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1-05 11:24:1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班教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小班教案5篇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鼠小弟系列绘本比较有意思,而《鼠小弟,鼠小弟》是其中的一本。选择此绘本来开展活动主要是考虑到以下方面:

  一、此绘本以“秤”贯穿始终。

  一方面,“秤”是幼儿感兴趣的物品,在园保健老师组织体检时,幼儿对称体重表现出比较浓的兴趣,另外一方面,幼儿对秤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对我这个活动的开展是有帮助的,反之,通过这次活动还能提升幼儿对于“秤”的经验。

  二、从现实需要上来说,通过此活动能让幼儿学习一些短句,发展语言能力。

  于是我考虑将此绘本设计成语言活动,并最终以早期阅读得到形式开展。但是,绘本的结局对幼儿来说比较难,于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将故事的结局进行了删减,而将其作为延伸活动,让幼儿在课后阅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学习短句“哈哈,才那么一点儿重”和“瞧,我比你重多啦”。

  2、通过观察指针变化、动物表情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3、乐意用语言、表情参与,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flash、绘本、录音机、录音磁带;

  2、经验准备:对秤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巩固已有经验。

  T:前几天苏鑫林和刘悦霖站到秤上称体重,结果谁重?

  二、观看flash,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短句。

  1、出示图片,认识角色。

  T:今天森林里要选大王,看看哪些小动物来了?大家说谁最重就让他当大王,于是,大家就找来了秤。

  2、⑴观察片段一前半段。

  T:鼠小弟等不及了,第一个站到秤上,指针有什么变化?

  ⑵观察片段一后半段。

  T:谁来了?猴子脸上什么表情?它在笑谁呀?猴子

  笑话鼠小弟说:“哈哈,才那么一点儿重。”学一学,把脸上的表情做出来。我们来看看猴子是不是真的比鼠小弟重。

  T:猴子站上去跟鼠小弟站上去,哪个指针转得多?那谁重啊?猴子指着秤说:“瞧,我比你重多啦!” 学一学。鼠小弟不高兴的走掉了。

  3、观察片段二。

  T:猴子正高兴着,谁来了?猪脸上什么表情?猪会一边笑一边说什么?学一学。猪真的比猴子重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T:猪站到秤上,指针怎么样啊?猪会指着秤说什

  么?猴子还高兴吗?猴子不高兴的走掉了。

  T:你们觉得猪能做大王吗?

  4、观察片段三。

  T:谁来了?狮子觉得猪太轻了,就笑话猪说……

  T:狮子站到秤上,指针怎么样?狮子指着秤得意地说……猪不高兴的走掉了。

  T:你们觉得狮子能做大王吗?

  5、观察片段四。

  T:有个动物等不及了,是谁呀?大象觉得狮子太轻了,笑话狮子说……

  T:大象站到秤上,指针……大象会指着秤得意地说……狮子不高兴的走掉了。

  T:现在裁判们,你们一起来宣布,森林大王就是……

  三、教师完整讲述,采用留白的方式鼓励幼儿参与到讲述中。

  T:这个故事好玩吗?我们一起来讲一讲。

  四、幼儿边观看flash,边欣赏录音故事。

  五、活动结束。

  T:这个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这本书就叫做《鼠小弟,鼠小弟》,我们一起回教室看一看。

  附故事:

  鼠小弟,鼠小弟

  森林里要选大王,鼠小弟、猴子、猪、狮子和大象都来了。大家说,谁最重就让它做大王。大家就找来了一杆秤。

  鼠小弟等不及了,第一个站到秤上,指针动了一点点,猴子觉得鼠小弟太轻了,笑话鼠小弟说:“哈哈,才那么一点重。”猴子站到秤上,指针又往前多转了一点,猴子这下得意的说:“瞧,我比你重多啦。”鼠小弟不高兴的走掉了。

  猴子正高兴着,猪看到了,它觉得猴子太轻了,就笑话猴子说:“哈哈,才那么一点重。”猪站到秤上,指针又往前多转了一点,猪得意的指着秤说:“瞧,我比你重多啦。”猴子不高兴的走掉了。

  这个时候狮子看到了,它觉得猪实在太轻了,就笑话猪说:“哈哈,才那么一点重。”狮子站到秤上,指针又往前多转了一点,狮子指着秤得意的说:“瞧,我比你重多啦。”猪不高兴的走掉了。

  大象不服气了,它觉得狮子太轻了,就笑话狮子说:“哈哈,才那么一点重。”大象“嘿哟嘿哟”站到秤上,指针又往前多转了一点,大象得意的说:“瞧,我比你重多啦。”狮子这下不高兴的走掉了。

