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7 17:37:3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介绍一处景点》是语文版第五册语文乐园二的训练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一处景点。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天山的托木尔峰》、《中华世纪坛》及语文乐园中《美丽的北海公园》,学生已了解到了可以按游览顺序、空间顺序介绍风景、名胜,知道了如何向别人介绍风景、名胜。因此,本次口语交际的训练意图显然在于:为学生一个语文实践的平台,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内化运用,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以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人文。

  学生分析:

  考虑到本班学生生活在常德城郊,且年龄均在8岁左右,他们的家庭环境与生活阅历决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外省市的风景、名胜了解不多。因此,我把这次活动的主题定为:“我爱我的家乡”。不过,这些孩子虽知道常德市拥有花园城市、魅力城市、旅游城市等多项桂冠,但他们年龄小、外出机会少,对于常德的了解是属于浅层次的。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深入细致地了解家乡:如何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风景、名胜,使听说训练落到实处,是这堂口语交际课主要考虑的问题。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倾听与表达能力。因此,本堂课我注重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激发每位学生说的欲望,让每位学生大胆地说,尽情地说;注重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尽可能让每位学生获得同等的听说训练机会。“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堂课最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能抓住特点,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

  2.学会有礼貌地提问,倾听别人发言时态度认真,不随意打断他人。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课前准备

  1.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标准分好四人学习小组,搜集资料时各组成员可分工协作,要求每人至少完成一项准备工作。

  2.准备工作:①上或去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如:旅游线路、收费标准、著名景点、趣闻轶事及各种图片等。

  ②自制采访卡,在熟悉的长辈中开展采访活动。采访卡上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a.您知道常德有哪些风景、名胜?哪些地方您去过?

  b.(选择被采访者去过的地方提问,问完一处再问另一处)到×××应该怎么走?您游览时是先到哪儿,再到哪儿?

  c.您对×××的哪些景点印象最深?那儿有什么特点?

  3.对学生的采访进行必要的指导:事先与被采访者约定好时间,态度要大方,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作好记录等。

  二、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1.教师戴着遮阳帽、太阳镜,身背旅行袋上场,边走边打招呼:“Hello!boysandgirls!”然后将太阳镜、旅行袋等物取下来放到教室角落,在讲台上站定,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我是美籍华人罗杰斯太太,江西南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今天,我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祖国,心情非常激动。我一回国就听说湖南常德是花园城市、魅力城市、旅游城市,所以呀,我就迫不及待地坐飞机赶到了这儿,想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城市,大家欢不欢迎我呀?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常德都有哪些风景、名胜值得一看呢?”

  2.指名说,生说,师板书。

  (桃花源、花岩溪、柳叶湖、诗墙公园……)

  3.师:“真没想到,常德有这么多的风景、名胜,同学们一定为自己是个常德人感到自豪,一定非常爱自己的家乡吧?我提议,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我爱我的家乡’(板书)的活动,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处风景、名胜,每个组介绍一个地方,哪个组表现最出色,哪个组的同学就是‘最佳导游’,我的常德之行就请他们作导游,好吗?”

  (此环节教师巧妙地以归国华侨身份出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开场白则唤起了学生作为常德人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教师不失时机的板书,既确定了说话的范围,又为后面画“√”的环节作了铺垫。)

  (二)指导方法,训练“说”的技能

  1.师:介绍风景、名胜时,一定要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这样才能让人听得明白。介绍风景、名胜的课文大家学过不少,想想看,都学过哪些文章,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2.引导学生复习:

  《天山的托木尔峰》、《中华世纪坛》、《美丽的北海公园》这些文章各自介绍了哪些景点,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介绍的?

