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30 08:36:0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华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通过品味语言,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和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的联系

  2、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诵读法

  四、教具:

  常规教具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物理奖,一次是化学奖,但她并没有因此停止科学研究。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的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竟然在她的一个小孩子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不禁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要让我的小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什么炫耀的地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的自传体散文。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字词积累

  鞭策:用鞭和策赶马,比喻督促。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地方。

  受益匪浅:得到很多,匪,不。

  2、文章的题目是我的信念,那么作者认为做事需要怎样的精神?

  答:坚忍不拔、有信心。

语文教案 篇2

  上课之前,我参看了很多的资料,包括别人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但发现大多雷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对人间真情的呼唤”这个点上,我总觉得不能体现文本淡淡的忧伤的感情基调。我又找了一些对作品解读的资料来看,最后,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1、捕捉体味作品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深反思层解读文中“梦想”的内涵,探讨悲剧的“人性”主题;2、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3、品味作品的语言,借鉴文章通过有特色的景物描写、叙述语调来营造氛围、表现情感的写作手法。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感悟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上。首先初步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接着深入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然后思考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小组合作),先解读农村姑娘的“梦”,后解读“我”的“梦”,再比较农村姑娘的梦和“我”的梦有何异同,探究童年的梦想对于人生有何意义,如何理解作者的忧伤和惆怅?最后重点选取两个片段鉴赏作品语言。结尾的.拓展部分考虑到本文风格特殊,感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时选取了一首课外的风格相近的小诗来辅助阅读,并且通过诗歌的创作来进行阅读的延伸,在读写的能力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用时两个课时,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风格独特的美文,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散文作品的基本规律,对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把握和赏析散文有着重要作用。尽管是新课标下的教学,也不能架空文本盲目拓展探究,首先还得立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文本解读,在解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散文的美首先在于意境美、情感美。本文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美文,所以教学设计把感悟作品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作为重点。当然,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让自己进入意境,对作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带情”、“引导”是很重要的两环。

  散文的美还在于语言的美,而语言的美与情感的美又是紧密相联的,所以教学设计中把鉴赏语言也作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品味语言来升华感情,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语文教案 篇3

  复习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词语,并能正确默写。

  3.能用“尤其”、“启示”、“滴水穿石”造句。

  4.照样子填空:“为了……我们可以……”

  5.巩固练习4中的题目,复习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6.复习例文《和书籍交朋友》,会写板报稿。

  复习重点:

  1.认读生字词语,并能正确默写。

  2.照样子写词语、写句子。

  3.会用“尤其”、“启示”、“滴水穿石”造句。

  4.掌握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5.复习例文《和书籍交朋友》,会写板报稿。

  复习时间:

  二教时

  复习过程:

  一、生字词语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词语。

  申请铭记效率情况持之以恒

  青睐码头锻炼兴趣炉火纯青

  二、照样子分别写几个词语。

  1.绿油油:

  2.飘飘悠悠:

  3.学习学习:

  4.热气腾腾:

  5.翩翩起舞:

  三、句

  1.照样子写句子。

  ①复习练习4第3题。②做练习册第55页第四题。

  2.造句。

  ①尤其——

  ②启示——

  ③滴水穿石——

  3.照样子填空。

  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我们可以订一个读书计划。

  开阔眼界,

  四、省略号的用法.

  1.复习练习4第4题。

  2.教师强调省略号的几种用法:①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②表示说话时语气的断断续续。

  3.完成练习册第56页第六题。

  六、。写一板报稿

  1.填空:板报稿的标题要(),幅要(),语言要(),还要写上作者的名字。

  2.说写一板报稿。(见学生各自的)

  第四单元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enqingmingjixiaoluqingkuangchizhiyiheng

  ()()()()()

  qinglaimatouduanlianxingquluhuochunqing

  ()()()()()

  二、照样子分别写几个词语。

  1.绿油油:

  2.飘飘悠悠:

  3.学习学习:

  4.热气腾腾:

  5.翩翩起舞:

  三、把句子写具体。

  1.看了《火烧圆明园》,爷爷说:“落后就要挨打呀!”

  看了《火烧圆明园》,爷爷说:

  “落后就要挨打呀!”

  2.姑妈说:“对岸就是我们的祖国。”

  姑妈说:“对岸就是我们的祖国。”

  3.张老师说:“你发烧了,休息一会儿吧?”

  张老师说:“你发烧了,休息一会儿吧?”

