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28 08:29:48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科学教案3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塑料瓶被回收后的处理方式。

  2、按顺序阅读并积极发表看法。

  活动准备:

  课件资源:《图片塑料瓶到哪里去了?》5张,图片《其他瓶罐变成什么?》1张,塑料瓶照片。

  活动过程:

  观看各种饮料瓶照片,引导幼儿讨论。

  ——你们喝过饮料吗?知道这些都是什么瓶子吗?

  ——这些瓶子属于什么垃圾呢?要扔到什么颜色的垃圾桶里?

  ——如果瓶子没扔掉,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鼓励幼儿思考,被回收的塑料瓶可以用来做什么。

  ——蓝色垃圾桶表示垃圾可以回收利用,那塑料瓶能用来做什么呢?

  ——发挥你的想象力,你觉得这些塑料瓶还可以做成什么呢?

  ?帮助幼儿理解图片,让他们了解塑料瓶被回收处理的常规方式。

  1、请幼儿自主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塑料瓶回收后去哪里了呢?你一定也很想知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答案,再带领幼儿一起阅读。

  ——你们觉得塑料瓶被回收后经历了哪些步骤变成新的'东西?

  ——5个塑料瓶可以做成什么?12个塑料瓶呢?78个呢?

  幼儿分组阅读图片《其他瓶罐变成什么?》,集体讨论其他瓶子回收后是怎么被处理的。

  ——玻璃瓶被回收后怎么处理的?

  ——铁罐被回收后怎么处理的?

  附【故事】

  塑料瓶哪里去了?

  你知道,用完的塑料瓶到哪里去了吗?一起来发现吧!

  喝完的塑料瓶还可以回收,但是可以做成什么呢?

  也许可以做成新的瓶子?也许可以做成一件衣服?

  我们一起去看看塑料瓶到哪里去了吧!

  1、工人叔叔会把回收的塑料瓶按照瓶子的颜色整理分类。

  2、再把塑料瓶的盖、瓶圈和标签拆掉。

  3、接着,塑料瓶被机器压扁,变成一块一块的塑料瓶砖。

  4、机器又把塑料瓶砖切成好多塑料胶碎片,再把这些碎片清洗干净并烘干。

  5、塑料胶片加热融化以后,变成一颗颗的小塑胶粒。

  6、小塑胶粒经过机器处理后,可以变成各种再生的塑料制品。

  塑料瓶不只可以做成衣服,还可以做成各种生活用品。

  5个塑料瓶可以做成一个塑料袋;12个塑料瓶可以做成一件短袖衣服;78个塑料瓶可以做成一条毯子。

  生活中还有哪些瓶瓶罐罐可以被回收利用呢?其他瓶瓶罐罐经过加工后又可以变成什么呢?

  玻璃瓶:

  1、先去掉废弃的玻璃瓶盖,再冲洗晾干,然后按照不同的颜色分别回收。

  2、有些装米酒、啤酒的瓶子,经过高温消毒就可以再重新包装使用。

  3、有些牛奶瓶会打碎,再熔制成新的瓶子。

  铁罐:

  1、我们吃的罐头、饮料的瓶子有的是用铁做的。

  2、回收后,需要对它们分类、压扁、再熔制。

  3、有的铁会再熔制成钢筋,用来盖房子、造车子。

  赶快去拿东西回收咯!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游戏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反复实践,探索解决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2、活动难点:通过活动,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逐步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色陶瓷盘子4个。

  2、白板笔、水彩笔、记号笔若干个。

  3、量杯4个、自来水、毛巾、厨房用纸、盆子、垃圾篓等。

  活动过程一、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实验,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有一群小蝌蚪遇到了麻烦,它们怎么也游不到妈妈身边,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师:老师有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实验)。

  3、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二、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猜想并记录。

  1、出示并介绍材料,请幼儿猜测哪种笔画出来的蝌蚪可以游起来。

  2、师幼共同记录幼儿猜测结果。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现在请每位小朋友依次上来记录你的猜想。

  三、幼儿操作,探索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猜想都是不一样的.,那接下来就请你们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吧。但是,在操作实验之前,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实验规则,每次实验完之后请你们将水和小蝌蚪倒入他们的“家”,然后,用厨房专用纸将盘子里的水擦干净,并将用过的纸扔进垃圾篓里,再进行下次的验证,如果不小心将水洒到桌子上。请你们用桌子上的毛巾擦干净就好,好了,请小朋友开始你们的实验吧。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1、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并尝试总结。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非常的棒,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以下你的实验过程呢?

  2、师幼共同记录实验结果。

  五、教师总结。

  白板笔的墨水有着特殊的配方,白板笔的墨水里会刻意添加降低附着力的剥离剂,加入这些剥离剂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白板笔的墨水与盘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所以,我们再把水倒进去的时候,小蝌蚪就很容易的游起来了。还有,小朋友们要注意啦,白板笔的墨水是含有少量毒素的,所以我们在实验完后要仔细的擦干净,老师教小朋友们一个擦干净白板笔的方法,可以用棉签蘸酒精,这样白板笔就很容易的擦掉啦。

  六、师幼共同尝试操作让其他物体“游”起来。例如:小人、帆船等。

  今天小蝌蚪们都非常的开心,我替小蝌蚪谢谢你们,小朋友们,你们还

  想不想试一试让其他物体“游”起来。好,那就请你们用白板笔开始你们的实验吧!

  七、活动延伸。

  1、将操作材料放于益智区,请幼儿继续操作。

  2、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操作“××游游游”。

  活动总结

  “小蝌蚪游游游”这个科学实验是一个不太常见的科学现象,但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幼儿表现出极大地探索欲望,于是,我便利用实际生活机会,设计了此节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情绪一直很高,跃跃欲试。

  在导入环节,我利用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把幼儿带入氛围中,在倒入水后,盘子上的小蝌蚪纷纷游了起来,幼儿们一声又一声的“哇”此起彼伏,都想亲自实验。在幼儿的操作环节,大家分工合作,轮流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后,幼儿终于得到了结论,原来是白板笔画出了的小蝌蚪可以游起来,我让他们猜一猜其中的原理,他们很聪明,已经慢慢的猜到了和白板笔的墨水有关。

  此节活动比较成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难易适中,主要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探索,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和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环节,个别幼儿其实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而我并没有一一解答,在活动后,我也分别找到了这几位幼儿,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解惑,以后在这一方面,我还需多注意,及时保护每一位幼儿的求知欲。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画有不同排列规律的图片三幅。

  厚薄不同的图书,颜色不同的纸杯,大小不同的折纸小鸽子。

  幼儿操作材料: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可操作的图形若干。

  活动目标

  发现事物不同的排列规律。

  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坐好。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教师按不同规律排列(大小、厚薄)的纸制品,如:纸杯、图书、折纸小鸽子等,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2、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并说出不同的排列规律。

  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的树,请幼儿想想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引导幼儿说出按高矮、高矮、高矮排队或矮高、矮高、矮高排队。

  3、游戏:“猜猜看”,让幼儿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快速说出空位置上的'相应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4、出示按数量递增的排列规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尝试继续往下排列。

  5、启发幼儿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如:绿红、绿绿红、绿绿绿红。

  6、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自己设计排列规律,用操作卡片拼摆出来,并与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15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18

科学教案12-19

科学教案12-19

科学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