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1 10:36: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这是一个风沙主宰的世界,极度的干旱让这里成为地球上一个荒凉的角落。胡杨,一个曾经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海边的树种,却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当烈日把沧海变成沙漠,当沙漠将森林吞噬,当人类放弃家园时,只有胡杨仍然执着地守候着生命最后的希望。)配音乐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西风胡杨》,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第二课时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我从说课的几个基本环节分析本课时。

  说教材:

  本单元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选编了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为我们展示出美丽、神奇的大自然。《西风胡杨》这篇课文中一幅幅凄美壮丽的画面,一句句豪情飞扬的文字,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借这篇感物咏志之作,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使人陶醉,给人震撼,不仅要热爱,更应该去保护。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有了初步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农村学生,或达不到大的阅读量,或没有宽泛的资源,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根本不知胡杨具体形态,所以,感官的直接调动和想象能力的运用,都成为学习的障碍,并且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段特点以及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并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3、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说教法:

  本篇课文不是单纯状物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深刻思想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我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读促讲,自主感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教学理念,以“教学为服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为教学原则,紧密结合本课特点,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让学生入情境,进角色,努力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坎儿上。

  说学法: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情积淀的四重境界。

  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旧知导入

  在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到美丽古老的胡杨生存在极其艰苦的地区。作者笔下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今天让我们来深入学习。

  二、深入学习,聚焦胡杨的特点

  强调西风胡杨生存的环境,学生齐读——西风胡杨;强调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挺不忘生长的胡杨,学生齐读——西风胡杨。

  正是由于它们的奉献,孕育了古代两千年的西域文明。

  欣赏“牛羊成群、水草丰美,美丽富饶的西域”图片。你怎样来描述一下西域呢?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结合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让学生品词琢句,深入文本,了解胡杨的品格,体会作者的情感。品读作者是如何进行描述西域文明的!指向学习第5自然段。这里采用学生个读的形式,让学生切实认识之前的西域文明。

  学生小组讨论,引导找出“孕育”一词是概括了胡杨与古代西域文明的关系。

  设置问题:它凭什么孕育、滋润出楼兰、龟兹这样的文明古国?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指向性地快速通读课文,找到课文的重点段落第2、3、4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概括出胡杨的特点。这也是高年级学生阅读中的一项基本功训练。学生们汇报时,我相机板书出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这样,课文的重点内容就直观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文章的这一部分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作者用睿智的语言、生动的笔触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赞美之情。

  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

  首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印象最深?”让学生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边读边品味,并作出批注。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我教育我的学生,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因为它可以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2、品词句,领悟胡杨的品格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首先,学生小组交流,丰富各自的阅读感受。接着,全班进行交流,我适时评价、点拨、引领,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比如“胡杨的根茎很长……植根于大地”这一句,采用填空的形式突出句子中的数字,让学生联系实际中的物体来体会数字的表达效果,感受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与赞美。这里我以个读、小组读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一起饱含着热爱与赞美之情再次朗读这个句子。这里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样的表达方法学习“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采用多个学生以个读的形式强化情感,温度的悬殊进一步说明胡杨的坚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再次领略了胡杨的坚韧,也学会如何抓关键词理解句子。从而学习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

  有了这样一个例句的引路,我准备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胡杨的无私与悲壮这两个特点,在学习交流中,给学生表达以充分的空间。学生可能会悟到“胡杨生命力很强”、“胡杨很谦虚,从不争名夺利”等,我都予以肯定,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并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课堂教学是充满变数的,学生各异的思维和质疑有时会超出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

  展示重点语句引导学习:

  “它们……让给了……让给了……让给了……留给了……”以提问的形式解决了这句话采用了拟人、比较的写作手法。

  “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胡杨的倔强、悲壮。

  “生前……最后一刻,死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表达出心中对胡杨的赞美,领会胡杨为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最后一滴血的悲壮。这里采用个读,教师范读,比赛读的形式来进一步认识胡杨,感悟胡杨。

  3、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

  我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这三个自然段,观察段落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分别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表达方法?这一步骤的教学,紧扣本单元的训练专题“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4、配乐朗诵,强化心中情感

  撼动人心的音乐再次响起,学生们怀揣对胡杨的无限热爱与赞美,重温这些饱含作者情感的文字。此时,学生、文本、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入境移情。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关注胡杨的前途命运

  此时此刻,学生们刚刚领略了胡杨的风采,心中满含着对它由衷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进行这样的过渡:同学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

  播放“摧肝裂胆、孑然凄厉、遍体鳞伤、荒漠残城的西域”图片,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继而,学生细细品读课文6—8自然段。

  在品读的过程中,他们的表情或会变得严肃。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感受(同情、伤感、酸涩等)。师生总结对胡杨的同情、关注。此时我趁机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厉的胡杨林,我们继续祈求,祈求……”,延展课文内容。

  (展示)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引导学生理解来着即是我们。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带入情感,师生问答:

  你们是谁?

  我们是胡杨!

