、联想与比喻

  文章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比喻恰当。联想常借助巧妙的比喻完成的,形象地显示景物的特点。如:“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通过比喻,将霞比作火焰,既写出了霞光的形态,又写出了它的动态。再如“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作者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然后通过比喻,突出启明星的特点。这些比喻不仅生动贴切,而且形象鲜明。

  五、诵读教学建议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故可采用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育读中体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富有感情的范读或示范朗读声像带等作为“导读”,让学生体会、模仿,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朗读的技巧,懂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要领,并在反复诵读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艺术节效果。还可以配合画面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诵读。

  教学重点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作者抓住“海滨”“仲夏”“夜”等景物特征,依次写了“夕阳落山不久”、“夜色加浓”、“月亮上来了”、“月亮升得很高了”、“月己经很深了”时的海滨幽美夜景。突出了特征,用词准确优美,比喻贴切生动。因此全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体味文章绘物的美上。

  教学难点

  “一切景物描写都是人在描写,为描写人。”在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为表现人物、烘托思想感情服务的。故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之中所蕴含的人的美、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目的,让学生默读课文,并通过查检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二、朗读全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整体把握本文特色。

  方式:可请学生朗读,也可由教师范读。

  三、谈后讨论,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去回答,不必拘泥于统一答案,总体围绕“美”即可。

  朗读前提示: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

  讨论后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给人的感受是所描绘的景色像画一样美,而且这些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四、下面我们再次默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一,看看本文依次描写了哪三组画面。注意要尽量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学生默读全文并做课后练习。(参见课文分析)

  五、请学生任选一幅画面,用手中的画笔把画面再现出来。准备第二节课交流(谈谈画这幅画的依据是什么。)此环节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理解,同时发挥想象力。

  第二课时

  一、教师在观看全班学生的作品后,可挑选出各个画面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错误正确的都行,通过学生谈做画的依据分析、理解课文。允许学生在画中加入自己的合理的想象,表现出色彩变化及动感即可。学生做画及讨论。要求尽量使用文中的语句,语言简练,条理清楚。

  教师总结画面的特点:动态的图画。通过霞光的色彩,光亮的变化及浪峰中的红光及白色的灯光所展现出来。

  二、请学生朗读第1、2、3段,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三、学生在本上抄写精彩段落,完成点评。并用一段文字结合课文的实例归纳写作特点。

  四、为同学朗诵自己摘抄的段落,并交流点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学情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

  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导入:

  师:生活是一本书,时时给我们启示,钓鱼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板书:“钓鱼”、“放鱼”)

  【设计理念】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文中情景,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好铺垫。

  二.初读启示,找句子。

  1.师: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终生难忘的启示,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第10段)

  2.读第10自然段,找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请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用“ ”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名)

  句子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设计理念】从启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我”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探讨课文的内涵。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理解句子1

  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课件出示)(先浏览课文,再指名)

  师:同学们太利害了,把老师找的句子也说出来了。我们先看第1个句子,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快速浏览课文3-9自然段后,同桌讨论回答问题。

  (1)“是与非”是指什么意思?(生:对与错!)

  (2)就作者钓鲈鱼的事来看,怎样做才是对的,哪样做是错?

  (3)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请根据所查的资料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后,师用投影出示以下资料,让学学生默读。)

  (资料:因为有一段时间是适合鲈鱼繁殖和生长的季节,在开放日之前不应该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这是每一个渔民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设计理念】首先让学生明白“是与非”是指什么意思,怎样做才是对的,哪样做是错的,然后带出问题“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学生根据所收集到地资料了解到原因。这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养成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

  (4)“实践起来却很难”在文中是指(作者放鲈鱼很难)。(板书:难)

  【设计理念】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欲望。使课文的故事情节层层推进。

  2.师:什么原因让作者感到放掉鲈鱼很难呢?请快速默读课文3?9自然段,找出原因,并用“ ”画出有关语句。(指名汇报)(估计学生会这样回答,并找出以下句子作理由。)

  ① 鱼很大,很美。(我从来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② 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大鲈鱼。(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拉上岸来。)

  ③ 这时离捕捞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

  ④当时四周没有其他人。(我抬头看了……影子)

  【设计理念】读课文,划出放掉鲈鱼很难的四个原因,在动口、动脑、动手中,了解放鱼“难”的根本原因,以此作为导线,突破教学难点。

  3.师:是啊,面对这么诱惑人的鱼,“我”选择了什么呢?这要经历多么艰难的心理斗争啊?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实践起来的艰难。(生自由,指名汇报)

  ①学生汇报(先说句子,再说体会到什么)

  随学生汇报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得意”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板书:得意)

  句子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请用“急切”的语气读。(板书:急切)

  句子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板书:委屈)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此时此刻的“我”和爸爸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呢?

  (“我”可能会说:爸爸反正没人发现,我们就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好吗?爸爸,我求求你了!

  爸爸可能会说:孩子,我们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处处接受严格教育,事事严格要求,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啊。爸爸希望你从小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吗?)

  句子5: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板书:依依不舍)

  师:“依依不舍”还可换成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②齐读这5个句子

  师:说得太好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句子读好吧!

  【设计理念】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理解句子2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看,把鱼放回湖中,“我”经历了一个多么困难的心理历程啊!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出示课件)就这句话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来考考大家呢?(指名:学生质疑,学生回答)

  估计学生可能提:那“鱼”为什么加上双引号?(答:因为不是指真正的“鱼”。)

  “鱼”指的是什么?(答:这句子中的“鱼”指的`是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我”可能遇到哪些“鱼”呢?(答:可能遇到过的“鱼”可能是:我当设计师可能会有人出高价钱钱收买我,让我把我设计的东西挖过去……)“我”遇到了“鱼”后会怎样做呢?(答:我是不会为这些“诱惑”而动心的。)为什么能这样做?(因为父亲当年对的教导我永远铭记于心,并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2.师小结,齐品读第10自然段!

