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1 11:37:4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9篇[优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9篇[优选]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引导幼儿理解散文的内容,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散文中洋溢的生活情趣。

  2、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绘画能力,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言。

  2、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贴图、头饰、背景音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30—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不光老师来到你们这做客,同时呀!老师还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教师出示小女孩贴图)

  2师:哦!原来是一个小女孩呀!她的名字叫妞妞,我们大家和妞妞打个招呼吧!(生:妞妞,你好!)

  3、现在就让我们大家和妞妞一起去草地上走走,看看吧!

  你们看到草地上有些什么呢?(生:红红的花,绿绿的草,高高的山,漂亮的蘑菇)

  4、这时,我们看看这美丽的草地上谁出现了呢?(教师出示蘑菇贴图)我们快和这个可爱的蘑菇娃娃打个招呼吧!(生:蘑菇娃娃,你好!)

  5谁能说说这蘑菇娃娃长什么样吗?它像什么呢?

  二、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学生初步感受散文的优美

  可爱的蘑菇娃娃家今天发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我们和妞妞一起去看看,行吗?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音乐背景下,教师边朗诵边表演散文

  三、利用活动贴图,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主题和内容

  1、蘑菇娃娃家的故事我们听完了,谁知道下完雨后,蘑菇娃娃它怎么样了?

  2、我们一起来做蘑菇娃娃撑开小伞的`样子好吗?(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

  3、蘑菇娃娃撑开了小伞时,我们看看草地上谁飞来了呢?(教师出示小蜜蜂贴图)我们和小蜜蜂打个招呼吧!

  4、谁知道小蜜蜂最喜欢干什么?(生:采花蜜)那我们大家一起学学小蜜蜂采采花蜜吧!

  5、蘑菇娃娃见到小蜜蜂,它想把美丽的小伞送给小蜜蜂,小蜜蜂是怎么说的呢?

  6、蘑菇娃娃的小伞那么漂亮,小蜜蜂为什么不要呢?

  7、这时,我们看看谁又飞到草地上了呢?(教师出示花蝴蝶图)我们也和它打个招呼吧!

  8、漂亮的花蝴蝶最喜欢干什么呢?(生:在花丛里跳舞)那现在我们把这当做是花园,学学花蝴蝶跳跳舞,好吗?

  9、蘑菇娃娃要把小伞送给花蝴蝶,花蝴蝶是怎么说的呢?花蝴蝶为什么不要蘑菇娃娃的小伞呢?

  10、你们瞧!这时草地上谁跑来了?(教师出示梅花鹿贴图)我们快和它也打个招呼吧!

  11、梅花鹿最喜欢吃什么呢?

  12、蘑菇娃娃要把漂亮的小伞送给梅花鹿,梅花鹿怎么说的呢?梅花鹿为什么也不要蘑菇娃娃的小伞呢?

  13、这时候,我们大家想想,蘑菇娃娃还会把小伞送给谁呢?他们会怎么说呢?

  14、现在我们瞧瞧,站在一旁的妞妞见到小动物们都不要蘑菇娃娃的小伞,这时,她会对蘑菇娃娃说什么呢?她要蘑菇娃娃的小伞干什么呢?

  15、爷爷见到妞妞送的蘑菇小伞,为什么会乐得胡子翘?

  四、表演散文

  1、这个故事这么美,你们愿意和老师站起来一起表演表演,行吗?(音乐背景下,教师带领孩子表演散文)

  2、分角色表演散文

  这个故事里有大方的蘑菇娃娃,勤劳的小蜜蜂,漂亮的花蝴蝶,可爱的梅花鹿,还有一个美丽的妞妞,谁愿意上来演一演他们啊?

  五、发散思维,培养想象

  如果蘑菇娃娃把小伞送给了你,你会怎么样呢?

  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行吗?

