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02 09:37:4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必备【7篇】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由于现在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往往唯我独尊,不懂得谦让。本节活动就是结合幼儿社会领域目标——知道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会分享、轮流、谦让,自觉遵守生活常规和游戏规则而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要懂得谦让,要遵守一定的规则。2、让幼儿在实验中感知谦让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广口瓶、带线的乒乓球。

  2、视频《小羊过桥》。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视频——《小羊过桥》

  提问 :小黑羊和小白羊过桥了吗?他们为什么没有过去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反思继续欣赏故事)

  二、师幼共同做实验——《闪光的.小球》,在游戏中了解谦让的重要性。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闪光的小球》,(教师出示乒乓球,)这个小球为什么闪光呢,小朋友做完游戏就知道了。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1)、把幼儿分成五组,每组一个广口瓶,每人一个拉好线的乒乓球。

  (2)每组幼儿听口令,把乒乓球放入和拉出广口瓶,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2、戏实录:教师喊完口令,每组幼儿都争着抢着把球放入和拉出瓶子,导致有些小组往出拽球时,广口瓶摔倒,有 些小组乒乓球的绳子缠绕在了一起,有些小组好几个球拥堵在瓶口,把瓶子悬了起来。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刚才的游戏环节,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问题呢?(教师把球抛给幼儿,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后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4、幼儿讨论后重新游戏:经过刚才的讨论,幼儿学会了小组分工合作,大家自觉排好了一定的顺序进球和拉球,游戏进行就顺利了很多。

  5、教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游戏时,争着、抢着,球不能顺利进出广口瓶,大家通过想办法,分工后,一个挨一个进球和拉球,就能很快完成游戏。一个挨一个,就是一种游戏规则,就是小朋友之间的谦让,也就是这个游戏为什么叫闪光的小球,它闪着的就是谦让的光。

  三、共同探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还需要遵守规则,还需要懂得谦让:

  1、幼儿自由讨论:

  2、结合课件讲述:

  小结:谦让是美德,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懂得遵守规则。

  四、情景表演——《小羊过桥》

  小羊也通过咱们的活动,知道了应该谦让,看,它们又在小桥上相遇了——幼儿分组表演小白羊和小黑羊,演绎新的小羊谦让过桥的故事。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的实验材新颖、直观,幼儿通过前后两次对比操作,能从中体会到谦让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还注意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自由讨论,并且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问题 ,把更多学习空间留给了幼儿。

  《中班社会“谦让是美德”教案与反思》摘要:目标——知道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会分享、轮流、谦让,自觉遵守生活常规和游戏规则而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要懂得谦让,要遵守一定的规则。2、让幼儿在实验中感知谦让的重要性。 活...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孩子们对周围事物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它却是稍纵即逝的。他们在观察、摆弄或操作中也许发现了什么,但由于没有成人及时的鼓励或指导或许它就这样过去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敏锐地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需要,并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一天午后,我备完课把笔筒忘在了桌上,孩子们午睡起床看到后,纷纷围在了我的笔筒边,细细地观察着里面各种各样的笔,还相互探讨了起来。

  “这是什么笔?怎么会发出呱嗒呱嗒的声音?”

  “咦,这支笔的笔尖是弯的。”

  “这支笔写出来的字怎么和其他笔不一样?”

  “笔里面有些什么?”

  ……

  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想探索的强烈愿望,我忽然想到《纲要》中曾说过的话“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何不抓住孩子当前的这一兴趣点,让它成为教育的最佳契机呢?

