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12-07 09:39:03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大班语言教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合】大班语言教案8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理解故事内容。

  2、丰富幼儿对蛋的认知经验。

  3、萌发幼儿的好奇心,对测量产生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PPT课件、蛋若干、口袋、各种图片、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摸口袋游戏,引起兴趣。

  师: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叫摸一摸、说一说、排排队。

  请若干小朋友摸一摸,说说是什么蛋,并按照一定顺序排一排。

  二、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1、播放PPT,观察封面。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这个很大很大的蛋可能会是什么蛋?

  2、播放PPT,分段讲述,理解故事内容。

  师:谁第一个发现了蛋?它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蛋?有多大?

  狐狸觉得很好奇,它也去看了。它觉得这个蛋大吗?它是怎么比的?

  最后谁也去看了?小熊是怎么认为的?

  为什么三个动物的想法不一样呢?难道这是一个魔法蛋,会变大变小吗?

  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们呢?

  三、幼儿游戏:我们也来比一比

  1、师:我这里就有这只很大很大的蛋,有小动物们用来测量的工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量一量,看看这些蛋到底有多大?

  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2、幼儿分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贴在大记录表上。

  3、幼儿分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一个物体,测量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延伸活动:

  师:猜一猜,蛋里究竟是谁呢?

  哪些动物也会下蛋?

  游戏:谁会下蛋?

  师:这里有许多的小动物,小朋友猜一猜,谁会下蛋,猜对了小动物就会跳进蛋宝宝里,猜不对的,小动物就回原地不动。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故事内容,学会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2、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及述事的条理性。

  活动准备

  1、乐幼教课件-动画片:我喜欢苹果

  2、课件-照片:苹果树

  3、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说一说,你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吃?

  二、展开

  1、动画片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动画片里的这个小朋友也非常喜欢苹果,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动画片吧!

  2、提问导入故事

  (1)动画片里的小朋友喜欢吃什么颜色的苹果?

  (2)课件-照片:苹果树

  伟伟家院子里有棵苹果树,他很想吃树上的苹果,可是苹果还没有熟,怎么办呢?

  小朋友给他想想办法。

  (3)你们知道伟伟想了什么办法嘛?

  3、欣赏故事,播放录音《红红的苹果》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伟伟想了什么办法把苹果变红了?

  (4)伟伟的脸为什么变红了?

  4、讲述故事

  幼儿集体跟录音机讲故事。

  5、续编故事

  (1)请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想象出新的`情节和对话。

  重点提示:伟伟的脸蛋也变成了红苹果后,他会怎么做?

  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想象出新的情节和对话。

  (2)幼儿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大胆续编。

  三、结束

  让续编故事情节新颖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多吃水果,水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对身体有益处。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让幼儿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有断尾逃生的本领。

  3、培养幼儿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难点: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动准备:

  1、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小壁虎、壁虎妈妈、黄牛、小鱼、燕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小壁虎尾巴断了,它觉得特别难看,于时到处问动物们借尾巴。你们听听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它向别人借尾巴借到了吗?

  二、第一遍讲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师: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师: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它的尾巴被谁咬断了?

  三、仔细听故事第二遍,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壁虎尾巴再生功能。

  1、师:小壁虎分别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吗?

  2、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没有把它们的尾巴给小壁虎呢?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

  3、师:小壁虎到最后有没有尾巴了呢?它怎么又有尾巴了呢?(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可以再生)

  4、师:小壁虎向小老虎借尾巴的时候怎么说的?我们平时借东西的时候该怎么说呢?

  四、幼儿边看课件边听故事第三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且激发他们对分角色的兴趣。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1、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2、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能准确的进行对话。

  六、小结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大家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将活动中的`头饰放到表演区域,幼儿可自已邀伴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没有注音,而且篇幅较长,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奔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读—说—想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看图说话的练习。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个人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最后,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说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即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而这三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分别写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我将重点放在词、句的训练上,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我将第三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说—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并掌握了一定的说话句式。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由于有了第三段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而过渡到个人学习。

  三、想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借”字,让学生想想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而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小百科:尾巴,基本的意义是指动物的身体器官,因其在身体的后部,后来延伸为事物主要部分的跟随部位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苗苗的梦》是一个原创的散文作品,文章以梦为题,实则在文中描述了苗苗对生活中所熟知的社会职业的认识并且所产生的一种向往和梦想。原文有一段关于描写白雪公主的内容,它和全文以生活经验为主基调的内涵有所偏颇,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将这一段也作了删减。将文中个别出现的梦改成了梦想。