  最后,大象成了森林里的大王。

  《鼠小弟,鼠小弟》反思

  我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从认知、情感、操作技能方面帮助幼儿发展,活动的重点在于学习短句“哈哈,才那么一点儿重”和“瞧,我比你重多啦”,发展语言能力,难点在于“观察指针变化及动物表情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中,我创设了森林中选大王的情境,幼儿的兴趣被很好的激发了出来,接着采用段落式边看flash边理解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短句,在这一过程中,我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参与,体验动物们称体重时的心情,并且我采用了逐步提高层次的方式学习短句,由教师示范说,到教师提问,www.300168.com让幼儿回忆说,到教师带领幼儿说,再到幼儿自己说,教师及时退位,帮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技能。在故事的线索理清了之后,我鼓励幼儿参与到故事的完整讲述中去,最后幼儿边观看flash,边欣赏故事录音,边讲述故事,综合了多种感官,让幼儿巩固故事。

  整个活动中,我采用了及时退位的策略,由教师带领幼儿说到幼儿自己说,逐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我还采用了情境教学的策略,创设了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形象的场景,激发幼儿的兴趣,先感受再表达,或者边感受边促进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此外,针对针对活动的难点我采用了一些策略,如:我打破了传统的图画书教学的模式,采用了flash教学,并且在flash中添加了声音,创设了比别人重时高兴、比别人轻时难过的声音渲染情境,幼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指针及动物表情变化的过程,理解故事。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一、对活动素材的分析

  故事《春娃娃》来源于教参,是《小花园》主题中的一个素材点,故事中,“春娃娃”可爱的形象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也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这就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动以拟人的手法通过春娃娃串门,把春天一些特有的景象串联起来,从春娃娃串门这一易于理解的角度,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感受春天的美丽,了解花草树木在春天里的变化。

  二、对幼儿经验的分析

  小花园主题活动的目标是喜欢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有爱护它们的情感。通过前期活动的开展,我发现目前我班幼儿对春天里柳树发芽,花儿开放已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经验还是零散初浅的,需要进行完整的梳理。

  而在新教材有关幼儿语言的要求中,小班年龄段的孩子要做到能爱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一些词义,学说故事中重复的句子或简短的对话,感受故事内容的情趣。我班幼儿虽然对听故事都很感兴趣,也愿意跟着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对话,但他们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还很欠缺。

  鉴于孩子的经验以及对教材的思考,本次活动中,我力图借助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了解春天,通过一定的教学具让幼儿理解故事,并通过自身的看看讲讲去感受春天的美。

  三、对活动环节设计的分析:

  整个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通过出示春娃娃的形象,告诉幼儿春娃娃要出去串门,来引发幼儿的兴趣。

  第二环节是通过看看讲讲,感受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在这一环节中我遵循小班幼儿故事教学的规律,运用“完整欣赏——分段理解——完整感受”这样一个过程,让幼儿理解整个故事。

  一开始我运用配乐讲故事,让幼儿完整欣赏到整个故事的脉络。然后运用图片演示春天里布谷鸟、柳树、桃花的变化,使幼儿真切感受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最后让幼儿通过PPT课件进行完整欣赏,欣赏的过程中允许幼儿模仿故事中春娃娃和动植物的对话,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丽,喜欢春天。

  活动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孩子们感受到春天还有很多美丽的事物,我们可以去看看它们,观察它们的.不同变化,从中继续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春娃娃给树木、花朵、小动物带来的变化,学说故事中好听的语句。

  2、感受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喜欢春天。

  活动准备:春娃娃图片,布谷鸟、柳树、桃花图片(上面一层是睡觉、没有发芽开花,下面一层是春娃娃来了以后变化的)、布谷鸟叫声声频、桃花开放视频、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宝贝们,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瞧,春天来了!春娃娃也出来玩了,我们和春娃娃打个招呼吧。(春娃娃好!)春娃娃真调皮,春风一吹,她就去串门。

  2、提问:咦,什么叫“串门”呀?

  小结:对了,“串门”就是去朋友家做客,聊天。

  过渡:春娃娃会去谁那里串门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春娃娃》的故事。

  二、看看讲讲

  (一)完整欣赏

  1、师配音讲故事

  2、提问:春娃娃都到谁家去串门啦?(按照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角色图片第一层:布谷鸟、柳树、桃花)

  小结:春娃娃跑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分段理解

  1、布谷鸟唱歌

  提问:春娃娃先来到了谁的家?春娃娃来到布谷鸟家,她是怎么说的?

  (1)我们跟春娃娃一起来叫醒布谷鸟姐姐吧:布谷鸟姐姐,快起床吧!