  于是,我顺应了孩子们探索笔的这种需要,带着他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笔,查找有关笔的资料,一个关于笔的系列活动展开了,而“有小圆珠的笔”是其中的一个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装配圆珠笔,从而在这一探索活动过程中了解圆珠笔的基本构造。

  2、尝试用圆珠笔进行符号装饰画,增强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具有继续探索圆珠笔奥妙的兴趣和愿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对其它笔的认识,引出“圆珠笔”。

  1、出示一些字、画作品,让幼儿观察,说说它们是用哪种笔写出来或画出来的。(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复习巩固已认识的一些笔的知识。)

  2、 出示圆珠笔作品,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笔画出来的吗?它的名字叫圆珠笔。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圆珠笔来画画,高兴吗?(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出今天要认识的笔,从而为以下的活动开展作好铺垫。)

  二、观察圆珠笔,初步了解其构造,产生装配圆珠笔的兴趣。

  1、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画画的圆珠笔不是由我给你们的,而是要你们自己装配出来,这是一件很难的事,你们能克服困难把它装配出来吗?(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幼儿装配圆珠笔的兴趣,并鼓励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愿意克服困难,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在装配之前,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三种类型的圆珠笔,它们都基本装配好了,旁边还有一些简单的示意图,我们可以先去看一看,它的外面是怎样的,里面有些什么?是怎样装配起来的?。看的时候不要挤,要互相谦让,要小心些,别把里面的零件弄丢了。我们可以每一种圆珠笔都看一看,想一想,和小朋友讨论一下你的发现。(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已装配好的圆珠笔及简单示意图,初步了解三种圆珠笔的组成零件及装配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些观察要求。在观察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是三种观察材料,旨在能力水平的幼儿的探索需要。)

  三、尝试自己装配圆珠笔,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了解圆珠笔的改造。

  1、孩子们,看好了吗?你们发现圆珠笔的装配方法了吗?其实,这些圆珠笔有的装配起来很容易,有的零件比较多,比较难,请你选择一种圆珠笔试着把它装配出来。(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尝试自己装配圆珠笔,在装配中,幼儿肯定要出错,这时教师要允许他们出错,观察他们出错的原因,为寻找正确的装配方法其实也就是对圆珠笔构造的正确认识打下基础。

  2、幼儿集中,教师提问;你们都装配好了吗?没有装配好的小朋友请你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共同解决。(此环节的目的是鼓励幼儿对操作过程进行反思,大胆提问,表达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从学习的“此岸”到达清晰自己思路的“彼岸”。)

  3、幼儿再次装配圆珠笔。要求已装配好的小朋友可以帮助别的小朋友或者继续装配没有装配过的圆珠笔,没有装配好的继续装配。(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在习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探索,再发现,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获得满足与挑战自我的机会。)

  4、幼儿自由讲述在装配中的发现,(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有一个表达,分享探索发现结果的机会。)

  5、教师简单小结

  四、尝试用圆珠笔画画。

  1、幼儿找一支自己喜欢的圆珠笔,

  2、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欣赏圆珠笔绘画作品来激发幼儿用圆珠笔作画的兴趣。)

  3、教师示范画法,提出作画要求。(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习新的作画方式,教师还提出了不同的作画要求,旨在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指导时,对不同的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指导策略。

  5、欣赏幼儿作品。(此环节的目的是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与条件。)

  活动反思:

  杜威曾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因此,社会大环境中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引发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反思这一活动其内容就是从孩子的生活中来。并且在活动我还体现了以下教学特色:

  1、尝试教学特色:

  《纲要》中指出:“我们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而我们的尝试教学就遵循了《纲要》中的许多原则,它注重的是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来习得一定的知识经验。从头到尾我没有让幼儿说圆珠笔有什么,是怎样的,而是让幼儿在观察圆珠笔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装配圆珠笔。在装配的过程中自己来了解圆珠笔,发现它有笔心、弹簧、……知道圆珠笔有的是双色的,有的是有弹簧的……

  2、分层教学特色:

  《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科学地分析孩子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愿有经验差异”而要照顾到孩子的差异,必须为孩子创设一个丰富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因此,在活动中,我所提供的材料也是多层次、多功能的,有单色圆珠笔、双色圆珠笔、有弹簧的圆珠笔,它们的材料不同,装配难度不同,这样就适合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其次,对幼儿我也是宽松的,让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操作材料。在指导过程中,我也用了不同的指导策略,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帮一把,一般的用语言或动作提示,能力较强的鼓励他们挑战自己。因此,活动活动了很大了成功。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一些简单的交通标志,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

  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交通标志的图片。

  2、白纸、圆纸片、木筷子各若干。

  活动预设:

  1、引导幼儿回忆:走在马路上,你看见过什么交通标志?它们是怎样的?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标志图片,认识标志。

  (1)幼儿观察。

  (2)请幼儿说说各种标志的具体含义,有什么用途?哪些地方有这些标志?