  六、延伸活动

  春姑娘见你们大家表现得那么棒,想让老师交给你们一个小任务,她想让我们大家画一画蘑菇,看看谁画得好,你们能行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⑵ 了解榕树大和鸟多的特点。

  ⑶ 能有感清地朗读课文。

  ⑷ 能背诵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朗读和品次品句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含义。

  2、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

  1、师生找鸟的天堂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能读准课文,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纠正、逼近、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多少次去看鸟的天堂和看到什么。

  3、学习1~6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句子并体会树的大和众鸟纷飞的景象。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3、了解引号的用法。

  4、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巴金爷爷和朋友一起坐船去看榕树,刚开始时,大家都认为那里是许多株榕树,但其实那里只有一株榕树。那么当他们靠近这棵大榕树 ?时看到了什么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巴金爷爷去里面探个究竟吧。

  二、了解树的大和茂盛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7~9自然段,想想这部分写出了榕树的什么?把有关的语句多读几次。

  学生汇报:

  写出了榕树的大、茂盛。

  板书:

  大、茂盛

  2、师:从哪里看出的,用 画出有关的语句。

  ⑴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多。)

  这么多的枝干你想作者看到会感觉怎样?

  (吃惊)

  你能带着吃惊的语气来读吗?指生读。

  ⑵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放课件解释根怎么生长,相机引导:

  这是榕树的生长特性,榕树本身长有许多气根,气根慢慢长久了就伸进泥土里长成粗壮的枝干。有的粗的象一棵树,俗语有说独木不成林,但这里气根多而且粗壮,所以看上去就变成了一片树林。

  师: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这株榕树怎样独木成林的吧。

  自由读,齐读。

  ⑶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从哪里看出榕树把它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师:树叶非常的多,一蔟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密不透风、密密麻麻)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这里的叶子不仅多而且有生命力,作者怎么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景象呢?

  讨论,指生说。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

  光照、叶绿、风吹。

  (相机出示图片)

  师:好一棵大而茂盛的`榕树!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每片树叶都似乎有一个生命,连我们的巴金爷爷也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段呢?

  (带着赞美的语气)

  同桌读,互相评议。

  指生读,生评,师生合作读。

  ⑷ 讲第9自然段:

  师: 这次作者他们看到鸟吗?课文哪里告诉我们?还告诉我们什么?

  ⑸ 总结:

  师:在这部分里,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棵奇特美丽的大榕树。

  板书:

  奇特美丽

  在那我们领略到榕树的宁静,第一次他们看不到一只鸟,下面我们随着巴金爷爷再一次去那里看看吧,这次你会发现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3、学习小鸟部分:

  ⑴ 师: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的?

  出示学法:

  ① 划──抓住景物特点,划句标词。

  ② 读──放声朗读词句,品悟感情。

  ③ 议──讨论写法,理解运用。

  ⑵ 自己学习。

  ⑶ 学生汇报:

  相机板书:

  多、欢快

  ①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

  (关键词:热闹、到处、站、叫、飞、扑翅膀)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小鸟品种姿态说明鸟多。)

  (放课件)

  师:这么热闹欢快的场面你想把它读出来吗?

  指生读──师生合作读。

  师:想象一下还有什么鸟的姿态?

  ② 我注意的看着那歌声真好听。

  师:这里有一个词形容鸟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的是哪个词?

  (应接不暇)

  课文怎样写作者应接不暇?

  指导朗读。

  ③ 师:作者还具体写了一只画眉鸟,它呀,唧唧喳喳的唱着想加入鸟儿们的大合唱呢,你猜那话眉鸟在唱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

  (放课件)

  ④ 师:是谁给小鸟创造这美好、和谐的环境呢?

  相机板书:

  壮观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师: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

  生质疑此句,讨论:

  二处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课文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引用别人的说法,实质指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鸟儿愉快生活的地方。)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这里的环境好,树大,地湿,农民保护鸟儿,鸟儿生活在这里很愉快。)

  2、师:你们羡慕这里的鸟儿吗?你能举出人类保护动物或自然环境的例子吗?

  3、师小结。

  4、师:今天我们学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的美。而且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我们要好好学习并运用这些方法。

  四、课堂上背诵

  五、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 茂盛 奇特美丽(静) 赞美

  鸟:多 欢快 壮观 (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掌声》一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两次掌声中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活泼开朗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关爱,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人人要懂得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这些道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经验不足,情感体验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掌声,以掌声感悟小英的情感变化,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掌声的深层内涵。