  (2)春娃娃叫醒布谷鸟了吗?(拉出布谷鸟唱歌的图片)布谷鸟怎么唱歌?(播放“布谷鸟叫声”声频,师生一起听听学学布谷鸟的叫声。)

  小结:春天真美呀,小鸟都出来唱歌了。

  2、柳树发芽了

  提问:春娃娃又来到谁的家?春娃娃会帮柳树姐姐做什么事情呢?柳树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我们一起学春娃娃帮柳树姐姐梳梳头吧(一边念故事,一边梳头,两遍后拉出柳树变绿的图片)

  小结:春天真美呀,树木发芽了,树叶变绿变长了。

  3、桃树开花了

  (1)提问:这是谁的家?春娃娃来到桃花姐姐家,它叫桃花姐姐干嘛呀?我们来看看桃花姐姐开花了吗?(播放视频链接“桃花开放”,看看桃花开放的过程。)

  (2)(拉出桃花开放的图片)呀,桃花姐姐真的开花了,我们也来学学桃花姐姐开花,看看哪朵花开得最漂亮。

  小结:春天真美呀,花儿都开了,可漂亮了。

  4、小朋友唱歌跳舞

  (1)春娃娃跑累了,坐在山坡上,看到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一边玩一边唱:“春天来,春天来,桃花开,柳树绿,布谷鸟儿唱起歌,春娃娃呀真可爱!”

  (2)我们也来念一念儿歌吧。(结合变化后的图片,边看图片,念念儿歌)

  小结:春天真美呀,美丽的春天里,我们可以到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过渡:你们想不想跟着春娃娃一起去串门呀?那赶紧跟上吧。

  (三)完整感受:

  1、播放PPT,完整欣赏故事(可跟着老师边欣赏边讲述对话)。

  小结:春娃娃来到布谷鸟家,让布谷鸟唱起了歌,春娃娃来到柳树姐姐家,让柳树的头发变长变绿,春娃娃来到桃花姐姐家,让桃花姐姐展开了粉红的笑脸,春娃娃还会去哪里?她会叫谁起床,让谁开花呢?

  2、知识拓展(播放PPT最后一张),提问:

  (1)春娃娃还到了哪里?我们用一句好听的话帮春娃娃叫醒他们吧!

  (2)你们喜欢春天吗?

  小结:

  春天里,春娃娃让花儿开了、小蝌蚪游来了、小树发芽了、小朋友们也放起了风筝,春天真美!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一直这么美丽。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将国际象棋巧妙的融合于体育游戏活动,既提高了幼儿对国际象棋的兴趣,又锻炼了孩子的身体。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手脚着地变速和变换方向爬行,增强幼儿的四肢肌肉力量,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通过游戏,幼儿能正确摆放棋子,并对国际象棋有初步的兴趣。

  3.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准备:铃鼓一只,垫子若干,蚂蚁头饰,创设各棋宝宝的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发兴趣“今天,我们学做蚂蚁,老师做妈妈,小蚂蚁跟妈妈一起去散步”(戴上头饰)齐声:今天天气真正好,蚂蚁蚂蚁起得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妈妈去散步,东闻闻,西闻闻,发现一粒小豆豆,跑跑跑,喊来朋友一起抬,扛着豆豆回家喽!

  2.探索练习

  1)找朋友“我们小蚂蚁有许多好朋友,看看他们是谁?”(车,马,象,兵小蚂蚁在垫子上分别爬到车,马,象,兵那里去问好。妈妈示范,手脚着地的正确动作,幼儿模仿。

  2)听信号变速爬行妈妈手里拿小鼓,敲得快(小蚂蚁爬得快),敲得慢(小蚂蚁爬得慢),妈妈敲时注意动静交替,掌握运动量。

  3)听信号变换方向变速爬行我们小蚂蚁还有一个本领,会听妈妈的信号朝不同的方向爬刚才,我们小蚂蚁跟妈妈学了哪些本领?(向前爬,向后爬等)

  3.游戏—送棋宝宝回家“呜、呜”“谁在哭”(是皇后),“怎么啦?”“我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现在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妈妈:“我们送棋宝宝们回家好吗?”每个幼儿找一个棋宝宝送回家,直到送完为止。(把手脚着地爬这一技能和摆放棋子运用到游戏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4.延伸:棋宝宝都找到家了,它们请我们小蚂蚁一起做游戏。随音乐轻松做律动。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班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身体谐调能力培养,体验毽花飞扬的愉快

  2.探索、发现:毽子表现的可能性,

  3.欣赏民间乐曲和自编花键律动操

  教学准备:

  花键如干、音带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玩过花键吗?欣赏小学生哥哥姐姐花键表演赛。

