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6 09:42:0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语文教案4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⒈知道洗衣机、电冰箱、电话机的一些特点。能根据这些特点猜出谜底。

  ⒉学会12个生字。理解“谜语、池塘、波浪、衣赏、水果、耳朵、嘴巴、鼻子、眼睛”等词语的意思。

  ⒊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训练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谜语”只是课文的题裁。“谜语”教学不能只是猜出谜底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仍然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经分析推理,抓住事物的特点,既猜出谜底,又提高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放大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学习第一则谜语。知道洗衣机的一些特点,能根据这些特点猜出谜底。

  ⒉学会12个生字,理解第一则谜语的词语。

  ⒊能背诵第一则谜语。

  ㈡教学过程

  ⒈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你知道哪些谜语?能说出来让大家猜猜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三则谜语。出示课题。

  教学”谜”字。重点分析字形结构。指导书写笔顺。(左中右结构。笔顺:讠——米——辶)

  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轻声自由读,遇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词义。边读边想,看看图画,猜猜谜底。

  检查自学情况。正音:池塘热爱耳衣裳眼睛叮铃铃

  分析字形。“裳、嘴、鼻”比划较多,运用部件结构分析方法记住字形。书写时重点指导各部分大小比例及间架。

  “睛”的左边是“目”(眼睛也叫目)不是“日”。“替”字课文中的.意思是“代”。

  ⒊讲读第一则谜语。

  ⑴指名读第一则谜语,试猜谜底。

  ⑵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谜底是洗衣机的?

  指导看图,讨论。(因为洗衣机的外形就像一只又长又方的箱子。不过它不是木箱。不过它不是木箱、皮箱、纸板箱,而是用铁和塑料做成的。)

  出示板书:长方一只箱

  (因为洗衣机装的圆筒就像个圆圆的池塘,里面的水是清清的。)

  出示板书:水清像池塘

  (因为洗衣机插上电源就能转动,用不着风。)

  出示板书:替人洗衣裳

  (所以我猜一定是洗衣机。)

  ⑶朗读课文。(用引读法)

  师:洗衣机就像生:又长又方一个箱,

  师:里面的水是生:水儿清清像池塘。

  师:插上电源生:没有风尔起波浪。

  师:洗衣机能生:能替人们洗衣裳。

  ⑷小结。

  猜谜语,要根据谜语说的事物的特点,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一样东西是符合这些特点的才能猜出谜底。第一则谜语中说的正是洗衣机的特点,所以你们猜对了。

  ⑸指导背诵第一则谜语。

  (个别读、集体读、同座互读互背。)

  ⑹复习巩固生字词。

  (认读生字卡片,看拼音读词语,看田字格中的字,分析字形——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偏旁?)

  如:池、波——都与水有关;塘——指泥塘,与土有关。

  ⑺猜字谜。

  ①--老常会动脑,毛巾换衣裳。(裳)

  ②--左手拍了九下球,四滴汗珠往下流。(热)

  ③--太阳出来红艳艳,上面站着两个男子汉。(替)

  ⒋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⑵第一、第二段。背颂第一则谜语。

  ⒌课外作业

  ⑴听写生字、词一遍。

  ⑵读读二、三两则谜语,猜猜谜底,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第二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学习第二、第三则谜语。知道电冰箱、电话机的一些特点,能根据这些特色猜出谜底。

  ⒉能背诵课文。

  ㈡教学过程

  ⒈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

  (用投影核对订正。)

  背诵第一则谜语。(同座互相检查。)

  ⒉学习第二则谜语。

  ⑴指读第二则谜语,猜猜谜底,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⑵提供句式,让学生看图自由练说,指名练说,师生共同评议。

  因为:电冰箱就像……

  电冰箱里面放着……

  电冰箱能制冷……

  所以……

  ⑶理解”制冷”。——就是用电使冰箱里的温度降低,食物冷藏不会变质。齐读:外面热来里面凉。理解”水果”。你知道哪些是水果?