  (3)教师小结:每一个交通标志都有它的用途,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3、制作交通标志。

  (1)请幼儿画出一个交通标志。

  (2)将交通标志剪下来粘贴到圆纸片上。

  (3)在背面贴上一根木筷子。

  4、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制作的标志是什么标志?有什么用途?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目标紧扣主题,并且过程清晰。活动中让孩子介绍自己收集的交通标志,由于这些标志都是孩子自己收集来的,同时也是他们关注和最熟悉的,同时创设的这种交流的氛围也比较自由宽松,所以他们大都愿意上前将各种标志较为完整地表述出来,交流的气氛较浓,并且语言很规范(如我带来了什么标志,是一个怎样的图案)。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火灾、遇到坏人、意外伤害和突然疾病等一些列危险,由于中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有些孩子虽然知道了一些急用电话,但还不懂正确的使用方法,不知道打电话怎么说。《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因此,我选择了中班社会活动《特殊的电话号码》,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特殊的电话号码(119、110、120)感兴趣,在活动中感知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乐意学习拨打特殊电话并正确描述情境,初步积累在紧急情况下报警求救保护生命的经验。

  【重点难点】

  1、记忆特殊的电话号码

  2、冷静、正确拨打这些特殊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海报背景图三幅,正面分别写着110、119、120,背面贴有双面胶的卡片若干,活动记录表一张。

  2.自制教具:不同的电话机、手机、喜洋洋手偶。电子课件

  【活动过程】

  (设计思路:环节——三个环节层层递进,为幼儿创设与课件、教具、教师、同伴充分互动的机会;手段——通过实践、观察和比较,让幼儿发现拨打三个特殊符号的相似处,发生紧急情况时可能只要拨打一个求救电话,也可能要拨打两个甚至三个不同的求救电话;细节——课件中的虚拟事件选择全体幼儿熟悉的幼儿园和幼儿园对面的菜市场作为事发点,以便让幼儿能较好的表述。)

  一、感知辨别

  1.引出特殊的电话号码

  师:最近我们收集了许多不同的电话机和手机。小朋友在

  介绍自己知道的电话号码时发现,家里的电话号码有8位数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有11位数字。老师还知道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只有3位数字,这三个号码是人们在碰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使用的,你们知道是哪三个号码吗?(110、119、120)

  小结:哦,我们班有小朋友知道三个电话号码。这三个特

  殊的号码是人们在危险或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所以只用三个数字,这样记起来容易,拨起来也快。

  2.配对游戏

  课件中出示房子着火、打架、有人病种的三幅场景图与三

  个电话号码,请幼儿仔细观察每一幅图。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幼:着火了。/有人生病了。/马路上有人在打架。

  师:发生这样的危险和紧急情况该拨打什么电话?房子着火了该打那个电话?

  幼:119(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操作课件,将号码119与着火的房子相配。)

  师:原来,发生了火灾要打火警电话119。那有人生病了该拨打哪个电话号码呢?

  幼:110/120。(根据幼儿回答操作课件,110与病人的图片配对失败,120配对成功!课件中响起欢呼声。)

  师:这次对了,原来有人生病或受伤了要拨打急救电话120.那马路上有人在打架要拨打哪个电话号码呢?

  幼:110。(配对成功。)

  师:对,如果有人打架,周围的人可以拨打报警电话110.

  喜洋洋(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说这三个电话是特殊的电话号码吗?(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回答。)

  幼:因为这三个号码是三个数字的。/因为这三个号码是人们在危险时用的。/因为这三个号码是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

  师:哦,我也有一个理由,这三个号码在我们国家的每个地方都可以用,而且平时我们不能随意拨打这三个电话号码。喜洋洋,我们说的对吗?