  3.你们能像课文作者那样,抓住各个景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顺序介绍自己熟悉的风景、名胜吗?如果你有合适的图片,还可

  以展示一下,使你介绍的地方更使人向往。

  学生选择一处风景,自己练习介绍,要求反复练习,直到比较熟练为止。

  4.请一名能力强的学生介绍一处风景,其他同学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口语交际课是要落实一定的训练目标的,因此必须按要求进行必要的指导,并让学生反复练习,为下一环节的交流作好充分准备。)

  (三)小组合作,提升“说”的质量

  1.教师简单介绍评比规则:一看哪组合作时效率高,完成任务快;二看哪组合作时守秩序,文明礼貌;三看哪组汇报得精彩。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坐好,作好合作学习准备,教师出示合作学习步骤:

  ①每组组员按1—4编好号,按编号依次介绍一处风景、名胜。

  ②按编号依次发言:我有什么问题?我最欣赏谁的发言?理由是什么?

  ③小组讨论,确定本组选择哪一处风景进行介绍,然后每组1号到黑板上画“√”(即选择哪个地方,就在哪个地方后面画“√”,每一处最多限2个组选择)。

  ④小组讨论,确定按什么顺序介绍本组选择的风景、名胜,并形成最终的解说词。

  ⑤小组内二人一组互相练说本组的解说词,作好到台上汇报的准备。

  3.小组按步骤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合作效率高、合作纪律好的组分别给予“☆”作奖励。

  (此环节既为每个学生了同等的听说训练机会,又通过小组合作对学生说话的质量进行了提升,让每一个学生都作好汇报准备,能够避免有的同学大包大揽、充当“霸主”,有的同学依赖他人、坐享其成。)

  (四)全班交流,展示“说”的成果

  1.教师叫各组3号(或1、2、4号)代表本组汇报,按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要求:①认真倾听;②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记下对每位发言者的;③记下你听到同学发言后产生的问题。

  2.各组代表的发言。

  态度大方、声音响亮的,得一颗☆。

  条理清楚、抓住特点的,得一颗☆。

  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得一颗☆。

  3.评出最佳小组(即获五颗☆者)给予奖励,教师与他们一一握手,邀请他们作自己常德之行的“导游”。

  (合作学习中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在倾听别人发言时,要求学生记录,既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也指导了听的方法。)

  (五)自由质疑,拓展“说”的空间

  1.师:刚才各位小“导游”的表现都很好,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不过,我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后,也产生了不少疑问,相信同学们也一样,对吗?

  2.邀请学生提问,并请知道答案的同学解答。

  3.教师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提出问题。

  ①桃花源有没有什么来历?(如学生前面已经问到,可改问笔架城、孤峰塔等。)

  ②花岩溪为什么会成为“白鹭之乡”?

  4.指名让学生回答。

  5.:每一处风景、名胜都要么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要么是造物主的杰作。到这些地方参观、游览,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愉悦我们的身心。但要想让这些地方永远美丽,则需要人们的呵护。所以,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游览和介绍风景、名胜,更应该考虑怎样保护好这些风景、名胜,使他们永远焕发生机和活力。

  (此环节意在将学生探究的视角一个引向祖国的传统文化,一个引向环保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因为课的结束而终止。)

  附:板书设计

  我爱我的家乡

  花岩溪壶瓶山

  柳叶湖万金障

  滨湖公园森林公园

  笔架城孤峰塔

  桃花源夹山寺

  白鹤山诗墙公园

语文教案 篇2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先说一个词语,你仔细听,然后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师:杨柳依依(板书在黑板上) 老师选取了其中几个词语写在了黑板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这些词都描写了一些动人的场景,我们如果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并注意恰当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一定会使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二、导入:

  1、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 谁来读一读课题?这个“弦”字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注意读准字音。

  2、“弦”指的是—琴弦,“绝弦”就是—扯断琴弦。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指生说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三、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自己读一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文) 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3 (你读的很流利;这一句话不太好读,谁再来读一读;听老师读一读,你再来试试??) 指导读 “兮”是一个语气词,拖音 真好,读文言文,就应该这样慢慢读,慢慢品,读出其中的韵味