  以梦想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觉出发,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多彩的,美好的,写实的梦想。让幼儿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拓展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我在设计本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即围绕孩子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激发孩子想说、乐于说的愿望,让孩子在理解中感悟、在欣赏中积累、在互动中迁移,尊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整个教学活动丰富而灵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会倾听,尝试用完整和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3、拓展生活经验,乐于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梦想小卡片、梦想转盘、散文课件、彩虹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孩子们,我是东城幼儿园的宋老师,当幼儿园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每天和小朋友在一起讲故事、画画、做游戏我会觉得很快乐。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位小女孩,她叫苗苗,在她的心中有着像彩虹一样多彩的梦想。能说出彩虹的颜色吗?每一个颜色后面都藏着一个苗苗的梦想,红色后面会是什么梦想呢?

  二、散文欣赏,理解内容。

   1、猜一猜,红色后面藏着什么梦想?翻开红色,ppt2,她的梦想是什么?你们的眼睛很亮,一眼就看出来了。

  2、猜一猜,橙色后面藏着什么梦想?翻开橙色,Ppt3,她在干什么?她的梦想是什么?

  3、猜一猜,黄色后面是什么梦想?翻开黄色,Ppt4,她在干什么?她的梦想是什么?变魔术时需要些什么道具?你想当魔术师吗?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4、猜一猜,绿色后面是什么梦想?翻开绿色,Ppt5,苗苗的梦想又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梦想当医生吗?为什么?

  5、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三、创编梦想。

  1、青色后面会藏着什么梦想呢?ppt6,出示放大镜、昆虫、记录本,放大镜有什么用?从这三张图片你可以看出她的梦想是什么?她在干什么?你能不能将这三张图片的内容用几句简单的话说出来?(重点)完整讲述。

  2、“这个梦想真美!”教师小结。

  3、蓝色后面会藏着什么梦想呢?我们一起来揭秘,空白ppt7,原来梦想藏在凳子下面的信封里,请孩子们打开信封,拿出图片和同伴说说是个什么梦想?

  4、教师出示写有每个孩子名字的大转盘。游戏,说梦想,指针指向的孩子讲梦想,继续转盘,下一个孩子讲梦想。

  5、老师的信封里也有一个梦想,谁帮我来说说看,可能是个什么梦想……?出示一张图片。“你能看着一张图片,说一些美好的梦想吗?”

  6、紫色后面的梦想在哪儿呢?原来藏在苗苗的彩虹糖里,苗苗说,刚才你们听了她那么多梦想,她也想听听你们的梦想。有梦想的孩子,苗苗请你吃彩虹糖。

  活动延伸:每一颗彩虹糖里都藏着一个梦想,我们到班里边吃边和朋友说说梦想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观察理解两次抢蛋糕的不同结果,理解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改编故事的兴趣。

  2、体验老虎两次吃蛋糕的不同感受,学会用语言或非语言进行表达。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

  2、小图书人手一份;

  3、多媒体(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图片上有谁?谁来谈谈你所了解的狐狸和老虎?

  2、看了图片你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结伴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你们讲了这么多,我觉得都有可能发生,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

  1、看幻灯片(一半故事内容):

  (1)看到些什么?还有吗?

  (2)刚才你们都说狐狸偷了蛋糕,谁来找一找这幅图片!

  (3)看到狐狸拿走了蛋糕小动物们会怎么样?

  (4)理解、区别“偷”和“抢”。

  2、狐狸抢蛋糕干什么?为什么不自己吃而送给老虎呢?老虎狼吞虎咽吃完了蛋糕,伸出了大拇指怎么表扬狐狸的?(哪个小朋友来做一做!)

  3、老虎表扬了狐狸还会对狐狸说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4、听听老虎说了什么!(放录音)原来老虎要吃第二块蛋糕!

  (1)明明是抢来的蛋糕却说是自己做的,为什么呢?

  (2)狐狸听了怎么样?(刚才还是得意扬扬的`,现在怎么样了呢?)