  喜洋洋:小朋友和老师都说对了,告诉你们,之所以说这三个电话号码特殊,还因为它们都是免费的。好了,现在我们一起跟这三个电话号码做个“谁不见了”的游戏吧!(教师播放课件,同时呈现三个号码,点击让其中一个忽然消失,请幼儿说出消失的是哪个号码,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熟悉并记住这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

  喜洋洋:老师,这些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那么你们会用这三个电话号码吗?

  二、模拟实践

  1.学习拨打火警电话119

  师:喜洋洋我们会用这三个号码吗?你们会吗?让我们试

  试吧!

  师:(播放课件,幼儿园大门口的真实照片配flash的火焰,

  表示门、房间着火了)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谁愿意来打电话?

  师:记住要像上次火灾逃生演习一样快,要不小火就很快

  会变成大火。(播放课件,出现电话的图像,请一个幼儿用真实的电话机边说边拨119。幼儿拨完后,课件里的电话铃响起,消防员出现在画面中。)

  消防员:喂,你好,这里是火警中心。

  幼:叔叔,我们幼儿园着火了,请你们快来救火。

  消防员:知道了,马上来!

  师:消防员叔叔怎么还不开消防车出来?火越来越大了!

  消防员:我还不知道去哪里救火呢?

  师:哦,原来是小朋友忘记告诉消防员叔叔是什么幼儿

  园,在什么地方了。火势更大了!快,谁再来打一次电话?(再请一名幼儿拨打电话。)

  幼:你好,街道幼儿园着火了,请您赶快来!

  消防员:知道了,马上来!(课件中消防车出动,赶赴火场

  扑灭大火。)

  师:真棒,小朋友把火灾发生的地点和火势情况都跟消

  防员叔叔讲清楚了,所以消防车很快就开到了幼儿园,还把火灭了,保护了打架的生命安全,我们真该谢谢他们。那你们刚才听到小朋友在电话里是怎么跟消防员叔叔说的?(请幼儿复述火警电话应该说什么,并简单讲解拨打119的一些注意事项,如说清楚着火的具体地址是什么街道,着火点是哪儿,火势大小,有没有人受伤,打电话的人是谁,联系电话是多少等等。)

  2.复习拨打火警电话119

  师:(课件播放菜场着火,一位买菜的叔叔受伤的示意图)

  哎呀,这里也着火了,谁来帮助他们打电话?(请两三位幼儿自选电话并与教师模拟打电话。幼儿完整讲述所有必要信息后,教师播放消防车出动的课件。)

  3.讨论:还该打什么电话?

  师:大火把菜市场里的叔叔也烧伤了,我们还应该帮叔叔

  打什么电话?(120急救电话)

  师:对了,遇到急病或严重的病情可以拨打120求救。那

  谁愿意帮助受伤的叔叔拨打120?(请2~3位幼儿拨打120急救电话,教师扮演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电话打完,播放救护车出动的画面。)

  师:(小结拨打120的注意事项)拨打120时同样要说清病人所在的具体地址是什么街道,伤势和病情如何,你是谁,你的联系电话是多少。

  师:(播放课件中小偷偷东西的画面)咦!这是谁?他要干什么?我们打哪个电话?(引出110报警电话,请两位幼儿模拟打电话。电话打完后,课件播放报警出动。)

  师:(小结拨打110的注意事项)原来拨打报警电话110和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道理都一样,都要说清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哪里,你是谁,你的联系电话是多少。不过打报警电话110时还要说清发生的到底是什么时间,这样能方便110中心安排对应的警察前来处理。

  师:怎么样喜洋洋,我们小朋友真的会打特殊电话了吧!

  喜洋洋:小朋友做的真好!

