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时间:2024-01-14 07:23:0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优选(2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优选(2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1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水墨 染绿 钓竿 扑腾

  打碎 拨开 浪花 葫芦

  清清爽爽蘑菇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这首儿童诗是由哪几个场景组成的?(指名让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个场景的。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仔细阅读《溪边》,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大意。

  明确:这首诗描绘了溪边钓鱼的场景,先静后动,勾勒出一个垂钓儿童的形象。

  (2)“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柳当作人来写,以溪水为镜梳妆,写出了垂柳也爱美。由于有垂柳的倒影,溪水变绿了,如玉带一般,也写出了溪水的碧绿、狭长、平静。

  (3)品读“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一句。

  明确: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溪水染绿了,还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染”字富有动感,“立”字运用传神,静静的钓竿上立着红蜻蜓,使人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儿受惊。此处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4)怎样理解“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一句?

  明确:这句写鱼儿上钩的一刹那,孩子手忙脚乱,原有的寂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溪边热闹起来。

  2.仔细阅读《江上》,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大意。

  明确:这首诗描绘了江上游泳嬉戏。写了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鲜明的.形象感。

  (2)“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句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句中的“鸭群”指一群孩子,“翅膀”指孩子们的胳膊,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跳入水中的情态。

  (3)品读“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一句。

  明确:在江中戏水的孩子,是那样调皮,那样欢快。他们像小鸭子一样跳入水中,挥动着胳膊拨水嬉戏。“你拨我溅”“笑哈哈”写出了孩子们打水仗的场面,多么快乐啊!

  (4)“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中的“水葫芦”指什么?

  明确:“水葫芦”原指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句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水葫芦”代指人,形容孩子们水性极好。

  (5)怎样理解“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明确:“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写出了孩子的顽皮、可爱。“一阵水花”是指孩子从水中冒出头来时掀起的水花,“两排银牙”是指孩子咧开嘴大笑时露出了两排雪白的牙齿。从中可以体会到孩子们在江中游泳、戏水的无限欢乐。

  3.仔细阅读《林中》,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现的画面内容。

  明确:森林里的松树被一场大雨冲洗得干净而清爽,松针上还挂着亮晶晶的水珠;树下,小蘑菇长出地面,它们伞状的蘑菇顶盖就像一顶顶斗笠,一个个可爱的小蘑菇就像花儿在树下开放。忽然,林中传来一声欢叫,把松针上的雨珠都震落了。是谁呀?原来,那是戴着斗笠在林中嬉戏的孩子们。

  (2)第一句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

  明确:这一句属于景物描写,写了雨后的松树。先整体描写松树被雨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再用特写镜头的方式,局部描写松针上还挂着亮晶晶的水珠。“刚洗过澡”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雨淋湿松树的样子,十分生动、有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挂在翠绿细长的松针上,也许正反射着五彩的阳光,多么漂亮啊!

  (3)第二句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

  明确:这一句也属于景物描写,写了树下的小蘑菇。雨后,蘑菇从地里长了出来,菌盖部分的外形犹如一把张开的伞,也很像一顶斗笠。因为蘑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通常雨后会大量生长并钻出地面来,所以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蘑菇“戴一顶斗笠”,十分形象。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一朵朵蘑菇零零星星或成片成片地长在树下,就像一朵朵小花开放在树下一样。

  (4)“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声欢叫能把树上的雨珠都抖落下来,足见这欢叫声是多么响亮、多么欢快啊!

  (5)你知道这“一声欢叫”是谁发出的吗?为什么?

  明确:这声欢叫是在雨后林中嬉戏的孩子们发出的。从“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可以看出来。“一个个斗笠”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个戴着斗笠的孩子。

  (6)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发出欢叫吗?发挥想象,试着说一说。

  明确:也许他们正在凉爽的林间追逐、嬉戏、打闹着,忽然望见了远处山边架起了一座彩虹桥;也许他们中间一个最顽皮的家伙正在摇动松树,树上冰凉的雨珠哗啦啦全掉到小伙伴的头上了;也许他们刚发现了一大片新鲜的小蘑菇,正拿出篮子准备采摘……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幅画面,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动静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的美好画面。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墨画及作画时所需要的工具;

  2、能用正确执笔姿势画出螃蟹特征;

  3、对水墨画产生兴趣,并能大胆作画。

  4、大胆尝试水墨画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说活动重难点

  因为这节活动所涉及的毛笔是幼儿第一次接触,所以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学会正确执笔姿势及基本的运笔方法。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用正确姿势通过不同的运笔及墨得浓淡表现螃蟹的特征。

  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水墨画,我准备了水墨画,蜡笔画的幻灯片,(旧报纸,墨汁,毛笔,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人手一份,真螃蟹若干、小围裙。

  说教学法

  本节活动我所用的教法有:引导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互动法。幼儿通过用:讨论交流法,观察法,实际操作法来学习本节活动。