  一、以两次掌声,感悟小英的情感变化

  课文第四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教学时,我先从重点段切入。开课时,我先问学生:课文中的掌声是谁给谁的?(板书:小英)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分别在什么时候给的?随即出示第四自然段,分别划出两次掌声的有关语句,接着围绕第一次掌声,同学们在怎样的情况下给小英的?展开学习、讨论。首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13自然段,可以大声读、轻读、默读,也可与同桌合作读或边读边用笔圈圈划划。自学完后,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或自己的话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分组试讲,基本上都能完整地回答。生:因为小英从小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一次演讲课,她很不愿意上台演讲,但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上台了,所以同学们要把掌声送给她。师:那么后来教室里又怎么会响起第二次掌声呢?学生再读第四段后,自然会从中找到答案。生:因为小英讲的.童年故事十分动人,普通话也很好,这是同学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同学们又给了小英第二次掌声。师:掌声热烈、持久,面对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微笑着走下讲台。

  演讲前小英是怎样走上讲台的呢?这时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小英是犹豫了一会儿再走上去的。小英是慢吞吞地走上去的。小英是红着眼圈走上去的。接着学生的发言,老师即说:对呀,小英刚才是眼圈儿红着走上讲台的,现在是微笑着走下讲台的,可见小英的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谁能通过朗读,把小英的情感变化表达出来呢!接着让学生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以情感变化,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两次掌声使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小英原来是个怎样的人,现在变成了怎样的人?再让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明白小英原来是个忧郁自卑的孩子,现在变得活泼自信了。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板书:忧郁自卑、活泼自信)。师:我们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英原来是忧郁自卑的?引导学生再联系13段,找出有关语句来理解。生: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说明小英不愿意与人交往,性格孤独。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表示小英怕别人嘲笑她,瞧不起她。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从中可以看出小英紧张、害怕的神情。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说明小英开始拿不定主意,极不情愿上台的样子。师:刚才大家从小英的动作、神态等方面看出小英原来确实是个忧郁自卑的孩子。现在又从哪里看出小英变得活泼自信了呢?生: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师:就这些吗?小英可能还会参加哪些活动?生:画画、下棋、郊游、劳动师:从此以后,小英和正常的小朋友一样,会参加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

  又如: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师:注视就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着,同学们的注意力那么集中地看着小英,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呢?要是你们是小英的同学,你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生:小英勇敢些,不用怕,相信你会成功的!小英,你一定要自信,我们支持你!小英,你终于走上讲台了,祝你成功!师:小英在同学们的期待、鼓励、信任的目光中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当她结束演讲时,教室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此时此刻,小英心里有许多话想说,可是,她太激动了,什么话也没说出来,你们能帮她说出来吗?要是你们就是小英,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生:谢谢大家的掌声,是同学们的掌声鼓起了我的勇气。谢谢大家对我关心、鼓励。

  我永远忘不了这掌声,我非常感谢这掌声。小英没有用语言来表达对同学们的感谢之情,而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们完全可以从人物的动作、神态、情感变化中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以人物的心理、领悟掌声的深层内涵。

  掌声是那么神奇,它能使人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它能改变人的性格。所以小英非常感谢这掌声,也永远忘不了这掌声。是啊,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接着问学生:你们需要掌声吗?特别在什么时候?生:在我没有自信的时候。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我取得进步的时候。在我获得成功的时候。师:当别人给我们掌声时,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当别人与我们一样需要掌声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你们想把掌声送给谁呢?为什么?接着出示句式训练:我想把掌声送给_____,因为______。生:我想把掌声送给老师,因为老师工作十分辛苦。我想把掌声送给爸爸妈妈,因为他们把我从小养大很不容易。我想把掌声送给残疾儿童,因为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关爱。我想把掌声送给环卫工人,因为他们美化城市,使我们能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训练完后,接着让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课文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中心段,所以在教学时,我也强化了对此段的理解,突出了中心。然后进行小结: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人的____________?学生根据自己的发言分别上台板书: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附板书:

  掌声

  小英

  忧郁自卑

  活泼自信

  鼓励

  支持

  尊重

  信任

  关爱

  最后归纳板书,深化中心。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要懂得正确地看待自己,对自己的缺点、不足,甚至是缺陷,不能忧郁自卑,要鼓起勇气,活泼自信地面对生活。同时也要正确地看待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宽容别人,关爱别人。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看着屏幕上的歌词,学唱《掌声响起来》这首经典歌曲吧!