  ⑷朗读第二则谜语。(用引读法)

  师:电冰箱就像生:小小一座房,有门没有窗。

  师:电冰箱里面生:鱼肉水果样样都有。

  师:电冰箱能制冷生:外面热来里面凉。

  师:所以生:这是电冰箱。

  ⑸小结。

  这就是电冰箱的形状和作用。你们能抓住这些特点来猜,所以猜对了

  ⒊学习第三则谜语。

  ⑴同座互相猜,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⑵提供句式练说。

  因为:

  电话机铃响了“丁铃铃”的

  电话机一头能听一头能说

  听说的一头像耳朵

  说话的一头像嘴巴

  只能听和说不能看和闻

  有耳朵有嘴巴没鼻子没眼睛

  所以我猜是电话机。

  ⒋指导朗读和背诵二、三两则谜语。

  (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指名背。)

  ⒌课堂作业。

  ⑴完成课堂作业本⑵第三、第四题。

  ⑵背诵二、三两则谜语。

  ⑶说一个谜语给同学们猜。

  ⒍课外作业。

  A组:抓住某一事物的特色,自编谜语一则给同学们猜。

  B组:收集1——3则谜语给同学们猜。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文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正确书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儿歌的韵律、节奏。

  3、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春天到来时大自然发生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本课的会写字。

  2、读出自己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1、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2、挂图或实物投影展示文中插图。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先请你们听一首歌,如果你会唱,也可以一同唱。(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哪个季节?你听到了什么?

  3、你喜欢美丽的春天吗?让我们一起来听:春天来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读。

  2、你们想不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呢?可是有生字宝宝藏在课文里呢,你们怎么办呢?

  3、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圈出生字词语,努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为同学配乐自由朗读。

  5、师生、生生赛读。

  6、同桌小朋友互读,互相夸奖,互相帮助。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中着急地跑出来,要和你们做朋友呢!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各种形式读:找朋友、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组成词语读。

  3、走进“聪明屋”自主识字活动。

  (1)从聪明屋中任意摘取生字宝宝,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和宝宝对话,说说你对宝宝的'了解。

  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宝宝:看它们在字形、占格上有什么特点?

  (2)学生抄写字头,教师巡视指导。

  (四)再次读文。

  1、教师引导:这些生字宝宝又藏在课文中和我们捉迷藏呢!这一回老师看哪些小朋友已经和它们成为真正的朋友了?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再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2、教师配乐放画面,同学自由读文。

  (五)师生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下节课你最想学什么?

  (六)作业设计。

  1、正确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读字音,找朋友游戏。巩固复习。

  2、自由读课文。

  (二)自主积累。

  1、每位小朋友自己认读“我的词语库”,和词语娃娃做好朋友。

  2、摘果子找朋友,找到朋友介绍朋友的名字,比比谁的朋友多。(把词语写在果子背面,摘到果子的同学要领读正确,才能把词语朋友拿走。)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春天来到了哪些地方?带来了什么变化?

  2、师生对读,回答刚才的问题,体验课文内容。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先来到了哪里呢?)

  生:来到了小溪边,小溪欢快地流着。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又来到了哪里呢?)

  生:来到了田野上,草儿绿了,花儿开了。

  3、同桌小朋友互相对读,读中感受春天带给自然美的生机。

  4、放电脑课件,展现春天的美丽,引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5、同学们,此时你想对春天说什么?

  6、把你的感受用读表现出来,比一比,谁最喜欢春天?(小组赛读)

  (二)拓展训练,发散想象。

  1、想一想,春天还会来到哪里?

  2、教师提示:你能这样练习说吗?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合作完成,比一比哪个组完成得最好。

  4、小组汇报,反馈总结。

  (三)歌唱春天赛诗会。

  1、可以背诵课文;可以展示自己组续编的诗。也可以为诗配画面。

  2、准备3分钟。

  3、以组为单位,开展擂台赛。

  (四)总结、作业。

  可以选一项作业:

  1、和爸爸、妈妈找春天去,边看边说。

  2、背诵。

  3、为儿歌配一幅画。

  (五)板书设计

  1、春天来了

  小溪欢快地流着

  田野草绿、花开

  鸟儿的家动听的歌

  校园里欢声笑语

语文教案 篇3

  第二单元 汉语家园

  板书设计:

  词语的变迁

  丰富多彩 摇身一变 脱口而出 侧耳倾听

  课后小结:

  表达——我创编的故事

  表达内容

  如果发挥想象,几个看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试吗?

  请你自己任选下面的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

  1.斧头 森林 农夫 洪水

  2.天空 白云 小鸟 风筝

  3.老虎 河水 小羊 猎人

  4.大海 陆地 帆船 狂风

  5.铅笔 橡皮 格尺 小刀

  表达提示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由此展开联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详细地写出来。

  2.想象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词语重新搭配一组,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词语来。

  交流评改

  1.把你编的小故事读给爸爸妈妈、朋友听,看看他们赞扬你的.是什么,并概括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2.读一读同学编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学习生字,并巩固。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 品读感悟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3、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五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8-12

语文教案(经典)09-12

语文教案【经典】09-06

(经典)语文教案09-07

语文乐园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