  说活动过程

  为了幼儿更好的学习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幻灯片图片,引出课题。

  为了引起孩子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先出示第一组蜡笔画的幻灯片,请小朋友说出图片上的内容,再出示国画的幻灯片,请幼儿说出图片的内容,然后把两组图片放在一起,请幼儿仔细观察。

  老师通过提问题引起幼儿思考:这几幅画给人的感觉一样吗?什么不一样的?这几幅画是用什么画的?请幼儿分组进行讨论。

  请每组派一名幼儿说一说自己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这种画叫水墨画也叫中国画,是用毛笔、墨汁画出的。

  第二个环节:出示并介绍国画材料

  出示国画工具幻灯片,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工具,请几名幼儿说出观察的结果,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及用法。

  再找几个小朋友补充说明。

  老师介绍工具名称及用途(出示幻灯片)

  宣纸(纸薄,吸水性强)国画颜料(种类少,不易掉色)调色盘(将墨汁或颜料挤到里面,方便绘画)毛笔(介绍到毛笔时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认识它,可以让幼儿先观察毛笔的特征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毛笔的用法,然后让幼儿观看图片)。墨汁,清水及水桶(涮笔)

  让幼儿摸一摸自己的绘画工具,尝试着练习毛笔的执笔姿势,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执笔姿势。

  第三个环节:出示螃蟹,教师范画

  为了更好的调动孩子学习国画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绘画工具,现在老师来示范一下这些工具的用法,来为小朋友画一幅画,老师还请来了一个小伙伴呢。现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可爱的小伙伴吧。

  出示螃蟹,先让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请几名幼儿来说一说螃蟹的特征,再找另外的小朋友来补充或纠正,最后老师进行小结:螃蟹有一个硬硬的壳,八只爪,两只螯,还有两只小眼睛。

  老师与幼儿模仿螃蟹的走路姿势,横着走。

  教师边讲解便范画。

  小朋友,我们刚才认识了我们的小伙伴,螃蟹,现在老师来画一画。

  首先在桌子上铺一张旧报纸,把宣纸放在报纸上(防止墨汁渗透弄脏桌子)将少量墨汁倒入调色盘中(提醒幼儿要小心,不要将墨汁溅出),拿起毛笔,用笔尖蘸少量墨汁(提醒幼儿正确的执笔姿势,蘸墨汁时不要蘸太多,蘸完后再调色盘上抹一抹,防止墨太多,弄脏宣纸)然后在宣纸上画出螃蟹的身体(提醒幼儿注意把握螃蟹的特征及身体比例)。为了让孩子更明显的观察墨得浓淡变化,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老师已经画好了螃蟹的身体,现在要画螃蟹的大螯还有眼睛,可是老师觉得这墨太浓了画出来不好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像个办法,让墨变得淡一些?通过幼儿讨论说出使墨变淡的方法,并请幼儿实践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后老师边总结边示范,将水滴入墨中。(提醒幼儿水要适量,仔细观察滴入水后墨的变化)再请几名幼儿试一试。调好淡墨后用淡墨画出螃蟹的螯,用浓墨画出螃蟹的眼睛和爪尖(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螃蟹画的浓、淡墨的变化) 老师画好后,将画放在一边晾干(提醒幼儿要小心,墨汁还没有干,纸还很湿,一定要轻拿)

  第四个环节:幼儿自由作画

  小朋友,刚才看了老师作画,想不想自己试一试,你们肯定会比老师画的好

  1.请一名幼儿总结老师刚才作画的步骤及画画时注意的事项。

  2.先请一名幼儿进行试画,让其他幼儿注意观看这名幼儿在作画时存在什么问题并提醒自己画的时候也要注意。幼儿画完以后,老师就幼儿绘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3.让幼儿先在旧报纸上练练笔,体会墨的浓淡变化,笔尖,侧锋,中锋画出的`效果

  4.幼儿在宣纸上自由作画,要提醒幼儿在作画前先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老师可巡回观看并给予孩子们知道。提醒幼儿应注意的事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笔锋和墨的浓淡来表现螃蟹的特征,对幼儿的作品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5.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的添画其它景物小朋友,我们已经画好了螃蟹,可是刚才螃蟹和我说,他自己一个人很孤单而且他的家不漂亮,那我们怎么来帮助他引导幼儿讨论螃蟹的生活环境及其好朋友,鼓励幼儿尝试用国画颜料来添画其它景物。

  6.幼儿作品完成后,先让幼儿讨论画完画后应该做些什么,然后指导幼儿将桌面收拾干净,把工具摆放整齐,将画小心的晾干

  第五个环节:活动结束,欣赏交流

  1.将幼儿作品贴于展板,让幼儿互相欣赏,相互交流画完画后的感受,请几名幼儿讲评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2.老师进行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不仅了解了水墨画,知道了水墨画的绘画工具,而且还用这些工具画出了这么棒的一副螃蟹图,真是了不起,以后经过小朋友的练习,肯定会画的越来越好。

  第六个环节:活动延伸

  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家长欣赏,并请家长帮忙搜集关于国画的其它资料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