  大家在掌声中、歌声中结束了本堂课的学习。两次掌声把学生引入了文本,贴近了角色,使学生在真切的情景中感悟揣摩领悟掌声,使学习成为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相信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做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 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 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 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 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四、学习第三、四段

  1、看录像:瀑布(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考题,自学课文。(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森林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用心记住。等会儿老师作游客,你们作导游,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最好。)

  3、指名学生上台作导游介绍吊水楼瀑布。(听众假设为爸爸和爷爷,要求介绍既能精炼,又能通俗易懂。)

  (以下问题教师引导激疑或让学生质疑时相机导出)

  听说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著名景点,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宽大43米,高25米)你能不能跟什么比较一下,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样壮观的景象我还很难想象,哦,这儿还有一幅图呢,确实少见,可惜没有声音,有了,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述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势来。(指名读后再分组读,齐声读)

  听说吊水楼瀑布地处北国,那儿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不是那儿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这是为什么?

  小结: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我代表其他游客谢谢你们的友好服务。

  听说镜泊湖附近还有一处奇特的地下森林,地底下怎么能长出森林呢?

  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森林。(以下问题也是在引导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

  在火山口里能长出森林,我不太相信,火山口有多大,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最多也只能说是地下树林。(直径500米,深100米,7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森林,里面的资源肯定丰富,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有树、药材、野生动物)

  给你这么一介绍,我确实认为地下森林是一个奇观,不过,谷底阴暗潮湿,又照不到阳光,这一大片森林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

  刚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我们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情况了解了许多,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以便在向别人介绍时内容更加具体。

  5、学习质疑问难。

  五、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动态美的。

  六、总结延伸。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写景物的文章,找一找哪些语句、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动静结合的美景,看谁举的例子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沉静、悠然、垂钓、绝妙、机智、光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流利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结合古诗,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领悟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美。

  4、诗文结合,抓重点词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诗文结合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领悟蕴藏着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课时:2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在清朝有个博学多才、于书无所不通的学士,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纪晓岚吟诗》这个有趣的故事,走近纪晓岚。

  2、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提示):纪的右边是自己的己,不能出头,晓字的右上角不要加点。谁来读课题。读得不错,大家一起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纪晓岚吟了一首什么诗?纪晓岚为什么要吟诗?纪晓岚在怎样的情况下吟诗?)根据学生的质疑,在课题旁边打上问号。

  二、初读课文。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继续往下学习。在这篇课文里,有这样一些词语,有信心读准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沉静、江畔、垂钓、机智、渔翁、光芒。

  谁来读给大家听?强调翁的韵母是eng而不是ong(你的这个后鼻韵母eng读得真好!)、pan畔。

  全班同学一起读!

  在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谁想读?课件出示: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生动传神、一篙一橹。

  知道篙和橹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篙和橹都是撑船用的器物,篙还将船固定住呢,在古代,它们非常常见。

  男女生比赛来读读吧?看谁读得更好些。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男生先来。

  2、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且诗中必须用上十个“一”字为难他。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的时间内吟唱出一首绝妙的“秋江独钓”古诗。) 只点一个说!夸奖纪晓岚,夸的是什么?引导下一环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乾隆皇帝连声说好,夸赞:好一幅“秋江独钓图”!

  1、先来看看这首诗是怎样描绘这幅“秋江独钓图”的? (课件出示古诗),指学生读诗。①音读得准②读流畅了③师范读,读出节奏、味道④再点读,读出了诗情画意。⑤全班一起读,读出悠然的美感。

  纪晓岚看着江上的渔舟悠然吟诗,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至二自然段,(课件出示)边读边用横线划出这部分写了哪些景物?

  2、谁来说说?(课件出示)

  你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什么呢?(是秋天的景物,而且都很美)

  3、原来是一幅美丽沉静的秋江图啊!(板书:秋江)!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4、乾隆皇帝和纪晓岚看到的除了这美丽、沉静的秋江之外,还有什么?(有位渔翁,他在垂钓)你来读句子!

  5、果然是“渔翁独钓”啊!(板书:独钓)

  6、一开始,老渔翁平静而专注地等待着,不久,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终于上钩了,你又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他的高兴)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7、在美丽沉静的秋江之上,还有位老渔翁在垂钓,这样的美景有多么浓的诗情画意啊!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

  8、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画面吧!