  四、造句。

  1.尤其——

  2.启示——

  3.滴水穿石——

  五、写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桂林的山姿态奇特,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有的像

  骆驼……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2.小冬边划着水,边喘着粗气对大伙儿嚷着:“我……我总

  算……会……会游泳了!”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六、。

  1.填空:板报稿的标题要(),幅要(),语言要()。

  2。学写一板报稿。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想象画面,明白快乐应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童话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令人遐想的,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巨人的花园,看到了巨人的花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景象,请你再轻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巨人花园景象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边读边划句子)

  二、读文想象,感受体验。

  师:请大家来读一读你划出的句子。(指名回答)

  师:老师把大家找到的句子用小黑板写出来了(出示小黑板)老师想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一下,每句话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A、 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B、 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C、 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的游戏。

  D、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指名同学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再回答)

  生:我感受到了巨人的.花园很美,可一会是春天,一会是冬天……

  师:是的,巨人的花园就像小孩儿的脸一样,一会儿一变,一会儿花红柳绿,一会儿冰雪覆盖,这是为什么呢?(指名回答,与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有关)

  师:是的,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边划)

  师:请同学读一读!(指名读)师小黑板出示: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我们来看一看,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指名学生读)

  师:这时巨人说话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

  生:很生气。

  师:谁能读出巨人的生气!(再指名学生读)

  师:巨人可能会想些什么呢?(生想象回答)

  师:巨人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有一天早晨巨人发现孩子们又在花园里玩耍,于是他又发脾气了……(指名读第二句话),这时巨人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他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生想象回答)

  师: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什么反映?课文中有一个词。

  生:纷纷逃窜。

  师:“纷纷逃窜”是什么样子?说明什么?(生回答)

  师:请同学再来读一读巨人的这句话。(指名读)

  师:其他的孩子都逃跑了,只有一个小男孩没有跑,于是巨人大声叱责到……,请一个同学来学一学巨人的样子,可以加上动作。(指名读)巨人此时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想象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都想象的不错,请你试着再读一读这三句话。(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三句话,你又什么感受?

  生:巨人很无情/很自私/很霸道……

  师:是的,那么巨人这么无情这么自私,他会改变吗?请读读巨人的第四句话:“噢!是这么回事呀!”(小黑板出示)

  师:我们联系上文看看是怎么回事,齐读:小男孩用他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可能会说些什么?(生想象回答)

  师: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他会说些什么?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读一读第9自然段。(小黑板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时巨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有点后悔,醒悟了。

  师:体会巨人的这种心情,再读读的9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结合巨人的做法,结合自己的实例谈一谈)

  师:从此,巨人把花园还给了孩子们,他生活再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快乐。齐读最后一段,想象一下巨人把花园的围墙拆掉之后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读完后,学生想象回答)

  三、师小结:是啊,同学们,任性、冷酷唤来是寒冬;善良、宽容才会带来春天。让我们把快乐与他人分享吧,这样你才会感到幸福!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复述课文

  (2)简要地复述课文

  (3)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父亲——→女儿)

  (4)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 )命( )肿( )肺( )访( )

  组( )勇( )敢( )骄( )拥( )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igrave;才华横()、文()、回()、容()、翻()、()思、友()

  jiāo()阳、()傲、()花、()气、上()、香()

  zǔ()挡、()织、()力、()国、()成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3)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出示投影: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指名读句子

  ②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请同学说一说

  (3)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三)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四)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扩展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歌颂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小练笔。

  1.请你写一件给你感触最深的事情,要求内容要有详有略。

  2.学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给予充分鼓励。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你的小练笔读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母亲 父亲 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卢、辗、篱”,理解并积累“辗转数地、悲喜交集、高堂华屋、竹篱茅舍、别墅”等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辗”。

  2、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通过对故事中关键语句的品读,理解最后一节。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把父女俩见面的情景说得具体些。

  4、初步感受亲情的可贵,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真正的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理解最后一节。

  2、加入适当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把父女俩见面的情景说得具体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置悬念

  1、师述: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早上高高兴兴来学校上课,放学都要回家。家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直接板书: 16 家是什么 (齐读)

  2、师述:请把书打开,认真读课文后来回答:家是什么?

  自由读课文 (指名回答)

  3、过渡:你们都说出了自己对家的理解,有的说对了,有的不一定正确,家到底是什么,我们在学习课文当中再来讨论。

  (设计说明: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契入口,创设轻松的氛围,导语直奔主题,在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后,家到底是什么引发学生强烈的找寻答案的欲望,使他们积极而又主动地进入文本当中。)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师述:请你们再次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文中讲述了哪两个故事?请你读了之后简单地来说一说。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或哪些问题需要讨论的,可以提出来?(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2、师述:老师已把最难读的词语打在了大屏幕上。

  出示词语:

  洛杉矶 卢旺达 热拉尔

  竹篱茅舍 高堂华屋 别墅

  辗转数地 离散丧生 无家可归

  第一组:谁能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指名读)

  第二组:指名读,并说说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第三组:指名读。师范写“辗”,学生书空一个。

  (学生可自主从音、形、义上交流。)

  3、师问:词语会读了,文中讲述了哪两个故事?(指名回答)

  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或哪些问题需要讨论的?