  2、听老师读,体会读文言文的感觉

  3.(出示停顿)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上标注的停顿符号,自己练习读一读文章 生练读 谁来读一读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四、初步感知

  同学们,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谁?(板书人物)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手头的资料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读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老师交流交流生自学 五、细读品析,感悟知音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课文中有一句话介绍了伯牙和子期,找出来 指生说 他们一个---擅长弹琴,一个---善于倾听。

  你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指生说这里“善哉”的“善”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不一样?指生说一个字有多种意思的现象在古文中很常见。这正是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将如何赞叹?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将如何赞叹?

  这是古代子期的赞叹,现代的子期又会怎么赞叹?我们这些90后的子期会怎么赞叹?

  我们的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中华语言文字的另一特点 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两句话。 3、同学们,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指生说(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当“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指生说 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理解,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来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的知音情。 生读

  5、其实,伯牙和子期的相识缘自一次山间偶遇:(出示资料) 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乐曲)

  伯牙于是把这惊喜、欣喜、与激动化作动人的乐曲在山间流淌, 假如你是伯牙,你最想对子期说些什么? 拿起笔来写在书上空白处 我们来交流一下

  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他们也许还会谈论——人生、谈理想,谈志向??

  同学们,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心的人我们才叫他——知音!

  此时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的人,我终于怎么样? (找到知音了!)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

  6、是啊,人生得一知己难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来年中秋再来相会。无奈世事难料,第二年伯牙如约来到了江边,等待他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坟墓——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学生读。子期已死,伯牙又要回到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这种无人能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那就是—破琴绝弦-- (读)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他所有的期望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理解伯牙此时的心情---—(读)

  六、拓展总结: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

  我们一起来读,共同体会伯牙痛失知音的悲痛之情生齐读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

  2、《伯牙绝弦》全文仅仅77个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只有77个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让我们伴着动人的旋律再读这个故事,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心中。

  齐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郁郁葱葱的大树,嫩绿嫩绿的草地,鲜艳茂盛的花丛,如诗情如画意。大家看到这幅图想到的是哪个季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杜甫的《绝句》(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贺知章的《咏柳》(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作者介绍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宁死不受美国的救济粮。)

  三、生词过关

  四、感知课文:

  1、 听范读,理清思路,感受语言。(读后说说文章的结构。(盼春1,绘春2-7,赞春8-10) )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修辞手法——反复,比喻,拟人。感情喜悦迫切,语调柔和亲切。第1段——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

  3、 师生同赏绘春图

  齐读2-7,说一说,作者描绘了哪些春天的画面?(春草图、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

  齐读第2段: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一)春草图:自由第3段,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说说这些词句描绘了春草的哪些特点?你能为这幅图取一个美丽动人的名字吗?

  喜欢的词语 ①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②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二)春花图: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三)春风图: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四)春雨图: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从文中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从侧面写出雨的滋润。)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五)迎春图):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4、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5、第三段:颂春。朗读8、9、10节。

  (1)在描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人文情愫浓厚的童话故事,因此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感变化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小鹿的玫瑰花所传递出的“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哲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感受花开灿烂

  1.导语: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你看,杨柳绿了,小草发芽了,花儿笑了……

  2.利用多媒体展示花儿盛开的春天,配乐《春到湘江》。

  3.诵读并积累关于描写花的短语或诗句。

  设计意图:通过美好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花的世界,让学生去感受美,并在美的情境中激活生活经验与原有认知。

  二、整体感知——用心触摸文本

  1.导语:万紫千红的春天里,鲜艳夺目的玫瑰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出示课题:小鹿的玫瑰花)

  指名读课题。认读“玫瑰”,注意“瑰”字的读音,记忆“玫瑰”的字形。

  2.小鹿喜欢玫瑰花吗?小鹿的玫瑰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怎样的童话呢?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哪几个自然段特别难读?个别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设计意图: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是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由局部到整体。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为局部感知做好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同时在整体感知时,以学生原有基点为准,解决读音与朗读的难点,充分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意识。

  三、随情感悟——走进心灵的花园

  (一)栽种玫瑰,等待花开。

  1.正确朗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讲了小鹿什么事呢?