  (课件出示音乐)落日金辉;芦花秋风;江畔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静静地等待着,好!鱼儿上钩了,刹那间,水响鱼跃,笑声朗朗,被秋风飞播得很远……

  9、同学们此时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说语句描写秋江垂钓的美妙,景美如画,景美如诗)难怪乾隆皇帝说他看到的这个情景很有诗意呢!

  纪晓岚很快用28个字,把这眼前的美景浓缩成一首绝句——课件出示。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呢?我们将它与1、2自然段对比着来找一找吧!引导学生找,要有过程!女生读语句,男生读诗句。

  大家读得真美,难怪乾隆皇帝说好一幅“秋江独钓图”!

  六、领悟机智

  学生快速默读第三—五自然段: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连声说这诗写得好呢?

  预设几个原因:——

  1、预设1:好在用了10个“一”字

  2、预设2:一丈很长,一寸很短,对比很巧妙,以及简单写出渔翁垂钓

  3、预设3:诗的静态动态对比 神态传神

  4、预设4:占字用得好,更为重要的是:写出了乾隆心中的美景与得意

  5、乾隆皇帝“故意”也难不住:十个一,28字绝句——来回几步,悠然吟唱

  (预设1:好在用了10个“一”字)怎么好?我们来看看这十个一字都写了哪些景物?

  (出示:一篙一橹一渔舟。用你自己的一句话说出来,三个物件,教师小结:点出了钓鱼的地点)

  (出示:一丈长竿一寸钩。一丈有多长?从哪里到哪里?表面上写钓鱼的情态,实际上隐匿了钓鱼的老翁。)

  (出示:一拍一呼复一笑。钓到鱼高兴时的神情,一系列的动作。教师小结:老渔翁是多么快乐、陶醉、自得啊!))

  (出示:一人独占一江秋。老渔翁的喜悦之情给这江面带来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按照乾隆皇帝的要求,纪晓岚反复使用了十个一字,这十个一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巧妙的嵌入,恰到好处。还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这是多么奇妙啊!谁想读?

  还有谁说说好在哪里?

  (预设2:一丈很长,一寸很短,对比很巧妙)

  鱼竿的长和钓钩的短都写在这七个字中了。

  你还体会到什么?

  (预设3:诗的前两行写的是静态的物,诗的第三行写渔翁钓到鱼十分得意的神情尽现在三个动作中。)

  这物与人,这静与动,又形成了对比,何等巧妙啊!谁更想读?

  你还想到了什么?

  (预设4:占字用得好,一个“占”字把老人独自在江边钓鱼的情态,描写得生动传神。)一个占字将老渔翁与秋江景色紧密联系在一起,老渔翁给秋江带来了一份生机,带来了一份独有的美丽。如此绝妙啊!谁越发想读?

  多么美妙的秋江独钓图啊,多么绝妙的一首好诗啊!男生读,(妙诗)女生再读!全班同学一起读!

  5、乾隆皇帝文学造诣很高,他可是这世上诗作最多的人,一生作诗四万多首,原本想要故意为难纪晓岚的乾隆皇帝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他不禁点头笑道——谁想读?(好!好!好一幅“秋江独钓图”!好一个机智的纪晓岚啊!)

  你在这句话中发现了什么?(乾隆皇帝一连用了四个好字)

  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好”字。为什么要两用两次?(学生回答,教师收拢:原来乾隆皇帝反复叫好,这是表达了他的由衷称赞啊!还有什么好?读出——

  (秋江独钓图也好)怎么好?(学生自由回答,说一次就读一次!营造反复回环的氛围)

  是啊,景美,诗绝,怎能不让人叫好?谁想读?

  还有什么好?(预设:纪晓岚的机智也让人叫好)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机智?

  第一层次(面对乾隆皇帝的故意为难,纪晓岚望着江上的渔舟,只来来回回地走了几步,在很短的`时间内,悠然地吟唱起来)你看,纪晓岚的那份悠闲自得、成竹在胸真是显出他的机智过人啊!谁想读?还有谁想读?

  第二层次(他写的这首绝句28个字巧妙地嵌入10个一字,而且把老渔翁钓鱼时的情态写得生动传神,所以他机智)谁想读?还有谁想读?