  学生质疑预设:富翁有别墅为什么还说自己没有家?

  为什么富翁把家说成是他的房子?

  热拉尔已经没有了家,为什么当他找到女儿时说自己又有家了?

  为什么热拉尔有了女儿就有自己的家?

  根据学生问题板书: 富 翁 有别墅 没有家?

  热拉尔 有女儿 就有家?

  过渡:要知道能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勇于提出问题,有学有问才能使我们的脑子越用越灵活,越学越聪明。接下去,我们就进入两个小故事来研究。

  (设计说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此次读要求学生了解文中讲了哪两个故事,提出自己的疑问。“学贵有疑”,把学生的问题归类梳理记录在黑板上,这既激发、鼓励了学生,又有助于他们掌握提问的技巧。

  词语学习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从课余查找到的卢旺达资料,与旧知相联系的对洛杉矶的了解,生字音、形的掌握,词语的理解,不是教师机械的灌输,而一一由学生口中道来,使新旧知识有机的整合。)

  三、深入学文,自主释疑

  (一)第一个故事

  1、出示故事,自由读第1、2节。

  师问:为什么富翁认为别墅不是他的家? (指名回答)

  2、师述:我听出来了,是课文中的这句话引起了你们的思考。

  出示: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

  师问:你能否把“?”改成“。”意思不变?(指名回答)

  富翁不认为那儿是家,因为—— (指名回答)

  (指名读,齐读)

  3、 师述:你看,富翁醉卧街头没有人去关心,所以当警察问他时他说:那不是我的家,那是我的房子。同学们,当时富翁该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指名读富翁的话。)

  师述:是啊,再大的房子,如果没有亲人,没有亲情,就不是家。(释疑)(齐读第1、2节。)

  (二)第二个故事

  师述:富翁虽有豪华的别墅却不认为那儿是家。那为什么热拉尔找到女儿时说:“我又有家了”?我们来看第二个故事。

  (师述时代背景)

  1、带着问题默读故事。 (指名回答)

  2、师述:当热拉尔找到他女儿时是——(生答:悲喜交集。)

  “悲喜交集”解释: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出示填空:热拉尔“悲”的是 ,他“喜”的是 。

  出示: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

  (指名读,热拉尔悲在什么地方?)

  过渡:40口人只找到1人,多么的痛彻心扉!(指名读,男生读。)

  当时的热拉尔甚至想到了——(学生想象回答)课文中用的一个词是——(生答:绝望。)

  出示: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指名读)

  师问:当热拉尔知道5岁女儿还活着,他怎么找到她的`呢?(女生读)

  师述:哪儿有女儿的消息,他就找到哪儿,枪林弹雨他也要闯,因为有女儿,有亲人,他就——(生答:可以重建家园。)

  (指名读第4节最后一句,齐读。)

  3、观看视频

  师述:40口人的大家庭,由于战争,现在只有一个女儿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面前,久别后的重逢,绝望后的惊喜,热拉尔看到女儿时神情如何?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女儿又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请你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小组交流)

  师述:有了女儿,就又有了一份牵挂,有了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释疑)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中,精读课文与品读课文相结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扶放”结合,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回应开头,情感延伸

  1、师述:让我们再快速浏览这两个小故事。(学了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

  师问:家是什么? (指名回答)

  2、师述:课文最后一节是这样对我们说的——

  出示最后一节 (齐读、引读)

  师述;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安慰,钱再多、房子再大,也感到孤独寂寞。而有了亲人,有了亲情,即使没有房子也可以重建家园。所以家,它是一个地方,但仅仅有这还不行,必须有亲情,充满温馨。

  板书:充满亲情的地方

  3、师述:学到这儿,问题都解决了吗?(释疑)

  4、师述: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小诗中结束今天的课。

  出示:

  家是什么

  家是一叶小舟,让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遮风避雨。

  家是安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家是用爱筑成的。

  家是用情装饰的。

  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

  没有亲情和被爱遗忘的人,

  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设计说明:“家”到底是什么呢?回应开头,解决最后的疑问。)

  五、分层作业,自主选择

  1、把热拉尔的故事讲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朋友听,可适当地加入人物的神态、动作。

  2、你的家里有谁?是不是充满了温馨?向同学介绍你的家。

  (设计说明:作业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能力强、知识掌握牢固、对自己有信心的学生可以选择作业2,反之则选择作业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这样既保证了学习任务的完成,又使自己的爱好兴趣得到了发展。)

  附板书:

  16、家是什么

  富 翁 有别墅 没有家?

  热拉尔 有女儿 就有家? 充满亲情的地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阅读教案03-03