  (3)这可怎么办呀?你们猜猜接下去狐狸会怎么样?(幼儿猜测)

  (4)这个故事就藏在后面的小图书里你们自己去看一看、找一找好吗?

  三、自主阅读小图书:

  1、老虎拿到第二块蛋糕后怎么样了?

  2、从哪里看出蛋糕很难吃?

  3、老虎越吃越生气,越吃越生气,最后怎么样了?(感受火冒三丈。)

  4、这只狐狸真是自作自受、得到了该得的报应。可我有个问题,它的两个蛋糕都是从小动物那里抢的,为什么第一个好吃,第二个难吃呢?出示第二次抢蛋糕图片:蛋糕被抢走了,小动物们怎么都在笑?(小动物们知道狐狸肯定还会再来抢蛋糕,所以就想好了办法,让狐狸上当。)

  5、了这个故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完整欣赏

  1、老师完整讲述故事(边看幻灯片边听故事。)

  2、我刚才在想,要是狐狸没有抢到第二块蛋糕那结局会怎么样呢?(请几幼儿讲讲。)

  3、对于这个不同的结局我们可以到区域活动中再去想一想、编一编,编一个不同的《第二块蛋糕》。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目标也基本达成。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想象、猜测,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充分感受了故事的趣味性。但从各个环节看,还有些不足,如,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活动中让孩子想象、表达的空间还有些不够,没有满足大多孩子的表达欲望。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看图猜测野猫讲述的城市是怎样的,并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猜测的内容。

  2.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3.认识重点词语:城市、森林、地图。

  4.会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城市。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6.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城市,森林,地图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老师认识一只猫,它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猫,是一只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猫。有一天,野猫来到了森林,森林里的动物们让野猫告诉他们,城市是什么样的?”

  二、 展开

  1.幼儿自由阅读小图书:观察、猜测画面,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野猫是怎样向动物们介绍城市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为什么斑马要躺在地上?奶牛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阅读。

  (1)为什么斑马要躺在地上?他会用斑马来当做城市的什么呢?他会怎样比划?(踩过去)小动物从斑马身上过去,斑马有什么感觉?斑马会怎么说呢?

  (2)野猫说城市是很大的地方,那他会用什么来表示城市呢?奶牛身上的图案像什么呢?野猫在奶牛身上划来划去,野猫感觉怎样?

  (3)河马张大嘴巴在干什么?动物们听完野猫的介绍后,他们是怎么想的?

  4.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出示字卡城市、森林、地图。

  5.师:对于城市的介绍野猫讲清楚了吗?为什么?野猫用自己的方法来介绍城市,因为它讲述的不清楚,所以让森林里的动物觉得城市是一个很疼很痒很没羞的地方,动物们都不喜欢城市了。这一天,城里来了一辆汽车,从车上下来许多小朋友,假如你从那辆车上下来,你会怎样介绍我们的城市呢?

  反思:

  这次的教学活动,选的课题是:故事课《野猫的城市》的第一课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感知故事的情节,想要在课堂上多提供幼儿参与的机会,于是我就想把课堂最后一部分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介绍城市,改成让幼儿用身体语言表现个重点句:“城市是个很X的地方。”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起到活跃气氛,提高幼儿参与性,让幼儿个好地掌握三个重点句的目的。结果,课堂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然而,问题产生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为了保证最后增加的环节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我将幼儿倾听故事后,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野猫犯的错误的提问简缩了。结果没有起到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的目的,就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在最后增加的环节上,虽然达到提高让幼儿参与的机会,但却让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产生了错觉,将“城市是个X的地方”理解成故事传给我们的唯一信息。偏离了教学目标中,让幼儿发现、纠正故事中野猫犯的错误的目的。其实,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参与的机会,只是上好一节课的一部分,因此在为课堂设计教学形式、手段时必须符合课堂的实际。联教课就像一位知心的医生,诊断出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醒我们要对症下药,然而预防远远胜于治疗,要让我们的课堂避免疾病的入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固然重要,平常坚持锻炼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选题、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件、听课、评课、上课,这个过程中不断重复着,不断进步着。