  三、制作海报

  1,合作制作海报

  师:我们小朋友真的很棒,知道了三个特殊电话号码的用

  途,学会了拨打它们的方法。也许小班的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怎么用这些电话,我们一起来做几张宣传海报,把这些保护自己的方法也告诉他们好吗?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张海报,上面有小朋友迷路、失火、爆炸、交通事故、重病病人、小偷偷窃、打架、抢劫、孕妇晕倒等画面。请幼儿将三个电话号码的卡片分别贴在对应的图片旁边。具体要求:幼儿分三组,跟朋友合作完成海报。做海报时先看清画面内容,再想想该打那个电话号码,最后在篮子里找出这个号码贴在图片旁边。教师记录幼儿的`配对情况。)

  2.检查幼儿的海报

  逐一检查三张海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幼儿基本都能读懂每幅图,并贴上了对应的报警电话,有几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还在交通事故的图画旁贴上了110和120两个电话号码,在火灾中的上元旁贴上119和120。)

  师:大家都完成了。等小班的弟弟妹妹有空的时候,我们就去吧学到的方法告诉他们吧!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了,幼儿的表现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自制教具与幼儿互动能大大增加幼儿学习兴趣。在活

  动中我引入了幼儿十分喜欢的卡通形象——喜洋洋,让他代表教师向幼儿提问,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评价,引出游戏环节等,很好的吸引了每个幼儿,让他们始终保持聆听、观看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2、幼儿对活动提供的各种通讯工具(为了达到让幼儿感

  知不同类型的通讯设备及使用方法的隐性目标)似乎并不在意,所有模拟打电话的幼儿都选择了同一款电话机,这意味着在本次活动中这一隐性目标是否需要进一步考虑。

  3、本活动侧重社会性教育与安全教育,还可以渗透一些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趁着、镇静的情感教育。

  4、积极情况下的自救或互救能力也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

  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尝试协同家长一起开展活动,如让幼儿事先记住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等,让幼儿进行更加真实的尝试。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在计算的学习上,是从对数量的感知阶段向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阶段过渡,他们有了最初的数群概念,已开始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因为本次活动选择了“学习6的形成”的教学内容,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在学习6的形成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教具,学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经验,从对具体事物的概括中,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的实际意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使与动作,动作是幼儿建构思维结构的最坚实的基础。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不宜遗忘。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夹子、盘子娃娃、红点。。。。。。让幼儿在不停的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动作内化于头脑,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数学对于幼儿来说是抽象枯燥的,把一些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设计到有趣的游戏当中,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听指令玩夹子游戏,为娃娃夹夹子,点红点找数字6等,从而是幼儿通过实物—点子 — 数字掌握数学知识。

  活动名称:

  学习6 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张握6的形成。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精美的小夹子,娃娃纸盘、小红点。

  活动过程:

  一、复习5 以内数。

  游戏:1 、听铃声夹夹子。

  铃声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并说出总数。

  2、听铃声举数卡

  铃乡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数出夹子总数,并举出相应的数卡。

  3、听铃声夹夹子

  教师敲铃,幼儿根据所敲铃声次数和提出的问题夹夹子,并准确的说出相应的数量。

  二、学习6 的形成

  1、 探索6 的形成。

  以娃娃和夹子做游戏的形式,为娃娃夹5个夹子然后提出,怎样使5 个夹子变成6个夹子的问题。

  小结:5 个夹子添上一个夹子是6 个夹子。5 添上1 是6。

  2 、探索用圆点表示夹子的数量。

  以娃娃点红点的形式提出问题:娃娃要和架子一样多的红点。请幼儿想办法,操作并说出来是怎样使红点和夹子一样多的。

  (1) 先点数夹子是几个,再数出与夹子一样多的红点。

  (2) 取一个红点与夹子对应粘贴,然后数出红点总数。

  幼儿手指实物与圆点,边指边说“一个夹子一个圆点。。。。。。”

  小节:6个红点可以表示6 个夹子。

  3、 认识数字6 说一说6可以表示什么物品。

  三 游戏:《挑兵挑将》

  将幼儿分成两队,对诵儿歌“干草垛,叉兵刀,我的兵马让你挑,要几个?要X个。游戏反复进行2——3遍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初步了解哈利变脏、表演杂技和洗澡变回原形的过程。

  2、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清洁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故事《好脏的哈利》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故事的主人中“哈利”。

  1、教师出示封面,引导幼儿观察狗毛。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其实,这是同一只狗它的名字叫“哈利”。引导幼儿向小狗问好。

  教师补充:原来它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是什么样子的?(边指,边提问)

  (教师请幼儿观察介绍,并小结:原来,它是身上只有黑点的白狗,后天他变成了身上有白点的黑狗。)

  2、请幼儿猜一猜哈利怎么会变得这么脏的?