  让学生融情入境,和作者一起呼吁人类关注胡杨的前途命运。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

  四、赞美胡杨,延续精神。

  首先,抒写感言:面对胡杨,你想说什么?此时,学生们或表情感、或立志向,心中涌动着无限感慨都流动在笔尖。

  再次环节设计,我也准备了一首赞美诗歌《壮志豪情》(配音乐)

  一颗真心红似火

  一张张笑脸最炙热

  壮志豪情震山河

  哪怕岁月变蹉跎

  那些难忘瞬间

  注定世代的传说

  天边一道祥云

  点燃欢呼的焰火

  今日同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跟读,全班齐诵一遍,结束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情感也被推向了高潮。

  五、作业设计

  2、3、4任选一段背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凸显主题说板书

  采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板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明了清晰的简单回顾,这一设计紧扣课文重点,简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坚韧、无私、悲壮”是胡杨的品格。热爱、赞美、同情、关注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尊敬的评委老师,以上即是我对《西风胡杨》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设计,抓住胡杨特点和呼吁情感这个重难点,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

  谢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培养用手用脑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使同学知道手脑要并用才干有发明。

  教学难点,有些词句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收集课外活动照片、绘画作品,出一次专栏。

  2.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考虑

  1.板书课题:11 人有两件宝

  课题中两个字没学过,谁会读?(指名读)请读准的同学领读生字、生词。再齐读课题。

  “两件宝”也可以说两个宝。“件”是生字,左边是_(生:单人旁),右边是_(生:一个牛字),一个人牵着一头牛,这个字就是“件”,一件衣服、一件事情的“件”,也是这个字。

  2.课文是一首儿歌,是根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爷爷的《手脑相长歌》改编的。

  3.读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启发同学学会提问。)

  二、范读课文(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听老师读课文后,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凭借汉语拼音读两遍课文。

  2.读课后生字表(一)和表(二)中的'本课生字,在课文中把这些字画出来,再连成词读一读。

  (教师巡视、辅导,了解自学情况。)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双手 事情 发明(注意带点字都翘舌音,“情”为轻声。)

  考虑 做工 才干(注意带点字都是平舌音,“能”是后鼻音。)

  劳动 两件宝 办不到

  2.指名读课文。(从差到好,不同层次3-5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不”的不同读音)

  3.齐读课文。

  五、以问促读,熟悉课文

  1.课文有3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2.这两件宝该怎样用?读第二句。

  3.课文最后说什么?

  4.连起来读一读课文。

  六、识字写字教学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词。(开火车轮读3遍)

  2.指导同学记住字形。(突出重、难点)

  双:两个“又”不同,左边是又字旁,第2笔是点。

  做:右边是反文旁,4笔写成。

  才:把“寸”的点改成撇。

  3.指导写字。

  双:右边的“又”,横撇要左伸到点下。左右靠拢。

  做:左中右三局部要紧凑,单人旁要窄些,中间“古”稍短些,右边“反文旁”与“单人旁”一般高。

  办:先写横折钩折、撇、然后左边一点最后右边一点。

  4.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听写,写后集体检查、订正。

  双手、做工、才干、劳动、两件、办不到。

  3.朗读课文。

  二、理解句子

  1.双手会做工,大脑会考虑。

  (1)口头填空。

  工人_______

  农民_______

  护士_______

  老师_______

  (2)考虑“就是干什么?(动脑筋,想方法)

  讲讲你或他人动脑筋的事。(启发:想一想,你在学习、玩、做事的暑假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你想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你见过他们经过想方法把事情办好的事吗?

  2.用手又用脑,才干有发明。

  师解释“发明”:想方法做出自身或辊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来。举科学家发明发明的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或举学校中一些小发明的事例,重点说说他们怎样考虑、怎样做的。使同学知道手脑并用与发明发明的关系,不必深讲。

  3.小结:这一课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我们可要把它们用好。一个人只要爱劳动,肯动脑,一定会有所发明。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读法。

  读这首儿歌就是在向他人介绍两件宝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用,介绍的时候要把词语连起来读,意思才清楚。如: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用手又用脑,才干有发明。

  2.听朗读录音,再跟着一起读。

  3.指导背诵。

  (1)理一理三句话的顺序: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采用师与生、组与组对读的方法激发兴趣,协助记忆。如:师读每行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3。

  2.比一比,组词语。

  工( )做( )才( )

  公( )作( )寸( )

  板书设计:

  两件宝

  两件宝

  双手

  大脑

  做工

  考虑

  发明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

  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老师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人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并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集体交流,生交流后,师相继加以指点,并指导。

  4、思考:陈蕃书房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从这你能看出陈蕃是怎样一个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

  齐读,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一、朗读课文,深化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小组中复述课文。

  2、指名在班级中复述课文。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4、下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指名说。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准确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字形

  1、指名读生字。

  2、对难写的生字交流如何记住。

  3、集体扩词。

  4、独立试写。

  四、口语表达:

  陈蕃和我(可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陈蕃的看法,再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深思些什么?薛勤的话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或对自己的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不“扫一室”

  ?“扫天下”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德育目标:

  了解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

  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

  自读、自悟、自我探究

  课前准备

  1、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语文教案 篇5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在猛追着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孩子。

  “对,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上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向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者,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精选)08-22

[精选]语文教案08-24

(经典)语文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