  《野猫的城市》教学反思这次联教课,选的课题是:故事课《野猫的城市》的第一课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感知故事的情节,想要在课堂上多提供幼儿参与的机会,于是我就想把课堂最后一部分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介绍城市,改成让幼儿用身体语言表现个重点句:“城市是个很X的地方。”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起到活跃气氛,提高幼儿参与性,让幼儿个好地掌握三个重点句的目的。结果,课堂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然而,问题产生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为了保证最后增加的环节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我将幼儿倾听故事后,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野猫犯的错误的'提问简缩了。结果没有起到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的目的,就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在最后增加的环节上,虽然达到提高让幼儿参与的机会,但却让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产生了错觉,将“城市是个X的地方”理解成故事传给我们的唯一信息。偏离了教学目标中,让幼儿发现、纠正故事中野猫犯的错误的目的。其实,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参与的机会,只是上好一节课的一部分,因此在为课堂设计教学形式、手段时必须符合课堂的实际。联教课就像一位知心的医生,诊断出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醒我们要对症下药,然而预防远远胜于治疗,要让我们的课堂避免疾病的入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固然重要,平常坚持锻炼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选题、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件、听课、评课、上课,这个过程中不断重复着,不断进步着。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的细节,能大胆表达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2、感受图片的意境,乐意说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朋友之间的关爱,体会相处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4幅。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带来了几幅关于“大树和男孩”的图片,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看图讲述(逐幅图片观察)。

  第1幅:

  1 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小男孩在跑步。

  ——小男孩在跟大树打招呼。

  2 你怎么知道男孩在跟大树打招呼?

  ——因为他的手这样子。(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用手势表示,其他幼儿模仿动作。)

  3 小男孩在跟大树打招呼,大树呢?

  ——大树伸出树枝要抱小男孩。(老师追问:是大树的.什么?你来指指看。小朋友在图片上指出到底是大树的什么。)

  ——树枝!

  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它想抱小男孩。

  ——跟小男孩打招呼。

  4 完整讲述。

  第2幅:小男孩来到大树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猜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对下一幅图片的观察充满期待。)

  1 他们在干什么?

  ——睡觉。

  ——休息。

  2 谁有不同意见?大树是怎样做的?大树有变化吗?

  ——它一只手伸得好长。(幼儿模仿动作)

  它长长的手指在指着谁?它为什么要指着他?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捉迷藏。(师生模拟“捉迷藏”的游戏)

  怎么玩?(请幼儿完整讲述,当幼儿讲述出现困难时老师给予动作提示,幼儿讲不下去时,请下一位幼儿“接力”讲述。)

  3 师生完整讲述,及时捕捉幼儿创编的角色对话并给予肯定。

  4 完整讲述。

  5 玩着玩着,小男孩怎样了?

  ——困了。

  困了?要不要休息呀?

  ——要,在大树旁休息。

  ——在大树下。

  第3幅:

  1 谁在哪里干什么?

  ——小男孩在大树旁边睡觉。

  2 大树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

  ——变成圆圆的月亮。

  ——像屋子。

  ——像一把伞。

  3 大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它想遮着小男孩,不让阳光晒着他。

  如果有大树为我遮阴,我就会睡得怎么样?

  ——很香。

  ——很舒服。

  老师模仿大树为幼儿遮阴,提问:有什么感觉?

  ——很舒服。

  ——睡得很香,没有阳光。

  4 完整讲述(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图片讲述中)。

  5 大树热情地欢迎小男孩的到来,跟他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男孩子累了,大树为他撑开一把伞,为他遮风挡雨。大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意图:

  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喜欢的一件事,适合于讲述活动。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条理完整的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她们通过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动态的信息,能很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目标:

  1、能贯完整并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达内容的多样性。

  3、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贯完整并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内容。

  活动难点:由于大班幼儿语言的连贯性还有待加强,所以本活动重点即难点。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照片﹑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布置照片展览会﹑自制相册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要求:“参观时找出那一张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同伴互相讲述,教师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要点。

  (1)我的照片里有谁?

  (2)我和谁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做了一件什么事?玩的怎么样?

  三﹑启发引导幼儿讲述各类照片。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四﹑制作班级相册,分享照片故事。

  照片装在一起再加一个封面就做成了一本相册。

  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相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活动反思:

  因为此次活动的选材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积极和投入,师幼互动非常活跃有效。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其他人交流的乐趣,是他们快乐的情绪得到宣泄,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本活动充分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拼小人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野猫的城市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吹泡泡_大班语言教案07-05

花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04-03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小火车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故事的教案08-25

大班语言:《漱口》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