  3、过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幼儿欣赏故事,初步了解哈利变脏、表演杂技和洗澡变回原形的过程。

  (一)分段欣赏故事《好脏的哈利》。

  1、播放故事《好脏的哈利》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与幼儿讨论:

  (1)师:哈利到过哪些地方?(幼儿说的时候播PPT图片)

  (2)师:哈利的小主人为什么认不出哈利来?(哈利太脏了,毛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2、播放故事第二部分,与幼儿讨论:

  (1)师:哈利怎么办呢?它有哪些绝活?

  (2)你会不会?能不能表演一下?

  (动作表演模仿哈利的样子,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同时体会哈利想尽办法让主人认出自己的.着急情绪)

  (3)师:如果你是哈利,你会用什么办法让主人认出来?

  3、播放故事第三部分,与幼儿讨论:

  师:后来哈利是怎样让自己变回来的?

  (二)完整欣赏故事《好脏的哈利》。

  1、完整倾听,帮助幼儿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师:这个好听的故事叫《好脏的哈利》,让我们一起完整地听一遍故事,好吗?

  2、简单谈话,鼓励幼儿表达对故事或洗澡的看法,了解清洁的重要性。

  师:你喜欢哈利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哈利不爱洗澡,不讲卫生,我们不喜欢,后来哈利喜欢洗澡、讲卫生了,我们就喜欢了)

  3、师:你喜欢洗澡吗?洗好澡以后感觉怎样

  4、幼儿讲述后教师进行总结:洗澡以后真舒服,真干净,我们都要做一个爱洗澡、讲卫生的好宝宝,好吗?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教幼儿一句一句地歌唱,吐字清楚,节奏正确。

  2、学会在间奏处做好准备。

  活动准备

  1、老鼠形象图。2、小花猫头饰。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律动:《鞋匠舞》

  《学做解放军》

  练声:《我上幼儿园》

  《小树叶》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谈话导入活动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呢?(幼儿自由回答)

  是的,有那么多好看的动画片,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们看到的里面的老鼠是长得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

  2、幼儿通过观察,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老鼠形象,初步熟悉歌词前半部分。

  (1)幼儿观察教师出示的老鼠图。

  教师:小朋友们,老这里有老鼠图,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好吗?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老鼠的外形。

  教师:这幅图里老鼠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它的眼睛是怎么样的?还有牙齿,它的胡子长成什么形状了?

  教师根据歌词内容:一只小老鼠,瞪着小眼珠,呲着两颗小牙,长着八字胡。

  3、出示小花猫头饰,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后半部分。

  (1)教师:你们看看,之后谁来了?(出示小花猫)小花猫是怎么叫的呢?老鼠看到小花猫它们会表现的怎么样呢?

  (幼儿回答)

  (2)教师用歌词内容:一只小花猫,妙妙妙妙妙,吓得老鼠赶快往回跑。

  4、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做《猫和老鼠》,你们听一听,歌曲里面唱到了什么?

  (教师范唱)

  (2)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面先说到了谁?它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又说到了谁?它是怎么样叫的?

  (幼儿回答)

  (3)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小朋友们,这首歌曲真的很有意思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看看谁唱的好哦。

  (4)提醒幼儿注意间奏处。

  教师:前面唱完小老鼠之后,有一段间奏哦,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唱准节奏哦。

  (重复学唱2-3遍)

  三、活动结束。

  复习歌曲《鞋匠舞》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回声_中班艺术教案07-05

中班的教案04-06

(经典)中班教案07-26

【精选】中班教案07-26

[经典]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30

中班教案(精选)08-02

中班教案【精选】08-04

(经典)中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