  2.品读交流。

  (1)讲了小鹿什么事?

  (2)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玫瑰花慢慢地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说、朗读指导)

  (3)转换角色想象在玫瑰生长过程中小鹿的不同心情。

  (4)创设情境,分享数玫瑰花的快乐。(出示图片:长满花骨朵)

  (5)想象不久的一天小鹿玫瑰花坛的情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透过玫瑰“抽枝长叶”再到“长出花骨朵”的不同变化及通过创设情境(数玫瑰花骨朵),感受小鹿看着玫瑰渐渐长大而欣喜,体会小鹿对玫瑰的喜爱之情。

  (二)久盼玫瑰,枝叶无花。

  1.导语:小鹿就这样一天天地看啊,一朵朵地数啊,他盼望着,憧憬着,高兴着,快乐着,幸福着!就在花骨朵渐渐地长大,就在快要开放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当他伤好之后,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门前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2.看大屏(出示无花的玫瑰图)交流感受:小鹿都看到了什么?猜猜小鹿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课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4.品读交流。

  (1)正确地朗读这段话,思考:小鹿感到最失望的事是什么?

  (2)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的?请你好好地读一读,想想该怎么读。小鹿满怀期望地来看玫瑰,结果却一朵也没有看到,由期望到失望的心情变化,又该怎么读?

  (3)再自由地读文,还从哪儿感受到小鹿对玫瑰花开的期盼?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会是什么?重点品读“一瘸一拐”。

  (4)辛勤栽种的玫瑰,最终自己一朵花也没有看到。面对此情此景,小鹿会怎么想?(个别说,再读课文有关语句。)

  设计意图:在“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会是什么”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地希望看到玫瑰花,从“你种的玫瑰花,自己却一朵花也看不到,你会怎么想”中感受小鹿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的心情。学生不断地角色体验,体悟小鹿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变化,是学生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三)聆听话语,玫瑰满园。

  1.导语:真的是白栽吗?我们来听听黄莺、微风是怎么说的?(放录音)想一想:从他们的话中听懂了什么?

  2.交流:从他们的话中听懂了什么?谁愿意来当小黄莺,读一读黄莺说的话。引导:请问小黄莺,你看到玫瑰为什么想唱歌呢?你这么快乐,最想感谢谁啊?“玫瑰香风”到底指谁啊?是谁让微风拥有了这么美妙好听的名字?

  3.想象: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她会怎么说呢?

  4.如果你就是故事中喜爱玫瑰的这只小鹿,当你听了黄莺与微风的话,你又会怎么想呢?

  5.有一句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位小朋友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玫瑰花,你们开得快乐,开得自信,开得智慧,开得有个性,带给大家无限的快乐。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努力,把快乐送给更多的人,让生活处处开满快乐与幸福的玫瑰!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教学中在聆听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了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此设计在学生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后,让其以“如果你是小鹿,你又会怎么想呢”体会小鹿的玫瑰花所传递出的“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哲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2、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4、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语重心长”“遒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名言警句吗?今天老师也要送给大家一个警句:

  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出示)

  2、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

  3、课文《谁敢试一试》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还会给你以生活的启迪。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把课文读通顺,再来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小组内讨论分段方式。

  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①齐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指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①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 (出示):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问: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行为描写中你认为杯盖好拧吗?