  师:是啊!只有这样做,我们才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让我们一起再读第10自然段吧!

  (板书:严格教育、勇气力量)

  【设计理念】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内化语言,发展语感。放飞想象力,加强口语训练。品词,教会学生通过重点词语去理解课文。通过辩论,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五.拓展(同桌说,后指名)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也曾遇到过怎样的“鱼”呢?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请说出来与你的同桌分享分享!

  【设计理念】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

  六.齐读道德名言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来看看名人又是怎样说的,请齐读名人名言!

  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

  2.“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

  3.“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

  【设计理念】齐读道德名言,对课文揭示的道理进行内化,从而使本文主旨得到了升华。

  七.小结:(指着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3.钓鱼的启示,知道了“我”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时心情非常的得意,但当爸爸说要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变得急切了,我恳求爸爸留下大鲈鱼,但爸爸却坚决要我放鱼,这时我委屈极了,只好依依不舍的把鱼放回湖里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我终于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理念】指着板书小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重温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消化。

  【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

  2.搜集有关道德的名言。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难

  得意 急切 委屈 依依不舍

  钓鱼 放鱼

  获 得

  严格教育 勇气力量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 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 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 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 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用听读法识字。

  三、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四、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 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 多音字:只

  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字理识字:月数笔画:在、见编儿歌:只、尖猜谜语:月

  【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会写院子、树枝、浅绿色等8个词语。

  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枣树宽广的胸怀,谦虚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会写词语,是重点。

  难点是体会小枣树宽广的胸怀,谦和的品格。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CAI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院子里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将生字画上记号,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文中生字组成的`词和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3.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和朗读情况。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什么故事?

  三、识记生字。

  1.我读你找。师读生字,生在我会认中迅速找出这个字。读准枣、忍、虽、乘、思。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选自己熟悉的字组词。

  四、自读课文。

  1.学生高声朗读课文。

  2.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

  3.找出与插图相应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自主观察书上的范字,说说字形特点。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穿:上下结构,上部分为穴字头,下半部是牙。

  弯:第四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描红临写,完成读读抄抄。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l~4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弯弯曲曲,浅绿色的衣服、光秃秃、又细又长。

  4.指导朗读,小黑板或课件出示。

  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读出骄傲、得意、瞧不起别人的语气。)

  5.引导想象。

  面对小柳树的骄傲,小枣树可能会怎么想?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2.比较小枣树和小柳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知识与技能: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读写“绝妙、境界、银光闪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热血沸腾、痴迷”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巫峡各种不同的雾,体会巫峡如梦如幻的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作者抓住各种雾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巫峡各种雾的特点,想象雾的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巫峡各种雾的特点,想象雾的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3男孩,别哭(板题)

  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好,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读读课文。

  2、读了课文之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哪些自然段记叙了这件事?这件事为什么让作者如此记忆深刻?父亲在什么情况下对儿子说了这句话?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4、学生自学课文。

  二、交流反馈

  1、童年时代,作者独自挑着柴禾,冒着大雨走在蜿蜒无尽的山道上,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请找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1)雨悄悄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奖我罩进去了。(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作者由黯淡到失望的心情)

  (2)山雨打湿我的头发,浸透我的衣服,钻进我的柴禾里。(用排比的方法,写出我对山雨的厌恶和无奈。)

  (3)山雨沙沙无边,冷漠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我哭得更伤心了。(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我孤苦无助的心理)

  (4)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写出了自己无比绝望的心理)

  2、感情朗读第四段,读出作者的感受。

  过渡:在作者最绝望的时候,父亲出现了,想想作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惊喜、激动)读出这种感受。

  3、父亲到来后,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齐读。说说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1)“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

  由父亲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男子汉,要学会坚强,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学会停止哭泣,想办法积极应对。

  (2)然后,父亲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疼爱,抚慰我绝望的心。)

  齐读五、六自然段,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是啊,父亲在我最绝望最无的时候给了我鼓励和安慰,这一刻令我终身难忘,为什么?

  (因为从这一刻起,我懂得了作为男子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去面对,想办法战胜困难。)因此,我一直把父亲这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且还把这句简简单单的话送给儿子,并且把它当成是一种成长的标志。为什么?

  就是教会孩子从这一刻起学会坚强,像个男子汉。对于成长中的人,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学会停止哭泣,想办法积极应对。所以说它是一种成长标志。

  三、拓展延伸

  那么,我们如今面对的还是山雨的困扰吗?那么,我们现在有什么困扰呢?我们又如何去应对?

  (与老师、父母勾通,升学的压力与兴趣爱好的矛盾,同学之间的一些矛盾等)

  应对办法:1、保持良好的心态。

  2、遇事多与朋友交流,寻找解决办法。

  3、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四、总结全文。

  我们再一次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课文什么地方还出现了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能照应课题,是对全文的概括与升华。)

  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这件事情的?那么,一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一起读一读。(概述我们儿时挑柴禾时常巧遇山雨。)

  面对山雨,作者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孤苦、无奈的心理)

  虽然面对山雨是常有的事,但作者为什么对10那年遭受山雨的事情却让作者终生难忘呢?(因为从那一刻起作者明白了男子汉要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地想办法应对困难。)

  因此,作者把父亲所说的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把它送给儿子。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句话吗?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句话。

  2、是啊,同学们,人生的道路很漫长,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无论遇到怎样的苦难,我们都应勇敢地面对,积极想办法应对,勇敢地战胜困难,做生活的强者。下面,老师把这几句话送给大家,愿它们能在你失意的时候,让你从中得到力量。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4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3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