  第三层次(若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提示:大家请看这句诗——一人独占一江秋,你读出的是何人独占了这一江秋色?同学们,乾隆皇帝在位63年,这63年,政治安定,国事繁荣,从他的祖父康熙到他统治的年间,史称“康乾盛世”。此时此刻,他看着这秋江的沉静,这渔翁的喜悦,他的心中一定涌起了一位帝王的满足与自豪。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谈体会,学生能说出来!)独占一江秋的不仅是渔翁,更是这位乾隆皇帝!纪晓岚多么的机智啊!他说到了乾隆皇帝的心坎上,怪不得乾隆皇帝会这样赞赏纪晓岚,谁想读?

  这何止一江秋啊!更是大清美好的河山!还有谁想读?

  纪晓岚借渔翁的高兴写出了乾隆皇帝的得意之情,他是多么机智啊!谁再来读?

  精炼的语言传达了他丰富的感受,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

  乾隆皇帝为神州有这样机智的人才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不禁点头笑道——大家一起读!

  6、纪晓岚天资颖悟,才华过人,他悠然吟唱出的一首七绝,就这样勾勒出了秋江独钓的美景,就这样一语道破了乾隆皇帝的心事,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自豪与佩服之情再来吟唱这首诗吧!——生读(板书:轻吟)

  7、把这首绝妙的好诗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增加点难度,只留下一字,谁会背?

  再增加点难度,看着板书,咱们一起背背!学到这里,我想咱们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擦去问号。

  七、拓展

  关于纪晓岚的轶闻趣事还有很多。老师这就有一个。一天,乾隆皇帝正在和纪晓岚闲谈,皇帝说:爱卿,现在正读什么书?”纪晓岚答道:“臣正读《全唐诗》。”“《全唐诗》你最熟悉哪一首,能背诵吧?”纪晓岚背的正是咱们前不久学的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来,我们一起背诵一遍。(生背)

  乾隆皇帝听后说:你能把这首七言绝句变成六言诗吗?稍加思索,纪晓岚答道: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乾隆皇帝又问了:“你能把它改成五言诗吗?一会儿,纪晓岚答道: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乾隆皇帝又接着问:”能否改成四言诗、三言诗、词、剧本呢?机智的纪晓岚都一一作了回答,请同学们课下去琢磨琢磨,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八、板书设计

  纪晓岚吟诗

  秋 妙

  江 诗

  独 轻

  钓 吟

  建议:

  如下只作为以上预设过程中,老师的扣抓点 或者评价语言引用之;

  同学们,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恐怕早就有诗了,但他是怎样说的?

  (预设回答:他要纪晓岚当场作诗)教师故作惊讶:这么短的时间就要吟出一首诗来!真难!还有什么?

  (预设回答:还要在28个字中用10个一字)教师继续渲染气氛:古人作诗可是忌讳重复用字的,乾隆皇帝要纪晓岚把个“一”字重复使用十次,这该怎么写啊?太难了!

  读到这里,你会怎么想?(作这首诗真是太难了!乾隆皇帝故意为难纪晓岚,他想考考纪晓岚呀。)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则例话,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说明课文是按一定的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阅读短文,初步懂得把握课文叙述的方法,懂得为什么要了解叙述的顺序。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这一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懂得把握课文叙述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这一方法。

  教学构想

  自学例话,全班分小组,结合本组学过的课文,讨论课文叙述的顺序。然后自主选择第七册《课外阅读》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阅读思考,再与同桌或小组同学讨论。

  教学准备

  复习本组课文,预习《课外阅读》。

  教学时数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文章的叙述总有一定的顺序。有的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有的是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来写;有的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了解叙述的顺序,文章的内容就理解得更深刻了,同时对我们习作会有所启发。

  二、自学例话,了解大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例话,思考:

  (1)阅读文章,为什么要了解叙述的顺序?

  (2)例话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说明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清楚的?

  2 指名学生回答。

  3 全班分小组,结合本组学过的课文,讨论课文叙述的顺序。

  4 小组推荐同学在班上说说。

  三、自主合作学习

  1 自主选择第七册《课外阅读》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阅读思考,再与同桌或小组同学讨论。

  2 组织汇报交流,同学互评,教师相机指导。

  四、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阅读《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读写例话]

  了解叙述的顺序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课后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23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0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1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