  ②看到老师的表现,听到老师的话,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出示):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静”字说明什么?(来烘托当时同学们复杂的心情。) (出示):

  a、女生“纷纷扭头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块头,几个大力士则“相互吐吐舌头”。

  b、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第一节课,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气”、“贴在怀里”和“使劲拧”

  ③读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充分表现了什么?(a句形象生动的神情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的为难和不敢尝试的心态。B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同学们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向老师挑战、向困难挑战的心理。C句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个子女生坚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④小女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这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

  问:“才”、“竟”说明了什么?

  (原来拧杯盖是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像全然不同,结果出乎意料。)

  ⑤当同学们看到小女生轻易拧开了杯盖,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在小女生尝试的时候,同学们表现怎样?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出示):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问:从前后不同的表现中,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呢?

  (抓住机遇,树立自信才能成功,做旁观者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1、小练笔

  有自信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更自信。本课中小个子女生以自己的勇气敢于挑战老师所不能做的,此时,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个子女生的举动换来同学们嗤嗤地一笑,此时,同学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请你发挥想像,扬起你自信的手笔,以片段的形式写出当时小个子女生和同学们的心理活动。(任选其一)

  3、读片段(教师随机评价)

  4、耿老师说明不能拧杯盖的原因

  过渡:原来,耿老师为同学们创设的问题极其简单,但是由于同学们的不自信,没有勇气挑战,因而只能得到失败,正如德国叔本华所说:

  ——叔本华(德国)

  (出示):

  那些遇到了机会,还不敢自信必能成功的人,只能得到失败。

  四、明确主题,感悟升华

  1、看了同学们的表现之后,耿老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部分。

  2、讨论交流,说说你对耿老师话的理解。

  ①耿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②“语重心长”“遒劲”是什么意思?

  (“老师不能干的,不等于你们不能干”是教育学生在老师面前要有自信心,要敢于超越老师。“书山有崎路,科学有高峰”说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更需要自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和险阻。)

  1、过渡:通过讨论、交流,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耿老师的用意。

  (再现):

  勇气和自信是成功的朋友。

  课前我们对这句话谈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感悟、理解,你还会有更新的感受吗?

  2、生畅所欲言。

  五、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勇于迎接挑战,从小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言

  上节课,耿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让我们扬起了自信的风帆,那么这节课,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鼓起勇气,迎接知识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步入“比一比”知识天地。

  二、知识天地

  (一)比记忆

  给括号里的读音选择正确的字:

  耿 嘀咕

  ①(gěng)老师 ②心里犯(dí gū)

  朕 嘀嗒

  嗤嗤 愕

  ③她(chī)地笑了 ④我惊 (è)了

  媸媸 谔

  插 崎

  ⑤一段(chā)曲 ⑥书山有(qí)路

  播 琦

  (二)比眼力

  投影

  1、认准字,读准音。(生认读)

  2、说发现,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生强调)

  3、教师范写:

  ①“拳”第五笔撇与第六笔捺书写时要舒展大方,第七笔要落在横竖中线的交叉点上。

  ②“插”偏旁在左,书写时左窄右宽,第八笔竖稍倾斜在竖中线上。

  ③“攀”共19画,书写时注意“木”字的捺变点,第5、6笔的交叉点要与第7、8笔的交叉点落在同一竖中线上,第13笔横要与上半部的宽窄度适宜。

  1、学生练写。

  2、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三)比收获

  选择本课喜欢的词语,写在积累卡上。

  (四)比文采

  《谁敢试一试》写了一个小个子女生看似弱不禁风,但她却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她的自信与勇气令人佩服。那么生活中你有过用自信战胜困难的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1、学生自由言表。

  2、小练笔:

  把你刚才说的以“勇气·自信·成功”为题写一个小短文。

  写作建议:

  ① 叙事要完整。

  ②语句要通顺。

  ③选取自己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④字数不限。

  1、学生作品展读。

  2、师生共同评价。

  三、阅读欣赏

  勇气与自信

  勇气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

  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

  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

  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

  勇气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

  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

  自信使潜能释放,使困难后退,使目标逼近,

  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教案(经典)09-12

语文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