  二、幼儿听音乐,想想音乐的'摄体动作

  三、音乐中加入花键 并进行表演。

  --律动,跑园场,并手做各种动作(如高举双手等)。做毽子飞扬的各种动作练习,注意挥动大臂并与脚谐调。尝试跟着音乐踢毽子。

  --换"放风筝"歌曲,该曲四段歌词,分三组各设计自己的午蹈,要求幼儿自己玩花键,抛接花键,每一段歌一组动作。

  四、观看各组花键简单表演,其他老师也进行鼓励。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这是一个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幼儿探索习惯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声音,发展感知觉,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敏感。

  由于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此活动的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还有什么声音),渐渐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在引导其关注生活的同时,还要激发其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于是,我设计了探索声音产生的环节。

  科学地说,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但三岁的幼儿根本不理解。活动中,我用“瓶子中碰到东西就发出声音”的实验使幼儿直观感受声音产生的最外显的特征。而对音量大小的探索,我则借助了“大鼓和小鼓”的游戏来吸引他们。加之歌曲音乐永远是幼儿最快乐的表达方式之一,因此我试图在探索活动中引导他们“呀呀”歌唱。而探索后一环节中糖果的介入,则完全是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用以激发他们新的兴奋点。

  我一直在想:开展探索活动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寻找一个准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我想向幼儿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相对性。活动中由于豆子的多少和糖果的软硬所发出的相对“大鼓、小鼓”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到事物存在于“变”的动态中。

  活动目标:

  1.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积累听觉经验。

  2.在为乐曲伴奏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轻响,发展感知觉。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频,塑料瓶子人手一只,豆子、软糖,硬糖,棉花糖。

  活动过程:

  一、聊聊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播放教学课件(以小班幼儿早晨生活为背景),依次播放笑声、鸡鸣声、盥洗声、汽车喇叭声、“老师好”的问候声。(在生活中,教师的策略是尽可能让每一个声音以不同的方式出现)

  播放笑声,先出声音后出图像。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笑?看看你猜对了吗?原来宝宝在睡梦中笑出声了,宝宝要起床了。

  2.播放鸡鸣声,先出声音后出图像。

  妈妈请谁(或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叫?

  (为幼儿丰富一种不易观察的动物的声音,如蛙鸣声。)

  3.播放水声,先出声音后出图像。

  ——宝宝起床了,他在干什么?

  (可以引导幼儿说说宝宝在做哪些事,如:洗脸、刷牙、小便、大便,都会发出这样的水声。)

  4.播放汽车声,先出图像再出声音。

  ——宝宝吃完早饭要上幼儿园啦。这个宝宝是坐爸爸的'小汽车上幼儿园的,小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可以延伸开来,引导幼儿说说“自行车的声音”)

  5.播放问候声。

  ——到幼儿园了,老师要和小朋友相互问候。听听这是女孩在问候还是男孩在问候?

  小结:瞧,宝宝的身边有许多好听的声音。

  二、探索用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老师这里有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

  小结:瓶子只要碰到东西就会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豆子和瓶子在一起会发出声音吗?是怎么样的声音呢?

  三、为“大鼓和小鼓”伴奏

  教师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有节奏地说说“我的瓶子有声音”,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并跟着音乐节奏摇瓶子。

  ——你们看, 这里有两只鼓,一只是大鼓,一只是小鼓,我们用瓶子来学学鼓的声音(边唱边用瓶子打节奏)

  ——大鼓和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怎么用瓶子发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2.幼儿分组摇瓶子,探索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你是怎么发出大鼓(小鼓)的声音的?

  3.教师引导幼儿在瓶中放入不同量的豆子,摇动瓶子来为大鼓和小鼓伴奏。

  ——我在瓶中放了一粒豆子,用力摇,发出的声音像大鼓还是小鼓?

  ——豆子放得多,声音会变响还是变轻?像大鼓吗?

  ——你们放的豆子多,响亮的声音像大鼓,我也要做大鼓(将瓶子装满豆子,摇动却没有声音)。怎么回事?,我把瓶子装满了豆子,为什么没有声音?(帮助幼儿积累声音产生的经验)

  小结:原来,要发出大鼓的声音,豆子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四、分辨糖果发出的声音

  ——(出示软糖和硬糖) 猜猜哪种糖会发出大鼓的声音?哪种糖会发出小鼓的声音?(幼儿尝糖果)

  小结:硬的糖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软的糖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请幼儿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糖果,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喜欢吃硬糖的孩子,请你们唱大鼓的声音,喜欢吃软糖的孩子请你们唱小鼓的声音。

  ——(出示棉花糖。)这种糖会发出大鼓还是小鼓的声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